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泼玉盘声万千——古诗词音乐赏析(一)

水洒在玉盘上。

——关于音乐的古诗词赏析(1)

王传学

中国古典音乐非常丰富,留下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和咏物诗。在唐宋诗词中,有许多描写音乐的佳作。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族乐器,由五根或七根弦组成。在古代乐器中,琴是最常用的,而鉴赏琴乐也是古诗词中描写最多的音乐鉴赏作品。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听琴曲》,表现了他对音乐的热爱:

?自然好,尘机闻空。

?当你听到它时,一切都离开了你的心。

清畅可治病,安神养蒙。

?你应该听三乐安慰白头翁。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乐府诗。这首诗从一开始就表明,热爱音乐是他的“天性”(“是秦的别称,这里泛指音乐)。有了音乐,一切都可以脱离他的内心,听完音乐就可以忘记世间所有的烦恼和悲伤,尤其是“听三乐”。诗人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思想,寄托了自己的希望。

诗人认为,音乐能使人“心境平和”,陶冶、净化心灵,使听者心旷神怡,有时还能达到“万物与心分离”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听歌,疏通五脏,沐浴雪灵,才能超越尘埃,摆脱庸俗,达到“我感觉仿佛听到了天籁般的光明”的地步。显示了诗人高超的鉴赏水平。白居易还认为,欣赏音乐时,人的处境和心情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爱情和卖病一样好,养着就好。”既肯定了音乐滋养情感的作用,又说明了音乐具有“祛病”和“卖病”的功能。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已经认识到“无忧无喜”(《管子·内乐》),魏晋嵇康也说音乐“能导精神,张扬情感,穷而不烦者,不近声。”(福琴)东晋陶渊明有句名言,“悦亲情话,弹琴消愁”(《归Xi词》)。

“弦”作为钢琴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本只是一个没心没肺的物件。在白居易的诗《五弦戏》中,每一弦都有不同的情感:

一二线索,秋风吹散,韵落。

三四弦响,夜鹤记笼中声。

第五弦音最压抑,甘肃的水冻得吞不下去。

五弦与试音并行弹奏,声音悲怆。

铁打珊瑚一两下,水泼玉盘。

?(节选自五弦戏)

诗人用一系列生动的比喻、铿锵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描述了表演者弹奏班卓琴的绝技。手中有五根弦,琴弦各不相同:第一根、第二根弦听起来像萧瑟的秋风,第三根、第四根弦听起来像夜晚的鹤鸣,第五根弦听起来像冰冻的溪流呜咽;五弦并奏,凄厉铿锵,杀音令人窒息,浸入肌肤,效果奇妙无穷。演奏者将自己对情感的理解溶于“弦”(音乐),最终产生了“水洒玉盘”的强烈效果。

唐代大诗人李白酷爱音乐。我们先来看听蜀僧弹琴;

海抱陆——悠扬的歌声,来自遥远的峨眉山。

当我听到松谷的声音时,随意挥挥手。

钟声的声音响起来了,又变成了霜天的钟声,我的心安静了,如被水洗过。

不知不觉中,暮色笼罩在青山上,秋云萧瑟,布满黄昏的天空。[

这首诗讲的是听琴,在四川听一个叫卓的和尚弹琴。第一幅对联是“蜀中高僧提青丝琵琶盒,西下峨眉山”说明这个钢琴家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在四川长大,四川美妙的山水滋养了他瑰丽的心灵,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力。峨眉山不止一次出现在他的诗里。他一直很怀念自己的家乡,当然对来自家乡的钢琴家也特别亲切。所以,在诗的开头,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因扮演“秋凤黄”而流传后世的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也是四川人。所以,从诗的一开始,他就和他著名的青琴联系在一起,这里“青琴”用来指珍贵的琴。短短的十个字,把这个音乐家写得很有格调,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颛顼》以正面的方式描写了蜀僧弹琴。“挥手”是弹钢琴的动作。嵇康《福琴》曰:“博雅挥而听钟。”“波”这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一触琴弦便已带给我,万壑松的气息”,这两句话用天籁之音的雄壮来比喻钢琴的声音,让人觉得钢琴的声音一定是极其有力的。听了舒和尚的琴声,我的心仿佛被流水洗过一样,无忧无虑,快乐无比。但它有更深的含义,包含了一个古老的典故。列子唐雯说:“博雅善于打鼓,而钟子期善于倾听。博雅敲鼓弹琴,志在爬山,钟子期说:‘好,我和泰山一样高!’决心经营水,钟子期说:“好,海洋就像一条河!”“这就是‘高山流水’的典故,通过音乐这个媒介,表现了蜀中僧人与自己建立的知音之情。“我听见他在净化的小溪中”这个词是微妙而自然的。虽然用了典故,但并不难,可见诗人高超的语言技巧。《敲钟入霜钟》也是经典。“霜钟”出自《山海经》和《中山经》:“凤山...有九铃,是知霜降。”郭璞注:“初霜响,所以知其言。”“霜铃”二字点出时节,与下面的“和阴秋堆天”相呼应。“余音入霜钟”,指音乐停止后,余音久久不散,与黄昏时分的庙堂钟声融为一体。《列子·唐雯》中有“余音绕梁三日”之说这是音乐终止后沉浸在艺术享受中的入迷听者的想象。“响入霜钟”也是如此,清脆顺滑的琴声渐渐远去,渐渐远去,钟声在黄昏响起,才意识到天色已晚:“而我感觉不到任何变化,虽然山变暗了,阴沉沉的秋天堆满了天空。”听了舒和尚弹琴,诗人环顾四周。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披上了薄暮,阴沉沉的秋云重叠,遮天蔽日。时间过得真快!这首诗在描述音乐方面的独特之处在于,除了“万”之外,没有其他比喻来描述琴声,而是侧重于听琴时的感受,以及演奏者与听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其实“千谷松之气”这句话并不是纯粹的客观描述。诗人从琴声到松涛声、山川幽谷的联想,都是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李白的另一首诗,在月夜听弹琴,感叹知己难求:

