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信息技术论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探索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汽车使用和维修方面的人才需求也随之激增。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很多高职院校都争相开设汽车使用专业。但是,由于该专业成立时间较短,加上高职教育本身是一种比较新的教育模式,人们对其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还处于逐步摸索的阶段,以至于高职院校汽车运输专业的教学体系还不完善,部分高职院校仍然沿袭旧的教学体系,不具备高职特色。这样,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对高职汽车运输人才的需求。那么,如何建设和完善高职院校汽车运输专业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拙见,希望与大家探讨。
第一,名字规整流畅
大一开学,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你的专业具体叫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翻开高职院校的招生简章,不难找到答案:同一个专业,从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上,被赋予了不同的名称,主要有“汽车应用工程”、“汽车应用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汽车应用与检测技术”等。我认为无论是本着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态度,还是从自身专业的建设上,都有必要对专业名称进行统一和规范。
“汽车应用工程”这一名称主要沿袭了本科院校汽车运输专业的名称,并不具备“高职”的特点。“汽车应用与维修”和“汽车应用与检测技术”这两个名称分别突出了汽车应用系统中的汽车维修技术和汽车检测技术,但不能完全体现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再者,从专业角度来看,“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是汽车应用系统所包含的两项技术,显然不能与“汽车应用”并列命名。我个人认为,高职院校汽车运输专业采用“汽车应用技术”这一名称比较合适,以区别于本科“汽车应用工程”的名称,突出高职教育面向生产一线,注重培养学生实用技术和技能的特点。
第二,有目标才有动力。
毕业后能做什么?这是高职院校汽车运输专业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
前几年中国汽车工业还不是很发达,轿车数量少,以中型货车为主,科技含量低。汽车应用的基本任务仅限于“用好、管好、维护好汽车”,无论是汽车使用技术、管理制度还是维修设备和技术都相对落后。汽车检测和故障诊断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方法。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最近十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数量激增,现在已经逐渐进入家庭。车的种类也从过去的单一种类发展到以轿车为主,多种车型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结构上,由于电子控制技术、现代液压技术和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的大量使用,现代汽车的科技含量已经很高了。汽车应用的基本任务也由过去抓“环节”转变为“实施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验、强制维护、酌情修理、合理改造、及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综合管理。”同时对汽车的使用技术、管理制度、维修技术、检测诊断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汽车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很大,尤其是高级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据高职教育网站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目前高职教育中的汽车应用专业人才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技能型人才”。因此,我认为高职院校汽车运输专业应适应这一需求,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努力培养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即能直接从事汽车使用、汽车维修、检测诊断等技术工作,也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车辆技术管理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
第三,因材施教
你在学校学习什么课程?这也是学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
由于学制的变化(由三年制改为两年制),高职院校汽车运输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安排的矛盾更加突出。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关键是要打破传统教育的教学框架,把握高职教育的特点,精简优化专业教学体系。具体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正确处理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另外,学生都是高中毕业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水平。因此,为了保证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学习课程和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高职院校汽车运输专业的特点,尽量减少基础课的课程数量和学时,满足必要的需要。如语文、化学、物理等与专业课联系不紧密的基础课要坚决砍掉;政治、体育、数学、英语、计算机等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也要根据需要尽量压缩,做到够用;对于技术基础课的设置,要考虑专业课的需求进行选择,有所侧重。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等。,课时可适当减少,而对于与汽车运输密切相关的技术基础课,如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液压与液压传动技术等,必须安排足够的教学时数,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正确处理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汽车运输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对学生实践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行“双证书制”教育。因此,必须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前提是在研究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实习实训时间足够。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高职院校汽车运输专业的专业实习设置和时间安排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实习名称
时间管理
储备票据
汽车拆卸实习
2周
汽车驾驶实践
6周
获得驾驶执照
汽车维修实践
6周
获得修理工证书
毕业实习
5周
由于学制和教学时间的限制,实践教学时间的保证必然会极大地影响专业理论课的教学。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精简优化专业课
查阅高职院校专业介绍和教学计划可以看到,高职院校汽车运输专业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主要有: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及汽车理论、汽车电气设备、汽车操作材料、汽车使用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运输企业管理、汽车新技术等。从高职院校汽车运输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考虑到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建立,我认为专业必修课应该包括: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汽车电气设备、汽车使用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等。,而其他课程可以调整如下:
因为汽车运输企业管理的课程性质已经明显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砍掉。而车辆技术管理的内容是高职院校汽车运输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可以在汽车使用技术课程中学习;汽车运行材料的使用也可以在汽车使用技术课程中学习,不单独上课;对于《汽车新技术》这门课程,我建议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对其内容进行分解,然后放到其他相应的课程中去学习。
2.处理好各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避免重复学习。
由于专业课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和教材编写者对专业课知识完整性的考虑,专业课之间存在许多重叠、重复甚至矛盾的内容。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从专业教学整体的角度出发,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根据各专业课的教学需要,对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和调整,力求做到不重复、不矛盾、互为补充,从而达到精简和优化专业课知识结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