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3000字范文(2)
舞蹈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文献和实践研究,分析了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并从社会宏观、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提升舞蹈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舞蹈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舞蹈专业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扩招,越来越多的舞蹈毕业生到来,他们都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如何处理这一系列问题,是社会、学校和舞蹈专业学生自身都无法回避的。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舞蹈专业的就业形势。
一,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从我院的实际情况来看,根据舞蹈表演、舞蹈科学、舞蹈编导、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加入文艺团体。表演专业的学生通常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能力,良好的外在形象,能够从事相关的表演工作。我院扩招前,学科建设和培养目标不完善,很大比例的单科毕业生从事这类工作。
第二,搞教育。这类学生通常是舞蹈专业理论成绩较好的学生。教育岗位对学生的文化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但对学生的外在形象要求相对较低。但由于学生在选择教育行业时必须有教师资格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从事教学的难度。
第三,导演专业的社会需求比其他专业少,通常会出现大面积或者本专业转行的现象。
四、美术教育专业是一个就业空间较大的新专业,主要针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师的要求。该专业辐射面广,但不需要高精尖的专业技能。
第五,继续学习。由于就业的限制,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舞蹈专业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考研或者通过其他渠道继续深造,这主要是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而由于国内对于硕士学位的考取要求比较严格,学生选择继续深造。
第六,自己创业。由于舞蹈专业的限制,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并不多。但随着国民文化水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小学美育的普及,将为舞蹈专业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条件。预计几年后我们学院自主创业的学生数量会大大增加。
第七,转向其他行业。有些舞蹈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选择转行。这些人会通过各种关系做一些其他行业的工作,比如参军、进事业单位、在企业做一些简单的文书工作或者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等等。
二、舞蹈专业就业特点分析
基于工作实际,对我院舞蹈专业本科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并结合文献研究,分析研究当前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特点。
(一)学历弱化,性别差异突出。
由于舞蹈专业多为应用型专业,人才选拔的特点与文史理工类专业“学历高,就业率高,学历低,就业率低”的特点并不相符。用人单位在用人标准上主要关注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在一些专业中,专科生的就业率甚至高于本科生,这不仅与学生的就业预期不同,也与舞蹈专业毕业生丰富的实习和实践经验有关。一般来说,本科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差别不大。
调查显示,女毕业生的数量远远大于男毕业生。但从签约率来看,女毕业生就业难,男毕业生就业难。此外,根据其他相关研究,同等条件下,女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仅为男毕业生的83.2%,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男毕业生低9.5%。统计结果显示,在舞蹈专业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男性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和就业率相对优于女性毕业生。女生就业的特点是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于男生。
(二)理性就业思维,明确就业目标。
根据对舞蹈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理想、就业准备、就业地域选择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40%的本科毕业生在大三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即希望通过考研继续深造,提高自己的就业筹码和专业素质;90%以上的毕业生有过比较正式的实习经历,大部分人表示实习经历对目前的工作有帮助;以前,学生通常要到大三才考虑这些问题。在大多数学生看来,进入大学并不是终点,他们的人生发展才刚刚开始,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规划意识。同时,大学生职业发展目标明确,呈现出更加务实的倾向。很多毕业生在大一大二开始在电视台、社会艺术培训机构、平面媒体或广告策划公司等传媒相关行业实习。到了大四,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可以快速上手。
(3)专业对口程度低,就业选择多样化。
从调查中我们注意到,大部分毕业生更关心的是能否顺利实现就业,就业能否促进其人格的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和择业中对职业是否专业对口的要求越来越低。当被问及确定工作单位的首要因素时,超过50%的受访毕业生选择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和晋升;超过40%的人选择是否能提供良好的工资和福利;只有不到20%的毕业生强调择业时专业一定要匹配。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只要专业与就业相关,即使能就业,专业对不对也无所谓。这说明大部分毕业生对专业不匹配的接受态度是理性务实的。
三,提高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手段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工作,是我们学校和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以下措施仅供参考。
(一)宏观层面:为学生就业提供坚实的后盾。
从宏观上看,政府和社会应该重视艺术舞蹈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
一方面,制定相关就业政策,保障弱势学生的利益。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立法机关应加强相关问题的规范或针对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毕业生就业进行专门立法,如配合立法机关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立法工作。我国现有的就业政策和立法在内容上是比较全面的,但如果把这些规范或政策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应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现有法律法规在就业工作中的盲点和误区,查漏补缺,并配合相关立法机构制定更具操作性的就业法案。从而更好地解决舞蹈毕业生中弱势群体就业难的问题,帮助和支持舞蹈专业学生顺利就业。
另一方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广阔的就业平台。目前,第三产业的相关行业成为吸引高校毕业生的主要途径,而以商务服务、休闲娱乐软件业、动漫业、影视广播业、文化艺术业、传媒业和R&D、设计业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是舞蹈毕业生就业的最佳去处。要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政府可以通过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舞蹈学生的就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2)学校层面:调整工作重心,保证学生就业。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要从各方面入手,保证学生就业。
首先,学校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就业适应性。目前对于舞蹈专业的就业适应性还存在一些误区,应该做以下调整。第一,招生和就业并重。在扩招的前提下,学校的重点工作既要围绕招生制定计划、安排工作,又要把学生的就业问题纳入整体布局;二是加强对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通常是通过加强就业课程的指导和毕业前的指导;三是把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作为工作目标之一,提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这些观念的转变,舞蹈专业学生就业适应性的培养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其次,教学改革要以就业适应为基础。目前,高校教学改革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强调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尽量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重视基础学科;其次,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第三,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强调教学效率的提高。
