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毅的主要作品
曾毅和王正莲:家庭生命表软件及其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曾毅:中国人口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曾毅:关于老龄化和家庭的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曾毅,顾大男,肖振宇,陶立群: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图谱。中国健康长寿图表集.语文和英语。中国人口出版社。2005。
教科书:曾毅:人口分析方法和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主编:曾毅(主编):80年代中国离婚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查瑞川,曾毅和郭志刚(编辑。):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上、下)
两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张春源和曾毅(编辑。):市场人口统计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曾毅、刘昱志、张春源和肖振宇(编辑。):健康长寿影响因素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由曾毅、郭志刚等翻译。家庭人口模型及其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学术论文:
曾毅: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养老金缺口与农村养老保障,《经济季刊》,2005年第3期。
曾毅:以晚育为杠杆,平稳过渡到二孩政策。《人口与经济》,2005年第2期。
曾毅和王正莲:中国家庭与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化。《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
曾毅:健康长寿研究的新进展。中国人口科学增刊(老年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专题研究专辑),2004年。
曾毅、刘昱志、张春源和肖振宇:中国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和健康状况。中国人口科学增刊(老年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专题研究专辑),2004年。
顾大男和曾毅:高龄老人个人社会经济特征和自理能力的动态变化研究。中国人口科学增刊(老年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专题研究专辑),2004年。
曾毅:Bongotts-Fini方法的评述、检验和敏感性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1期。
曾毅和金窝伯:晚育与健康长寿。《人口研究》,2004年第2期。
曾毅和金窝坡:中国的老年死亡模式及其与瑞典和日本的比较分析。《人口与经济》,2004年第3期。
曾毅: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一体化工程的探讨。& amplaquo人口和计划生育& amp;raquo2002年第5期。
曾毅:农村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相结合势在必行。“农村计划生育与养老保障论坛”,&;laquo人口和计划生育& amp;raquo2002年第5期。
顾大男和曾毅:中国老年人健康期望寿命研究。& amplaquo人口与经济&;raquo2002年第2期。
曾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整合工程——计划生育系统面临的历史性机遇。& amplaquo人口研究&;raquo,6号,2001。
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两高三大”特征及对策。& amplaquo人口与经济&;raquo,5号,2001。
曾毅、肖振宇、张春源、刘昱志、湛杰、金沃博:中国健康长寿调查1998与高龄老人预期寿命,&;laquo中国人口科学&;raquo,第三期2001。
曾毅顾大男:中国老年人健康隶属度分析。& amplaquo中国人口科学&;raquo《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研究画册》,2001。
顾大男、曾毅、刘昱志:健康预期寿命计算方法评述。& amplaquo市场和人口分析& amp;raquo4号,2001。
强仁和曾毅:迎接老龄化世界的挑战。中国人口科学,第6期,2001。
曾毅、肖振宇、张春源、刘昱志: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项目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标。第一章是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监测调查数据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曾毅,肖振宇,张春源,刘昱志: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样本设计方案。中国城市老年人健康长寿监测调查数据集第二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曾毅,肖振宇,张春源,刘昱志: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基础调查数据质量评价。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监测调查数据集,第4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曾毅:农村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与养老保险一体化工程:计划生育系统面临的历史机遇。政策咨询报告,提交给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2000年。
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两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政策咨询报告已提交全国老龄委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1999。
中国老年人婚姻家庭结构概况及对策建议。政策咨询报告已提交全国老龄委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1999。
曾毅:国际人口研究的新趋势和新思考。人口研究,1998,第6期。
曾毅、金沃波、王正莲: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中国人口科学,1998,第5期
曾毅和舒尔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生育率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1998,1号。
