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发娣(以*为通讯员)发表的主要论文
[2]李健,陈素梅,陈发娣*,等. 2008 .菊亚科六种植物的核型和减数分裂分析.Euphytica,164:293-301 (SCI)
[3]张淑梅,陈素梅,陈发娣*,等. 2008 .地被菊‘玉华金花’匍匐枝的解剖结构及向重力反应.植物生长调节,56(2):141-150(SCI)
[4]陈FD,陈SM,郭WM .2003.三种菊花的耐盐性鉴定。园艺学报,618: 299-305 (ISTP)
[5]赵海波,陈福德*,王,等. 2008 .小花序自交亲和菊花花粉生活力、寿命及雌蕊可授性的研究.园艺学报,766(3):405-411(ISTP)
[6]刘,,杨艳芳,,陈发地,于德岳. 2008 .菊花DREB2基因的克隆、表达谱分析及反式激活特性研究.植物研究杂志,121:215-226(SCI)
[7]杨艳芳,,,,刘,陈发娣,俞德岳.2008.AP2/EREBP家族中两个菊花DREB基因的鉴定和特征分析。分子生物学报告,36:71-81 (SCI)
[8],滕念军,陈发娣*,陈素梅,孙,,方为民。2009.中国特有的菊科濒危植物太行山松叶蜂的繁殖特征。《园艺科学》, 121:474-479
[9]滕新杰,陈福德*,方伟民,等. 2008 .利用RAPD技术检测60Co辐射菊花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遗传变异.园艺学报,766(3):415-419(ISTP)
[10]陈素梅,苗恒斌,陈发地*,蒋贝贝,卢俊刚,方为民。2009.菊花花序表达序列标签的分析。植物分子生物学报告者,DOI 10.1007/s 11105-009-0103-6(SCI)
[11]高娟徐,法迪陈*,陈素梅。2009.表达HarpinXOO基因的转基因菊花植物表现出对链格孢叶斑病的诱导抗性和加速发育。俄罗斯植物生理学杂志(已被SCI收录)
尹冬梅,陈素梅,陈发娣*,关智勇& amp为民。2009.耐涝性不同的两个菊花品种的形态和生理反应。环境与实验植物学,DOI:10.1016/j . envexpbot . 2009 . 06 . 006(SCI)
[13]唐,陈素梅,陈发娣*等2009。春黄菊族的属间杂交和属间关系。(一)菊花。)北柴胡。Euphytica,DOI:10.1007/s 10681-009-9956-x(SCI)
姜柏柏,陈素梅,陈发娣*等2009。侧向抑制基因DgLsL通过调节IAA和GA的含量来改变转基因菊花的腋生分枝。植物分子生物学报告者,DOI 10.1007/s 11105-009-0130-3(SCI)
、陈发娣*、陈素梅、滕念军、李。五个菊花品种自花结实特性、减数分裂行为及花粉育性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9,29 (3) :0469-0474。
[16]赵景元,陈发地*,滕念君,陈素梅。地被菊匍匐性的遗传分析和RAPD标记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9,42(2):734-741。
徐莹,陈郁,陈发娣*,陈素梅。菊花耐寒特性分析及评价指标的确定。中国农业科学,2009,42(3):974-981。
徐雁飞,陈发娣*,滕念军,陈素梅,翟露露。菊花品种自交亲和性鉴定及授粉后花柱中三种保护酶活性的变化。园艺学报,2009,36 (1): 59-64。
[19]尹冬梅,陈发地*,陈素梅。淹水胁迫下五种菊花近缘种的生理特性。生态学杂志,2009,29 (4): 2143-2148。
[20]赵宏博,陈发地*,苗恒斌,郭伟明。栽培菊花与菊花杂交亲和性及F1结实特性的研究。广西植物,2009,29(2):171–175。
[21]崔新立,陈发娣*,陈素梅。地被菊和雨花奖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32 (2): 40-46
[22]张飞、、陈发娣*、方为民、陈素梅。中国菊花品种核心种质代表性试验。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32 (2): 47-50。
[23]吴国盛,陈发娣*,陈素梅,赵宏博,方为民。菊属和菊花属部分植物的形态聚类和亲缘关系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9,32(1):155-159。
[24]贾思真,方为民,陈发娣,陈素梅,杨.夏菊耐热性指标的筛选及综合评价。浙江林学院学报,2009,26(1):52-57。
[25]杨再强,,陈发娣,,顾.基于光温的温室多茎切花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预测模型。生态学杂志,2009,29 (3): 1478-1485。
[26]孙,陈发娣,方为民,刘,,滕念军,佘。栽培菊花‘奥林匹克天使’与野菊花杂交生殖障碍的细胞学机制。中国农业科学,2009,42(6):2085-2091。
[27]苗恒斌,陈发地*,赵宏博,方为民。ISSR 25个小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1):3735-3740。
[28]赵洪波,陈发娣*,方伟民,郭伟明,谢伟。利用菊花获得菊花新种质。中国农业科学,2008,41(7):2077~2084。
[29]丁玲,陈发娣*,滕念军,方为民。菊花品种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国农业科学,2008,41(4):1142 ~ 1150。
李鑫磊、陈发地*、赵宏博。菊花种间杂种某些花器官性状的表现。中国农业科学,2008,41(3):786~794。
[31]江贝贝,方为民,陈发地,赵宏博,顾。营养生长天数对切花菊花芽分化和品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8,41(6):1755 ~ 1760。
杨再强、、陈发娣、顾、李祥茂、丁启峰、赵彩标、陆亚凡。温室标准切花菊发育模拟及收获预测模型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7,40 (6): 1229 ~ 1238。
[33]张赟,郭伟明,陈发娣,韩良,李正名。N-月桂酰乙醇胺对香石竹开放和衰老过程中的花瓣微粒体膜。中国农业科学,2007,40(10): 2303~2308。
