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宗教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也源于欧洲艺术与工业生产的结合。
在艺术方面
欧洲乃至全世界的高端艺术都源于宗教。
比如欧洲的教堂壁画,中国敦煌的壁画等等。
最高贵的艺术来自信仰和自我人性的释放。
而设计是一门世俗的艺术。
而设计就是要达到高端人群的审美水平。
势必跨越世俗化阶段,进入信仰的高度。
介绍
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文化瑰宝。从不同时期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人民在积极生产中的智慧结晶,也可以看到平面设计在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出现。
从新石器时代末期到中国封建文化的鼎盛时期直至其衰落,乃至新中国的建立,宗教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许多民间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心理文化基础。宗教艺术作为灿烂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其中,西藏的佛教艺术,云南的东巴文化艺术,敦煌的壁画,以及中国不同省份的民间艺术,如脸书,剪纸,年画和服饰,将是讨论的重点。
这些不可磨灭的影响在设计领域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它们基本上符合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设计创作中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更容易被观者接受。
所以中国平面设计发展至今,宗教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可替代。
第一部分:藏族艺术的影响。
早在古代,中国就有大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新石器时代以前,农业文化已经兴起,出现了村落,一些简单的装饰品,“陶器,甚至彩陶,也出现了,有花纹,精致,有网状,还有一些彩绘符号。”(《中国图解史》P9)
在新石器时代,由于制陶技术的改进而制成的陶器图案更加精美。到了末期,玉器的品种大增,造型优美,雕刻精美,有兽面纹,也有对称纹。后来是中国具有宗教意义的艺术品。此外,还出现了岩画和寺庙,“在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墙上的绘画和专用于祭祀的特殊陶器。”(& lt& lt中国插图史> & gtP15)
当中国历史发展到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世纪),统治者制定了一系列文化制度。其中,宗教的兴起对整个中华文明的文化思想、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伦理道德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中国宗教包括佛教和道教,佛教占据主要地位。在佛教史上,藏传佛教形成于公元5世纪。“8世纪后期,出现了最著名的赤松赞德大规模佛教运动,但9世纪初,莫赞普统治时期佛教的消亡导致了随后130年间佛教的衰落甚至消亡。”(& lt& lt中国西藏石雕艺术>:& gt张朝银,P3,1995,7)然而,佛教已经在藏族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到11世纪中叶,藏传佛教已经成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藏传佛教艺术中,有著名的唐卡、壁画和雕塑,也有民间工匠和寺庙僧人制作的石雕和摩崖造像。"人们把佛教的教义转化成故事和雕塑来进行艺术表达."(& lt& lt中国西藏石雕艺术>:& gt张朝银,51995,7).
除了印度,西藏石雕艺术的另一个源头是中国的汉代,工匠开始在岩石上制作雕像。此举“创造了在岩石上雕刻人物和佛像的气氛,以动物形象和咒文为主的石雕逐渐变成了佛像”(:& gtChaoy-inZhang,P7,1995,7).在我看来,这种创作方法是中国早期平面创作中的首创。藏族人民在对佛教和自然的崇敬和崇拜中创造了各种表情各异、色彩鲜明的造型,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突出了藏族人民杰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部分:敦煌艺术成为平面设计中的主要元素。
中国古代著名的敦煌壁画与藏传佛教艺术一脉相承,敦煌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通往中亚和欧洲的交通枢纽,有“丝绸之路”的美誉。它的图案反映在敦煌石窟的佛像、飞天和佛座、檐篷、藻井、飘带和织物上。敦煌石窟的壁画和彩塑显示了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远超同时期欧洲教堂的宗教艺术。
因为敦煌艺术以弘扬佛教为宗旨,“只有通过感染力强的艺术语言,才能在各民族之间沟通宗教和文化。”因此,中国早期佛教艺术的形成受到了外来民族风格的影响。“(& lt& lt中国敦煌服饰图案> & gt常莎娜,P4,2001,10)可以说,敦煌艺术既有外来艺术,尤其是印度、波斯、希腊艺术的精华,又因盛唐文化而充分体现了盛唐艺术的独特风貌。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外来文化的影响,繁荣的隋唐时期的佛教艺术和当时的社会生活,记录了中国历代的装饰纹样、色彩运用和工艺。“我认为这对于当代艺术创作来说非常有价值,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需求。”从敦煌壁画和彩塑中临摹的彩色图案,实际上是中国服饰、编织、印染工艺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敦煌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lt& lt中国敦煌服饰图案> & gt,常莎娜,P5,2001,10)。
