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服应该改革。
体育校服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去个性化,青年男女的性别差异被同样宽松肥大的衣服抹平,二是审美上的庸俗化。
去性别化反映了一些教育管理者对女性身体和性的恐惧,这种恐惧源于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传统。身体,特别是年轻女孩的身体,被视为一种危险的现象,具有威胁性,难以把握,必须由文化进程完全控制和管理。然而,一些教育管理者愿意简单有效地“管教”学生青春期正在发育的身体,却违背了人性。比如有的家长认为校服太好看会让学生早恋。曾经南京一所中学想给学生做一套“韩版”校服。因为反对的家长太多,学校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把校服改回了运动服。
至于审美的庸俗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基础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缺失和对学生基本人格尊严的忽视。穿这种校服,学生很难感受到尊重和重视。说得更严重一点,这是对学生人格的粗暴践踏,不是育人,而是毁人。根据一项调查,我国大多数中学生及其家长对校服极为不满。而网络上全民吐槽中国校服,充分显示了曾经穿着运动校服长大的年轻一代的不满。
一个国家的校服是文化、教育、历史的缩影。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手段,而且体现了学校乃至国家的办学宗旨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区分男女的校服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性别认知。漂亮时尚的校服有助于学生养成自尊、自信、优雅的良好气质。
说白了,中国的校服是教育改革中最保守最顽固的堡垒之一,是时候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