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如何学会写作文

1.初三语文怎么学?我也是。我觉得初三语文还不错。

出120,我能达到113左右。

出150,我能达到139左右。

希望你能认真看完。我玩的很认真。

写作失分多。

改善方法:1。积累素材。你可以从课后看过的书里找素材(比如我在译林看过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里面说我妈来山路给我送衣服。这篇文章里的事件可以作为你写母爱的素材,我很感动。当你用这件事写人类友谊的时候,你可以把文章里的母亲改成老朋友,这样就永远不变了!当然,你需要找到独特的、意想不到的素材。

比如以礼貌为题,很多中层考生会写我在公交车上给爷爷奶奶让座。

都是一样的,让阅卷老师厌烦,不会得高分。

但是作文大师会写:因为今天是中考,我是考生,爷爷奶奶给我让座,祝我考个好成绩。

这个素材的作文一定会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因为你的题材有个性,自然会得高分。

写作要细致,要恰当,比如作文的主题就要求你写苦难使人坚强的主题。

你可以衬托出历史人物XXX,比如陈,并以被人嘲笑为乐。

从正面角度写历史上的XX,比如勾践以死为生,最后复辟国家。

当然正面对比要写详细,负面对比要刷到一边。

这样阅卷老师会觉得你的语言驾驭能力很强。

自然会得高分。

3.作文题目:最重要的新奇

例如,写一篇作文和友谊的题目,你可以把题目写成

“1+1=2”和“劝君多喝点”

这样会引起老师的注意,认为你平时不给你高分。

4.字数要合适

适当就是要求你写600字左右,绝对不能写650、550。

还有,开篇段落要漂亮(排比、比喻等修辞),先突出主题。

指出段落末尾的中心

这是语言控制能力强的表现。

会得到高分

5.字迹工整,没有涂改痕迹,没有错别字,标点正确,段落不能只有三段(这是大忌)

有读书吧?

0.文言文:7-9年级课本上出现的文言文笔记要背(中考时书上没有笔记,给你做笔记)。

老师教过的文言文的句子,如形容词、动词、倒装句等等,我们要理解,至少要翻译出来。

如果你丢了笔记,你可以向好学生借。

0.阅读:这个其实很简单。

老师在讲阅读的时候,会告诉你欣赏句子之类的问题,老师会告诉你回答这个问题:这句话用比喻和修辞的方式写得很生动。..

这是答题的固定模式。

比如一篇议论文,我问你能不能删掉一些字。

你的回答并不能通过添加一些词语来突出重点。。,删除(或替换为。)没有这个意思。

你最好把这些记在笔记里,背下来。

如果你能照我说的做

你的中文水平一定会有一个飞跃。

让我们去吧!

2.初三语文作文怎么学孔子说:“知者不如知者,知者不如知者。”这也说明,对学习感兴趣是学好的基础,学习语文也是如此。

只要我们对学习汉语有兴趣,我们就会找到乐趣,帮助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汉语。没有毅力,我们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觉得语文很枯燥,要背的东西太多,根本不想学,当然也学不好语文。所以,兴趣对于学习语文很重要。

其次,学习汉语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让语文学习更好。积累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背诵。当我们有空的时候,读一本好书或文章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然而,我们不应该只是阅读它,还应该思考它。我们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把遇到的好的句子和点变成自己的东西。遇到疑惑和困难的时候,也要和别人商量,听听别人的意见。只有这样,我们的水平才能提高。而且,我们读的越多,我们的知识就会越丰富,我们的视野就会越开阔。除此之外,写作也需要素材。只有多读书,多关注身边的事,把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有可能写出好文章。古语有云:“读书如写作。”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什么。真正喜欢读书并能从中获取知识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能写出好作文的人也不多。但我们要成为这样的人,也就是说,要学会读书,喜欢读书。我们在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思考它的内涵,它的写作方法,作者的思路,然后把好的方面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弥补自己。要好好学习,多提问,有不懂的地方记得提问,尤其是课后读文言文、古诗、单词的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完全理解一些单词、词和句子,我们需要及时查找参考书或询问老师。总之一定要及时了解,才能学好古诗词。我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假装理解它们,在心中留下疑惑,因为日月都是积累的。

语文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从读、说、写中去学习、去品味、去发展、去欣赏。在这门艺术中,说和写是汉语的体现,灵活运用才是学习汉语的真正目的。既然是这样,那就利用课余时间练字,背古诗。在与他人的交谈中,我们应该学会使用我们从阅读中获得的知识,以便。我们可以把汉语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当我们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再学习语文就不会觉得枯燥,反而会觉得有趣,有意思。当我们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的时候,语文就不好学了!

