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文《情感性精神障碍与自杀的关系》
一种心理障碍。常见的临床类型有躁狂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和反应性抑郁症。因为这些情绪精神障碍可能导致自杀的想法和行为,所以自杀的内容也在本章讨论。
第一,躁狂抑郁症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是一种精神,其基本症状是过高或过低的情绪活动。
疾病,其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躁狂状态或抑郁状态伴单相或双相发作。只有一种情绪。
障碍性能,或高或低,称为单相;当躁狂和抑郁症状相继出现时,称为双相。
无论单相躁狂还是单相抑郁,或者双相躁狂抑郁,在同一患者身上,都可以只发生一次,也可以反复发生。如果有反复发作,两次发作之间有明显的间隔,在间隔期间精神状态完全可以正常。因此,躁郁症患者虽然可能多次发作,但精神活动并不下降。但由于躁狂患者的兴奋和抑郁患者的自杀倾向对患者自身和社会秩序影响较大,应积极预防。
(1)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症状
躁郁症的发病率主要在年轻人中。根据中国12地区1982协作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该病总患病率为0.76‰,女性患该病多于男性,尤其以抑郁症为多。根据西方国家的调查,社会最低阶层患重度抑郁症的风险率是高阶层的两倍。相反,高阶层的双相抑郁患者似乎更多。躁狂抑郁症主要有两种临床表现:
1,狂躁状态
这种状态的突出表现,首先就是情绪高涨。这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喜悦和兴奋。患者往往很开心,有说有笑,满心欢喜。因为病人的快乐情绪和他的整个行为是和谐的,是有感染力的。但是,由于自制力的减弱,人们往往会对自己接触到的事物反应过度,会因为一点小事的不满而勃然大怒,勃然大怒。但后来很快就被原来的开心和高涨的情绪取代了。
二是思想的逃避。患者的联想过程明显加快,说话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观点肤浅片面,重复自以为是。较轻的患者也能集中注意力,言语连贯完整;当病情稍微严重一点的时候,注意力会随着环境转移,指导思想过程的观念也能随着周围的变化而不时变化,尤其是新事物。一个话题没讲完,就转到另一个话题;更严重的时候,可能连句都没有了,只剩下语音片段之间的语音联想、语义联想和与周围事物的偶然联系;以及意义上缺乏逻辑联系。
2.抑郁状态
这种状态的显著表现,首先是抑郁。患者起初表现为乏力、无精打采、失眠、早醒、工作能力下降等。,然后逐渐变得抑郁、沮丧,无法表现出来;当事情消极的时候,过去的“错误”和现在的“不如意”就会涌上心头,挥之不去。往往觉得前途黯淡,所以悲观。患者常常独自坐在角落里感到悲伤,回避亲人和同事。别人的嘲笑只会增加自己的痛苦,严重的自卑感会让自己羞于见人。
病人觉得头脑迟钝,脑子笨。重度抑郁症使患者总是自责,认为自己成了废物或社会寄生虫,甚至把过去常见的缺点夸大成不可饶恕的罪行,要求自己处理。患者可能会因为邪恶的妄想而拒绝进食,或者采取其他自我惩罚的手段,甚至自杀来结束自己“罪恶”的生命。在自罪妄想的基础上,还可能出现参照妄想和被害妄想,以为大家对他投以厌恶的目光,谈论他的罪恶,想给他定罪。此外,患者还可能因便秘、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而出现一些不治之症。
由于运动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患者行动缓慢,卧床时间少;严重时会僵硬。一些没有抑郁症状,有悲观消极想法的患者有很大的自杀风险。
3.混合状态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雷平把情绪高涨、思想逃避、动作增多作为躁狂症的三个基本症状(所谓三高),把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行动迟缓作为抑郁症的三个基本症状(所谓三低)。躁狂状态下的“三高”和抑郁状态下的“三低”相互转化,交替出现,甚至有些躁狂症状和有些抑郁症状同时混合在患者体内,称为混合型。但这种类型在临床上比较少见。比较常见的是焦虑或兴奋性抑郁,也是混合型。它的特征是抑郁和焦虑。
(二)形成原因
这种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虽然医学遗传学和生物化学、精神动力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社会学因素的解释都从不同方面提供了线索,但似乎躁狂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一样,是多种病理因素交织的结果,每个患者都可能是个体易感性、外界压力和环境因素按不同比例组合的结果。
1,医学解读
(1)遗传和体型因素
国外资料显示,该病在一般人群中的患病率不到0.4%,患者家属中该病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10-30倍,且与患者血缘关系越密切,患病率越高。如患者的兄弟姐妹、父母或子女的患病率可达12-24%,而患者的表兄弟姐妹患病率仅为2.5%。双胞胎的研究资料也表明,同卵双胞胎的共病率可高达69-95%,而异卵双胞胎的共病率仅为12-38%。据上海第一医学院精神科统计,29%的双相患者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可见遗传因素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如何起作用,根据现有的遗传理论无法确切解释。
