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怎么样?(谁能从各方面给我解释一下)谢谢!!!!!!!
河南工业大学,英语:河南工业大学。2004年5月,经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郑州工学院和郑州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6月65438+10月65438+2006年6月是河南工业大学50周年校庆。
历史的发展
河南工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两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时期。65438-0956年在北京建立中央粮食干部学校,后迁至郑州建立郑州粮食学院。同年,郑州机器制造学校成立,后更名为郑州工业学院。这是河南工业大学的两个前身学校。
体制转型的适应期。1998年,分别隶属于国内贸易部和机械工业部的郑州粮食学院和郑州工业学院转制为中央和河南省,以河南省为主管理。2000年,郑州粮食学院更名为郑州工程学院。
并购的快速发展期。2004年5月,经教育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郑州工学院和郑州工程学院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联合办学的成功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
办学规模
目前,学校已成为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农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有学士、硕士学位培养体系。学校有18个教学单位,46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目前在校生21567人,其中本科生18543人,研究生724人。
学校重视科研,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对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五年来,学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科技重点计划、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等国家科研项目64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47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115篇,其中SCI、EI收录458篇,出版学术专著235部,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奖励61项,国家专利45项。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工程,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校现有教职工2040人,其中专任教师135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有804人,占59.2%。具有高级职称的有524人,占38.6%。教师队伍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省部级优秀教师和专家48人,全国重点大学博士生导师10人。
学校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869700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占地面积278200平方米,学生宿舍占地面积1962平方米,各类教室占地面积95400平方米,教室座位数41847个,其中多媒体教室1447个
以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学校不断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习实验条件。从2005年到2007年,* * *投资6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我校现有实验中心25个,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3个,在国家和行业有较大影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654.38+0.54亿元,仪器设备平均价值达到6952.96元。学校初步形成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实验教学体系,能够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还拥有校内外249个教学实践基地。
学校图书馆总面积20356平方米。目前,馆藏中外文献总量达224.5万册,中外文期刊5300余种。
学校是河南省高校“数字校园”首批示范项目单位。目前有20多个应用系统,可以提供多种应用服务,包括综合教务、电子校务、网络教学、视频点播、网络监控等。初步建成了万兆核心、千兆到楼的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体育场总面积53696平方米,生均面积2.5平方米,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近年来,教学经费投入持续增加。2005-2007年,四项教学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31.2%、32%和33.8%。
办学特色
特点一: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引领和支撑粮食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河南工业大学学科专业突出。长期的行业办学实践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学校拥有了国内较为完整的粮油食品专业群,在国内粮食行业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
为国家重大粮食安全政策提供智力支持。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长期以来,我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了中央和地方政府重大粮食技术经济政策的制定,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的论证,重要粮食流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学校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重点项目“国家储备粮库智能决策系统研究”综合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数学模型和信息技术,为国家储备粮库选址布局、库容规模和应急运输路线的选择提供了智能决策支持,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空白。“九五”期间,国家投资347亿元的6543.8+000亿斤国家粮食储备库的主要建设项目,全部按照学校提供的储粮技术标准进行设计。国家颁布的储备粮库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都是我们学校支持的。这些新粮仓从结构性能到储粮工艺设计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粮食库存损失率降低到0.5%以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流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出了巨大贡献。
领导和支持粮食行业科技进步。目前,学校拥有中国粮食物流研究培训中心、教育部粮食仓储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小麦加工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深加工研究所(郑州)、国家粮食局粮油食品工程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43个校级研究所(所)。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教师,在国内外粮食行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学校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对粮油食品工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如“食用大豆磷脂的开发”率先攻克了大豆磷脂的提取加工技术,被相关企业广泛采用;《粮食储藏保鲜技术研究》是我国第一部气调储藏保鲜研究,并写入国家标准和规范指导行业生产;《中国储粮昆虫分类学研究》是我国储粮昆虫研究的代表作,种类最全,数量最多,从而拥有全国唯一的储粮昆虫标本室等等。