3.初三如何学好语文,写一篇作文?第三年怎么过?本报记者雪梨,实习记者,来学校已经一个多月了。有初三学生的家长是否已经逐渐感受到了中考的紧张?让孩子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有一个平稳的情感过渡,学习上有一个大的提升,这是很多家长所期待的。

为了让学生调整心态,迎接更加紧张的高三,应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本报将于6月27日上午10: 30邀请乌鲁木齐八中校长赵萍及学校精英教师团队做客我们的节目,为读者奉献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主要从学习和心理两方面入手,如何让你的孩子顺利度过第三阶段;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适应能力;如何打好高中学习生活的基础;以及如何培养让孩子终身受益的性格和习惯。

帮助初三新生调整学习心态,理清学习思路,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实现成绩稳步提升。初三是中考前的最后一年,也是初中学习成绩重新洗牌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大一新生如何快速适应初三的生活?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中考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他们没有实践经验,学生和家长有很多疑问。如何科学有效地带领孩子复习,是每个初中家长面临的新问题。

对此,家长李娟认为,目前初三各个学校的学习进度不一样,要让孩子在心理上、思想上做好应试准备。在这个时期,所有初三学生都能从备考讲座中受益,是一件好事。

赵萍校长重点讲的是孩子在高三如何更好的学习,成绩会有明显的提高。英语老师吕可以分析常见的记单词却容易忘记,或者记单词却不知道怎么用等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语文老师张宽虎重点分析中学语文学好的具体方法。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数学老师余冬梅教了我如何冲刺。

如果你也想亲临现场,听听名师的教育理念,请拿起手边的电话,拨打96577进行报名咨询。即日起可在乌鲁木齐晚报社购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建议初二、初三的孩子和家长这次参与抢票。

4.初三语文怎么学?中考语文成绩挺好的。你的体验是什么?虽然不是很体面,但是很有用。..

1.基础分一定要拿,用文字写的东西一定要拿满分,只是平时要背的背。另外,背什么乱七八糟的古文都没用,背名句就可以了。

2.综合学习。能写就写,要生动,扣分要准确...脑子好的都知道分数点是什么...你也不例外。..

3.现代阅读。有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至少读三遍...先看,看完题目再看,做题的时候再抓住一个关键段落使劲读。做完题目再看。不要想别的。想想考试就知道了。..

4.古诗词。只有三种情感上的可能性..1.怀念(家乡。朋友)2。热爱自然3。为雄心而歌唱...抓住关键,拓展自己就可以了。初中的文言文翻译一般不难,在古诗词中逐字猜测课文意思并得满分也不难。

5.作文。尽可能的生动..但是不要跑题。别的不用管,考试成绩第一。编吧。

5.如何学好初中语文和作文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非常重要。

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学生都认为语文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灵活性差,知识死。其实汉语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开放性。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只要你有意识地学习,你可以在任何生活场合学习汉语。所以语文有最方便自学的突出特点。第二是情感。“文章并非无情。”不仅是文章,就连我们民族的文字都充满了丰富多彩的感情。教师只有带着感情教学,才能教好;学生带着情绪主义是有可能学好的。没有情感因素的学生厌学语文是重要的愿望之一。第三是灵活性。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呈线性或链式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所以汉语的循序渐进的学习并不是很严格,而是相对的。学习语文不能自我封闭,不能机械。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语文这门学科呢?

第一,学好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是语文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学得更好。很多同学认为只要认真听课,勤记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自觉复习,成绩是可以提高的。其实这还不够。学习最重要的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你要自学课文。在预习中,要尽量利用所获得的知识和方法,积极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反复看课本,直到把问题看透彻,理解为止。为了巩固你的知识,你最好在课后做一些练习,这样你可以更牢固地掌握你的知识。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还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第二,注重课外积累。

知识就像海洋,课本上的知识只是大海上的一朵浪花,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所以课后要适当的阅读。进入紧张的学习阶段,我们不可能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去阅读,所以在阅读的时候要有所选择。要广泛浏览各种书籍、报纸、杂志,从电视、广播、网络上获取信息,有条不紊地做笔记。要关心社会生活,了解社会动态,让思想不断进步。这不仅能使我们积累更多的知识,还能丰富我们的生活。

第三,加强写作训练。

学习汉语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要从一点一滴做起。课外积累是写作的基础。要学会认真读文章,最好能背出精彩的章节。肚子空着写不出好文章。此外,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坚持写日记,带着感情写作文,都是帮助我们写好作文的有效方法。写好的作文要反复修改,也可以请教老师同学,精益求精。

