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作家
微笑冰心
《笑》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从语言的锤炼、选词、选句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冰心体的语言风格和文风的形象和情意。但不是玩弄文字技巧,而是一切围绕文章的中心,为准确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主题服务。语言优雅而不华丽,活泼多变,遵循一定的规约。充分体现了优秀散文作家对语言素材的驾驭能力。
如弓的月牙儿,挂在树梢上,“水泡泡在土台阶边,四处游荡”等,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又体现了他的“冰心体”写作风格,语言优雅典雅。
冰心属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是文学研究会中的重要作家。她是中国现代最成功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主要歌颂母爱和孩子,这也显示了她独特的审美情趣。《笑》经过1921年的革新,发表在《小说月报》第1期,是冰心的成名作。
沈从文对冰心的作品有这样的评价:“对于生活中的小事,一个案子就像一场母爱。当它从笔下流出时,虽然风格不同,但细心的读者都能得到相同的印象,那就是所有的作品都对‘世界’报以柔和的微笑。”
从这“笑声”中,不难看出冰心是带着“柔和的微笑影子”走上五四新文坛的。笑声中有三个笑的影子:画中天使的微笑,五年前在一条田间小路看到的孩子的微笑,十年前在海边一座小屋前看到的老妇人的微笑。三个笑影都有花相伴,美丽温柔,善良善良。通过这三个微笑,作者体会到了世界的美好。而当三个微笑的影子在作者梦幻般的想象中“飘飘摇摇”时,她向我们传达了对“爱”和“美”的呼唤。
作者所描述的微笑是建立在爱与美的基础上的。她给我们带来了“爱”的感觉,也把我们引入了“美”的境界。带着对“美”的热爱和向往,她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境界。
作者描绘了一个“微笑”,我们仿佛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作者自己的微笑。在写作的同时,冰心曾说:“无论是长篇小说、短篇小说,还是几篇序言、几十个十字,从头到尾读一遍,就能让一个不知名的作者浮现在读者面前,他的才华、气质、人生观都能被生动地推断出来。”冰心实现了他所期望的人格的展示。哪怕只看这800字的《笑》,也能体会到作者纯净温柔的内心。
笑语中的文字优美,飘逸,空灵。在创作之初,冰心就表现出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她在古典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散文语言既发挥了白话文自然流畅的优势,又有文言文的韵味。
《笑》是冰心女士最早的散文代表作。本文从一个雨后月夜的美景出发,回忆和描写了三幅微笑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理想境界——“融于爱的和谐”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博爱的思想感情。文章将如画的客观画面与似水柔情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深邃而优美的散文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文章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典雅,充满形象和感情。由此可见,作者在锤炼散文语言上下了很大功夫。本文试图从文体特征的角度对这篇文章的语言特征进行粗浅的分析。
冰心是现代散文中杰出的文体家。她的散文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被称为“冰心体”。在散文界影响很大。所谓“冰心体”语言,其基本精神是“现代中国与古代文化”和“中西文化”。现代散文的古文化是指“中国传统的、精炼的古典文学之美,包括它的意境、情感、气氛和文笔,自然地、隐秘地、不着痕迹地渗透到新文学中去”,“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活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注重用词的锤炼、节奏的推敲、文笔的巧妙,使这种语言在白话文中既自然又流畅。”中西文化”是指句式的运用,“非常灵活、适度地吸收了欧化元素:句子结构的复杂、句子的倒装句、结构助词“的”和标点符号的使用,赋予句子委婉、流畅、多彩的风格;这种欧化,加上汉语句式的简洁、严谨、对仗,使得她的文字不仅显得简洁、有节奏感。《笑》是现代散文史上的“第一篇美文”,充分体现了“冰心体”语言在语言锤炼上的这一特点。下面从选词和句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在选词上,笑点注重修饰,“爱泡一些旧文学的汁液。”在对客观景物的生动描写中,将古典诗词、散文中具有生命力、表现力、传神意味的文言词语自然巧妙交融,营造出深邃优美的意境,使其富有诗意,在清新秀丽中透露出古朴典雅之美。看:
雨声渐渐停止,清晰的光线从窗帘后透进来。我打开窗户一看,啊!云朵不见了,树叶上残留的水珠映着月亮,像一千个荧光点,闪烁着,移动着。——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还有这么美的画面!
