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第一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势在必行。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薄弱环节主要有课程设计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观念保守、社会支持不足等。通过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加快众创空间发展,在有利于大众创业、大力发展创新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激发更多青年大学生的激情,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教育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少足够的老师。
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教师既要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创业的实践经验。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要求,从事创新创业培训的讲师必须接受正规的教师培训,并取得创新创业讲师资格证书;授课学生必须控制在20人以下的小班。目前,高校缺乏具有任职资格、洞察学科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型教师。虽然各高校基本都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引导课程,但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该课程基本停留在理论课的教学层面。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整体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学校还没有建设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上由行政人员代替;缺乏资金支持,缺乏制度保障,缺乏教学技能,教学效果难以保证[1]。
1.2思想跟不上时代。
很多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给大学生创业活动提供指导,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解决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工作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密切相关,但性质完全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和处理事物的能力,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精神。高校不单纯是职业技能培训的场所[2]。
1.3的课程设计不合理,模型有待改进。
很多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还是基于?课堂教学?作为核心,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学生缺乏积极参与和实践的机会,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但由于没有纳入国家统一的学科建设体系,没有形成独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缺乏学科独立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只能提供少数基础课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学习和探索阶段,没有稳定成熟的教育模式,使得工作安排和课程设计缺乏长期性。
1.4缺乏理想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理念,但实际工作中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和支持还不够。在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中,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更多关注的是少数人?创业活动,不是大多数人?创新创业教育?都希望通过创业来缓解短期内的就业压力。资金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瓶颈。目前主要的解决办法有政府设立的风险基金、社会风险基金和学校自己设立的基金,但是金额非常有限,使得很多好的想法流产。
2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思路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为了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业精神,我们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团队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我们也可以聘请成功的社会企业家和社会专业人士作为兼职导师或顾问。完善教师选拔培养机制,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学习、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内部教师培训和交流,互相监督和鼓励,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指导学生实践的水平[3]。同时,学校也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利用班会、交流会、同乡会等小微社团的作用,在集体活动中激发创新创业的灵感。
2.2构建科学的课程教育体系,完善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
要删除过时的知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增加前沿新知识和现代科技的内容,明确创新创业的学科地位,倡导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创新创业知识融入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 并从招生之初就向大学生提供系统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一定数量的创新创业公共选修课,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需求。 本文从教学效果、人才培养、项目效益三个方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系统评价。
2.3加强实训孵化基地建设,提升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知识整合性和社会实践性,实践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高校要利用自身条件,整合社会资源,建设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创业实践实训平台。一方面,利用学校现有场所,改造创建创业实验室、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配备必要的设施,建设校园实践基地,为学生体验创业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与厂矿合作,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园课堂,亲近商业环境,在实践中学习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商业运作和实用技能[4]。
2.4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发展众创空间。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在人事管理、户籍管理、税费减免、银行贷款、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支持。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降低大学生创业贷款门槛,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力度,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加快众创空间发展。利用创意空间将基层科学家聚集在一起,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的空间,并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和鼓励的空间?社区风格?创新创业氛围;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对种子期和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支持。
3结论
随着我国创新创业活动日益活跃,创新创业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凸显,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校的常识。国家和社会要加大财政投入,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信息咨询、创业交流、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服务,挖掘和培育优秀创业项目和团队;开展广泛的媒体宣传,广泛传播创业文化,展示和宣传创新创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学校、社会、国家合力跟上时代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定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参考资料:
李亚光港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财经,2015(14)。
[2]谭广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施框架的理论研究[J].江西教育研究,2006(11)。
[3]丁兆桥,王·。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讨?以广东科技大学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5(1)。
[4]李涛,徐根芳。关于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工业与技术论坛,2014(13)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论文第二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课外活动的形式开展,仍处于无计划、低层次、低水平的管理状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次,探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模式;最后指出,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需要完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成为?仙雪?许多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但由于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仍较为单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往往以趣味活动小组或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而不是以培训或课程的形式进行,因此仍处于非系统、无计划、低水平的管理状态。[2]传统的单一方法显然不能适应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形势。因此,需要构建完善、系统的大学生创业与创新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教育模式,以大学生创新活动促进创业,以创业活动促进创新教育,相辅相成,逐步完善新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内容
1.意识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精神和观念教育,但其本质是素质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全面系统地教育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素质和团队管理能力,从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大学生。
2.知识和能力教育
当今社会,有创新意识,有创业精神,不一定能成功。另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很强的创新创业能力、技能和沟通管理能力。有了这些技能,创新创业之路才能一帆风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方向应该是高新技术产业,所以必须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和一定的核心技术,因为只有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大学生创业才有竞争力,团队才能逐步发展壮大。创新创业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艰巨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个人很难做强做大。因此,建立一个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团队是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
3.实践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理论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比如可以开放实验室和资料室,建立实践实习基地,建立网上模拟实验室,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还要安排有经验的指导老师进行指导,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模式
1.建立课程模式