希望你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现在开始长期坚持,有了积累的努力,成绩自然就来了。

6.初三如何提高语文写作1?写作能力来自于知识的积累。

能力从何而来?我认为:能力的基础在于知识。试想一下:一个人没有丰富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积累,能写什么?古人认为,写作有四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即“才”和“勇”,其中“才”是先天的,“知”是通过刻苦学习获得的。

而“勇气”和“力量”是“天赋”和“知识”结合的产物。所以,名士李东阳认为“知识先于实力”(怀鲁堂诗),这是很唯物的。正因为如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自身知识的积累。

我通常的方法是:老师多讲。无论是作文指导课,还是作文点评讲座,都没有太多谈写作规范之类的。

最多的是知识的传授和信息的传播。从世界数学界的“四色问题”到“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从美国发动的残酷伊拉克战争到沸腾的台湾省选举...只要需要写作,我的作文课无所不包。

当然,这不是上课开无轨电车,吹牛瞎说。传播的每一条信息都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比如我在讲《围城》中“有的人吃最好的苹果,有的人吃最差的苹果”的故事时,诱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他们考虑:这两种人谁是乐观主义者?谁是悲观主义者?最后的结论总是出人意料,因为两个人都可能是乐观主义者,也可能是悲观主义者。在一阵有趣的笑声中,学生们学习作文立意、立意的思维方法。

可见,写作的规范和方法是在具体的信息和知识中。学生看多了。

老师多讲,当然不能代替学生多读书。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师的谈话只是引导学生多读书。我特别注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多读书。我不惜挤出语文讲课时间给学生看课外书刊。

我经常从图书馆借比班级多一倍的杂志,让学生在课堂上选择阅读摘抄。对此,学生非常欢迎。

另外,我规定每个学生每周必须选一份剪报。并对剪下的文章写一篇评论和短文。

为了找到一篇好文章,学生每周必须阅读相当数量的报纸,对许多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和选择;写作文可以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长此以往,不知不觉中,我养成了看报、剪报、评报的习惯。

积累多了,知识自然就丰富了,写作能力自然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提高。在这方面,我的经验是,一个人读了多少书,就决定了他的知识总量是多少;知识总量和他的写作水平直接相关。

如果知识多的人不一定是能写好的人;但是,毫无疑问,一个知识贫乏的人是不会有很强的写作能力的。二、知识的积累导致写作欲望。

一个人知识的质量和知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写作的水平,这首先表现在写作欲望的产生上。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广泛接受各种知识和信息。当质量和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不会满足于仅仅做一个水缸,或者一个存储信息的磁卡。

人们对表达和发表的欲望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兴趣的产生。这就像十月怀胎。既然胎儿已经成熟,就没必要生了。

其实学生是害怕写作的,写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没东西可写。既然有东西可写,兴趣也就来了。2004年初三120班唐云斌的进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进入高一的时候,成绩一般,很谦虚。但是我对我的讲座特别感兴趣。丽塔喜欢我谈论各种知识和信息。我也喜欢听我的写作心得;我比较喜欢每周的阅读课,对写作的兴趣一下子就起来了。

他对表达和发表的渴望促使他不断地写作,他认真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文。作文分数提高速度惊人。

他多次在校刊上发表作文,并在县级和校级作文比赛中获奖。今年高考语文128。

第三,工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自然过程。我不提倡在作文课上过多谈论写作方法和写作规范。就算有,我也会重点分析各种范文。

我觉得学生不要以为学一点写作方法就可以自己写作文了。因为这种误区往往会让一些学生在写作学习中追求急功近利,最终一事无成。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真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自然过程,这个过程贯穿着多读、多写、多积累。

每周写作文是我作文教学的法宝之一。如上所述,我要求写的短文是一篇与读报紧密结合的评论性文体。

一般来说,我从不从写作方法的角度来评判这类文章,也从不打分。对于每一篇作文,我都是根据学生所写的内容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每周写下80条左右的自创格言警句,或* * *,或讨论,以此来进行师生交流。对此,学生非常欢迎。每次发作文的时候,我看到每个同学都迫不及待的看完评语,然后互相交流。这样,写作文的整个过程就变成了一个“找材料——评价材料——交流思想——与信息互动”的“工程”,很多学生的天赋都在这个过程中显露出来。

有同学主动提出让我纠正和评判写作方法,我给他们的回答是:“只求耕耘,不求收获”;“这一切都出乎意料。”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每次改考试,改作文的老师都说:“我教的学生语文很好,比其他班有见地的学生多。”