曾毅:在纲领性文件中规定农村应该优先考虑家庭养老是不合适的。人口研究,1997,第6期。
曾毅:初婚年龄以及初婚和初育间隔的变化。查瑞川,曾毅和郭志刚,编辑。: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第七章中国人口婚姻家庭结构分析第二章1996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毅:儿童离家率的估计和分析。查瑞川,曾毅,郭志刚,编辑。: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第七章,中国人口婚姻家庭结构分析,第六章,1996,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毅: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型。查瑞川、曾毅、郭志刚主编: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多区域人口预测第一章,1996,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毅、李伟和张凤玉:生育模型与参数预测。查瑞川,曾毅,郭志刚,编辑。: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第十章“多区域人口预测”第二章,1996,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毅:未来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查瑞川,曾毅,郭志刚,编辑。: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第十章《多区域人口预测》第七章,1996,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毅:政策思考与讨论。查瑞川、曾毅、郭志刚主编:《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多区域人口预测》第八章,1996,高等教育出版社。
曾毅:人口控制与财政政策,财政研究,1995,第11期。
曾毅和吴德清: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离婚水平和年龄分布的变化趋势。中国社会科学,1995,第6期
曾毅与王德明:沪、陕、冀三省妇女再婚研究。中国人口科学,1995,第5期
曾毅:中国的生育率1991-1992是否远低于更替水平?人口研究,1995,第3期。
曾毅:向世界学习,帮助人民,并应用你所学到的东西。市场和人口分析,1995,1号。
曾毅:人口工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叶和合编。中国可持续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曾毅:从海南的实践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国人口科学,1994,第2期
曾毅:建立农村储备积累养老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口和计划生育,1993,6号
曾毅、舒尔茨和王德明:对沪、陕、冀三省离婚情况的分析。人口研究,1993,第5期
曾毅:市场经济与实用人口学。人口与经济,1993,第4期
、蔡、邱佩玲、宋静安:从昌平等地的农村调查看晚婚晚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人口和计划生育,1993,2号
、顾、、、、李伯华、:近年来中国出生性别比上升的原因及后果分析。人口与经济,1993,1号。
曾毅:从泗浦和三浦的数据看华东六省一市的婚姻家庭现状及变化趋势。人口,1993,1号。
曾毅: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中国265438+20世纪议程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3。
曾毅:大力发展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国人口报,1993.11.17。
曾毅:市场经济呼唤实用人口学。中国人口报,1993.10.18。
曾毅:利用人口普查数据估计平均初婚年龄和平均初婚生育间隔的方法及其在Sipu数据分析中的应用。人口与经济,1992,第3期
曾毅、李伟和梁志武:中国家庭结构的现状、地区差异和变化趋势。中国人口科学,1992,第2期
曾毅和邱佩玲:只要领导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晚婚晚育是可行的。人口研究杂志,1992,第6期
曾毅与金窝坡:中国人口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矛盾分析。俞景元主编:近代中国的人口与发展。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
、李孝利、贾和杨:初婚和婚后离开公婆(父母)组建新家庭生活方式的生命表分析。人口动态,1991,3号
曾毅和金窝坡: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几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91,3号
曾毅:人口城市化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影响。人口学杂志,1991,第2期
曾毅、李孝利、马忠东:儿童离家模型及其主要参数的估计方法。中国人口科学,1991,1号。
曾毅、涂平、刘国、谢颖:各省、市、自治区近年来出生率上升原因的人口学分析。人口研究,1991,1号。
、曾毅、王:对实用人口学主要分支的介绍与评述。人口动态,1990,第6期
曾毅:论控制人口和提高人口素质的社会经济对策。人口动态,1990,第3期
曾毅:逐步提高平均生育年龄对中国人口发展的影响。人口与经济,1990,第2期
曾毅和李孝利:湘陕农村妇女家庭生活历程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人口与经济,1990,第2期
曾毅: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化趋势分析。中国人口科学,1989,第6期
曾毅:家庭人口学——人口学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分支。中国人口科学,1988,第6期
曾毅:人口因素变化对中国妇女家庭地位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1988,第1期。
曾毅:人口城市化对控制中国人口增长的影响。人口与经济,1987,第6期
曾毅:关于中国生育率下降如何影响家庭结构变化的讨论。北京大学学报,1987,第4期
曾毅:增减生命表的编制方法及其在中国妇女婚姻研究中的应用。人口研究,1987,第3期
曾毅: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家庭结构的变化。年轻的地理学家,1987,3号
曾毅: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控制农村人口。《人口研究论文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曾毅:青藏高原的崛起与中国自然环境的变化。地理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