此外,也有报道称,该病还与某种体型有关,如抑郁症可能与矮胖的体型有关。根据德国学者Kretschmer的原始数据,62例抑郁症患者中有58例是矮胖的。但是否有必然联系,尚无定论。
(2)精神和身体因素
躁狂抑郁症首次发作前,约一半患者有精神因素,少数患者有躯体因素。相关研究证实,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即不愉快、失落感和抑郁性生活事件,不仅与神经性抑郁和心因性抑郁有关,也可以是“内源性”情绪障碍的诱因或促进因素。例如,佩克尔指出,那些在过去六个月中有重大生活事件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高6倍,自杀的风险高7倍。而且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与发病时间有关,在经历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生活事件后,一年内抑郁的概率高于常人。
(3)间脑功能障碍
很多脑器质性疾病,如外伤、血管疾病、肿瘤等,都可能引起类似躁狂抑郁症的精神障碍。虽然与情绪活动有关的脑结构范围很广,包括间脑、边缘系统、新皮层和中脑网状结构,但大多数人仍然认为间脑尤其是下丘脑的功能障碍可能与躁狂抑郁症关系更密切。因为间脑病变可引起周期性和相反的精神或躯体症状,如抑郁和欣快、肥胖和消瘦、多尿和少尿。文献中也有报道,术中刺激第三室或下丘脑附近,可诱发情绪欣快和思绪飘忽。因此,虽然病理解剖学不能证明躁狂抑郁症间脑有任何形态学改变,但一般认为其功能障碍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4)单胺类物质代谢障碍
据研究,已知在哺乳动物中起重要生理作用的单胺类物质有儿茶酚胺(如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和吲哚烷基胺(如血清素)。这两种单胺在脑内浓度的变化与躁狂抑郁症有关。临床研究发现,部分抑郁症患者的尿去甲肾上腺素(ne)排泄量确实明显低于对照组,反映了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的活性较低。当抑郁转为躁狂时,尿中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增多,说明躁狂和抑郁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活动有关。其他资料揭示,尸检发现抑郁症患者脑干中5-羟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5-HIAA)含量较低,患者脑脊液和尿液中5-羟色胺代谢产物在躁狂期和抑郁期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数据表明,大脑中5-HT的低更新率可能与躁狂和抑郁都有关。根据以上资料,胺代谢障碍有多种假说:5-HT缺乏是该病相同的生化基础,构成发病的质和势,ne过度活跃导致躁狂,NE不足导致抑郁。
2.心理动力学派的解释。
躁郁症有许多不同的心理动力学解释。人本主义理论用依赖和独立来解释躁狂抑郁症:当人们失去朋友、工作或健康时,可能会出现抑郁,因为这些“损失”迫使个体独立,这是患者难以处理的。迷失的人或环境帮助病人支持一个错误的自我想象。一旦他们消失,破碎的自我就会崩溃,只剩下绝望。存在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抑郁症是个体最终无能为力的结果。
精神分析认为抑郁症是一种自我惩罚的形式。弗洛伊德早在1917就讨论过悲伤和抑郁,认为悲伤是对失去的一种正常的、有意识的反应,而抑郁是由于无意识的矛盾和对失去的人的敌对情绪,现在他们转向了自己。导致抑郁的“损失”往往是一个亲人,也可能是一件无生命的事情,比如一块手表的丢失,个人的失败,甚至是一个象征性的事件。例如,一个因为失去丈夫而显得极度沮丧的女人,实际上是在生自己对丈夫的厌恶。抑郁症和躁狂症中的这种自我惩罚,体现在一个人因为想象中的罪恶而惩罚自己。躁郁症患者常常承认自己对失去的人有负面的感觉,这在他们自己的绝望中起了作用。
3、行为主义理论的解释
行为主义者认为,抑郁症是正常行为强化减少,相对异常情绪奖励增加的结果。抑郁症的成因集中在“强化率”上,个体获得的社会回报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要求、社会和经济地位以及相互“依附”的人数。如果这些强化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如亲友去世、丧失能力或经济状况,强化的频率和数量就会减少,患者就会失衡,然后新的较低水平的反应就可以通过同情等社会奖励得到强化,甚至长期出现躁狂症。例如,一个遭受损失的人可能不太开朗,不太爱说话,也不太感兴趣,可能会安静地坐着,避开同龄人。这种新的行为可以通过他人的深切关心和照顾得到加强。这样正常情绪的强化减少,而异常情绪症状的强化增加,就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强化的弱化也可能引起抑郁。比如一对姐妹长期生活在一起,一直没有结婚,也很少和别人交往。其中一个死了,另一个得了抑郁症。
