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影响。
汽车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介绍了汽车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阐述了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资源、环境成本和各种社会问题。结合自然辩证法的知识,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多方面的,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不能盲目,要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相协调,坚持健康可持续发展,避免“汽车社会”带来的难以承受的沉重代价。
关键词汽车社会发展自然辩证法
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轮子。汽车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汽车的广泛使用将改变经济和社会结构,形成一整套新的经济、文化和生活体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然而,汽车的快速发展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且不说制造汽车的原材料消耗,光是汽车消耗的不可再生能源就几乎要耗尽地球的资源。同时,建公里占道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1汽车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
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连接着一、二、三产业,不仅直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渗透到广泛的学科领域,带动了大量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诱发了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出现,在连横形成了庞大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车从梦想变成了2万首付就能开走的普通商品。从此,旅行变得无拘无束。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生活质量都因为汽车而改变。很多人对时间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公共交通的时刻表,对距离的概念也不再局限于“多少站”。汽车因此成为自由的象征,人们买车是为了改变生活。
(1)引起生产管理的变化。
20世纪20年代,美国福特和通用汽车开创了大规模生产模式和多元化生产。二战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开创了“精益生产模式”。这些产业管理革命改变了几乎所有产业的所有形态,包括生产组织、管理组织和传统观念。敏捷生产管理模式的推广进一步导致了汽车工业整个价值链的变化。
(2)形成了路网。
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汽车具有“长途差效益”、“时差效益”、“运输质量差效益”的特点,因此被广泛使用。为了发展汽车运输业,世界各国都加快了高速公路网的发展。二战后是高速公路时代,高速公路网几乎渗透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城镇。汽车对地区和产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3)加快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形成组团式的城市群,都是汽车的效应。集群式城市群有利于城市空间的拓展,有利于汽车使用环境的改善,导致汽车流通速度提高,汽车需求进一步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成为汽车市场消费主体。
(四)开放汽车服务贸易市场。
汽车产业的每一个环节,从市场、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到物流,都超出了国家范围,由此带来的贸易、法律、环保、产业经济影响远远超过汽车产业本身。与此同时,与汽车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汽车后市场发展迅速,发达国家二手车置换、保险、信贷、维修、保养、租赁、物流、贸易、回收等成熟业务发达。
(5)产生了一系列新事物。
汽车的普及为人类社会生活创造了许多新事物。汽车艺术、汽车广告、汽车模型、汽车展览、汽车运动、汽车旅游、汽车旅馆、汽车社区、卫星城、乡村小屋、汽车银行已经渗透到发达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进而改变着城市结构、农村结构和就业结构,改变着人们的地域观念、居住地选择、消费结构和商业模式。汽车的使用是个人权利的延伸,是个人主动性的象征。汽车创造了全新的价值观和生活内容,整个社会的文化观念、心理素质、道德因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汽车发展付出的沉重代价
当我们享受着汽车带来的便利,准备进入“汽车社会”的时候,却不得不忍受汽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种种痛苦。目前全球平均人口不到10,地球的资源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汽车的快速发展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汽车成为大多数人的出行工具时,汽车的发展就是对自然和社会的严峻挑战。
(1)过度消耗资源
首先,汽车的发展造成了能源消耗。在中国,石油储量和开采非常有限,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依赖进口。据统计,中国从65438年到0996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到2003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而且按照目前汽车工业的发展趋势,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还会继续增加。据专家预测,中国现在的能源进口依存度是44%,2020-2025年可能达到60%,中国石油进口的1/3是汽车用的。汽车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全球石油资源的短缺,汽车开始寻找各种替代能源,如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过度消耗将导致人类后代无能源可用。