[34]徐莹,陈发娣*。八个菊花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和抗寒适应性。园艺学报,2008,35 (4): 559~564
李鑫磊、陈发地*、赵宏博。菊花远缘杂交亲和性的研究。园艺学报,2008,35(2): 257~262
李畅、陈发娣*、赵宏博、陈素梅。小菊栽培的17品种的核型多样性。园艺学报,2008,35 (L): 71 ~ 80。
[37]苗恒斌,陈发地*,赵宏博。85个菊花品种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园艺学报,2007,34 (5): 1243 ~ 1248。
李畅、陈发地*、赵宏博、方为民。14切花菊细胞核形态的研究。园艺学报,2007,34 (5): 1235 ~ 1242。
崔娜新,陈发娣*。几种菊花及其种间杂种减数分裂行为的初步研究。园艺学报,2006,33 (5): 1033 ~ 1038。
陈发地,蒋家富,郭伟明。小菊悬浮细胞培养和植株再生的研究。园艺学报,2006,33(5):1021 ~ 1026。
【41】赵宏博,陈发地*,方为民。菊科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研究进展。园艺学报,2006,33(4):908~914。
[42]陈发地,蒋家福,等. F1代部分花器官性状在小菊的表现。园艺学报,2003,30(2):175~182。
[43]李鑫磊,陈发娣*。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菊花种间杂种的胚挽救。林业科学,2006,42(11):42~46
赵宏博,陈发地*,郭伟明,苗恒斌,李畅,方伟民。菊属和菊属种间杂种的鉴定及其分类学意义。植物学报,2007,45 (5): 661~669。
常青山、陈发娣*、滕念军、张淑梅、卢俊刚、陈素梅。菊花黄绿突变体不同类型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结构特征的比较。西北植物学报,2008,28 (9): 1772 ~ 1777。
丁玲,陈发娣*,方为民。8种菊花27份材料遗传多样性的同工酶分析。西北植物学报,2007,27(2): 0249~0256。
王鸿、陈发娣*、方为民、赵宏博。平阳霉素对小菊品种离体培养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7,27(4): 0693~0698。
[48]杨再强、、陈发娣、顾、丁其凤、莫丹、江贝贝。温室单位面积茎数对标准切花菊品质影响的预测模型。应用生态学学报,2008,19(3): 575~582。
[49]蒋蓓蓓,方为民,陈发娣,顾.氮磷钾配比对切花菊‘神马’生长发育的影响。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 (6): 692-697。
滕念军、陈发娣*、马旭、侯希林。菊花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和胚胎发育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31 (4): 32-36。
[51],陈发娣*,崔娜新,顾。六个荷花品种杂交、自花授粉和自由授粉的研究。上海农业学报,2008,24(3):61~64。
[52]丁玲、陈发娣*、滕念军、方为民、赵景元。野菊花和不同菊花的同工酶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31(3):37~42
[53]莫丹、陈发娣、徐迎春、方为民、顾、、朱仲雅。种植日期和摘心次数对小花盆栽夏菊开花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365,438+0 (3): 565,438+0 ~ 54。
[54]王伟、戴、陈发娣、郭伟明。菊花花部特征与花冠精油成分及访花昆虫的相关性。植物生态学学报. 2008,32 (4): 776 ~ 785。
[55]王伟,,陈发娣,戴.南京郊区小菊访花昆虫的行为和活动。生态学报,2008,27(7):1167 ~ 1172。
[56]张飞,方为民,陈发娣,赵洪波,贾.切花菊器官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研究。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3):293~297
赵宏博,陈发地*,郭伟明,唐幼平,方为民。菊花与黄鞠部分属春季杂交亲和性的初步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31(2):139 ~ 143。
莫丹,陈发娣,徐迎春,方为民。温度对小花夏菊花花芽分化和开花的影响。江西农业学报,2008,20(5):27~29。
[59]吴国盛、陈发娣*、陈素梅、赵洪波、方为民。基于PCR-RFLP多态性的部分菊属植物与菊花的亲缘关系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8,2:58~61。
[60]莫丹,陈发娣,徐迎春,方为民,蒋蓓蓓。国庆期间温度对小菊早期意大利红花花芽分化和开花的影响。江苏农业科学,2008,1: 105 ~ 108。
[61]陈发地,赵宏博,李畅,陈素梅,方为民。菊花细胞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进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8,31(1):18 ~ 65438+。
[62]李鑫磊,陈发娣*。菊花自交不亲和性的初步研究。武汉植物研究,2007,25(6): 591~595
[63]陈素梅,陈发娣*,赵洪波,方为民。基于rpl16-rpl14和GS序列的菊花属几个分类群的亲缘关系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7,6: 11 ~。
[64]任广兵,方为民,贾思镇,陈发娣。梅花花粉量及离体萌发特性。上海农业学报,2007,23(4): 42~46。
苗恒斌,陈发地*,方为民。菊花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江苏农业科学,2007,5: 94~97