4.认知理论阐释
(1)认知扭曲。认知理论认为,同样的刺激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的区别在于,早期创伤事件使他们对抑郁症敏感,容易抑郁。通过替代示范和自我认同,抑郁症患者形成了以几种扭曲的思维模式为标志的认知类型。抑郁症患者认知类型扭曲的特点如下:
(1)积极成果微不足道;
②把任何问题夸大为“无可救药”;
(3)容易“两极分化”,即从两个极端看待事物;
④容易把两个孤立的事物或事件看成是普遍的。
由于这些认知扭曲,抑郁症患者对自己、周围环境和未来持负面看法。比如“我需要所有人的爱”“我一定能做好我做的事”这些观念,这些非理性却很诱人的信念很容易让任何人产生压抑反应,而且。这些信念也是临床抑郁症患者的特征。
(2)“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指的是“完全绝望”的感觉,以及没有人能改变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意识。这个理论是在动物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之前多次无法逃脱电击的狗,在被关进逃生路线明显的笼子时,依然被动忍受电击。习得无助理论认为,当人们减少痛苦事件的努力没有明显效果时,他们也会产生无助感。一次次的失败让他意识到控制这些事件的努力是没有用的,最终向相关条件妥协,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是没有益处的,也就是看起来是完全无助的,而这种“失控感”和“无助感”,他们把这种失败归因于“稳定”和“内在”的特征,比如“我很笨”、“和我在一起很无聊”,于是自尊心和活动水平下降,从而导致抑郁。
5.社会学解释
社会学调查发现,社会危机会促进抑郁,有时还会引发躁狂发作。失业、被捕、家庭破裂、个人矛盾和许多其他环境和心理事件都对躁郁症有影响。然而,在几个已经被学者证实的、确实与躁郁症有关的社会学因素中,最有趣的是成就需要和母子分离。
(1)成就需求高。据报道,高智商和社交野心的人更容易患躁郁症。因为这些人往往对成功的期望值很高,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精力充沛,当无法避免失败时,就会感到绝望,进而患上抑郁症。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这些动机是由与生俱来的情绪状态引起的,而不是由高成就需要引起的情绪不稳定。
(2)母子分离。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母亲,母子分离对母亲和孩子都有严重的影响。在童年时期因为死亡或离婚而失去母亲的成年人容易患抑郁症。究其原因,是由于缺乏母爱或者一个合适的替代品的爱,很容易让孩子在情感上陷入极度的抑郁。对于一个母亲来说,离开自己的孩子,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很容易让她觉得有点绝望。
(3)诊断和预防
1,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的CCDM-2-R,躁狂抑郁症被描述为:基本临床表现为情绪变化——或高或低,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变化,有复发倾向,间歇期完全缓解。症状较轻者可能达不到精神病的程度。
这种疾病的发作可以是躁狂或抑郁,其含义和诊断标准如下:
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或易怒,症状持续至少一周。情绪高涨期间,至少有以下三项:
(1)言语比平时明显增多;
(2)联想加快或神游,患者自言自语的速度跟不上思维活动的速度;
(3)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持久,往往随环境而转移;
4自我感觉良好,自觉头脑特别灵活,反应特别快,或者感觉特别健康,精力特别充沛;
⑤自我评价过高,吹嘘自己能达到妄想的程度;
⑥清醒睡眠需要减少,不疲劳;
⑦活动明显增多,爱管闲事,或精神运动性兴奋;
⑧鲁莽行为、轻浮行为、追求享乐、铺张浪费、不计后果的行为和冒险;
⑨性欲亢进,撒娇或追逐异性。
(2)严重性标准
障碍物至少会导致下列情况之一:
①工作、学习或家务能力受损;
②社交能力受损;
(3)给他人造成困难或麻烦,给自己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3)排除标准
应排除以下疾病:
①精神分裂症;
②与躯体疾病相关的精神障碍;
③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④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障碍;
⑤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主要表现为抑郁,持续时间至少两周。在此期间,至少出现以下四种症状:
(1)对日常生活失去兴趣或没有快感;
(2)精力明显下降,无理由持续疲劳、无力感;
③精神运动迟缓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常带自责和内疚,可达妄想程度;
⑤联想困难,或意识思维能力明显下降;
6.反复想到死亡或自杀行为;
⑦经常失眠,早醒,部分病例睡眠过多;
