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的教育观——《中外教育简史》
1.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2.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朱非常重视人的心理因素,认为不同性格的人各有利弊,如“守口如瓶者多退”,“长得帅、动作快的人多粗心”。他们应该各自“弥补自己的心理弱点”,成为人才。他认为,良好的心理素质应该包括:
心胸开阔。他说,“今日之才,必有见识,必有度量,所以能包容今日之才,将来能取长补短。”其实这也是现代人才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锐意进取。朱曰:“至诚者虽为善人,但无用,故取其自狂。”然而,中间的每个人都陷入了一个偏差。中庸之道的人有疯子的野心,做事严谨。有涓涓之节,但不太激进。这是极其罕见的。"
第二,关于教育的内容
1.传授有用的知识。朱认为,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技能的培养。他反对科举,认为“科举很累,抓了很多人。”他主张学习有用的知识,提出了“百科全书式”的教育课程。他说:“如果论学问,论修养,论治国,东西很多。天文、地理、音乐、制度、兵役和刑法都是真正有用的事业……”让学者学到很多东西,这种教育思想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理性视野有很好的影响。
第三,关于教育方法
1.因材施教。朱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认为教师应遵循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不同的人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心理特点实施个性化教育。
在根据人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时,他说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其次,他认为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提倡建立小学和大学两种类型的学校,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小学的对象是具体的事物和行为,大学的对象是具体事物或对象的抽象原理。他认为,小学8岁到15岁的孩子记忆力好,模仿性和可塑性强,但理解能力差。这时候就要注意行为的教育了。如扫、应付、进退,以及诗、书、礼。15岁以后,内容是明德、新民、圆满的理论学习。
3.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老师和朋友的作用是在学生学习之初指导研究方法和制定计划,在学生学习结束时纠正或批评他们的学习和研究结果。他还说:“导也是师之功。”老师的作用是引路解惑。一切都需要学生“关注自己,观察自己,修养自己”.....有人只是充当引路人,证明自己,讨论困难。”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启发和诱导的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掌握知识。
渴望
朱认为,志向是内心的渴望,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所以,他要求学者先树立远大志向。“问学功夫,第一是什么?日:就像我之前说的,只关乎人的自决。”
(5)保持和提高
“保存培育”是“有意培育”的简称。朱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但同时他又有气质偏见和物欲。所以要用“存”的功夫,弘扬善,发明初心。
(6)练习。
(注:综合自河北师范大学《论朱的教育观》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