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偶像化好不好?”

“偶像化”的积极意义;

尽管世人对偶像崇拜现象的贬低多于赞扬,对偶像崇拜行为的阻碍多于引导,但谁也不能否认偶像崇拜仍然有其积极的一面。

B-1“星”成了少男少女人生的目标和动力。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易谢康说:“青春期最重要的心理现象是成年感。成年后的主要表现是一种新层次的野心,即预期他将来可能会达到某个职位。”男孩和女孩在他们的偶像身上展示他们的“新水平的野心”。

男生女生都处于“英雄崇拜期”。他们有意识地为自己选择了一个“英雄”。只要选择准确,这个“英雄”就会在他的人生中发挥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这个“英雄”也就成了他人生的目标和动力。

首先,我认为很多少男少女所追求的“明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榜样和楷模。他们将idolize的理念和热情转化为努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偶像化的本质与“榜样”教育是一样的。

毫无疑问,年轻人需要榜样。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有意识地为自己的未成年人选择和树立榜样。我国历来重视“榜样”的教育作用。但传统的榜样教育模式一直是以社会的榜样为基础,以此来鼓励年轻人学习,这种模式有时并不尽如人意,即社会的榜样得不到年轻人的由衷钦佩和喜爱。年轻人未能把向榜样学习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和内在的意志,从而使这种学习流于形式。这样的例子很多。像雷锋一样做好事是一个很常见的例子。

男生和女生的“偶像化”是不同的。“明星”是他们自己发现和建立的。他们由衷地敬佩和崇拜,心甘情愿地学习模仿,努力提升自己,使自己与偶像不谋而合。这种学习是自发的、自觉的、无时无刻不存在的,所以这个时候,“明星”的影响力特别大,号召力特别强,效果特别明显。

今天的著名歌手蔡国庆,十几岁时就崇拜歌手,希望长大后能在舞台上唱歌。偶然听了李谷一的演唱,深有感触:原来歌可以这样唱,可以像聊天一样直唱到人心。因此,十几岁的蔡国庆决心要像李谷一先生一样唱歌,像李谷一先生一样唱到每一位观众的心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蔡国庆研究,探索,想知道她怎样才能唱得像李谷一老师一样受欢迎。最后,蔡国庆终于成功了。现在,他已经成为中国和国外的流行歌手,成为第一个去日本制作个人磁带的中国流行歌手。

最近刚当选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十几岁时也受到政治明星肯尼迪的启发,决定像肯尼迪一样当美国总统。克林顿出身贫寒,从美国偏远的小州阿肯色州来到白宫。小时候,克林顿想将来成为一名医生、记者或音乐家。然而,在1963的夏天,他有机会目睹了当时国际政坛明星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风采,并为之倾倒。当肯尼迪总统握着阿肯色州男孩的手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的明星风格已经影响了克林顿的一生,美国总统成为了克林顿的人生目标。克林顿那年才17岁。他一从华盛顿回到家乡阿肯色州,见到母亲的第一件事就是收拾行李,给母亲看一张他和总统握手的照片。他妈妈说:“我理解他的表情,他的心思,我知道他以后会做什么。”

是的,17岁的克林顿有了自己的明星——肯尼迪,这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看到了自己生存的目标:他想成为这个明星,他想成为美国总统!结果,克林顿拒绝了路易斯安那州音乐学院提供的奖学金(尽管他有杰出的音乐天赋)。他千里迢迢来到DC华盛顿州的乔治城大学。二十年后,他终于走进了白宫,成为了他少年时梦想的明星——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也许,当克林顿成为银幕上和报纸上的明星时,另一颗种子落在了一个年轻人的心里。

只有克林顿最清楚奋斗20年有多难。用20年的时间实现年轻的“星”愿,可见“星”的力量有多大。

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位著名记者曾对我说:她上中学的时候,最崇拜法拉奇。因为这种崇拜,她放弃了物理,学了文科,伤了老师的心。她有一张大学同学的照片,四个天真无邪的壮年女孩在微笑,照片上有题词:未来的法拉奇。如今,这位中层女子虽然没有像法拉奇那样遍访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名满天下,但在各自的领域也做得格外出色,让人刮目相看。