许多学生向校刊投稿,许多论文被采用。值得一提的是,王大法的散文《我为神舟五号飞船上天感到骄傲》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张晓红的散文《泪雨》也发表在《中学生作文选》上。

这篇文章既实用又扎实。

7.如何教初中生写作文,开学生日记?你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句让老师很难过的话:“写作真让人头疼!”“我最怕上作文课!”作文课,老师拿着作文批改手册走进教室,经常会有这样一种很不情愿或者很不耐烦的声音:“我又要写作文了!”“布置作文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那里挠头,不知道怎么写。

有时候,这周布置的作文,连下周都交不上来。这些现象足以说明刚进初中的学生写一篇作文有多难,有多怕写。

然而,写作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又该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先说一个小小的尝试。我们知道,做数学题,只要记住公式,理解原理,就能开动脑筋推导出结果;背课文,再难记,大不了多读几遍,加深理解,很快就背熟了...但是,成分不同。它没有现成的公式作为依据,也不能单靠记忆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艺术加工过程。

要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作者用心去体验,潜心去感受;需要大量艰苦的“练习”,才能达到“正果”——欣赏构图的奥妙。要做到这一点,对于初一学生来说确实很难,这让很多学生对写作产生了一种神秘感。

正是这种神秘感让他们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把作文当成了一种恐惧。害怕写作,自然很难写出好作文。所以,要想引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让他们不怕写。

那么,如何清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呢?有些老师认为学生害怕写作主要是因为“无米之炊”,所以经常告诫学生“观察!阅读!写!”但是最后一般结果会是这样的:由于老师指导不好,学生观察一段时间后觉得没看到什么可写的,阅读一段时间也没受益;求多写。他根本没什么可写的。你怎么能要求他们多写呢?这样,学生就会再次对写作失去信心。可以说,“无米之炊”是学生害怕写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这种“读、写、读”的做法,对于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并不奏效。有些老师认为学生害怕写作是因为对写作不感兴趣,于是有人收集大量资料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作家的创作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事实上,这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我们要明白,我们面对的是一群12岁的孩子,他们的社会阅历和文化知识跟作家不是一个层次的。我们只能用高高挂在树上的桃子去舔不会爬树的小猴子来跟他们谈这些,只能让他们白羡慕。

听的时候热情能被调动起来,他们也想一夜之间成为伟大的作家,创作出不朽的作品。但是,当他们把笔从幻想拿到现实的时候,却深深的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那块料。

结果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留给他们的只有失望和羞愧,刚刚被激起的热情再次冷却。既然以上方法都太无效,不如另辟蹊径,另辟蹊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班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怕写的,但是有一部分是不怕的,而在这些不怕写的人当中,有一部分还是很会写的!我们上面说过,在社会阅历和文化知识方面,我们的中学生跟作家是没法比的,不是一个层次的,写作能力也是他们望尘莫及的。

但是,怕写的同学和不怕写的同学是同学。他们的年龄,社会经验,所学的知识都差不多,应该一直处于同一水平。这样就可以先着重培养不怕写的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带动怕写的学生去写。

具体方法可以是:第一,既然有些学生不怕写,说明他们对写作有兴趣;既然他们对作文感兴趣,我们可以把这些学生组织成一个兴趣小组。对于兴趣小组的学生,我们可以像往常一样指导他们写作:指导他们认真观察,指导他们认真阅读,督促他们多写多练,还可以指导他们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取长补短,从而丰富自己,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他们的作文就可以“拿出来”了。当然对“出门”的要求也不能太高,因为毕竟是初一学生,只要能做到错别字和病句少,字多漂亮,词多准确,篇章结构新颖就行。

一句话:他们给怕写字的同学做个榜样就够了。以上是培养“教师”的第一步。

第二步,给害怕写字的同学一根绷紧的弦。具体方法可以是:把害怕写字的同学组织成几个“旗”(为了区别于兴趣小组里的“群”,我们不妨用“八旗制”),每个旗的人数不要太多,三五个就好,因为多了不一定就好。

每周每节课写完一篇作文后(全班一起写),老师会从写作兴趣小组的作文中挑出可以“作表率”的文章,然后拿出一面旗帜,把这些作文分发给这个旗帜的成员,让他们认真研究,找出这些作文的优点,看谁能找得好。在这面旗帜完成这个练习后,你可以拿出另一面旗帜,同样练习,直到所有的旗帜都完成。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的好处很多。

首先,要想写好作文,读一些优美的名著固然重要,但也需要读一些和自己水平差不多的文章。由于作家的名著水平很高,学生往往吃了这些作品还不知道它们的味道,所以很难体会到作家是如何构思和组织这篇文章的,也就是作家高明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