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论文。

世界银行对中国GDP数据的调整及其问题

(摘要:本文深入研究了世界银行对中国GDP数据进行调整的原因、方法和结果,系统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统计制度和价格制度改革取得的巨大进展,以事实为依据,运用大量翔实的材料,逐项分析了世界银行的调整方法,揭示了其存在的问题,阐明了这种调整方法已不符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世界银行不应调整中国GDP数据的基本观点。

本文发表于《经济研究》1999第6期..)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银行派团考察中国统计制度后,发表了《转型中的中国统计制度》调查报告。报告认为,尽管中国统计制度进行了深入改革,但其基本概念、调查范围和调查方法仍存在很大缺陷:基本概念仍深深植根于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调查范围仍主要局限于物质生产领域,调查方法仍主要基于传统的综合行政报表;尽管中国的价格体系经历了许多重大改革,但它仍然保留了传统价格体系的许多本质特征,许多产品的价格仍然由政府控制。这些条件导致中国官方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被低估,速度被高估。1994期间,世界银行发表了一份特别报告:中国人均GNP。基于上述调查报告,它将中国官方GDP数据从65438大幅上调至0992。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人均GNP数据1993-1997,是根据其调整后的中国GDP数据1992和中国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率数据计算出来的。所以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人均GNP数据1992-1997比中国官方公布的人均GNP(注2)以美元计算要大得多。阐述了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1992的调整及其存在的问题。

首先,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

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包括一致性调整、范围调整和估值调整三个方面,综合调整比例为34.3%。其中一致性调整和范围调整是关于统计体系的不完善,估值调整是关于价格体系的影响。

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简要汇总于表1:

表1: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的调整。

调整项目的调整幅度对GDP的影响(%)

自产自用粮食上调20% +0.8。

库存增减1/3 -1.6。

福利服务10%从事福利服务的企业劳动力+1.6

亏损补贴视为政府最终支出+0.8。

总一致性调整+1.6

粮食产量增加10% +0.9。

蔬菜产量提高30% +2.3。

农村工业产值提高10-15% +0.6。

农村服务业产值将提高50-60% +6.5。

住房服务支出增加40% +1.5。

总量程调整为11.7。

住房服务179.8%

所有其他行业-12.1%-43.0% 16.6

评估调整总计18.3%。

共计34.3

注:1。农村工业包括农村采煤、纺织、消费品制造等行业。

2.农村服务业包括人文服务业、原材料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

3.其他所有行业包括粮食作物种植、其他作物种植、煤炭开采、纺织、消费品制造、其他行业、人文服务、原材料供应和其他服务。

一致性调整

从表1可以看出,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1992的一致性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生产和使用的粮食

根据世界银行,中国的统计系统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评估农民生产和消费的粮食。它假设这部分粮食的一致估值将使其价值增加20%,这一调整将使GDP增加0.8%。

2.库存增加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对无法出售或以计算产出所用价格出售的产出库存增加量的计算存在严重不一致。其认为,一般来说,如果这些库存结转到下一年,最终被废弃或以大打折扣的价格出售,中国并没有对GDP中的库存增量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存货的增加大于应该用于一致估价的价值。因此,世界银行将中国的库存增幅下调了1/3,导致GDP减少1.6%。

3.福利服务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企业改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企业向员工提供的住房、医疗等福利服务的市场化。这项改革的结果将导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世界银行假设65,438+00%的劳动力从事相应的服务,并假设这些服务转向市场。通过投入产出计算,这一假设使得GDP增长1.6%。

4、企业亏损补贴

根据中国的统计,企业亏损补贴是GDP的负项。世界银行认为,在许多情况下,企业亏损是政府价格政策的结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补贴是对以优惠价格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补偿。在统计上,它应该处理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政府分配相应的接受者,即不应该作为GDP的负项,而应该作为政府最终支出的正项。世界银行调整了这一处理方法,导致政府支出增加7%,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8%。

基于上述结果,世界银行将中国官方GDP数据从1.992上调1.6%。

(2)范围调整

从表1可以看出,世界银行对中国官方GDP数据1992的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谷物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耕地面积被低估了十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与卫星测得的耕地面积相比);同时,样本输出可能被高估。考虑两个因素,中国粮食产量将增加10%,GDP将增长0.9%。

2.蔬菜

世界银行认为,中国蔬菜产值的计算没有反映单位面积蔬菜产量随时间和收获周期的变化以及市场力量正在鼓励淡季(价格较高时)蔬菜生产的事实。同时,蔬菜种植面积的计算也不准确。考虑到上述因素,世界银行将中国的蔬菜产值提高了30%,导致GDP增长了2.3%。

