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资料

钱学森1911年6月出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亲到北京。1935年8月赴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36年10月转学加州理工学院,成为著名机械师冯·卡门的学生。

中学时,钱学森对旧中国的腐败落后忧心忡忡。1948年,在祖国解放有望的时候,他准备回国。当时美国千方百计阻止钱学森回国。其真正目的是重视他的知识,并试图迫使他改变主意,留在美国。即使失败了,也要让自己掌握的高科技知识过时。

的确,钱学森在65438年6月至0939年6月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研究》等四篇博士论文后,在冯·卡门领导的火箭技术研究组从事薄壳稳定性的独立研究。随后成为冯·卡门的助手,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古根海姆实验室最早的六名成员之一,计算研究火箭发动机喷管扩散角对推力、火箭发动机热力学特性、探空火箭性能的影响。

1942年,在研究上成绩斐然的钱学森被聘为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技术培训班的老师,在这个岗位上为美军培养了一批火箭和导弹军官。从65438年到0943年,他与火箭专家玛丽娜合作完成了《远程火箭的回顾与初步分析》的研究报告,为美国40年代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1944年,美国陆军得到德国正在研制V-2的情报,于是任命冯·卡门和玛丽娜大力研究远程火箭,钱学森被指派负责理论组。此时,钱学森的火箭技术研究组已经改组为喷气推进实验室。他们为女兵研制探空火箭,为列兵A和中士研制导弹,为后来北极星、民兵、海神等先进战略导弹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当时航空技术被“音障”和“热障”困扰。钱学森和冯·卡门通过理论研究和火箭平面试验,成功解决了“音障”和“热障”问题。著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已经成为空气动力学计算的权威公式。钱学森的许多开创性贡献使他成为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负责人,他是力学、应用数学和火箭技术领域公认的权威学者。

1945年初,钱学森成为以冯·卡门为首的空军科学顾问团成员。德国投降后,他随团里的调查组去欧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术。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监控期间,除了教学,他依然没有放弃学术研究。1953年出版了《从地球卫星轨道起飞》,奠定了小推力飞行力学的基础,1954年出版了《工程控制论》一书。1955回国前与冯·卡门告别时,冯·卡门激动地说:“你现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

回国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下,钱学森积极参与中国火箭和航天事业的规划和创建,凭借其在空气动力学、火箭发动机、制导与控制、总体结构、材料技术、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系统工程等领域的渊博知识,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火箭和航天技术人才,为领导中国导弹、运载火箭和航天器的研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他的参与和组织下,中国于6月5日成功发射了第一枚仿制导弹,1960+065438;6月29日,1964,第一枚自行设计的导弹成功首飞;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9年,钱学森获得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校友奖”。1985成为中国首位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1989年6月,国际理工学院授予他最高奖项——“小洛克威尔勋章”;1991年6月,国家授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