课程体系一直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内容,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包括创新创业知识、意识、实践和能力在内的多类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合适的、科学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并确保其能够贯穿大学生四年教育的始终。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质量的核心问题,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其中,创新训练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①纵向扩展模式。我们将实行技术专业+管理辅修、技术专业+经济辅修等模式。,改革以往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注重将产品的技术设计和生产过程延伸到市场营销和销售,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办学,使学生不仅掌握专业技术,而且了解生产经营过程。②横向加宽模式。对于管理类、经济类、外语类、法律类等专业,在保证学生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体现专业技术基础理论和知识的课程模块,拓宽到相近学科和相关专业领域,拓宽学生的专业范围,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③基础加模块模式。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要根据专业内的需求调整专业方向,让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模块。④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实施大学生科研计划,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实践和教师科研工作。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工业实践和最新成果及时反馈到课堂,或者融入教材,使教学活动延伸到市场和科研一线,从而优化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此外,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可以强化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增强实践能力。
3.优化管理模式
为了实现与各行各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整体协作,依托高校内部各子系统的齐抓共管、密切配合,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和管理体系,需要对整个活动过程的各个阶段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咨询、服务、诊断和精细化管理。①准备期。重点是素质、意识、能力和精神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和培训来实现。②早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融资、政策、场所和技术支持,安排导师及时指导解决遇到的问题。这个阶段不仅需要学校的培养和教育,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政府政策的支持,正确的引导和理解。③中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随访、咨询、诊断服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学校可以将自己获得的经验和应该吸取的教训及时反馈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学过程中。
4.完善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环境。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该是高校、社会、政府的一个同行行动,而不是简单的高校教育行为。所以,只有各方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肯定会遇到很大的风险和困难。因此,政府需要基于?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维护权益、改善服务?方针政策将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空间,强化服务,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比如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和担保基金;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行政审批,简化审批办证程序。
三。结束语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因此,要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建立系统全面的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承担者、企业为辅助参与者的服务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此外,要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在财税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文化环境建设和宣传报道,形成优良的人才成长土壤和文化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资料:
孙小梅。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功能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 120-122。
[2]鲁·。论教育现代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5 (2): 143-147。
如何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国家级、省级和高校创新创业培训计划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多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其他学生科研项目的经验,分析如何完善各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和创业培训计划;教师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旨在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1]。在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目标,从指导老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基础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师素质都在制约着创新的实现。尤其是大学生,考上之后表现出来的创新能力很差。如何摆脱中小学应试教育模式,尽快适应自主学习有一定分量的大学学习生活,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是一个难点,也是大学生培养的重点。
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方向不够明确,不知道做什么;第二,缺乏问题来源。前两年的平台教育,让学生缺乏专业知识,无从下手。第三,缺乏观察力,不能独立发现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在实践中采取措施逐一解决。
1明确方向,让学生学会提问。
大学生和中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大学期间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然而,大学前两年的学习主要以基础学习为主,这使得大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难度更大。大三的学生不知道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解决的办法有:一是入学后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和专业介绍教育,让学生毕业后初步了解自己的专业性质和内容;二是学生尽快进入老师的工作室或研究室,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第三,作为参与者,参加高级创意项目,先锻炼学习,有明确的专业方向和专业认识,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然后你才能独立承担项目。
试着先实践再理论?倒置?课外专业实践教育。所谓?倒置?课外专业教育是指课外专业实践早于专业理论学习,学生在低年级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和专业实践,让学生先感性认识专业,用实践中的发现和问题指导专业理论学习,从而实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相互促进过程。
探索?倒置?课外专业教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使学生从入学的那一刻起,就系统地进行课外专业训练,从而加深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将自身对专业的感知与专业基础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提高课内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目标。
学生在课外专业实习中对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可以思考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需要引导老师积极指导他们如何设计和实施解决方案。
2积极引领
把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优秀人才,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然而,我国高校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会思考和提问,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问题,要先找老师帮忙。这样的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教会了学生如何思考。
其实老师习惯给学生答案,讲课为主,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如何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创新思维?因此,我们需要思考我们作为教师的角色。当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要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要分析问题,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做出判断,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项目,往往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不知道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但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和讨论式的启发,让学生先拟定计划,分析计划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几次类似的分析,学生再遇到问题,会先思考,找到解决办法,再和老师讨论。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还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学会了科学思维。
3团队意识培训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团队合作尤为重要,也是未来事业成功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也是保质保量完成创新项目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指导学生创新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在项目团队的管理中要特别注重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给予项目负责人充分的自主权,并对项目方案和实施负责。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同时,项目组成员也要服从项目负责人的管理,齐心协力,分工负责,共同为项目的顺利实施而努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有分歧,导师负责协调,给出合理建议和宏观调控,主要依靠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参加高层研讨会
大学生可塑性强,需要给予自由的创新空间。创新训练计划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视野是创新训练的关键要素之一。通过参加研究生研讨会、指导教师项目进度或定期总结会,再参与讨论,让大学生感受学术氛围和氛围,接触专业学术前沿,从而开阔思路,培养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参加高水平的研讨会,学生也可以削弱对学术神坛的敬畏和距离感,提高质疑学术问题的勇气,提升自信心,思考问题更加科学合理。
5结论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旨在建立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课外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通过三年的指导实践,明显看出学生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大创项目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参与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在大创项目的实施中保质保量的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仍然需要引导师生共同努力和探索。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