这种方式忽略了对就业适应性非常重要的实践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从教育目标上重视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在安排舞蹈课程和评价教学质量时,还要注意通才与专才的结合,舞蹈基础理论与舞蹈实践的结合,注意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此外,他们还应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充分考虑未来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此外,教学计划中应加强社会实践。在校期间缺少社会实践的机会几乎是很多学生的一致意见。为加强校内社会实践,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教学计划中加强社会实践,并安排一定学分纳入对学生的考核指标;其次,社会实践的内容要适当安排在学生的作业中,在假期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加强实习的组织和指导,争取实习单位的支持,提高实习的有效性。
(三)学生观点:加强自身素质培养。
从学生自身来说,也要及早考虑和规划就业问题。
一方面,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自主创业能力。毕业生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端正心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面对就业。舞蹈专业比较少。因此,更需要服从社会需求,调整就业预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毕业生要全面客观定位自己的人生价值,不能单纯追求既得利益,还要有社会责任感,把自身发展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舞蹈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多参加实习和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利用就业指导机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本科生来说,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可以通过学校的帮助,了解自己的专业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倾向;到了大三大四,可以逐步了解自己的社会实践、求职技巧和职业道德,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
总之,包括学生自身在内的社会各界,都应该为舞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体谅。这种情况下。只有加强舞蹈教育工作者的沟通交流,打破原有的封闭状态,尽可能控制人才市场;在学科设置和专业理论上取长补短;纠正学生在育人问题上不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就业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舞蹈专业的就业问题。
参考资料:
李小虹张莉。高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平原大学学报,2005,(05)。
[2]唐娟,项炯。形体舞蹈选修课与大学生气质的培养[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
[3]潘斌。浅析高校舞蹈教育的成因及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06)。
[4]李达。论舞蹈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7)。
[5]张金英。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与舞蹈艺术的教育功能[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5)。
3000字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4
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问题”的思考
就业是每个人和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是民生之本。随着高校的扩招、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大学生与就业岗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作用和来源;然后,分析了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最后,本文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四个方面提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渠道;措施
一、就业信息的重要性
从国内外关于教育方法和解决就业问题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研究侧重于高等教育方向的能力培养,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对于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来说,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应该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尤为重要。
首先,高校可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企业提供的就业信息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灵活调整教育模式。这样社会就能有效快速的吸收高校输出的人才。[1]朱继光(2009)曾建议学校和企业加强联系,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
一是加强校企合作,让高校了解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类型和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要求;
第二,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让大学生尽快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应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习机会。此外,大学生自身也要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了解社会发展趋势,关注当下的就业动向。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及时更新知识,弥补自己的不足。
目前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有以下几种:1,校园招聘会。校园招聘会以中小企业为主,很多是民营企业。2.学校校园网发布的就业信息。校园网的就业信息很有参考价值。3.社会人才招聘会。社会人才招聘俱乐部涉及岗位多,信息广泛,是获取各类岗位有效信息的理想渠道。4.报纸或新闻媒体。这样获得的信息一般比较繁琐,缺乏针对性。5.亲戚朋友父母提供的信息。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教育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近年来,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就业市场逐渐从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此外,由于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相关国家政策和改革的影响
虽然中国已经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但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仍不完善。由于经济发展速度与社会体制改革的错位,也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比如因为大城市经济比较发达,发展空间大,创业环境好,很多大学生毕业后就把目光集中在那些比较发达的城市。但是很多大学生因为户口问题,无法申请到自己创业的贷款资金,梦想也就破灭了。另外,很多企业,尤其是私企,不能像国企一样给大学生提供很好的五险一金保障,导致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去私企或者小企业工作,形成了供需错配。
(二)高校扩招和教育模式的影响
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导致毕业生就业市场严重失衡。大学生是宝的传统观点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从2000年开始,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其增长速度远远达不到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
随着高校招生的增加,毕业生的数量也在增加。根据招生和毕业生的增长率可以看出,全年增长率为正,2013年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均超过700万。这远远超出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范围。
此外,一些高校墨守成规的教育机制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因素。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高校应根据就业形势灵活改变教育模式,培养具有新知识、新技能的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总之,[3]高校作为人才的生产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新世纪的经济规律已经表明,未来的职场竞争将不再是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竞争,而是学习能力的竞争。
(3)企业要求高,盲目追求高学历和文凭。
随着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快速增加,企业掌握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招聘过程中,他们往往利用毕业生市场供大于求的特点来抬高用人标准,对普通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的简历不屑一顾。在“吸纳高层次人才”的口号下,他们专注于少数名牌大学,而忽视了其他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这种现象往往让普通院校的毕业生感到自卑,所以不愿意和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竞争同一份工作。
(四)大学生就业观念落后,能力不足,求职方式不合理