3.乡镇工业

世界银行认为,由于相应的企业通常没有不受国家统计局直接管理的完整的财务报表和统计调查系统,因此低估了村和村以下工业的产量。农村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一定程度的逃税影响了产出的低估。在一些快速增长的农村产业,如建筑材料行业,高价格和高利润鼓励低估产出。煤炭开采等利润低的行业也有漏报的动机,因为煤炭的自由市场价格更高。此外,世界银行还指出,为了夸大地方官员的政绩,农村工业也高估了产量。基于以上因素,世界银行将中国农村工业产出上调10-15%,导致GDP增长0.6%。

4.农村服务业

世界银行认为,农村服务业,如农村卡车和拖拉机运输服务,发展非常迅速,但中国没有系统的计算方案。农村服务业的统计基本不包括暂时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农村人口的服务活动,如大量的修理工、摊贩、餐馆老板、个体修理店的理发师和家政服务员等等。考虑到上述因素,世界银行将农村服务业产出提高了50%-60%,导致GDP增长6.5%。

5.住宅房屋服务

根据世界银行,中国居民的住房服务在范围和价格上都被低估了。从范围上看,城乡住房服务统计不完整。我国住房服务价值是通过住房面积、成本、折旧率等数据计算的,但住房面积数据不完整,城镇住房面积调查数据不包括居住在城市的农村居民住房面积,因此农村住房面积调查范围的不完整性更为突出。世界银行假设国家统计调查网络覆盖了中国所有住房的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然后将中国的住房服务价值提高了40%,导致GDP增加了1.5%。

基于上述结果,世界银行将中国官方GDP数据从1992上调11.7%。

(三)估值调整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由于扭曲的价格体系和生产率的差异,中国工业的土地和资本回报率远高于其他行业,其中消费品制造业的回报率最高,服务业和煤炭业的回报率最低,农业的回报率更低。中国进一步的价格改革将改变各行业的盈利能力。世界银行试图将各行业的土地和资本回报率调整到全国平均水平。因为纺织业在中国对外贸易中非常重要,所以世界银行维持这个行业的价格不变,提高了住房和其他房地产行业的价格,降低了除纺织品以外的消费制造业的价格。世界银行用1987的投入产出表来调整GDP,结果GDP增长了18.3%。

基于上述三项调整结果,世界银行将中国官方GDP数据从65438上调至0992,上调幅度为34.3%。

二,世界银行对中国GDP数据的调整问题

世界银行对中国GDP数据的调整,是基于其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统计体系和价格体系的认识和判断。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统计制度和价格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就统计体系而言,随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基本概念和框架已基本转化为最新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UN 1993 SNA;统计调查的范围从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扩展到非物质生产领域;综合行政报表的统计调查方法被以普查和抽样调查为主体的调查方法体系所取代;进行了一些调查,包括农业调查、工业调查、第三产业调查、基本单位调查等等;许多专业统计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如农产品产量调查、农村和城市住户调查、价格调查等等。这一系列统计改革不断完善了中国的统计体系。就价格体系而言,中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改革。目前,市场价格已经成为中国价格体系的主体。

具体来说,世界银行对中国GDP数据的调整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一)一致性调整问题

1,农民自产自用粮食鉴定

根据我国农业统计,农民生产自用的粮食的价值是按照国家收购价格和市场价格相结合的综合平均价格计算的。近年来,中国粮食连续丰收。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国家粮食收购价格一直高于而不是低于市场价格。所以以上综合平均价格不会低于市场价。世界银行关于中国统计体系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评估农民自产自用粮食的判断已经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2.库存增加

80年代末90年代初,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相当一部分企业只考虑生产,不考虑市场需求和盈利能力。这些企业生产的一些产品可能卖不出去,只能丢弃或者大打折扣处理。所以,就当时的情况来看,世界银行把中国的库存增量减少三分之一,可能并不过分。但是,自从党的十四大把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定为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需求和盈利能力逐渐成为企业生产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因此,企业生产的产品被废弃或打折处理的情况明显减少。因此,世界银行的调整比例已经不适合我国目前库存产品销售的实际情况。

3.福利服务

近年来,我国一系列企业制度改革正在推动企业福利服务走向市场化,企业从事福利服务的职工比例在逐渐降低。因此,至少对于中国的企业现状,世界银行假设65,438+00%的劳动力从事福利服务的比例过高,相应的GDP调整比例并不合适。