8 .食欲不振、厌食或明显消瘦;
⑨性欲明显下降,月经不调或闭经的女性。
(2)严重性标准
障碍物至少会导致下列情况之一:
①社会功能受损;
(2)给我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排除标准
应排除以下疾病:
①同躁狂发作;
②反应性精神障碍;
③抑郁性神经症;
④更年期抑郁症;
躁狂症:
单集躁狂症:
(1)符合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2)病史中无躁狂或抑郁发作的证据。
复发性躁狂:
(1)符合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2)既往有躁狂发作史,躁狂发作后无抑郁症状,从未有过单一抑郁发作。
沮丧
(1)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2)病史中无躁狂发作的证据。
双相躁狂抑郁症
满足以下两项中的至少一项:
(1)既往有躁狂发作,本次发作为符合诊断标准的抑郁发作。
(2)既往有抑郁发作,本次发作为躁狂发作,符合诊断标准。
躁狂期:①这是一次躁狂发作,符合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②既往有抑郁发作。
抑郁期:①这是一次抑郁发作,符合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②既往躁狂发作(包括抗抑郁治疗中诱发的)。
混合相:①在本发作中,躁狂和抑郁混合或交替出现。包括在抗抑郁治疗中诱发躁狂发作或在抗躁狂治疗中诱发抑郁发作;
②躁狂症状或抑郁症状之间的缓解期不明显;
③躁狂和抑郁症状混合或交替出现,病程不少于两周。
鉴别诊断:
(1),根据目前的诊断标准:如果有多次发作,有的是精神分裂症表现,有的是情感性障碍发作,则应根据每次发作作出诊断,不应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
(2)本病应与精神病理症状不一致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精神分裂症相鉴别:主要区别是上述两种情况不会同时满足两种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2.防治
躁狂抑郁症的治疗往往面临立即缓解症状的迫切需要。重度抑郁症患者有自杀的风险,也可能以其他方式伤害自己。因此,医疗措施通常是第一治疗手段,而心理治疗如精神动力学或行为主义则在大多数急性症状消退后实施。医学实践证明,多种心理学方法和医学方法相结合治疗抑郁症是非常有效的;即使是像大量体育锻炼这样简单的项目也有很大的好处。
(1)医疗技术
如果精神病的药物治疗极大地改变了精神分裂症的治疗,那么化疗就是躁郁症治疗的一场革命。不同类型的躁郁症可以通过特殊药物或几种药物的组合得到很好的治疗。单相抑郁症可以用三环类药物治疗,包括丙咪嗪和阿米替林。三环类药物直接作用于脑内的生物胺,稳定突触活动。这些药物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支持了儿茶酚胺治疗抑郁症的假说,但三环类药物有明显的副作用,如头晕、心悸、胃肠道反应等。
(2)心理治疗
精神动力法:精神动力治疗师很少对躁郁症患者使用理解疗法,但大多使用支持和安慰,试图减少焦虑,感到放松和舒适。一旦患者恢复了稳定的情绪,再慢慢揭示精神疾病的根源。
行为治疗:心理治疗师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发现抑郁症患者有一个共同点: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比较暗淡。导致很多患者甚至无法理解那些可以改变自己情绪的做法。这些患者需要获得自我认识和理解,以便他们能够看到他们的期望如何影响他们的情绪。行为治疗师越来越关注病人扭曲的态度。很多行为治疗师都在努力教患者如何更真实地感知和反应,如何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问题。
认知行为矫正:认知行为矫正法将认知疗法与行为主义疗法相结合,形成各种治疗步骤,在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测的初始期后,针对特定症状进行治疗。
(1)“任务分类法”。治疗抑郁症最基本的客观手段就是让患者重新活跃起来。任务分类法将目标或活动分解成小目标或更小的行为模式,减轻了患者的压力。它的目的是使任务变得更简单,使患者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并获得成功的强化。随着治疗的进展,任务的难度会逐渐增加。
②“把不愉快的活动变成愉快的活动”。抑郁症患者一开始的活动水平比较低,甚至无论做什么活动,似乎都不能带来多少快乐。他们的日常活动模式往往是刻板被动的行为。他们还喜欢和其他抑郁症患者交朋友,这是一种加重抑郁症的倾向。因为抑郁症患者习惯于消极对待所有新的建议,强烈的鼓励和具体的合同(大多是书面的)更有利于让他们参与更愉快的活动。治疗师应该向患者强调,任何特定的活动只有在他们参与一段时间后才能进行评估。
③“改变负面看法”。挑战抑郁症患者的消极人生观并加以改变,一般采用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和贝克的认知疗法。一段时间后,这种方法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或其他方法,让患者重新经历适应过程。