少男少女的“偶像化”现象,说明他们在为自己寻找和树立偶像,而这个偶像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显示他们的“野心的新层次”。在这个年龄,男孩女孩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目标。并有意识地为自己树立一个追求的榜样,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去追求和奋斗,这对男孩女孩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对他们未来的社会发展和事业成功非常有利。

B-2“偶像化”的过程,让少男少女获得了成功的“秘诀”和成功的方法。

许多人都熟悉一个歌手的故事。当时几乎所有的粉丝都知道她的名字,喜欢她的歌。但是,一开始,她不唱歌,而是练二胡。她从小练琴,九冬三夏练,练得激情澎湃。当时社会上流行港台歌曲,尤其是邓丽君歌曲。好委婉,好甜好嫩。这首歌如甘露,滋润了被“文革好,真好”的吼声笼罩了十年的人民群众的心。邓丽君成了明星,她的歌曲一首接一首,仍然供不应求。练二胡的小姑娘也进入了“偶像化”的行列。她喜欢唱歌,也喜欢唱歌,但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放弃二胡成为一名歌手。邓丽君给了她机会和信心。首先,她身边的人发现了她。65,438+06岁的她被推上舞台,观众一下子就接受了她。她的歌曲受到歌迷的欢迎。她原本被称为大陆的“小邓丽君”。慢慢的,人们发现她有了自己的风格。像邓丽君一样,她让观众感到亲切和温暖,但她更多的是少女的天真和一种威胁的青春气息。她活泼、明亮、纯净、简单,就像从海边吹来的一股凉风,又像海底闪烁的一枚彩色的贝壳。从学习邓丽君到成为一名风格独特的歌手,她走上了成功的捷径。她在邓丽君的歌曲中发现了自己隐藏的品质。她在“偶像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这种隐藏的品质,最终向社会呈现了一个独特而成功的自己。

几乎每个男孩和女孩都渴望成功,渴望成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他们崇拜和追随明星,在明星的成功中发现自己隐藏的品质,逐渐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不断考验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有意识地调整自己。他们从自己崇拜的偶像身上体会到他成功的原因,总结出他偶像成功的秘诀,并结合自身条件去实践。这无疑会促进他们尽快发现自我,成为人才。以这种方式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无疑是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B-3为社会发现人才,为社会介绍明星。

一群男生女生在课堂上抄了一本手写的诗集,终于突破了百万册的发行。一个女孩精心制作的“星书”向社会介绍了文学明星。

人们一定还记得汪国真热潮,汪国真的年轻帅气,年轻思想,年轻风。那时,汪国真的诗出现在每一个书摊上,流传在每一个少男少女手中;当时出现了9本汪国真诗集的盗版;当时汪国真被邀请到各地旅行,到处签名售书。汪国真哪里有书卖,哪里就会有汪国真热。人们排起了长队,不耐烦的男生女生挤着喊着,生怕买不到汪国真签名的书。汪国真那张很单纯的脸也因为这一切的高涨而兴奋得通红。他不想表现出自己的骄傲,但说起各种签售书的场景,还是难掩骄傲。1991七月,我去浙江宁波面试,看到了汪国真来角城签售书的海报广告。我在街上随口问一个小伙子:“汪国真也来宁波了!”年轻人点点头:“是的!我也买了一个。”小伙子兴致勃勃地给我描述当时的情景,告诉我天气有多热,有多少人。连警察都出动了,但最终,他还是打翻了桌子,打碎了玻璃。汪国真大汗淋漓,双手疼痛。他一个早上签了5000多本书!书卖完了,热情的粉丝回到汪国真的酒店,要求看汪国真的“美”,听汪国真的“教”,和汪国真握手,和汪国真合影。

