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名人
1931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4获得硕士学位。1934年,他去了汉堡大学布拉施克分校学习。1937年回国,任西南联大教授。0943-1945,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他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1960年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1979年退休为名誉教授。他继续教书,直到1984.1981并担任新建的伯克利数学研究所所长,后来担任名誉所长。陈省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微分几何及其相关分支。在积分几何、射影微分几何、极小子流形、网络几何、全曲率及各种浸入理论、外微分形式、偏微分方程等多个领域也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陈省身有很多荣誉。包括中央研究院(1948)、国家科学院(191)和国家科学奖章(1975)、伦敦皇家学会海外会员(1985)、法国科学院海外会员'(1989)。获得1983/1984的沃尔夫奖和1983的美国科学学会斯蒂尔奖终身成就奖。
2.华,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伟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发展的重要奠基人。
华是一位有着传奇人生经历的数学家。他早年辍学。1930年,他在《科学》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代数方程求解的文章,引起了熊庆来的注意。他被邀请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工作,并在杨武之的指导下开始研究数论。1936去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1938回国,受聘西南联大教授。1946被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邀请为研究员,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从65438年到0948年,他是伊利诺伊大学的教授。65438年至0950年回国后,先后担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数理学部委员兼副主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兼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他还多次担任中国数学会主席。此外,华亦曾任第一、二、三、四、五届常委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数学家。在史密森尼博物馆、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他的名字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并列。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被法国南希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华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的数学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由于华的巨大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和方法都以他的名字命名。发表专著和学术论文近300篇。华还根据中国的实际和国际潮流,倡导发展应用数学和计算机。他亲自到二十七个省市推广应用数学方法二十年,为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3.哥德尔旁边的逻辑数学大师王浩。
1943毕业于西南联大数学系。1945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系毕业。1948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0 ~ 1951年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51 ~ 1953任哈佛大学助理教授。1954 ~ 1961年在英国牛津大学进行第二套洛克讲座,担任逻辑学和数学哲学高级教授。1961 ~ 1967哈佛大学教授。1967后成为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主持逻辑实验室工作。1985兼任中国北京大学名誉教授。1986中国清华大学名誉教授。50年代初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后又当选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人数学家、逻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哲学家。
4.著名数学家和力学家,林家翘美国科学院院士。
1937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1年获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硕士学位。1944获得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3起,历任数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名誉教授。林家翘教授获得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的铁木辛科奖、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应用数学和数值分析奖以及美国物理学会流体力学奖。是美国国家文理学院(1951)、美国国家科学院(1962)、台湾省中央研究院(1960)院士。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林家翘教授在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引领了整整一代人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入天体物理学研究领域,首创了国际公认的星系螺旋结构密度波理论。6月8日1994当选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外籍人士。
5.曾,中国泛函分析的先驱。
1919进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前身)留学美国,一直读到6月1927。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在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学习和研究数学,获得博士学位1933。1934年8月至1942年7月,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1938在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西南联大)。1950年2月,国立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孙光远教授上书,聘请他在南京大学任教,直至退休。他曾在南京大学设立中国最早的计算数学专业。长期从事泛函分析工作,是我国该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在广义逆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6.赵方雄,中国最早倡导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的学者。
1922被北京清华学校录取。当时清华是公费留学美国的预备学校,竞争激烈。在江苏,只招了三个学生,他在众多考生中排名第一。毕业后,我去了麻省理工学院(MIT)电气工程系学习。1930电气工程系毕业,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为研究生,1931获得硕士学位。1933受聘清华大学数学系任教,1935受聘教授。此后,他一直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参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数学专业。赵方雄在1962、1978两次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并兼任1980-1984新成立的应用数学学科负责人,受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估组成员。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名誉理事。1978-1989,历任第一、二届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第三届名誉理事长,《计算数学学报》主编。数学家和数学家。我国最早倡导并从事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之一。自编国内第一本工科高等微积分教材。在方程求根和应用数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7.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吴达仁
1930年夏天,他和陈省身以优异成绩从南开大学毕业,被清华大学录取为研究生。1933年夏天,在姜立夫的鼓励下,吴达仁参加了中英庚款第一次公费留学考试,被英国留学录取。他想在剑桥大学学习,但当他到达伦敦时,错过了入学的机会。他转到了伦敦大学学院,并注册为博士生。1937九月初,吴达仁到武汉大学任教,后随武汉大学迁居四川乐山。后来长期担任南开大学的领导和老师,撰写和翻译了多种数学教材和名著。他为中国的高等教育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研究领域涉及积分几何、非欧几何、微分几何及其应用(齿轮理论)。1981,全国学位委员会第一届数学组成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数学卷》编委,《几何与拓扑》学科副主编,全国自然科学术语审定委员会第一、二届委员。
8。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庄启泰