短短几十个字,就展现了一幅“清丽的画面”,清香清新,明艳动人。这些古典诗词中的“活”、“清光”、“凉云”、“残滴”、“日光灯千点”、“苦雨孤灯”等优美的词语,把如画的风景描写得恰到好处,并强调对词语的修饰,传达出作者独特的感受:云凉欲滴,雨苦灯孤。这些都是古诗提炼的方法。这种从文言词汇中吸取营养来丰富作品词汇的方法,在本文中分为几种情况。
第一,大量使用单音词,词义准确生动,在文言词汇中大多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虽然白话文里也有相应的双音节词,但笔者选取的文言文单音节词,大部分都能被读者普遍接受和理解。不是一些古老晦涩的文字。这使得文章的语言不仅优雅简洁,而且清新优美。如“蔽”、“倚”、“侵”、“隐”、“浸”、“倚”、“万”、“笼”、“盘”。这些文字在表达效果上简洁凝练,语言流动没有停滞,有助于作品意境的营造。
第二,成语的大量使用体现了作品语言的简洁优雅。文中使用的丰富表达有“刺眼”、“苦雨孤灯”、“千点荧光”、“新黄嫩绿”、“飘飘四溢”、“明幽”、“似攀仙境”,具有描述性和高度概括性。虽然是成语,但也是文言文格式,通俗易懂。
第三,为了有效地营造散文的意境,作者从古典诗词歌赋,尤其是婉约的诗词歌赋中汲取营养,选择了大量意象温婉、古意浓郁的词语来描绘和装点客观景物。这些词很有描写性和表现力,情景交融,既传达了主观的柔情,又生动地刻画了客观景物的特征,带你进入古代婉约诗和元曲的艺术境界,感受缠绵悱恻的情怀。只要把这些语录放在一起,就能感受到它们的古色古香和唯美柔美。
由于作者娴熟的语言技巧,在表达效果上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就像英国作家本一样?琼说:“借用古词往往能赋予一篇文章某种庄严感,甚至某种趣味。这样的话只在他们那个时代影响深远,地位崇高。另外,它们长时间不用,偶然被检测到,确实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如果说从古诗词散文中吸收的文言词汇形成了冰心散文优雅凝练的风格,那么将现代白话文(包括优秀的口语)与欧化的某些特征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符合作者温婉柔化情怀的语言风格,则是冰心语言锤炼的又一特色。由于作者深厚的文学创作功底,虽然使用了大量的文言词汇,但作品并不艰涩华丽,而是非常通顺,自然亲切,读起来很流利。这是因为作者除了注意句子的变化外,还大量使用了叠字、儿化词、轻词、衬字、助词等软语言方法来描写景物,选择优秀的口语化词语来描写过程。这使得它更贴近生活,读起来友好、自然、流畅、朗朗上口。全文使用叠词16次,儿童词18次,多次使用“来”、“的”、“了”、“着”等结构助词作为衬词,以柔化意境,减缓节奏。这些叠字减缓了语音节奏,轻人,柔化了文章的情调,美观流畅。把“儿”加在景物的名词上,显得更加亲切、轻盈,也起到了软化意境的作用。“光线从窗帘后透进来”、“转过身来”、“一滴一滴地落在衣服上”等衬字的使用,加上助词“来”,使动作暗含一个时间过程,感情更长久。“没想到”、“古道漫漫”、“轻松”、“回眸”、“匆匆”等纯口语词在文章中的出现,不仅没有冲淡和庸俗化作品语言的典雅美,反而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和自然美。让人感觉好像作者就在你面前,和你聊天,聊着很优雅的话题。虽然这些口语都有相应的书面语来代替,但作者不取。这也体现了作者在锤字炼句上的不拘一格。
再次,句式的运用也充分体现了本文“中西文化”的文体特征。将西方语言中复杂的句式、句子省略、倒装句以及助词“的”和标点符号的使用,与汉语中简洁、严谨、并列句、对偶句等巧妙结合,使文章语言轻快活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具有简洁跳跃的诗歌节奏。你以为整篇课文都是散文的句式,却有节奏和韵律在里面回荡;你觉得整齐,其实不整齐,反而活泼自由多了。看:
——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很滑。沟里的水汩汩作响,村子附近的绿树都被笼在潮湿的烟雾里。弓形的月牙儿,挂在树梢,走着走着仿佛路边有个小孩抱着一堆白色的东西。
下面是几个完整的主谓句,主谓之间用逗号隔开。结构虽全,但不冗长,有短句之轻。它工整,六句六景,整齐对称,句式一样,结构一样,甚至字数也一样,但你觉得它活泼自由得多,充满生机和活力。试与此文对照:“古道泥泞,沟渠淙淙,烟笼绿树,草堂隐,月牙如弓,树梢高挂,路旁孩童捧白花。”我感受到了课文中句子的美。可以说文章是以散句为主,整体与散句相结合,散中见节奏。在句式的选择和搭配上,要力求自由、活泼、轻快、舒适。全文基本使用主谓句,但注意两边的灵活变化,避免被动句的出现。凡有被动意象者,巧用精炼动词,将被动句变为主动句,故舒缓而不多余,突出其活泼明快的基调,如文中第一句:“雨渐停,光自帘后透。”两个简单句,第一个是主谓施事句,第二个是主谓受事句,种类丰富,容易搭配。如果两者都用施事句,就不会得到这样的效果。再如第二段用“隐”和“浸”两个动词把被动句变成主动句,意思通顺连贯,意境深远优美。
此外,本文所述的三幅画中,画中的我,也在画外,我与画构成了风景,而我是在欣赏风景。但在景物描写中,省略了所有以“我”为主语的主谓句,以避免重复。这也是作者炼句的招数之一。
最后,如果我们仔细品味其语言的语气,你会得到一种诗歌韵律美的享受。这一点无需赘述。
总之,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笑》在语言的锤炼、遣词造句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冰心体”语言的风格和文风的形象与情意。但不是玩弄文字技巧,而是一切围绕文章的中心,为准确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作品的主题服务。语言优雅而不华丽,活泼多变,遵循一定的规约。充分体现了优秀散文作家对语言素材的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