其实,这个被全国少男少女热烈追随的诗歌新星,是自己发现的,是自己介绍的。汪国真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学写诗,一直很勤奋。然而,除了前两首毫不费力地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的打油诗,汪国真的很多诗已经在书桌抽屉里放了很久。汪国真毫不气馁,继续写信,寄出,收到拒绝,改寄其他报纸。后来,汪国真的诗慢慢出现在一些地方报纸和地方刊物的版面上。然而,就是这些编辑随意发表的填补页面空白处的小诗,却在少男少女心中激起了波澜。在很多不被人注意的小报杂志里,少男少女们发现了汪国真,他们并没有因为大编辑们的“鄙视”而看不起汪国真。他们把他视为自己的明星。于是,就有了汪国真诗歌的手稿。手稿在中学教室里传阅。

出版界被感动了,被这群“小神”感动了。最后中学生课堂传达室的文案出来了,小姑娘精心编辑的诗词也发表了。年轻的思想,年轻的风,年轻的帅,年轻的歌,汪国真的诗风靡全国,掀起了一股令人瞠目结舌的“汪国真”热。

汪国真诗歌中的热情、哲理、温暖和青春活力一下子深深地迷住了少男少女。那时我收到了一群中学生的来信。他们在集体庆祝17生日的时候,讨论了一个话题: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大写的“人”是什么意思?我编了一个系列节目,讲的是这群17的男生女生过生日时的所思所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这个节目,建议男生女生讨论一下。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胡和中学生纷纷发稿。在很多手稿中,我都找到了汪国真的诗,其中引用最多的是《爱情生活》。

当然,讨论汪国真诗歌的优劣,并不是作者的本意。作者肯定汪国真的诗有明显的缺点。但是,他的诗确实给了少男少女鼓励、美好、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动力。少男少女很自然的用汪国真的诗来激励自己,用汪国真的诗来传达自己对生活、友情、爱情的理解和向往。

少男少女们带着内心的渴望找到了文坛的“千里马”汪国真,带着热情向社会推荐汪国真,从而在寂寞的诗坛吹起了一股青春的风。这应该算是偶像化家族对社会的贡献。

可见,少男少女偶像化现象确实有其积极因素。除了以上这些,“偶像化”的过程确实丰富了男生女生的精神生活和业余生活,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为平淡的校园生活增添了清新浪漫的色彩。

“偶像化”的消极因素;

哲学家告诉我们,一切都是辩证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少男少女偶像化现象也是如此,正如其积极意义一样,其消极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C-1盲目崇拜新潮游戏

由于少男少女年龄的特殊性,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使得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自己的青春偶像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培养,甚至只是羡慕偶像的长相,甚至只是打扮一下,使得他们的偶像化行为变成了盲目崇拜和无聊的新潮游戏。

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聚会,一群中学生正在为一个同学开生日聚会。聚会非常热闹。当代少男少女五颜六色的衣着打扮,让我耳目一新,大大感叹:那时候我们都是绿军装!其中一个男生的衣服特别抢眼。他穿着五颜六色的迷你套装,长长的黑发扎在头中间,周围的头发都被剃光了,泛着绿光。他看到我好奇地看着他,得意地对我说:“你注意我了吗?那么多人只是关注我,以后你也不会忘记我。这是我追求的。”

据说是一个已经走出校园的中学生。我问他跟谁学的。他说,当然,他学了一个明星的风格。我问他穿成这样有什么意思,他说“惹眼”。

还有一个中学生朋友,因为在初一采访了ChristianRandPhillips,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中学生小记者。当时人们提到她说:“就是那个采访ChristianRandPhillips的。”陌生人遇到她,总会提起ChristianRandPhillips:他怎么样?和电视上一样帅?更有甚者,她甚至把自己的照片和情书给了她,让她交给ChristianRandPhillips。一个女孩在信中写道:“我很羡慕你,因为你出生在北京,你有机会见到基督教信徒;我讨厌你,为什么你要和ChristianRandPhillips合影而不是我!"