五年来,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863”高技术项目。“十一五”期间,粮油食品科研项目经费超过3000万元。据初步统计,我国70%的小麦加工企业、50%的植物油加工企业、90%的大豆磷脂加工企业采用了我校提供的应用技术。
为粮食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通过51年的办学实践,为粮食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很多优秀校友都扎根于粮食企业。河南工业大学的校友们凭借良好的思想素质、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比如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有24个分公司,一半以上都是我们校友负责的。全国粮食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也有很多优秀校友。如国家粮食局前任和现任处级领导10多人,省、市、县粮食局65%以上的局长,全国粮食行业70%以上的技术骨干,国家储备粮库85%以上的主任都是我校校友。所以“哪里有粮企,哪里就有河南工业大学的人”。
特点二:适应时代要求,培养“三甲”人才。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新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河南工业大学以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提出了“三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成为河南工业大学的标志性人才品牌。“前三”是指“吃苦耐劳精神强、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
构建“三甲”人才培养体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学校构建了“三甲”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括:一条主线、两个班级、三个项目。“一条主线”是指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基,以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拼搏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为主线,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两课”是第一课和第二课。我们把一流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培养“三甲”人才提供保障。同时把第二课堂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把两个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为人才培养服务。“三项工程”是指素质教育工程、创新教育工程和社会实践教育工程。为实施创新教育工程,学校设立了创新教育基金和创新学分,通过开展数学建模、结构设计、电子制作、科技制作、广告设计等多种科技创新活动,搭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平台。
毕业生普遍受到社会欢迎。河南工业大学以“三甲”为目标的学生人才培养体系硕果累累。50年来,毕业生遍布全国、海内外,对“三甲”模式的认可是社会各界最为称道的。在数千名毕业生中,他们纷纷放弃留校任教的机会,主动到内蒙古河套做面粉厂技术员,最终成为企业总经理并获得“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与创新成就奖”等朱勇校友荣誉;另一位王文超校友是从面粉厂技术员做起的,现在是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开拓进取,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的牛文军校友;也有李校友宁愿放弃舒适的工作环境,自己创办总资产超过24亿的“京理想实业公司”。河南工业大学毕业生这个品牌,拼搏精神强,适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我校长期拥有国内高校唯一的超硬材料与磨料专业方向,所以国内该专业出生的技术骨干基本都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
关于办学的思考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民主办学,依法办学,从国家和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走开放办学之路,注重内涵建设和提升。以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科研为导向,以教学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师生主导作用,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高水平成果,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发展目标
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到2020年,学校将建设成为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具有现代管理制度、完善的教学科研服务体系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成为国家和河南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服务基地,综合办学实力一流,学科在国内领先。
学科专业建设
学校重视依托重点学科和传统专业推进专业建设。目前,学校拥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科学、粮油植物蛋白工程、应用化学、结构工程、产业经济学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学校依托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相关学位项目,积极实施名优特色专业创建工程,建设了一批与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行业经济相关的名优特色专业。有五个省名牌和特色。食品科学与工程作为学校的传统专业,聚集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在国内外粮油食品行业享有很高的声誉。粮食气调贮藏技术的奠基人陆、教授;陈启宗教授,仓储昆虫分类学的奠基人,新昆虫物种的发现者;有张根旺教授,他开创了中国磷脂提取的新技术。
学校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托优势、适应需要”的工作方针,稳步发展新专业。自2002年以来,学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开设了21个新专业。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和资金投入上优先考虑新专业;同时,通过名牌建设、重点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支持新专业的发展,使新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招生就业形势良好。2006年和2007年,新建专业就业率分别达到87.7%和92.8%。电子商务专业是河南省第一个教育部批准的同类专业,2005年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积极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以打造河南工业大学人才品牌为主题,积极推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强化实践、突出能力、面向应用、注重创新”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三个平台+五个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基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长期以来,学校以教育理念的转变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我校是河南省最早实行学分制的高校之一。按照“按需招生、分类培养、二次分流、弹性学制”的原则,开设相近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结合学生个体发展的多样化选择,给予学生选择专业的机会。部分专业开设第二学位和辅修课程。
