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城市发展有什么特点?更具体地回答

第一,城市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多样化的经济功能。

到了宋代,由于社会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进一步加强。在城市建设中,传统的方立体制逐渐被打破,出现了沿街开店的景象;另一方面,在商品流通中,“交子”(纸币)产生并逐渐普及,它的出现和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税收制度中,还征收商业税。据《宋史·地理》卷85 ~ 90记载,宋代全国著名的经济城市不下四五十座,仅42座城市征收654.38+1亿元以上的商业税。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许多具有政治功能的城市逐渐演变为政治和经济功能并重的城市,城市类型开始多样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宋代经济城市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工商业城市、商业城市和手工业城市三种。

1,工商城

这种类型的城市通常出现在农业生产和商品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他们不仅可以利用周围农村提供的原料发展手工业生产,还可以从周围农村市场和自己的生产、商品中吸收商品,发展商业贸易。比如北宋时期,成都不仅是成都的都城,也是历代全国的纺织生产基地,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当时蜀锦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产品,素有“罗、万、金、齐等物为天下第一”的美誉。【1】蜀锦的产量也很可观。仅北宋时期,中央政府每年从四川购买“绢锦鹿胎二万两”。[2]南宋时,临安(今杭州)、梧州(今江西金华)、平洲(今苏州)、镇江、常州、湖州等地已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丝绸工业中心。尤其是平洲,不仅是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国纺织生产基地和商品交易中心,成为非常繁荣的江南工商业大都市。[3]

2.商业城市

这种类型的城市通常出现在水陆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即交通枢纽地区,主要是因为货物中转和商业贸易比较发达而形成的。随着大运河的疏浚,大运河沿线的一些大型政治中心城市,如临安、汴京(今开封),成为中国重要的商业城市。它们的规模之大,人口之多,商业之繁荣,是当时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据《边都赋》记载,当时的汴京是“穷尽五都之财,准备贿赂九州”。据周考证,北宋元丰年间,东京(即汴京,今开封)约有15000个工商业户及其他服务业。[4]唐朝时,商店和市场的制度被打破,商人沿街开店,大大小小的商号鳞次栉比。在主要的商业区,整天车水马龙,交易繁忙。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开封市汴河沿岸商业繁荣的真实写照。这些商业区白天营业,还有夜市和市场。此外,开封府还有正规的交易市场,如索国寺、巴蜀城、杂城、乔奇城等,其交易规模也很大。[5]沿江交通发达地区也有许多商业城市,如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梧州、江州碛口、鄂州、荆州等。其中鄂州尤为繁华,商业影响力东至海上,西至四川,南至珠江,北至淮水,是“盖川、广、湘、淮、浙贸易迁徙之会”。[7]北宋的周振(今江苏省仪征市),也已经取代了隋唐时期扬州的地位,成为淮北、江浙货物的集散地。[8]

3.手工艺城

这种类型的城市,与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城市相比,已经大不相同了。它的起源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交通枢纽。主要靠手工业或者矿业。这主要是由于纺织、陶瓷、造纸、印刷、造船、兵器、冶金、制盐等生产规模、品种、数量和技术的显著进步。宋代时期,使手工业城市独立发展,没有了原有的政治因素。这一时期的造纸术已经进入了相当成熟的时期,所以开封、浙江杭州、简阳、江西梧州、四川成都、眉山都发展成为印刷业的中心,吴江府的粉纸、温州的纸、台州黄岩的玉盘纸、杭州的藤纸、绍兴府的竹纸、宣州的宣纸也都是当时非常有名的纸制品。从纺织行业来看,定州有蜀锦、雕丝,梧州有,东阳有,润州有,青州和邵州交织,福州有偶花纱,越州有寿陵和绵州的巴西纱,亳州有轻纱,明州有象山的女儿布,平江有昆山的药用布。从制瓷行业来看,窑址遍布全国,非常发达。其中定州白瓷、汝州青瓷、耀州青瓷、景德镇青瓷比较有名。[9]可见宋代手工业城市相当发达。

二是农村商品经济发达,“草市”逐渐演变为商业集镇。

商业集镇的繁荣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另一大特征。这一特征的标志是大量“草市”的出现,并逐渐演变为商业集镇。“草市”是由农村剩余产品交换形成的正规市场演变而来的。正如《中国古代史》所评论的:“在城市的周围和广大的农村中,有许多定期的集市,北方称为集市,南方称为市场,江淮一带称为草市,统称为广场。这些作坊是城市与乡村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的经济纽带,使农民能够将除自用和食用以外的农副产品转化为商品,与市场的关系日益密切。”[10]纵观枕宋时期“草市”向集镇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大量草市的出现、草市向商业集镇的演变、商业集镇向手工业专业镇的转变。