就业观念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有很大影响,合理的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的关键。一方面,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期望过高,一心追求高薪、高福利、环境适宜的职场。同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部门工作持怀疑态度,这种滞后的就业观念造成了供需结构的失衡。所以社会上经常出现“没人就业,有人失业”的现状。另一方面,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因为自我约束能力差而放纵自己。
大学四年,我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另外,正确的求职方法也是获得理想工作的关键。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道路往往不止一条,求职的方式也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求职方式主要有招聘会、网上求职和电话求职。但是不同的工作性质需要不同的求职方式,不同的求职方式有不同的方式方法。[2]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途径
面对毕业生数量与就业岗位的不对称,解决当前毕业生就业问题迫在眉睫。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国家、社会、学校和大学生应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最终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政府调控为补充,学校推荐为中介,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基础”的就业机制。
1,国家方面
首先,国家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政府应坚持实施积极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对于积极响应“三支一扶”和西部计划的大学生,政府应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并鼓励他们在贫困和偏远地区磨练自己。
第二,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政府应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的监管,确保招聘过程公开、公平、公正。第三,健全和完善自主创业、自主创业的政策。国家应该鼓励大学生创业,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平台。比如,为了实现大学生从就业竞争者到就业先锋的转变,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为他们提供贷款资金、法律援助等。
这种做法使企业家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第四,完善教育体系,调整培养结构。国家应根据社会需求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和完善的教学模式,并将相应的指标和政策及时传达给各高校。
2.社会方面
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大学生就业产生重大影响,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对就业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三大产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最后三大产业能够吸收的就业潜力也在逐年变化。因此,协调三大产业之间的劳动力配置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就业总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但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呈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这说明就业岗位正在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从图2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从2005年的44.8%下降到2012年的33.6%,下降了约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从2005年的23.8%上升到2012年的30.3%,提高了约7个百分点,是增长最快的产业。第三产业从2005年的31.4%上升到2012年的36.1%,提高了5个百分点,并在2011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比重。
3.高等院校
刚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正确的定位,往往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因此,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者和输出者,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他们进行适当的职业规划。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的必修课,让所有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明白开设这门课程对自己未来就业的意义和重要性。
此外,高校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课程中来。课堂上,老师可以用案例分析,用一些成功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对于不同背景和经历的学生,高校可以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让学生对学科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如果所有高校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最后,学生要学会在面对社会环境和国家政策的重大变化时,如何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变化,没有一种方法或技巧是永远有效的。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使其对职业规划有一个动态的把握。事实上,为了让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更多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为内部职业生涯规划和外部职业生涯规划,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内外部职业生涯规划各有特点、范围和方法。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因此,高校在指导学生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让他们了解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以便灵活运用职业生涯规划。
4.大学生。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需要提前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首先,我们应该增强我们的独立和创新意识。现在很多大学生依赖性很强,什么事都要问父母或者朋友,缺乏主见。但是对于离校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敢于拼搏,敢于拼搏,敢于斗争的时期。他们应该运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也需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可以增强人的内在动力。创新本质上概括了一个新的人才标准,它包含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社会需要有活力的人,需要有开拓精神的人,需要有新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文化素质的人。
它能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人自身的内涵。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第二,要有竞争意识。竞争是一种能力,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让人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如果一个人缺乏竞争意识,就意味着他没有奋斗和进步的动力,所以他终究逃脱不了平庸和被淘汰的命运。
所以,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勇敢,要善于竞争。第三,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动机起导向作用,人们行为的动机也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5】价值观是人生的基石,是成功的前提。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在是非问题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意味着一个有道德、有诚信、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信赖的人。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是他成功就业的基础,也是他人生的敲门砖。
参考
【1】,朱继光。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世界教育资讯,2010。
[2]理查德?尼尔森?鲍里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中信出版社,2002年。
[3],一句台词:《狼性法则》,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
[4],李俊锁,王·:大学生就业指导,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 9 .
[5],李开复:成功的历程,中国商务印书馆,2010。
猜你喜欢:
1.大学生就业形势3000字
2.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3.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4.2017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5.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