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范文

所谓护理心理学,是指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角度,研究护理情境这一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学科。下面是我给你整理的一篇护理心理学范文。希望你喜欢!

护理心理学范文

护理心理学的应用

关键词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实际护理问题的一门学科。可以起到药物无法起到的作用。护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护士和病人。它不应该只研究护理情况吗?病人?心理活动,还要学习?护士?心理活动,两者缺一不可。患病后,由于生理功能障碍,多数患者情绪不稳定,多疑、忧虑,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降低。所以患者容易产生负面反应。心理护理的目的是通过良好的语言交流、友好的态度和优美的环境,放松患者紧张的情绪,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护士要了解病人的心理,根据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采取适当的医疗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要采取因人而异的宣泄、说服、解释等措施,做好心理护理。护士首先要注重自身修养,通过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影响病人的感受和情绪,使病人感到温暖,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心,减少忧虑,振奋精神,使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这是良好医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价值,也是对护理人员的严格要求。

1,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

1.1兢兢业业,善良尽责,肢体语言优雅,面部表情温柔平易近人,发自内心为患者办实事,满足患者心理需求,尽可能考虑技术操作要求。

1.2热情、积极、主动的做好医、护、患的关系。

1.2.1急患者所急,以为患者不仅要提供最好的治疗,还要尽可能让患者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比如天冷的时候,给病人加一床毯子,拿一个热水瓶,多问候病人,多关心,让病人感觉更温暖。

1.2.2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社会角色不同,社会背景、经济条件不同,躯体疾病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各类患者心理变化的巨大差异。因此,护士应尽力了解患者的家庭环境、文化、生活习惯、病情和情绪状态,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3做好协助医生诊疗工作,协调医患关系。在协调医患关系之前,首先要处理好护患关系。只有在患者充分信任你的情况下,他们才会相信你的一言一行,从而准确地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更好地辅助医生,帮助患者。从而促进医患、护患关系。

1.3作为病人的亲密者,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建立起强烈的感情,理解和同情病人,思考如果现在有亲人来看病,自己能做些什么让病人感到最舒服和满足。

1.4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犯错是人之常情!?在医院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有些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让我们很无奈,很无奈。但是,有些失误,有些事故是因为医护人员的疏忽造成的,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必须依靠医务人员高度的觉悟和谨慎的精神以及严格的医德来严格要求自己,既不违反各项操作的规范,又能实现患者利益的最大化[1]。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尽力给病人更多的关怀,护理人员的一点点努力,在临床上可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疗效,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疗效。其次,可以减少医患纠纷,在日常工作中细心体贴。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后,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和隔阂就会更容易化解。第三,可以减轻部分护士的工作强度。有些护理工作,比如给病人翻身等不专业的操作,完全可以由病人家属代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家属会自愿积极地帮助护士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有效地节省护士的时间、精力和劳动强度。最后,良好的护患关系还能促进医疗工作的顺利实施,是医疗工作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2]。因此,只有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并根据病人的心理活动采取相应的医疗护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满意。一个病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生理状态;而良好的身体状态可以促进良好的心理状态。造成身心良性循环,促进疾病向健康方向发展,从而大大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

[1]程金莲,石。护士在心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0,16(6):47-48。

[2]刘小红。护理心理学课程和教材建设的分析与思考。山西护理报,1998,(1)。

护理心理学范文(下)

如何将护理心理学应用于精神科护理?

护理心理学;精神病学系

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护理心理学是研究护士和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即研究护理过程中护士和病人的心理过程与人格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规律。护理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患者心理规律,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籍贯、民族、文化、职业、经历等不同心理差异,采用最佳护理措施影响患者心理活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随着医学的发展,简单陈腐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转变为生物社会的心理医学模式。人不仅是生物上的人,也是社会上的人。人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生活方式都会影响人的健康,所以精神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理是大脑的功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人在健康正常时,大脑能客观地反映现实,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适应社会环境。但人生病时,不仅是体征,认知能力、情绪状态、性格、心理特征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精神科护士必须在护理模式从生物护理到生物心理护理的巨大转变中,在护理体系从功能护理到责任护理的巨大变革中学习护理知识。由于精神科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掌握正常人的心理活动,还要掌握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以便有效地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因此,需要改变精神科护士的观念,使其在护理精神病人时,不仅能看到精神疾病,而且不仅要想到理性生物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还要想到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不仅要加强生理上的技术操作,还要善于观察病人心理状态的微妙变化,使病人尽快康复。作为一名精神科护士,要掌握患者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活动,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护理工作。

1,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新入院患者最集中的心理反应是对医院的一切都不熟悉,表现出恐惧、焦虑、怀疑、不安全感等心理状态,有的患者因为被病理状况所支配,不想住院,整天吵闹。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运用适当的语言技巧来解决患者面临的这些问题。护士应积极热情地接待病人,向他们介绍病房环境、住院制度和其他工作人员。并根据病情安排合适的房间,介绍同房间的病人互相帮助。护士要经常询问病人的需求,能做的尽量去做,不能做的向病人解释,争取理解。让他们在住院期间得到医院的温暖和安心。

2.病态行为的心理护理

精神科不同于其他普通科室。被照顾的都是被症状驱使的精神病人。所以要根据患者的特点给予护理。对有冲动、攻击、破坏行为的患者,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给予理解,同时向患者公示住院制度。必要时应向其说明,精神病人实施犯罪也应负部分或全部责任,并根据其能力赔偿经济损失。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患者的自控能力,从而减少行为和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对于拒绝进食的患者,先了解拒绝进食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于有严重自杀企图的患者,护士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积极配合,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以缓解症状。

3.康复期的心理护理

大部分恢复了洞察力的患者,在回忆疾病中发生的事件时,往往会产生两种极端的心理:一种是对未来充满信心,但很少考虑未来的不利因素;另一种把未来的生活看得相当复杂。他们担心病情复发,担心回到原单位后无法适应环境,害怕同事和亲戚对别人另眼相看。他们甚至觉得住进精神病院后很难见到人,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和自杀念头。护士要向病人指出,任何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有波折,教会他们对生活有信心,有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对于后者,护士应宣传心理保健预防知识,帮助其找出容易诱发疾病的因素,提高其对复发的恐惧心理,教会其如何对待和处理人际关系及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制定好家庭休息计划,在患者出院前通知单位相关人员送院, 并向他们介绍精神病的护理知识和出院注意事项,使他们出院后保持正常人的心理水平,达到健康人的心理标准,对社会和家庭都是有益的。

总之,对精神病人的护理要细致周到,经常观察病人的精神症状,做好心理疏导,分散病人的注意力,缓解其幻觉、妄想、支配等症状,并根据不同症状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和音乐疗法,使病人的症状迅速恢复。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给予心理支持,在临床护理中千方百计给予患者积极的暗示。使用全面的语言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

[1]何明。精神疾病临床护理技术最新操作规范、质量与安全控制及工作标准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涂丽君,刘玉成。精神科系统整体护理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