(B)范围调整问题

1,谷物

我国官方统计的耕地面积确实低于卫星测得的,但卫星测得的耕地面积包括25度以上的坡地、河漫滩、休闲地、沟渠和田间道路。这些土地不能视为正常的耕地。所以中国官方公布的耕地面积数据和实际耕地面积的差距并没有世界银行估计的那么大。此外,农村住户调查除农业统计包括粮食产量调查外,还编制农村住户农业生产表和农村住户粮食平衡表,分别反映农村住户年初粮食生产和粮食平衡情况,年末粮食收入、粮食支出和粮食平衡情况。这些不同类型的调查可以在粮食产量统计中起到校对作用。根据上述情况,中国的粮食产量数据应该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世界银行上调10%,必然导致GDP数据被高估。

2.畜牧业

世界银行得出结论,中国的统计数据低估了农业产量。事实上,中国常规的农业统计仍然存在高估的情况。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1996统计年报中肉类产量被高估22%,猪、牛、羊存栏数分别被高估20.7%、21.1%、21.8%。所以农业总产量和农业增加值都被高估了。鉴于这种情况,GDP应该相应向下调整。这是世界银行没有预料到的。

3.乡镇工业

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结果显示,农业部乡镇企业管理司计算的农村工业总产值被高估654.38+0.8万亿元(654.38+0.995),占农村工业总产值的40%。显然,与世界银行的判断相反,农村工业产出应该向下调整,而不是向上调整。

4.农村服务业

世界银行对中国农村服务业统计不完善的判断和数据调整,对于中国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统计情况来说,并不过分。但我国从1993到1995进行了第三产业第一次普查,对所有服务业,包括农村服务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同时,根据普查数据,对GDP的历史数据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调整:

表2:第三产业普查中服务业增加值与GDP数据的调整比例(%)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商业无形服务业

1978 1.0 4.4 0.0 0.0 9.3

1980 1.1 5.2 0.0 0.0 9.6

1985 5.1 20.6 0.0 52.2 11.9

1986 5.3 21.2 0.0 58.1 12.4

1987 5.8 23.0 0.0 62.3 13.2

1988 6.1 23.4 0.0 65.1 10.7

1989 5.7 20.3 0.0 66.7 8.8

1990 4.8 17.2 2.7 67.6 8.5

1991 7.1 24.7 10.4 67.6 13.9

1992 9.3 33.1 9.5 88.7 21.7

1993 10.0 32.0 11.7 73.4 24.8

注:本表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4和《中国统计年鉴》1995计算。

事实上,这一调整已经大大超过了世界银行对农村服务业的调整。例如,世界银行对农村服务数据的调整导致1992的GDP数据增长了6.5%,而中国在第三产业普查后,当年的GDP数据增长了9.3%。因此,世界银行对中国农村服务业统计的判断和数据调整已经不适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估值调整问题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价格体系的目标模式,价格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严重扭曲的价格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例如,从1990到1997,世界银行认为土地和资本回报率最低的服务业和煤炭业的价格分别上涨了222%和206%,而属于土地和资本回报率最高的消费品制造业的食品业和纺织业的价格仅分别上涨了96.8%和60.3%。尤其重要的是,目前,市场机制在中国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形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商品的价格基本上由市场决定。除了部分服务行业,如居民福利房服务行业,大部分服务行业的价格也是由市场决定的。甚至那些偏离市场价格的服务也在迅速向市场价格过渡。例如,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服务将面向市场,福利住房服务将很快不复存在。

此外,有关部门在对比国内外33种代表性商品价格时发现,在199811月份,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的有22种,占69%,包括小麦、玉米、大豆、豆油等农产品,硫酸、盐酸、尿素等化工产品,汽油、柴油等能源产品。

总之,在我国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规模、价格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世界银行仍然按照1987的投入产出表调整各行业价格,必然导致GDP数据被高估。

注1:由于中国官方GDP和GNP数据差别不大,世界银行是根据中国官方GDP数据计算中国官方人均GNP,而不是GNP数据。出于同样的原因,本文没有区分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注2:中国官方人均GNP以人民币计算。

参考文献—

1.世界银行13580-CHA号文件:中国人均GNP,12月15,1994。

2.世界银行文件:转型中的中国统计体系,国家统计局内部翻译。

3.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由国家统计局在1998中制定。

4.国家统计局1998:农村家庭调查计划。

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4,1995,1997,1998),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1995,1998)。

6.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革与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

7.价格监测分析22号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