1,大量草市的出现

草市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初步发展。【11】到了唐末,一些繁华城市的夜市、草市开始出现,农村的正规小市场也越来越多。这种草市,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状况不同,聚集期也不同,比如第二天一集,第三天一集,第五天一集,第六天一集,甚至第十天一集。【12】北宋时期,由于城市建设完全突破了商店与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导致城市内部市场的出现。同时,由于规模的扩大,许多城市在城墙内不够用,商业区不断向外扩张,与农村的草市相呼应,从而加速了大量草市的兴起。[13]

2.从草市到商业集镇的演变。

随着草市的进一步发展和大规模兴起,一些大型的农村集市成为附近地区的集散地和城乡交流的连接点,从而演变为城镇。在早期,中国的城市和城镇之间有严格的界限。据《吴江县志》卷四《镇、城、村》记载“市为商贾所称,镇为官守所称”。可见,“城”只有经济功能,“镇”是镇守地方,有军事和行政功能。但是到了北宋时期,这些城镇的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大量纯粹以贸易为特征的城镇。“镇督管盗警,禁烟火,还收税。”因此,在县城和草市之间建起了一座城镇。城镇的出现加速了商业集镇的发展。这样,城镇的区分标准也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城镇是经营状况较好的一方,城市是第二方”[15]。根据范树之的研究,北宋时期,黄河流域城镇发展优势明显,尤其是泗泾。东京开封31镇,河南22镇,北京大明20镇,南京应天府13镇。同时江南地区相对较少,苏州4镇,秀洲4镇,杭州12镇,湖州6镇。南宋时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快速发展,江南市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临安府增至28镇,嘉兴府达到15镇,苏州达到19镇。可见宋代以后,草市不仅发展成为集镇,而且迅速增加。

3.商业集镇转变为手工业专业镇。

宋代各地市镇的商业贸易功能虽然较强,但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即手工业生产活动也十分活跃,这也是市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宋朝?6?1食货录:“户有经纪人,匠有手工”。比如在江西景德镇,当时的陶瓷生产相当繁荣,有300多个瓷窑,分工相当精细。有各种类型的工作和技术程序,如制陶、制盒、土方工程、制坯、汽车坯、釉坯、印刷、绘画和雕刻。可以看出,到了宋代,随着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分工和生产进一步扩大,在原有商业集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具有手工业职业倾向的城镇。除上述陶瓷专业镇外,还有清溪市、云洲的矿冶专业镇,来庞的盐业镇,彭州的浦村茶业镇,随州凤台的糖业镇,兴化军的龙华糖业镇,泉州的安海航运镇,秀洲的青龙航运镇。这些市镇的出现,不仅显示了宋代经济作物、手工业和商业的高度发展,也标志着草市和市镇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海外贸易空前发达,大量港口城市出现。

宋朝时期,宋朝的海外贸易非常繁荣,甚至比繁荣的唐朝还要繁荣。海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印度、中南半岛、东南亚的岛屿以及阿拉伯半岛和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在宋代,丝绸、瓷器、茶叶、手工艺品、金、银、铜、铁、锡等。出口到各国,主要进口项目是香料,珍珠玉,犀牛角,象牙,珊瑚和苏木。由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东南沿海地区的港口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16]广州、杭州、明州(今浙江宁波)、泉州、秀洲(今浙江嘉兴)、密州(今山东交县)都是当时重要的外贸港口城市。为了加强管理,宋朝还在广州、杭州、明州、泉州、密州、温州等地设立了城市航运公司。除东南沿海港口城市外,长江以北还有(江苏省南通市)、楚(江苏省淮安市)、海(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镇)、岳(今浙江省绍兴市)、台(今浙江省临海县)、傅(今福建省福州市)、张(今福建省漳州市)、潮(今福建省潮州市)、雷(今江苏省潮州市)然而,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宋代政治经济局势动荡,出现了许多繁荣衰落的港口城市。 比如北宋时期,山东半岛北部属于辽国,辽国禁止航海。结果唐朝的主要港口邓州、莱州遭到灭顶之灾,沦为沧州、平洲那样的二级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