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军的主要学术论文

4.赵俊霞,乔·弗劳尔斯,张萍萍,陈建梅,高亚军。不同基因型小麦铁含量的差异及其与农艺性状的关系。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3):114-118,128(通讯员)

5.盛、、S. S .马尔希、、亚和肖。2009.养分和水分管理对中国旱地作物产量、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农学进展,第102卷,第223-265页。doi:10.1016/s 0065-2113(09)01007-4(被SCI收录,影响因子:2.576438。

6.李绍信,王志宏,胡东泰,高耀洁,史都华。2009.中国旱地土壤中的氮素及其管理。农学进展,卷101,125-181 . doi:10.1016/s 0065-2113。

7.、李云、、、、党、、曹卫贤、。2009.覆盖物、氮肥和种植密度对中国旱地小麦产量、小麦氮素吸收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2009,85(2):109-121,doi 10.1007/s 10705-009-9252-0(被SCI收录,影响因子:1.116)。

8.张、杨、、、、肖玲玲、毛宁、田。2009年秸秆覆盖下不同施氮水平下冬小麦氮素吸收和土壤硝酸盐残留。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7 (2): 189-193(通讯员)

9.高亚军、郑险峰、李世清等。2008.秸秆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增产的水氮条件。农业工程学报,24 (1): 55-59(收录于EI)

10.高亚军。2008.旱地不同耕作制度下的氮素管理。参见《中国旱地土壤植物氮素》,科学出版社,pp769-821。

强秦高亚军程杰11。渭北旱塬不同小麦种植模式对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2008.水土保持学报,22(4):104-110(通讯员)

12.、王树才、亚纱美忠雄和金陈贵。2008.拟南芥异源三聚体G蛋白亚基的功能缺失突变增加了油菜素类固醇信号传导和生物合成突变体的发育缺陷。植物与细胞生理学,49(7):1013-1024。(收录于SCI,影响因子:3.654)

13.高燕,曾庆,郭军,贝力斯,等2007。GCR2在脱落酸抑制拟南芥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发育中的遗传特征。《植物学报》,52(6):1001-1013(被SCI收录,影响因子:6.751)。

14.JohnstonCA,Taylor JP,Gao Y等。2007.gt认为加速是阿拉伯蛋白偶联糖信号传导的限速步骤。PNAS,104(44):17317–17322(被SCI收录,影响因子:65432)。

15.约翰斯顿卡,邓普勒,陈,高,等2007。对“G蛋白偶联受体是植物激素脱落酸的质膜受体”的评论。Science,318,914 cdoi:10.1126/science . 1143230(被SCI收录,影响因子:30.927)。

16.常艳,郭军,高艳,陈。2007.拟南芥异三聚体G蛋白对根细胞分裂的调节。动态细胞生物学1: 72-78。

17.金、和艾伦m .琼斯。2006.阿拉伯语异三聚体g蛋白亚基在根的模块化细胞分裂中的不同作用。植物生理学141 (3): 887-897(被SCI收录,影响因子:6.367)。

18.、杨、、陈玲等。2007年旱地冬小麦不同栽培模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干旱地区的农业研究,25(3): 45-50

19.、杨、等。2007年旱地冬小麦返青前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5(4): 197-201(通讯员)

20.高亚军程杰。2007年,对吴韵山封育草地土壤养分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草地学报,15(3): 273-277

21.高亚军、李胜秀、田小红等。2006年不同施肥条件下水分分布对旱地玉米产量的影响。作物学报,32(3):415-422

22.高亚军、刘芸、李胜秀等。2005年,研究了旱地小麦不同栽培条件对土壤硝酸盐残留的影响。生态学学报,25(11):135-144。

23.高亚军,李胜秀。2005年旱地秸秆覆盖作物减产原因及机理分析。农业工程学报,21 (7): 15-19(收录于EI)

24.高亚军、李胜秀、李世清等。2005.秸秆覆盖对冬小麦水氮效应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杂志,16(8):1450-1454。

25.高亚军、李胜秀、李世清等。2005.施肥和灌溉对土壤中硝酸盐残留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19 (6): 61-64

26.高亚军。2004.旱地水资源,旱地种植制度。参见《中国旱地农业》,中国农业出版社,pp160-175,518-539。

27.翟俊海、李凌和高亚军。2004年补充灌溉、氮素营养和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中国生态农业学报,9 (3): 67-69。

28.高亚军,李胜秀。2003.黄土高原农田的水氮效应。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9 (1): 14-18。

29.Roelcke,m . Li,s . x . Tian,Y.J. Gao和J. Richter。中国黄土中氮肥氨挥发的原位比较。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62 (1), 73 -88

30.高亚军,李胜秀。2002.北方干旱地区农田水肥效应分析。中国工程科学,4 (7): 22-27

31.翟俊海、高亚军、周建斌。2002.控释肥料/缓释肥料概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 (1): 45-48。

32.高亚军,黄东迈,朱培利等。土壤管理对水稻种植系统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磷的长期影响。土壤圈,11(4):349–357(来源SCI期刊,自2003年起)。

33.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等。水旱轮作区土壤长期休闲耕作的肥力效应。中国农业生态学报,9 (3): 67-69。

34.郑险峰、高亚军、王林泉等人。2001.不同施肥水平对木立芦荟生长的影响。西北A&F大学学报,29 (4): 47-50

35.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等。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青年学者,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03-110。

36.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等2000。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供氮能力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杂志,6 (3): 243-250

37.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等2000。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氮素肥力的影响。《中国学报》,37 (4): 456-463

38.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等2000。稻麦轮作条件下长期不同土壤管理对磷、钾和pH的影响。土,32 (5): 257-261。

39.高亚军,黄东迈,朱培等2000。水旱轮作区免耕的肥力效应。耕作栽培,(5):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