这种荒唐的事情还有很多。由于他们在少男少女生活的特殊年龄段认识水平有限,只是停留在对偶像的崇拜上,没有探究明星成名的原因,没有学习明星的内在思维方式和拼搏精神,只是学习一些表面的东西:说话的语气,穿着打扮甚至模仿明星的兴趣爱好。比如一个害怕动物的女生突然喜欢小猫小狗,一个聪明活泼的男生突然变得抑郁沉默...诸如此类。所有这些都是偶像化的缺点。一旦少男少女的《偶像化》聚焦在这些技术剧情上,偶像化就变成了一个浅薄甚至无聊的新潮游戏。

有些中学生朋友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的偶像真正值得效仿的是什么。而是盲目崇拜和学习,结果让自己变得面目全非。这种盲目崇拜不仅浪费了美好的时光,也失去了珍贵的自然和质朴。

C-2迷失自我,浪费青春

我有一个业余朋友,接了热线,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当时是黄昏,一个不肯透露姓名的女孩打来电话,说自己被困在绝望的情绪中。她想死,觉得对不起养育她的父母。她想活下去,但却提不起精神。我希望我能帮助她。

一切都是从那场摇滚音乐会开始的。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我的好朋友温温来约她听摇滚。受母亲影响,她认为摇滚不是“好东西”,不肯去。但她不忍心被好朋友纠缠,于是撒谎跑进了摇滚音乐会会场。起初,她觉得周围的人都有点“病态”和紧张,头上有红条纹,大喊大叫。慢慢的,她就不住院了。她也和周围的人一样站了起来,和舞台上的歌手一起载歌载舞。她有了全新的感觉。她突然觉得心里升起了一颗星。她觉得自己属于这颗星。

后来的故事几乎一模一样。她收集了所有的歌,把偶像的照片贴满了房子。下课后她总是晃着眼前的影子她疯了,到处乱跑。偶像表演的地方,她穿着红布条,举着写着偶像名字的红旗去加油。慢慢的,作业落下了,她瘦了。她忍不住想了他一会儿。最后,她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放弃了一切,偷偷向父母“借”了1000元,写了一封告别信,带着简单的行李离开,去追随他的偶像。偶像总是被人围着,她只能远远的看着他。一开始,她觉得每天看到他,听到他的歌就够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她觉得难以忍受。她想彻底拥有自己的偶像,哪怕只有一天,一夜,甚至一个小时。她住进了偶像入住的酒店,订了房间,打电话邀请她“坐坐聊聊”。偶像很绅士的感谢了她——一个小女孩的邀请,问候了她很哥哥,希望她回家。她还是不死心,每隔十几分钟就不停的打电话,但是接电话的人已经不是偶像了。第二天,一个偶像朋友来到她的房间。她哭了。她说:“我只想彻底拥有他一段时间,就一段时间。”偶像的朋友说:“不可能。他对你负责。他是为了你好。你回家吧。你应该去上学,你会慢慢忘记的。”

偶像的朋友送她回家,狂乱的父母奖励了几千谢万。她没有责怪女儿,反而更加照顾她,还专门请了保姆在家照顾“生病”的女儿,生怕女儿又跑了。但她说:结束了,我感觉我的生命随着偶像对自己的排斥而消失了。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她觉得自己活着没有价值。她生活在绝望中。

......

讲完这个故事,我和朋友沉默了很久。对一个人崇拜到这样的程度,已经把“瞎”字推到了极限。对此,我真的觉得很遗憾,很心疼:这个姑娘才17岁,她应该有着花一样的多彩人生和日出一样的灿烂未来!

陷阱往往有美好的诱惑。

后来,每当我看到或者听到一个女生喜欢一个歌手或者一个电影明星,我就想告诉她,喜欢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要轻易崇拜任何人。其实你有自己的个性和美丽。你不必依赖星星来照亮你的生活。不要迷失自己,不要浪费青春。为一颗遥远的星浪费精力,浪费一生只有一次的青春,真的不值得。你这样认为吗?我的小女孩!