学校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优化课程体系,重组教学内容,建设了一批精品课程。2006年,由建筑工程学院方圆教授主持的《材料力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学校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网络课程14门。校级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网络课程74门。
学校注重公共基础课的建设和改革。积极探索和推进“听说先行”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学校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实行“分级教学”,按照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应用基础的主线,建设计算机基础教学系列课程,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更有针对性。学校一直重视体育教育,积极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在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每年都在98%以上。多次受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表彰。
在教材建设方面,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套“优中选优、扶特”的管理体系,优先保证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的选用。学校建立了教材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特色优势教材的编写出版。在过去五年中,资助了22本教科书。经过长期的精心培育,教材建设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我校23种教材入选“国家教材建设“十一五”规划”。
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96项,建设校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161项。这些项目涉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些教学改革成果已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2005年教学成果奖评审中,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近三年来,学校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教学科研论文400余篇。学校采取鼓励政策,支持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资助教师开发多媒体课件。目前自行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已达121。必修课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占21.8%。多媒体授课的课程数量为636门。双语教学也在不断发展。近三年共开设双语课程102门,其中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金融、法律等四个专业39门双语课程,双语教学比例为10.5%。
实验实践教学
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构建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两个体系、三个层次、四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是指课堂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和课外实践教学体系(就业见习、社会实践等。);三个层次包括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建立的三个实践教学平台,将了解和认识实际生产经营,培养专业技能,提高工程应用能力贯穿于实践教学始终;四大模块包括基础教育模块、工程实践模块、第二课堂模块和专业创新模块。
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公共基础课和主干课的开设率一直保持在100%,专业课的开设率达到96.9%。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逐年增加。我校共有实验课程266门,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18门,占实验课程总数的82.5%。学校积极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制定政策鼓励实验室开放。目前有16实验室对所有学生开放。
质量监控系统
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构建了覆盖教学全过程的闭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了闭环教学质量责任、闭环教学质量监控主体、闭环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程序和闭环教学效果激励约束措施。
学校教学质量责任制分为学校、学院(系)、系(教研室)、教师(教职员工)四级。学校明确规定,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考核都有履行教学质量责任的内容。学校实行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为了加强学院和系的教学管理,各学院(系)都成立了教学办公室,学校对单位和个人的年度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就是对教学工作的考核。学校建立了校领导联系校(系)的制度。领导经常深入院(科)调查研究,参加讲座,指导和帮助基层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实际问题。校、院(系)两级督导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的权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检查。学校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学生论坛、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设立学生教学信息员等方式,全方位收集教学信息。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学生信息员提出的近700条意见得到了及时反馈。学校每年都会奖励教学评价成绩前30%的学生。对于教学效果不达标的教师,已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对其整改情况进行审核验收。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已发出50份“整改通知”。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严格执行“教学效果一票否决制”。
通过闭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教师的教书育人意识得到有效激发,教学效果不断提升。三年来,学生评教优秀率一直稳定在97%左右。从2002年开始,学校每两年举办一次群众性素质教学大奖赛。80%的教师参加了比赛,获得1、2、3三等奖的教师达到417人。
教风学风建设
学校把教风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校、院(系)、系的考核内容,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和教学单位齐抓共管、师生自觉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努力在教师中培养以“博学、严谨、勤奋、敬业”为主要内容的教风。通过各种专项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教风对学风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学校还开展了长期的学风建设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了“自律、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近年来,有8人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或优秀教师,33人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三育”先进个人、河南省模范教师。广大教师以高尚的人格、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奋的敬业精神,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
