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的主要内容
创世神话主要有两种:天地创世神话(包括世界和万物的形成)和人类起源神话(包括民族起源)。关于天地的创造有三种神话:第一种是以神为主体创造世界。这个形象,称谓,创造天地的方式都不一样。瑶族的创造神叫米罗陀;彝族有四个创造神:巴格、典尼、支格阿如、杰支加禄。第二类,巨人化生神话,讲述世间万物都是由巨人身体的各个部分转化而来。比如汉族的盘古神话,阿昌族的“舍帕玛和舍米玛”神话,彝族的“尼智夏津,创造万物的巨人”神话等等。第三类,自然进化神话,讲述的是想象中天地自然形成的过程,既不是开荒之神的创造,也不是巨人的化生,完全是自然进化。如壮族神话布洛陀和姐妹,以及纳西族创世神话人祖恋。这些神话保存在少数民族的史诗和古歌中。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有两种:一种是解释人类在世界上的诞生,讲述造人的过程,解释民族的起源;另一个与洪水神话有关,解释洪水后通过兄妹结合再造人类的过程。在民族创世神话中,人是从卵生、葫芦生、石头生,从洞穴或树林中出来的,但更常见的是人是泥土做的,如女娲神话。
在创世神话中,解释人类起源和民族起源的内容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民族和人类的起源被认为是同时发生的。彝族史诗《梅葛》记载的创世过程是兄妹结婚,生下怪葫芦,出现八种人,说明八个民族的起源。创世神话是世界性的,是人类原始时期的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一定的文学价值。解释太阳、月亮和星星等自然现象的神话。日月星辰神话最早提出了日月星辰的起源。中国有五种神话:生育说、肢体化生说、蛋生说、铸说、神造说。此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太阳是英雄神,是天帝。还有一些神话解释了一些星座的起源。
日月的规律性运动是日月神话对自然现象解释的一个方面。中国古代神话描述太阳和月亮的日常生活日程和人类一样有工作和休息。月中的阴影和满月、短月的变化是这类神话解释自然现象的另一个方面。汉族神话中嫦娥奔月变成蛤蟆,吴刚砍月桂,玉兔捣药。少数民族中也有很多解释月中阴影的神话。关于太阳和月亮的关系,人们把它们想象成夫妻、兄妹、姐妹、姨妈的关系。神话中对日月食现象也有神奇的解释。比如汉族有天狗吞之说。射日神话是日月神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描述的基本内容是,天空中有许多太阳(或月亮),强光照射造成了严重后果。英雄的弓箭手射下了多余的日月。这类神话反映了古代人类控制太阳、征服干旱的愿望。
日月星辰神话反映了古代人类对天体的朴素认识,有的表现出以巫术控制天体的愿望,具有原始科学和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各种原创思想的渗透融合,最终组合成一个充满奇秒幻想的神话,被文人作为创作题材。一种自然神话。是原始人关于动植物起源和特征的解释性故事。在原始的渔猎采集经济时代,人类的生产力水平极低,还无法区分自身与自然。人们往往认为周围的动植物与自己有相同的感知、感受和生活史,尤其是那些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动植物,然后用视觉幻想来解释它们的来源和特征,这就成了动植物起源的神话。
在中国的神话作品中,很少有单独关于动植物起源的神话,大多作为原始神话和创世史诗中的局部情节而存在。比如布依族神话史诗《开天辟地》中,说森林和珍禽异兽都是翁家发虱变的。根据夸父神话,桃林是由夸父每天渴死后抛弃的一根手杖变成的。这类神话认为,动物和植物是由上帝身体的某一部分或上帝的器具改变而成的。
此外,一些神话认为动物和植物是由造物主上帝创造的。比如彝族史诗《勒·奥特依》讲的是一个大津帮助神灵在地球上创造生物,在地上种了三棵树,从此有了树;把鹿放到森林里,从此有了动物。还有一些神话认为神、人、动物、植物是互动的。女娲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流传下来的伟大女神形象。
女娲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造人。传说女娲揉捏黄土地创造了人类。后来因为忙,就把绳子拖到泥里摇一摇,溅出来的泥就成了很多人(见应劭《后汉书·风俗与正义》)。另一个是补天。补天理论最早见于《淮南子兰明训》。传说古代天崩地裂,烈火焚身,洪水泛滥,邪禽走兽害人。女娲冶炼五色石补天;把乌龟的脚砍下来套在地上,撑起了天,杀死了兴风作浪拯救中原百姓的黑龙。然后芦苇被烧成灰烬,阻挡了滔天的洪水。女娲也可以算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早的治水英雄。
此外,还传说女娲曾做过笙簧。这和后来西南地区各民族演奏的芦笙差不多。女娲也是音乐女神。还有一种传说是女娲为人类建立了一种婚姻制度(“习俗总义”),允许青年男女互相通婚,繁衍后代。她也是婚姻女神。中国文化创造的神话。伏羲,也叫太昊伏羲,据说是华胥氏在雷蛇踩雷神脚印的儿子。他可以沿着生长在杜光野外的建筑木材作为梯子“上上下下”。
伏羲有很多发明,主要说他坐在一个方坛上,听着四面八方的音乐,画出八个吊卜的符号,分别是干、坤、真、荀、阚、离、艮、兑,来代表天地之间的各种事物。他还模仿蜘蛛织网,制作渔网。根据这一原则,他的朝臣句芒成了一名捕鸟者。伏羲还制造了竖琴,创造了和议的音乐。远古文明的曙光在传说中的伏羲时代显露出来。