④“诱发不相容情绪”。治疗师试图诱导患者的情绪反应,如幽默或愤怒,因为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特征与这些反应不相容,破坏了相应抑郁情绪反应的连续性。
⑤“改变自我语言”。消除患者消极的自我语言,如“我没用”或“我不会那样做”,对治疗抑郁症很有帮助。在自我监测的初始阶段之后,患者会列出一个典型的负面自我陈述,一般会列出第二个潜在的抵消性正面陈述。治疗师应该指导病人在不同的时间说出这些积极的语句,并且尽可能大声地说出来。
⑥“基本图像法”。这个方法最早是Lazrus在1981中使用的。这种方法是系统脱敏法的变种,Lazrus称之为“常规快速强化时间投影法”。抑郁症患者明显缺乏的认知刻板印象是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的缺失或不存在。时间投射法将愉快活动的想象与对未来的认识结合起来,会产生积极的期待和希望。一般是让患者想象自己正在做以前做过的愉快的活动,然后,让患者保持自己的感觉,想象未来的幸福,再回到现在的现实。这种方法类似于从不开心到开心的方法,只不过需要想象力而不是大量的行为。
总之,现有的医疗技术使治愈者能够选择各种治疗方法,如果应用得当,几乎100%的患者可以得到显著改善或完全治愈。心理治疗经常被用作化疗的有效延续。有些患者必须接受心理治疗,以建立新的应对模式,而另一些患者则需要咨询,以缓解情绪障碍带来的个人情绪困扰。
二、更年期抑郁症
(1)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
非自愿忧郁症是一种发生在更年期的精神疾病。其主要特点是:
(1)首次发病于更年期。女性更年期在更年期前后,约45~55岁;男性更年期大约在55-65岁。
(2)心理异常主要是情绪抑郁、焦虑、紧张,可有疑病、自责、嫉妒等妄想,但无精神发育迟滞。
(3)多数患者伴有失眠、身体不适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以及内分泌功能,特别是性腺功能减退或衰老。
(4)此病约占情感性精神病的1/3,多见于女性。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3-8倍。
更年期抑郁症一般起病较慢,逐渐发展,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紧张,无明显思维障碍和运动抑制。患者情绪低落、抑郁、焦虑、紧张,比如担心家人遭遇不幸,坐等大祸临头,或者手足无措、坐以待毙,为不重要的事情烦恼,反复回忆过去不愉快的事情,然后责怪自己没有尽到责任,对不起身边的亲人,等等。
(二)形成原因
1.遗传因素:有人对双生子患者的家庭进行过调查,发现异卵双生子的共病率为6%,而同卵双生子的共病率高达60.9%,说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2.内分泌功能下降:《更年期》是中年到老年的过渡时期,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器官的功能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内分泌系统的功能逐渐老化和退化,其中以性腺功能的下降最为明显。比如女性卵巢的功能由不稳定变为不活跃,表现为月经紊乱、更年期等变化。卵巢内分泌停止,必然影响与其密切相关的垂体前叶、肾上腺、甲状腺等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进而影响大脑皮层和下丘脑的活动,使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降低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导致交感神经应激增加,这是女性更年期抑郁症发病的生理基础。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能顺利度过更年期,这只是更年期精神病的一个致病因素。
3.心理社会因素:这是更年期抑郁症的重要原因。因为,人到了更年期,身体开始出现衰老迹象,精力下降,工作能力下降,即将退休,失去习惯的工作环境;同时,由于内分泌功能下降,身体感到不适,健康状况受到影响,担心自己的健康,势必造成精神紧张和压力。因为这个阶段,孩子普遍长大了,面临着工作、婚姻安置等问题。父母肯定特别在意,经常担心,也会造成精神紧张和压力。这些心理。
(3)诊断和治疗
更年期抑郁症的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表现和特征。如果发病年龄在更年期,有明显的抑郁和沮丧,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应考虑为更年期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包括一般的心理支持、消极认知的调整和积极行为的鼓励,辅以某些药物,如镇静剂和抗抑郁药。
第三,反应性抑郁
反应性抑郁症是一种情绪低落、抑郁、抑郁、焦虑、自责的精神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心因性精神病。其特点是情绪异常的体验和表现与精神刺激的性质和内容密切相关;而且随着精神刺激因素的消失,心理异常也消除或减轻了。经过适当的治疗,精神状态可以恢复正常,所以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