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中如何体现儿童的主体性

(大自然的搬运工)

第一,创造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在角色游戏中,老师应该是环境的创造者、条件的提供者和观察的指导者。教师主要通过创造环境、投放开放材料来影响孩子主动学习。在创设环境时,我注意引导孩子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比如超市的游戏生成后,我问孩子:“超市可以开在哪里,需要怎么布置?”孩子们脱口而出很多建议:“在活动室外面的走廊里。”"可以有入口和出口."“还有一个收银员。人少就有一个。人多就两个。”有时候玩了几次发现孩子对原来的游戏区不感兴趣,于是在评价活动中,我及时提出来,我们会一起补充新的游戏素材。孩子们总是对创新的环境特别敏感和感兴趣,他们想看,听,摸模具,触摸和询问所有创新的东西。此时,他们的思维活动和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应抓住时机对他们进行启发。

第二,尊重孩子的意愿,突出孩子玩耍的自由。

纵观儿童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要在角色游戏过程中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儿童的意愿,真正实现五大自由,即尊重儿童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儿童选择剧情的自由、尊重儿童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儿童选择角色的自由、尊重儿童评论自己游戏的自由。只有尊重孩子的五大“自由”,游戏才能成为孩子自己的游戏。

1.自由选择主题:儿童游戏的主题往往来源于儿童在周围生活中所看到或经历的事情,并从熟悉的家庭或幼儿园生活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如“娃娃屋”到“照相馆”、“图书馆”。教师在确定主题时要给孩子选择权,平时多收集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在空闲时间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

2.自由选择剧情:主题确定后,老师可以组织孩子讨论游戏怎么玩,从而展开剧情。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孩子游戏的过程,按照孩子的意愿发展剧情。比如娃娃家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老师看到后让她去买菜,妈妈不愿意。这时候老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孩子的意愿发展剧情。

3.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角色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角色。年幼的孩子可以问自己愿意扮演什么角色,而中大孩子则被鼓励自己讨论和分配角色。

4.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是游戏素材。在选择的时候,老师也要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比如我班上的一个小朋友西西,在一个医院的游戏里突然萌发了“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就用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如果老师没有观察清楚,误以为自己拿的是别人的物品,就会扼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自由评论游戏:孩子在游戏中会有很多开心的事和问题。老师应该给孩子自由和时间来充分谈论它。每次游戏结束后,孩子们可以分组讨论,尤其是大班的孩子。他们有自己的主见,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他们可以根据问题自由谈论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第三,丰富引导方式,增强幼儿参与意识。

合理运用游戏指导是实现儿童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保证,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儿童主体性为基础。比如在“理发店”的游戏中,扮演理发师角色的孩子经常会弄错理发的顺序,不知道理发前该做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洗头,这样剪了就不疼了。忘了围嘴,他对理发师说:“想办法别让头发掉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孩子们已经很好的完成了理发的过程,效果比老师直接说步骤好多了。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孩子个体发展的差异进行随机指导。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能力较弱的孩子参与游戏,帮助每个孩子增强角色意识,突出自己在游戏中的主导地位。例如,班上的宣宣孩子胆小怕事,不喜欢炫耀。于是,我鼓励她带着娃娃去超市买,或者去饭店吃。这样就明确了她作为母亲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引导,帮助能力弱的孩子体验游戏的乐趣。

第四,优化游戏评价,提高儿童评价的自主性。

游戏之所以受到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放松身心。游戏结束时,孩子们会兴致勃勃地谈论游戏。作为游戏的引导者,教师要及时抓住机会,让孩子分享游戏中快乐、好玩或有创意、独特的地方。目前角色游戏的评价往往被老师忽视,或者因为时间不够而仓促撤军,无法指导游戏的发展。在游戏活动中,老师要多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让孩子和同伴交流。之后,老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个孩子,接受孩子犯下的错误。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孩子的自主性才能得到发展,独立评价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主体性才能在角色游戏中得到充分体现。

成功的角色扮演不仅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还能提高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儿童主动活动,使游戏过程成为儿童自由交流、自由创造、自由探索的一种形式,让儿童体验游戏的乐趣,享受个体自由的快乐,积极参与角色扮演,真正体现儿童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