通过狠抓学风建设,三年来,* * *先后评选表彰了84个省级先进集体和609个校级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学生1人,省级先进个人963人,校级先进个人13467人。学生中有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提前一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也有学习标兵,身有残疾却自强不息,每天都走在时间的前面。
人员培训的有效性
(1)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强。根据毕业生质量跟踪抽样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的评价占95%以上。很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河南工业大学的毕业生能吃苦,上手快,能留下来。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尽可能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相结合。在2007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中,72.8%的选题与科研、生产、经营的实际相关,受企事业单位委托。一批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脱颖而出。
(2)学生的创新意识突出。由于学校一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各种竞赛和创新活动中表现优异。自2004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和省级大学生重大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广告艺术设计等。2007年6月,165438+10月,在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与科学作品大赛中,河南工业大学提交的6件作品全部获奖,以总分230分位列全国高校第24名,并获得优秀组织奖。至此,河南工业大学在历届全国“挑战杯”比赛中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连续四年位居河南省高校之首。
(3)学校社会评价良好。近年来,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鲜明的办学特色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体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学校声誉和形象不断提升。学校有足够的学生在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首次志愿报名率不断提高。2007年,河南省文科、理科第一志愿录取率分别为144%和124%。外省生源充足,部分省份录取分数线比本省录取控制线高出50多分。
(4)毕业生就业率高。2005年9月起,学校将职业指导课程改为职业发展教育课程,连续四年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就业信息库拥有稳定用人单位8273家。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连续五次位居河南省高校第一,连续七年被评为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一些知名企业,如深圳富士康集团、华为集团、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海尔集团、牧羊集团、大成集团、嘉里(金龙鱼)集团、双汇集团、雨润集团、郑州宇通、许继集团等多年来一直在学校招聘人才,部分专业毕业生供需比在1:5以上,供不应求。
学校评估和建设工作
河南工业大学的评估工作起步早,领导也很重视。从教学工作随机评估、校内预评估到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用了8年时间。通过不同阶段的自评和自身建设,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全面提升。
(1)起步阶段:2002年本科教学随机水平评估。
根据教育部开展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随机水平评估的精神,2001学校高度重视,开始部署,2002年加紧实施。2002年4月1日,《郑州工程学院本科教学随机水平评估实施方案(讨论稿)》等文件正式下发,全校开始自查。6月中旬组织专家组对各院系(院、系)进行预评估,评估结果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002年8月,在本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常务会议上,强调要在教学预评价的基础上进行“模拟”评价。为进一步推动教学工作,学校采取了开展优质教学大奖赛、召开第六次教学工作会议、加强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等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全校的教学工作。随着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开展,学校下发了《关于转发<贾副省长在全省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及教育部通知》,要求全校控制指标,狠抓自评和自身建设。校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各系(院)和职能部门领导参观兄弟学院教学评估工作,体现了对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
(2)实施阶段:2003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学校经过调查研究和认真讨论,于2003年3月18日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要求,正式下发了《关于规范我校教学管理的通知》,制定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实施方案等文件,部署了全校工作。从2003年6月1开始,分为准备、自查、验收、鉴定、整改阶段。成立了学校评估协调办公室,由专人负责,以“注重过程、发现问题、积累经验、规范管理、加强建设”为原则,开展自评自建,并对试卷管理、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等制度进行了再次修订。同时召开现场检查会,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整改期限和方案,规范和加强教学工作建设。
(3)提升阶段:2005年以来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水平,2005年6月成立了“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评估办公室”,隶属于教务处。2005年6月5日至2月26日,学校召开了处级以上干部参加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动员大会,印发了《河南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与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意义、指导思想、评估组织和工作安排。指出要“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明确办学指导思想,着力深化教学改革和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培育特色优势项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本科教学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奠定基础。”从2005年底开始,以评估为契机,加大教学评估力度,软硬件两手抓,全校动员,大力开展专业建设评估、课堂教学评估、课程建设评估、实验室评估、教学管理规范建设等一系列工作,学校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