伏羲后来成为东方的皇帝,他的朝臣句芒成为他的神。还有一个传说是伏羲和女娲是夫妻。这一理论出现在西汉时期。东汉王延寿在《鹿灵光殿赋》中写下“伏羲鳞,女娲蛇”四个字。东汉无量祠的石像上,有伏羲、女娲与蛇头交配的图像。一边是标记伏羲,另一边可能是女娲。1,与劳动创造的回声相呼应,它是劳动创造的生动记录,也是对劳动业绩和主动性的赞美。
神话作为古人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和其他艺术一样起源于劳动。神话中赞美的有声望的神或神圣的英雄,几乎都与劳动有关。比如盘古,开天辟地的女娲,发现草药的神农,教人耕种庄稼的后稷,治理洪水的禹,发明弓箭的后羿,亲自在历山耕种,捕鱼,在江边制陶。有的靠神力,比如女娲炼石补天;有的用一些法宝,比如偷皇帝的地治水;有的神通、法宝、技能兼而有之,比如后羿射日杀害虫,有天帝赐的弓箭,靠自己的神通和技能;有的甚至化为异物从事某种特殊劳动,以达到他的预期目的,如化余为熊,开山辟路,或一心想追逐太阳光影的神话,溺死东海变成精卫鸟的少女“总持西山木石困东海”。现实生活中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那不过是神话的美好幻想,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来。
2、充满对人民的关怀:
女神补天,射九天,禹治水,精卫填海,都是为了摆脱和克服天灾的困扰;黄帝对蚩尤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世界上的邪恶势力,防止他们危害人类的正常生存。
从神话英雄的斗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神话中闪现的顽强的斗争意志和昂扬的精神。为了实现理想,这种敢于斗争、勇于牺牲、自强不息、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在神话传说中表现出来,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即积极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在中国的神话中,有着伟大战功的神或英雄,首先以他们的勇敢精神和英雄行为,为天下所有的人创造了一个难得的生存条件。其次,他们的斗争是不屈不挠的、持久的、不可战胜的。西方神话中的神和英雄虽然勇敢坚强,却往往被一种未知的抽象命运所左右。
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禹治水神话和希腊的普罗米修斯神话。这两个神话的情节有部分相似,但他们所争取的精神支柱和命运内涵却大相径庭。普罗米修斯被绑在奥林匹斯山的悬崖上,日夜忍受着神鹰的啄食,但他相信“谁学会了认清命运不可动摇的力量”,“就必须忍受命运女神赐予的痛苦”,他依靠命运来忍受痛苦,最后,是命运让他和宙斯反目成仇,取得了胜利。
在中国的神话中,鲧在洪水面前英勇作战,从天帝手中抢走了土地,甚至还把黄帝派来的火神朱融给辞退了。他的尸体三年不腐,腹部被人用刀剖开,孕育了他灵魂和心血的结晶——玉来继承了他未竟的治水大业。枪不是靠命运,而是靠积极奋斗的精神。
一个典型的神话:“巨型Aos(大Aos或者乌龟)穿山”。在渤海的东面,有五座山。这五座山由下面的巨型Aos扛着。巨人Aos不在乎穿山,却欢快地起舞,让山上的神仙不安。巨型澳头能顶上山,可见其大。而龙伯国的巨人“一抓六个澳头”,背在背上高速奔跑。它的力量和规模更是不可想象。
但由于当时生活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早期的神话无非是当时常见的事物,如日月星辰、山川山谷、飞禽走兽、水草树木等,其所创造的神灵也离不开人的出现。比如原始人与干旱的斗争被幻想成神话中射十天的故事,他们征服海洋的企图被想象成精卫填海的壮举。所以早期的神话不可能像后来的神话那样瑰丽、复杂、多彩,但它有许多毛茸茸的原始痕迹,但如果剥去它原始的荒野,它的本来面目自然就扭曲了。神话的翅膀振翅高飞的地方,永远是科学创造发明的第一声(神话有时是科学预测或幻想科学)
很久以前,人们梦想在空中飞翔,于是有了“飞毯”的故事,人们梦想加速行走,于是有了“快靴”的故事。当然,这两个例子都是外国神话,中国神话在这方面并不逊色于其他国家的神话。以飞翔的理念为例,有羽毛的国家,也有人头的国家。“鲁班雕木为鹤,一飞七百里”(《异论》),“奇人能远行风为飞车”(外国史)。今天的飞机、火车、轮船都已经意识到古代人在天上。《列子·尚文》也记载了偃师向周穆王献上机器人的神话。这个机器人不仅会唱歌跳舞,还会调戏旺姆身边的嫔妃,导致旺姆怀疑这个机器人伪装成真人,下令杀了他的头。我们暂且不考虑这个记录是否真实可靠。从书中的描述来看,它堪比现代机器人。
从艺术角度看,神话具有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离奇的情节、奇异的幻想、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力。
《淮南子·天文训》:* * *工怒,头触不到周围的山,于是破天竺狄威,致天崩地陷一隅,日月星辰为之变位。
《史记·殷本纪》巨蝶《燕燕吞卵》生商族始祖齐。
《史记·周本纪》姜渊踩着巨人的脚步,却“怀如婴儿”,生下了后稷和后稷,使百姓衣食无忧,饥寒交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