如何培养大班孩子整理习惯性卷子
一、儿童良好仪容整洁习惯的必要性及现状
随着《纲要》的深入实施,许多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深刻认识到,要想适应未来的发展,就必须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良好习惯。而现在的孩子,生活在很多亲戚的保护下,能做的事情,往往被父母接管。久而久之,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差,依赖性越来越强。极端的例子是“学习上的强者,生活上的弱者”,这符合大纲所倡导的:“要高度重视儿童对保护和关怀的需求,同时,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例子:每次作业活动课结束后,总有小朋友拿着捡到的铅笔来告诉我:“我不知道是谁丢的。”时至今日,我的书桌上仍有大量无人认领的铅笔;每次绘画活动课,总有小朋友来找我要勾线笔或者油画棒,问为什么,总说“我放家里了”;每天傍晚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有些孩子会拖拖拉拉的整理铅笔盒或者书本,让家长催半天或者最后让家长帮忙一起整理。如果不改变这种习惯,进入独立性和自理能力要求很高的小学,必然会出现很多不适应。所以我觉得培养孩子良好的梳洗习惯是很有必要的。此外,大班幼儿的身体发育各方面都比较完善,同时幼儿的意向行为也比中班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具体表现为能够更好地完成老师或他人布置的任务,责任心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坚持性进一步增强,这是培养各种良好学习生活习惯的关键期。
班里孩子整理习惯不好的具体表现,往往会导致这样的情况:
一:早间活动结束后,书桌上、教室里的书本、学习用具杂乱无章。
二:早上来园的小朋友把书包放的不整洁或者不小心,书包都是错开的,生词本或者拼音本也是乱七八糟的。
三:学习工具操作后,操作毯和操作资料不能及时放回工具架上。
四:区域赛结束后,比赛物资没有及时、整齐的放回指定地点。
五:集体分享书籍后,书架乱七八糟,有的书放反了;有些书是横着放的;有些书的封面和书是分开的,散落在一边;其他的书掉到了地上。
六:户外活动后回到教室,很多孩子把毛巾乱放,只有少数孩子会叠整齐,放在指定的篮子里。
二、培养孩子良好仪容仪表习惯的一些具体措施
针对大班幼儿各种不良的整理习惯,我们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逐渐被幼儿接受和强化,整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和发展。
1,老师的榜样,孩子潜移默化。
《纲要》明确指出:“教师的言传身教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的好榜样。“这显然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老师和孩子朝夕相处,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榜样。老师的举止和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老师的长期影响下,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标准,以此来考验和调整自己。所以我们老师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把班里所有的物品都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让老师知道物品的位置是固定的,规定“拿哪里,放哪里,用完了放回去。”老师们也渐渐遵守了规则。老师有一个很好的整理习惯,柜子、电脑桌、备课台、各种区域等等都很整洁,没有什么不必要的东西可以看,所以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他们的影响。所以,只有正直,才能正直。
2、老师和孩子* * *讨论,制定班规。
为了更好地配合培养孩子良好整理习惯的实践活动,我们让孩子积极参与讨论“如何让我们的教室干净整洁?”"每个区域的物品应该如何清理?"“休闲书吧里的书应该怎么摆放?”“我们怎么收拾我们的小书包?”等一下。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许多实用的规则。比如商品是从哪里拿的,应该放回哪里,区域资料应该怎么放在相应的位置,休闲书吧的书应该分类摆放等等。最后,我们和孩子们一起,为每个角落设计了相应的规则。为了保证货物不随便摆放,也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快速收拾,我们还在每个区域张贴了与货物筐相对应的图标和文字,每个区域都设立了专门的负责人,孩子们会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整理。因为规则是大家共同制定的,孩子的责任感很高,他们可以很开心,积极参与整理。孩子的整理习惯逐渐养成并进一步内化,班级环境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整理习惯的形成。
坚持是习惯培养的关键,但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孩子可以接受的。有些要求一开始就做得很好。时间长了,孩子觉得不新鲜,累,不愿意坚持。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儿童,重新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引导他们重复这样的行为,从而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地要求和反复强化,建立动态刻板印象,最终促进儿童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1)丰富多彩的游戏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所以我们为孩子们创造丰富多彩的游戏。如“小超市”、“手工作坊”等,让孩子有机会随时参与区内的活动,让他们有条不紊地整理玩具、珍惜游戏资料,巩固* * *制定的游戏规则。这样,孩子良好的梳洗习惯,是经过反复多次后,自然而然、习惯性地养成和习得的。
2)整理好你的书包
书包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用品,整理书包是小学生每天必须做、应该有的事情。为了让孩子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的需要,让孩子知道整理书包的重要性,我们开发了一门“如何整理书包”的课,让孩子通过讨论,谈论如何让书包里的东西更有条理,总结整理书包的方法,学会整理书包。
3)各种竞赛活动
我们通过竞赛活动促进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比如“看谁能快收齐学习工具”、“谁能最快收拾好书包”、“叠被子大赛”等一系列比赛。每次比赛结束后,我都会根据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孩子的排序习惯有了很大的提高。
4)相互监督的形式
在培养孩子整理习惯的过程中,每天我们都会安排值日生整理班级的各个区域。我们还挑选几个整理能力强,整理习惯好的小组长,让他们负责检查监督,经常提醒那些整理习惯不好的孩子,帮助整理能力弱的孩子向他们学习。通过这种互相监督的方法,孩子的整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及时鼓励和表扬。
培养孩子良好的整理习惯需要长期的引导和教育,但也要注意那些个性强、习惯差的孩子。更需要降低要求。一开始要求不要太高,及时发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并表扬,这样自发的行为就很容易重现。在我们的鼓励和肯定下,孩子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4、家里密切配合,培养孩子整理习惯。
整理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说教,更需要家的配合,不断将良好的整理习惯转化为孩子的个人需求和规范,并以此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整理习惯。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因此,我们利用家庭小组讨论如何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整理习惯,让家长知道培养孩子良好的整理习惯的重要性,并要求家长不要在家里做所有的事情,让孩子学会做自己的事,家长要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整理床铺,比如自己做衣服,自己叠裤子,自己整理房间和玩具。同时要求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当孩子取得一定成绩后,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整理习惯。根据家长对孩子在家整理习惯的反映,我们老师也会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中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补充,互相理解,注重孩子良好整理习惯的培养,相得益彰,最大程度的促进孩子的发展。
总之,大班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培养,包括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做事细心、生活习惯有序。教师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落实到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活动。同时,老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反复把握,多鼓励。另外,家里要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仪容仪表习惯,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