闲夜坐明月,你弹琴。?

突然听到“很台”的曲调,好像是“韩松”的声音。?

《白雪公主》的指法让你纤纤玉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滋养了你的心灵。

不幸的是,钟子期早已去世,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知己了。

这首诗是为了听一个隐居的人弹琴而写的,运用了叙事、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哀叹知己难求的悲伤。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一生的辛酸和痛苦。恨台、冷松、白雪、绿水,都是诗中的古题,意在描写隐士鲁弹琴的高超艺术水平,进而感叹“时过境迁,天涯无知己”。

《闲夜坐明月,由你弹琴》描绘了一个晚上坐在天上明月,听你弹琴的孤独场景,为下文“天下无知己”的孤独惆怅之感做铺垫。

“忽闻恨台调,恰似韩”比喻使用:忽闻一声“悲调”,恰似韩,将悲凉的气氛着色,生动地向读者展示了悲凉加深的感情。

运用了“白雪手乱,绿水虚心”的拟人手法:白雪手乱,绿水虚心,便于作者发挥,以情景交融的方式将作者知己的孤独和真情融入诗中,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时钟已去多时,天下无知己”。通过借用“钟子期”和“俞伯牙”的典故,结构更加严谨,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怀。

从写作角度来说,第一首是弹钢琴,第二首是写钢琴曲,最后一首是哀叹。写秦乐时,诗人把汉比作“恨台”。秦乐虽与秦乐相提并论,但从曲名上却让人想到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悲”“寒”都是带有同样感情色彩的冷词,而“风”“松”则让人想到松涛,进而想到音乐的特点。另一首钢琴曲是嵇康传世的《松风》。风与松相连,能让人想起这首钢琴曲。由此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多么贴切!再者,在“白雪公主”这句话中,诗人不仅用“混沌”二字写出了弹琴的特点,还让人想起了出自《白雪公主》的那双手的洁白。这样的搭配真是妙不可言!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听琴》,表现了诗人自恋的情怀;

七丝上,苍松中的寒风。

虽然我很喜欢这首古老的曲子,但今天大多数人都不弹了。

琴由七根弦组成,所以第一句叫“七根弦”,形象更具体。“玲玲”形容琴声清脆,激起“松风冷”二字。《松风寒》寓意着琴声随风入松林的悲凉,极为传神,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听”字形容的是听者的狂喜,可见琴声之美妙。优雅平和的钢琴曲往往能唤起听者那种石上流水,风来松下的宁静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之题,是一语双关,用心良苦。

如果说前两句描述的是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式的抒情,涉及到当时音乐改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清音乐仍用竖琴、七弦琴。到了唐代,音乐发生了变化,“乐言”成为一种新的声音,从西域传入的琵琶成为主要乐器。与此同时,大众的欣赏兴趣也发生了变化。受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感情的新音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但毕竟成了“古曲”,很少有人能优雅地欣赏,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虽然”这个词从赞美琴声变成了对时尚的感受。《无人问津》中的“多”字,凸显了钢琴爱好者的稀缺。有人用这两句话来说人是时髦的,不要弹老调,意在表明作者的不合时宜,说得很对。刘长卿是清朝最好的。他一生两次被放逐,大腹便便,有一种超脱世俗的情调。他的诗集有《幽琴》(李杂诗八首之一):“月色全白,琴声应是子夜。在头发上,松林里的寒风。虽然我很喜欢这首古老的曲子,但今天大多数人都不弹了。为这首歌投票,很难了解你的朋友。”其中四首是听琴绝句。“知音难”也是这首诗的主题。诗和听琴,只是为了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