其次,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需要占用更多的道路、停车场和配套基础设施。中国人口众多,就人均土地资源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汽车的过度发展会进一步减少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人均耕地从1986年的1.37亩减少到1995年的1.18亩,不足联合国规定的人均耕地最低标准的三分之一。如果中国进入汽车社会,未来汽车数量达到日本的水平,即每两个人拥有一辆汽车,那么汽车数量将达到6.4亿辆(目前为2300万辆)。按照欧洲和日本的标准,每辆车消耗的土地面积为0.02公顷,将消耗654.38+03万公顷土地。而我国现有耕地面积只有2300万公顷,已经超过一半,因此耕地资源短缺将十分严重。
(2)严重的环境污染
汽车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包括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振动等。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是CO、HC、NOX和颗粒物,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通常市中心交通排放的CO形成的污染物浓度占CO总浓度的90% ~ 95%,HC和NOX占80% ~ 90%。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2005年,机动车尾气排放在我国城市大气污染中的分担率已达80%左右。汽车尾气直接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众所周知的城市温室效应与汽车尾气和颗粒物有很大关系。汽车的噪声和振动已成为污染居民生活环境和学校、机关、医院等敏感设施的突出因素。此外,道路和汽车交通对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影响土地、绿化和水质。汽车占据了本可用于城市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有限空间,使居民失去了健康的生活环境。
(3)交通事故频发
汽车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在对事故的恐惧中。中国是世界上车祸数量最多的国家。虽然我国汽车保有量仅占全球的2%,但每年因汽车事故死亡的人数却占全球的20%,因汽车事故死亡的人数超过65438+万人,受伤人数1万人。据有关部门统计,1999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413000起,造成8.4万人死亡,28.6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12000万元。到2002年,因汽车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上升到109万人,受伤56.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3.2亿元。汽车交通事故已成为我国15-45岁人群的最大杀手,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其次,汽车的高速发展造成道路拥堵,导致效率低下,使汽车无法快速、舒适、高效,严重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增加了汽车油耗和污染物排放,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功能正常运行的一大障碍。仅北京公交乘客的时间损失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792亿元,更不用说堵车造成的油费损失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4)复杂的社会问题
汽车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某种意义上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幸福感。汽车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新的不公平,无论是便利性还是成本负担都是不公平的。对于没有车或者不会开车的人,他将被隔绝在汽车社会之外,交通的改善与他无关,但他必须像有车一族一样,承担汽车、堵车、城市道路带来的各种问题,以及道路建设和维护的成本。此外,汽车作为文明时代的产物,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心理和精神上的损失也不容忽视。堵车和长时间等红灯是人们每天对城市失望的根源之一,导致各种烦躁和抑郁,甚至是“路怒症”和“沥青综合症”。同时,汽车社会剥夺了人类接触自然的机会。他们终日面对的钢筋水泥,造成了人的心理伤害,让人感到孤独,幸福感降低。
3汽车发展应坚持可持续性
汽车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根据自然辩证法原理,科学技术是一些全球性问题的前提和原因之一,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在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道路上,不能盲目发展过快,要及时充分认识到汽车社会发展的巨大成本和代价,努力克服和减少汽车在政策、制度和规划上带来的负面效应,建立资源约束型、适度的汽车消费模式,坚持可持续发展。
从汽车设计方面,要缩小汽车的尺寸和排量,使用无铅汽油、电喷发动机、三元催化剂等环保系统,执行欧二和欧三标准,发展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汽车小了,制造时消耗的原材料就少了,使用时占用的道路和地面就少了,自然消耗的能源就少了,排放的污染物也就少了。同样的资源,可以制造更多的汽车,更多的人可以使用它们。
同时,国家必须出台各种政策限制大排量汽车生产,鼓励环保经济型汽车,严格汽车报废管理,科学引导汽车发展;加强交通管理,应用先进的信息、控制、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调整交通结构,加强交通法规建设,加强教育,提高人们的交通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
在城市规划中,要建设紧凑型城市和自给自足的卫星城,优先发展和综合改善公共交通。建设公交专用道,发展轻轨和地铁;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舒适性、整洁性、亲切性和周到性,提高乘客的文明素质,在票价和服务方面引入公共交通的竞争机制;合理规划交通岔道,改善路面;合理设置公共* * *交通站点,实现以人为本。采取征收和缴纳燃油税、补贴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上下班等多种综合措施,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
1.李永军。对汽车社会提前到来的冷思考。上海汽车,2004年6月
2.朱圣磊。汽车文化的力量。上海汽车,2006.48+00
3.何宇红。中国对汽车社会的担忧。社会观察,2005年2月。
4.何宇红,赵燕燕。私家车浪潮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应对策略。上海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