C3干扰了明德的正常生活

这样的事情很多。明星爱追星族,是因为追星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明星也害怕追星族,因为很多过分狂热疯狂的追星族几乎侵犯了他们的私生活,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

一位当红女歌手曾含泪向记者讲述“追星族”对她的爱:她家的门铃一个月响七次,电话也从未停过。每天晚上,她表演累了回到住处,总会看到一些纸条: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想见你是夸你,你就是不出来!看我下次怎么惩罚你!还有更惨的,更惨的,写满脏话的纸条...谈及这些,女歌手美丽的脸扭曲了:“其实我根本不在家。即使在家也不能天天接待访客。我要表演,要学习,要休息。怎样才能满足每一个粉丝的愿望?请告诉那些爱我的粉丝,如果他们真的爱我,请理解我,照顾我。”

任何有同情心的人都会被女歌手的眼泪感动。粉丝们看到的是屏幕上和报纸上的明星。这些明星戴着耀眼的光环,闪着迷人的微笑。但他们不知道“明星们”要为舞台上一分钟的耀眼付出多少。他们非凡的成功,源于他们超乎常人的努力。所以,请体谅他们,理解他们,回归他们正常的生活,允许他们有自己的隐私,不要老是到处打听“明星”的感情问题,“骚扰”他们的日常生活。如果你真的爱你崇拜的明星,那么你一定是真心希望他(她)过得好,希望她(他)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然后,你会把你对他(她)的爱,变成你对生活和社会的爱。

C-4被宠坏的星星

这一点连大多数粉丝都很难想到,也不愿意承认,但其实这样的事情很多。经常听人说,XXX以前是个很好的人,现在太大了,生气了。他不小心得罪了某个地方的人,他们说不做了,然后就走了,留下你一个人匆匆忙忙。发生了什么事?被宠坏了,对吗

谁宠着呢?导演?观众?

追星族。

如果只是糟蹋风格,那没什么,但有些明星不只是停留在风格上,有些其实是靠着名气和一群追星族整天追着,却不知道怎么为所欲为。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说两年前红得发紫的一个演员去外地拍电影。他在酒店接国外打来的电话时,因为线路不清楚,对酒店接线员破口大骂,还摔电话砸东西,闹得很大。当然这里有演员自身的问题,我觉得也是工作中盲目偶像化的负面因素。

北京青年报1992有一篇文章叫《泰森的思想》,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据说小泰森有点行为不端。那个处于低谷的男孩成了著名的冠军。他有名有利,所以不顾名声,为所欲为。除了他的‘自卑’,粉丝对他的好感也是他被栽赃的原因。"

“当你成为明星时,你会有崇拜者。亮度越高,追求者越多。期待看到风采,期待得到亲笔签名,这是属于将军的。只是有一些追星族总想标新立异,甚至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界。所以,有的人明知道‘星哥’是老公,‘星姐’是名花有主,但还是做爱,并且明确表示:我不在乎。把那段一夜情当做荣耀的资本,是我能而你不能的莫大骄傲。在这种环境下,泰森也有一种感觉,没有人愿意和我发生关系。既然占别人便宜被视为慈善,泰森就不习惯考虑对方的态度。泰森的世界太烂了!

“明星得爱自己,这要靠自己。明星也需要社会的爱,这要靠我们大家。尤其是喜欢偶像化的人,要知道什么是对你偶像的真爱。别惯着他们!”

我想这段话对热衷于偶像化的朋友一定很有参考价值。泰森总是让我想起一位歌手和一位电影明星,他们在红极一时几年后进了监狱。虽然走上犯罪道路主要是自己的原因,但是粉丝的盲目崇拜,盲目追逐,确实让他们变得轻浮无知,以为老子天下第一,可以为所欲为。所以,不要认为“偶像化”只是个人的事情,不需要别人干涉。其实,每个人的行为都与社会和他人有关,所以当你享受追逐你所爱的“明星”时,请设身处地为“明星”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