在敦煌的壁画中,莫高窟是著名的。石窟中丰富精美的壁画和彩塑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接受了佛教艺术和其他外来艺术的有益成分,经过一千多年的不断努力,创造了具有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的优秀艺术珍品(& lt& lt中国敦煌服饰图案> & gt,P30,2001,10)。其中可以看到狩猎生活、佛教故事和神话题材的刻画,丰富了石窟艺术的民族色彩,壁画还描绘了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场景,生动记录了各个时期的社会风俗、地理、山川、交通、生活、建筑、服饰、乐舞等极其珍贵的艺术史料。
但除了绘画、彩塑艺术风格和历史渊源,我觉得敦煌的装饰纹样也是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它们有机而和谐地烘托了壁画的主要内容,装扮了雕像,使整个石窟艺术更加精彩。”“这些装饰图案还突出了中国在1000多年的过程中在染织、服装、提花编织、地毯和流苏佩戴等工艺美术装饰的演变和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lt& lt中国敦煌服饰图案> & gtP30,2001,10)
“几何纹”是敦煌石窟早期装饰纹样的一种形式,也是当时织法的一次飞跃。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装饰图案取得了重要的突破,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鸟和动物。在色彩的运用上,和谐、艳丽、醒目,很受欢迎。在唐代,它达到了花卉的新阶段,并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画的时候表现手法比较写实,也注重服装材料的质感。从这一时期开始,由于绘画更加精美,技巧的提高,我认为这与当时社会的繁荣发展是分不开的。佛像的刻画和大量绘画的出现,说明宗教尤其是佛教对当时民众的影响很大。此外,各种印刷图案,花鸟纹,是中国平面设计艺术的基础。
当时,这些精美的装饰图案也传到了日本,成为唐代文化艺术交流的历史见证。
在当代中国社会,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唐代敦煌壁画影响下的视觉艺术。比如奥运会吉祥物的设计,它们的头饰都是取自中国古代的传统图案:鱼纹、水纹、莲瓣、火焰纹、鸟形。甚至在后来的民间创作中,这些图案也成为了典范。我觉得这一时期的宗教创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一些形状和图案不仅影响了中国的艺术设计,还影响了亚洲其他国家的设计领域,如建筑中使用的图形、日本和韩国的传统服饰、家具设计等。
第三部分:古老而独特的多民族艺术。
中国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除了中国的西藏和敦煌,还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劳动人民在创作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材料选择。这里要说的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艺术——东巴文化艺术,它存在于中国云南。
至于东巴文化,“它是纳西古文化中独特而有价值的轴心部分,因完整而全面地保存了东巴宗教而得名。”东巴教则相反,“是介于原始巫术和发达宗教之间的过渡宗教。信奉万物有灵论和多神教,吸收融合了苯教、佛教、道教等宗教多元文化。”(& lt& lt东巴文化艺术> & gt由万宝编辑,P3,1992,10)。它有象形的象形文字和音标,用它书写的经典丰富多样,还有丰富多彩、规范的仪式。
众多的东巴宗教仪式是东巴文化艺术的主要载体,“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原始宗教活化石。”在这些仪式的过程中,“伴随着粗犷豪放的古典音乐和舞蹈,纳西族人民追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愿望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场景体现出来,给人以丰富的艺术享受和精神熏陶。”(& lt& lt东巴文化艺术> & gtP11,1992,10)
其中有一种最古老的原始绘画艺术,叫做“木排画”,即在木排上作画。一般用松木,分尖型和平型两种。尖形一般描绘的是一个神的形象,插在祭坛前。鬼村里插了一个平头鬼的形象。现代的“木排”画一般用红、黄、蓝等色来增色,画面鲜艳诱人。“由于东巴教的不同仪式,木排画的内容也不同,自然神的画是最多的。”因为画是一气呵成,没有草稿,所以风格各异,各领风骚。在艺术上,图画和象形文字混合在一起,保留了文字起源于图画的遗迹。“有些作品上面画着冯云,中间画着鬼神,下面画着祭祀用的宝物。形象造型独特,造型古朴,线条粗犷,笔触豪放,自然流畅,具有我们祖先原始艺术的特点。”(& lt& lt东巴文化艺术> & gtP21,1992,10)
这些画中使用的颜色与佛教壁画中的颜色相似。大多豪放明快,所画的人物、鬼神与藏传佛教中的人物、鬼神相似。
在东巴艺术中,还有一种叫“画谱”,是“木排”绘画艺术发展的产物,由于木签绘画数量巨大,内容复杂,所以需要将这些图像笼统地固定下来,分类注释,方便应用。所以画谱往往比手绘的“木签”画更珍贵。从视觉审美的角度来看,东巴经的卷轴是书画合集,因为这些纳西象形文字本身就是原始绘画。此外,东巴文化艺术还包括卷轴画、竹笔画和经书封面,都是清新质朴的装饰画,各有异彩。“卷轴画以纳西族传统艺术风格为基础,吸收并融合了汉传佛教、道教、藏传佛教的绘画风格,特别是受到元明以来藏传佛教中‘唐卡’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lt& lt东巴文化艺术> & gtP119,1992,10)