崔娜新,陈发地*,赵宏博。几种菊花及其种间杂种减数分裂异常的观察。广西植物,2007,27(5): 676 ~ 681
杨再强、、陈发娣、顾、李祥茂、丁启峰、赵彩标、陆亚凡。温室标准切花菊叶面积预测模型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2007,40 (11): 2569 ~ 2574。
杨娜,郭伟明,陈发地,方伟民。光周期对秋菊品种‘神马’花芽分化和开花的影响。园艺学报,2007,34 (4): 965 ~ 972
[69]周彩莲、郭伟明、陈发娣、顾、朱仲亚、史鹤林、马。1-MCP处理抑制切花菊叶片衰老的研究。江苏农业科学,2007,4: 213~215。
王砚方、方为民、陈发地、赵宏博、刘早昌。‘神马’菊花的离体保存及遗传稳定性。西北植物学报,2007,27(7):1341 ~ 1348。
[71]杨再强,,陈发地,顾,李祥茂,丁启峰,赵彩标,陆亚凡。温室标准切花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模型。中国农业科学,2007,40(9): 2028~2035。
[72]赵洪波,方为民,陈发地*。梅花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研究。广西植物,2007,27(3): 393~396
[73]李祥茂,,,陈发娣,顾,。种植日期和种植密度对温室单枝菊花外观品质的影响。应用生态学学报,2007,18(5):1055 ~ 1060。
[74]杨再强、、陈发娣、顾、李祥茂、丁启峰、赵才标、陆亚凡。基于光温的温室标准切花菊品质预测模型。应用生态学学报,2007,18(4): 877~882。
[75]李鑫磊,陈发娣*。几种菊属植物种间杂交的困难及其克服。林业科学研究,2007,20(1):139 ~ 142。
丁玲,陈发娣*,滕念军,方为民。菊花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比较。西北植物学报,2007,27(10): 2029~2034
王鸿、陈发地*、赵宏博、方为民。平阳霉素对小菊盆栽意大利红的诱变效应。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30 (1): 39~43。
赵宏博,陈发地*,方为民。菊花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的比较。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4):406~409
赵洪波,陈发地*等。基因转移技术在观赏植物抗性育种中的应用。广西植物,2006,26(3):289~296
[80]许国斌,,陈发娣等。不同修剪方法对盆栽一品红品质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6。
[81]许国斌,罗伟鸿,陈发地,等.温度和辐射对一品红生长发育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园艺学报,2006,33(1):168 ~ 171。
陈发地,赵宏博,方伟民,郭伟明。菊科原生质体研究进展。西北植物学报,2005;25(9):1913~1920
赵洪波,陈发地,等。鸢尾的组织培养和根状茎诱导。园艺学报,2005,32(3):556
赵宏博,陈发地*,方为民。栽培小菊和几种菊花花粉离体萌发的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2):22~27。
李鑫磊,陈发娣等。菊花种间杂种的鉴定。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5,28(1):24~28
李鑫磊,陈发娣*。生物技术在花卉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广西植物,2005,25(2):134 ~ 141。
赵宏博,陈发地*,方为民。菊花的组织培养。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5):578。
蒋家富、迪*、方巍敏。小菊自交种子的辐射生物学效应研究。核农学学报,2004,18(6):431~434。
李鑫磊,陈发娣*。菊花野生种、栽培种和种间杂种的RAPD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29~33
[90]李鑫磊,陈发娣*等.菊花种质资源及遗传改良研究进展.中国植物学通报,2004,21(4):392~401。
李鑫磊,陈发娣*。种间杂交菊花胚挽救过程中成苗途径的初步研究。中国植物学通报,2004,21(3):337~341。
赵宏博,陈发地*。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遗传转化的研究。西北植物学报,2004,24(7):1329 ~ 1341。
[93]李鑫磊、陈发娣*、王鸿、方为民、管志勇。菊花外植体再生体系的研究。上海农业学报,2004,20(2):13~16。
陈发地,蒋家富,郭伟明。小菊悬浮细胞辐射育种的初步研究。基因型、外植体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选择。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4):26~29。
[95]赵云鹏,陈发娣,郭伟明。观赏植物颜色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中国植物学通报,2003,20(1):51~58。
[96]陈发娣,滕念军,方为民,管志勇。三个菊花品种花器官愈伤组织辐射效应的研究。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5):49~52
滕念君,陈发娣*。翠菊组织培养的研究。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39(3):227~227。
[98]蒋家福,陈发地*,等.小菊杂交后代若干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 (2): 11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