1927考入清华大学,1932毕业于清华大学数学系。1934熊庆来教授收庄启泰为研究生,1936毕业于本校科学研究所。1938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他曾是云南大学的教授。1952院系调整后,庄启泰留在了北大。此后,他除了继续担任复变函数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讲了保角变换、拟保角变换、积分函数和亚纯函数等专业课。九三学社成员。长期从事函数论研究,在整函数和亚纯函数的值分布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亚纯函数的奇异方向》作者,《解析函数Sofonecom复变》合著者(美国出版)。
9.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四川大学校长柯昭。
1931进入清华大学计算系。1933年,柯昭以优异成绩毕业。1935年考入中英G资留学生,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在导师L.J. Mordell的指导下研究二次型,在二次型为线性平方和的问题上取得优异成绩。回国后,先后在重庆大学和四川大学任教。65438到0953,调回川大任教。在这40年间,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数学人才,科研成果丰硕。同时,历任四川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校长、数学研究所所长。作为学科带头人和学校负责人,他切实抓好了几个重要方面的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应用数学,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其研究领域涉及数论、组合数学和代数。在二次方程和不定方程领域取得了许多杰出的成就。1955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0.中央研究院院士,第一批教员,许。
1929年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1933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36年许被英国留学,被派往伦敦大学学院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攻读博士学位。65438-0940去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回国不久,发现自己得了肺结核。他长期带病工作,教学科研从未间断。他在矩阵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发表了10多篇论文。1955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开始了中国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与研究。在内曼-皮尔逊理论、参数估计理论、多元分析和极限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是多元统计分析的开创者之一。1955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1.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段学富。
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当时叫“计算系”)。1936夏天,段学富获得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41 8月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65438年至0946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院系从65438调整到0952后,他在北大担任数学系系主任近40年。长期从事代数研究。在有限群的模表示理论,特别是指数块及其在有限单群和有限复线性群的构造中的应用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指导学生用表示论和有限单群分类定理彻底解决著名的布劳尔问题39和40。在代数李群的研究中,他与国外学者合作完成了早期的基础成果。在有限P群中已经得到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在将数学应用于国防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1955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2.中国拓扑学的奠基人江泽涵
南开大学毕业,1927参加清华大学专科生留美考试,获得当年唯一一个学数学的名额。后来在美国哈佛大学数学系学习,1930获得博士学位。1930曾在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担任研究助理。1931起,长期在北京大学数学系担任教授,在北京大学担任数学系系主任,并担任理学院代理院长。数学家和数学家。早年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数学系系主任,为该系树立了优良的教风。致力于拓扑学,尤其是不动点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拓扑学研究的开创者之一。1955当选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
13.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创始人田芳增。
1934考入清华大学,第一年就读于机械工程系,第二年转入计算系。1940秋受聘清华大学数学系助教;1947年秋,入选中法公费留学生;1948年秋,转巴黎大学;回国后被中国科学院聘为数学研究所筹备处副研究员,并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批准的数学研究所。几十年来,田芳增为数学研究所的建设和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泛函分析分支他参与了建国以来中国一些重要的数学活动。被聘为国家科委数学组成员,参与1956制定的12年长远规划的相关项目,连续两年当选中国数学会理事,在理事会任期内被委托为泛函分析学科组组长,致力于泛函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他是我国建立中子迁移数学理论研究组的主要学者之一。为我国泛函分析研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4,陈景润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3 5月22日出生于福建福州。1953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65438-095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在华教授的指导下学习数论。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该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研究,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成果。这一成果在国际上被称为“陈定理”,并被广泛引用。该工作与王元教授、潘成东教授共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78。后来对上述定理进行了改进,在1979开头完成了《等差数列中的最小素数》一文,将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到了16,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一致好评。还研究了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前沿技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著有《数学趣谈》《组合数学》等书籍。
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
赵爽是中国古代最早证明和推导数学定理和公式的数学家之一。他在《周篇·舒静》一书中补充的《毕达哥拉斯方格图及注释》和《每日高度图及注释》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文献。在《勾股方图及注记》中,他提出了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和勾股形状的五个公式;在《日出图记》中,他用图形面积证明了汉代广泛使用的重量差公式。赵爽的工作具有开创性,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赵爽同时代的刘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名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对一些数学术语,特别是重要的数学概念进行严格的定义。他认为,数学知识必须被“分析”,才能使数学著作简洁、紧密并有益于读者。他的《九章算术注》不仅从总体上对九章算术的方法、公式、定理进行了解释和推导,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刘辉创造了割线,利用极限的思想证明了圆的面积公式,首次用理论方法计算出圆周率为157/50和3927/1250。
刘辉用无穷除法证明了直角方锥与直角四面体的体积比始终为2:1,解决了一般立体体积的关键问题。在证明方锥、圆柱、圆锥、锥台体积时,刘辉提出了完整求解球体体积的正确方法。
东晋以后,中国长期处于战乱和南北分裂的状态。祖冲之父子的工作是经济文化南移后华南数学发展的代表作。他们在刘徽《九章算术注》的基础上,极大地推进了传统数学。他们的数学工作主要包括:计算3.1415926-3.1415927之间的圆周率;提出始祖(恒天)原理;提出了二次和三次方程的解法。
想必祖冲之是在刘辉割线法的基础上,计算了正多边形6144与正多边形12288内接的圆的面积,从而得出了这个结果。他还用新的方法得到了圆周率的两个分数值,即22/7的近似比和355/113的密度比。祖冲之的工作使中国在圆周率的计算上领先西方一千年左右。
祖冲之子祖(日恒)总结了刘徽的相关工作,提出“若势相同,则积不能不同”,即两个高度相同的立体,若任一高度的水平截面积相等,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就是著名的祖(日恒)公理。祖(日恒)应用这一公理解决了刘徽未解的球体积公式。
唐初王晓谕《吉谷舒静》主要论述土木工程中的土方计算、分工、仓库、地窖的验收与计算,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数学状况。王晓桐在不使用数学符号的情况下建立了数的三次方程,不仅解决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也为后来天道艺术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对于传统的毕达哥拉斯解,王晓彤也用了数字三次方程来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