因此,东巴文化艺术反映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宗教文化。在艺术创作上,它与主流宗教佛教相通,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宗教艺术。与今天相比,现代东巴文化艺术的传承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面临失传。但它所表达的艺术精神是不可动摇的,它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可以说,东巴文化艺术为中国民间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第四部分:密切相关的民间艺术成为创作主体。
说到民间艺术,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悠久的历史密不可分。其艺术含量世所罕见,艺术形式多样,艺术表现形式包罗万象。如今,它已经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自古以来就体现在思想观念、哲学道德、文化艺术意识,以及衣食住行的习惯上。完全自成体系,不同于周边国家。其视觉造型艺术包括舞蹈、建筑、工艺、书画、雕塑等。,也完全遵循与西方视觉造型艺术不同的规律,发展自己的艺术体系。”(& lt& lt中国地方艺术> & gt杨让,杨洋,P11,2000,1)
自古以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形成了许多部落,几千年来他们不断融合、发展、同化。中国最终形成了强大的汉族,由多个部落混合而成。这就是迄今为止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当时,先民通过揉捏泥土并烧制而发明了陶瓷艺术,造纸术的出现创造了剪纸和描摹,而纸和雕版的结合导致了印刷术和木刻术,佛教的传入带来了泥塑艺术和壁画艺术。
从我国现存原始艺术遗存的发现来看,首先是画在洞壁或悬崖上的岩画。"中国是世界上岩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lt& lt中国地方艺术> & gtP16,2000,1)在表达那些意象的同时,审美意识逐渐浮现。但只有相对稳定,才有可能形成这样一种完美的、地域性的艺术现象。在这些众多的艺术现象背后,“如果没有固定的哲学基础,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哲学思维就是古代的阴阳观念。“(& lt& lt中国地方艺术> & gtP23,2000,1)
宗教艺术则带有相当多的民间艺术的强烈审美趣味,民间艺术的创作队伍主要是不脱离劳动生产的农村妇女。它是一种毫无保留、开放的活动,与生活息息相关。在古代,艺术创作活动多为生命与生殖崇拜、救灾避难、驱鬼防疫。比如年画,色彩鲜艳,造型饱满,与东巴文化艺术中的佛教壁画、鬼怪色彩相似,再比如木刻,“中国古代发明和应用印刷术、造纸术而创造的艺术系列”。它的色彩简单而强烈,做工粗糙而简洁。可以说,“民间木版年画是整个中国民间艺术载体中极其璀璨的艺术瑰宝,在世界上独树一帜。”(& lt& lt中国地方艺术> & gtP34,2000,1)包含门神、年画、卡片。《守门人》在造型和色彩上最具特色,吸收了殿前佛教造型并加以夸张,严谨饱满的艺术效果胜过任何绘画艺术。
中国民间艺术的造型和艺术法则与西方大相径庭,但都是基于自己的意象,或有规律的概括,或平衡的装饰,或模糊的抽象,或大胆的夸张。不受视觉空间的限制,只要是表达上需要的,都是全部都被原谅的。
关于民间艺术的色彩,也不同于西方的色彩学。他们认为只有强烈的色彩才能与自然协调,他们要求精神音乐的美化和刺激。“艺术是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观念艺术”(& gtP38,2000,1)以剪纸艺术为例。是农村女性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创作时只表达自己所想所期待的方式。但是,它的装饰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其中以陕西剪纸著名,其中各种图案的巧妙运用与新石器时代相似,这些剪纸图案对称,给人以工整但丰富的视觉效果。并且大量使用红色,符合中国人的审美需求。今天,红色仍然是中国视觉艺术的主角。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它的意义更能表达艺术语言。
还有面具和刺绣。其中,面具文化主要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种类繁多,用途各异,艺术形态各异。“面具的形象大多象征着某种观念的符号,艺术风格粗犷而神奇,夸张而原始。”民间面具一般由木雕、石雕、布艺或泥塑制成,出现在巫术活动和宗教仪式中。其中一些属于驱魔镇的房屋和装饰品。它们与古代的兽面砖、兽面砖、盾和青铜器上的兽面纹有密切关系。它们已经成为人们不断创造的用来威慑邪恶的艺术符号的象征。”今天的面具艺术已经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中国戏曲脸谱很可能是由社火脸谱发展而来的."(& lt& lt中国地方艺术> & gtP123-124,2000,1)
刺绣,由于其自身工艺的特点,色彩的表现力尤为突出,是“民间艺术各门类色彩规律的集中体现。”(& lt& lt中国地方艺术> & gtP75,2000,1)首先是造型,多以花卉、图案表达女性美与吉祥,寄托情感。其中,苗绣最为突出。它以苗族剪纸为基础,大部分是各种龙的形象,以及各种野兽。其次是色彩,主要是原色的运用,大部分以黑色为主,以红色或蓝绿色为主调。这些绣品,有的绣在大衣上,有的绣在枕头上或用作鞋面的鞋垫等。,和其他种类的民间艺术一样,都是表达创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期待与向往。
第五部分:平面设计的多样性。
除了上述的壁画、岩画、敦煌壁画、东巴文化艺术和藏传佛教的传统民间艺术,中国还有大大小小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以此为基础的中国平面设计,有着极其深厚和丰富的创作资源。如今,那些古老的图腾符号和意味深长的色彩运用,为创作者提供了便利条件。
个人观点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