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低碳生活”?
人们应该如何实现低碳生活方式,进一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今年在世界环境日发布的两份报告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实现“消除碳依赖”的目标可能比想象中更容易:你只需要采取气候友好型的生活方式,这不会对你的生活方式造成太大的改变,更不用说做出什么大的牺牲了!
这两份报告中的一份名为《戒除习惯:不可忽视的气候中立》,这是一份针对低碳生活方式的通用指南。另一本名为《旅游部门的气候变化适应和缓解》,由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合作的专家撰写。
6月10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发布《中国生态足迹报告》,表示在中国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和低碳经济发展刻不容缓。根据该报告,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持续增加了约两倍。中国要想减少生态赤字,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即从简单的事情入手,优先解决见效慢的问题。
这些连续的报道从不同角度呼应了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改变传统观念,促进低碳经济”。一方面,它表明如果人们能够改变传统的高排放生活方式,将对低碳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这也凸显了在全球变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减少碳足迹,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中国人均生态足迹:50年翻了三番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由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共同委托,全球生态足迹网络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共同完成。
该报告分析了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生态赤字,指出了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创新路径,以实现其对自然资源的长期合理利用。
报告分析,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消耗了全球生物承载力的15%;尽管生物承载力不断增加,但中国的需求仍然是其自身生态系统可持续供给能力的两倍以上。
根据该报告,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在全球范围内为1.6公顷,也就是说,一个普通人需要1.6公顷的生态生产性土地来满足他们的生活方式需求。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在147个国家中排名第69位,低于全球平均生态足迹2.2公顷,但仍反映了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事实上,中国消耗的资源是其生态系统所能提供的两倍多。
报告的结论表明,中国要想减少生态赤字,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即从简单的事情入手,优先解决见效慢的问题。
从简单的事情做起,可以产生立竿见影的短期效益,促进社会朝着减少生态足迹的方向发展。为了彻底减少中国的生态赤字,我们需要考虑现在做出的可能具有长期影响的决定。
该报告还提出了减少生态足迹的“循环”方式:减少城市发展(c)、个人行动(I)、减少潜在废物量(r)、碳减排战略(c)、土地管理(l)和提高能源效率(e)。
报告还指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太地区的人均生态足迹相对较低。然而庞大的人口使得这一地区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低碳生活方式:小行动带来大变化
生活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快速发展的城市的人,可以马上“消除碳依赖”——其实并不难。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立与联合国指南》指出,只需几个简单的措施,就能让一个人每天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一半。如果电力公司、汽车制造商和航空设备制造商等企业也努力实现绿色经济,那么我们就可以减少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
有研究表明,如果每个航空乘客把行李减少到20公斤以下,每年就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减少2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其他可以在家或旅行时采用的低碳生活方式包括:
-鼓励航空公司提供免费巴士或铁路里程,以取代免费飞行里程,从而促进乘客采用更环保的交通工具;
用传统的发条闹钟代替电子闹钟,每人每天可节约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选择烘干衣物,避免使用滚筒烘干机,每天可减少2.3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用附近公园的慢跑代替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可以减少近1公斤的温室气体排放。
开始你的“低碳日”:将你的碳足迹减半。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与联合国指南》中有很多小“无悔”,可以帮助减少日常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方法的使用者可能来自澳大拉西亚、欧洲或北美,这些地区是历史上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地区。采用上述方法,人均排放量可以从38公斤减少到14公斤。
这些建议对人们的舒适度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也可能部分与一些发展中国家、城市、部门和人民有关,因为他们的碳足迹正在急剧上升。
一半的温室气体排放是由人类控制造成的,例如我们开车的方式,我们乘飞机旅行的方式,房屋的能源和我们取暖的方式。
剩下的50%超出个人控制的部分,大约有一半间接来自于为我们的工作提供能量,超过65,438+00%来自于基础设施和政府部门的维护,剩下的20%来自于商品的生产。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和指南和联合国建议如何开始“低碳日”。你关掉发条,穿上晒干的衣服后,刷牙和早餐该怎么做?请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选择非电动牙刷将避免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
-用烤面包机烤面包代替烤箱15分钟,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70克;
-用节能灯替换60瓦灯泡,可减少温室气体4倍;
——以火车代替汽车作为日常通勤工具,短短8公里可节省1.7公斤二氧化碳排放量;
午休后和下班后关掉你的电脑和平板显示器,这将使这些设备产生的排放减少1/3;
-购买和使用节水型淋浴喷头,不仅每分钟可以节约65,438+00升水,而且可以将洗三分钟热水澡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减少到一半。
如何努力减少航空旅游排放
《改变生活方式:气候中立与联合国指南》指出,跨大西洋飞行造成的碳排放量相当于驾驶一辆汽车1年。
对于经常坐飞机的人来说,无论你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游客,坐飞机都是目前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与铁路相比,短途航空旅行每位乘客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3倍,作为一个行业整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2% ~ 3%。
长途汽车可能是城际旅行的一个好选择,因为一些新的超高速铁路服务将造成相当大的碳排放。与此同时,技术创新可以帮助提高运输人员和货物的效率。
“旅游业如何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的报告提出了一些其他方法,因此航空和旅游业可能有助于向低碳经济过渡。
除了在飞机上减少手提行李和免税等措施,专家们还提出了其他建议:
-鼓励旅游经营者预订直飞航班,而不是绕道或需要中途停留的航班;
-鼓励航空公司之间更密切的合作,并将客座率提高到80%。目前欧盟平均客座率为65%。
-大幅提高公务舱乘客的机票价格,以真正反映其占用的额外空间,这些空间可用于运送更多乘客,从而使飞机更加环保;
-制定降低现役飞机平均机龄的措施。在瑞典,飞机的平均机龄刚刚超过10年,而在美国,1/3的飞机平均机龄为25年。先进的飞机可以减少每位乘客每公里30%的废气排放。
559
所谓“低碳企业明确认识方向,自觉跟进,并采取集体行动,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现实基础。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能经济”。但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是煤电和水电的5-10倍,大部分地区风力发电成本高于煤电和水电。氢能作为二次能源,离提取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消耗大量粮油作物为代价发展生物燃料,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上涨。从全球范围来看,太阳能发电到2030年只能达到世界电力需求的65,438+00%,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未来40年和60年内耗尽。在未来几十年从“碳燃料文明”向“太阳能文明”(风能和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能源形式)过渡的过程中,“低贫困经济”和“低贫困生活”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和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是从中国的能源结构来看,低碳经济就是节能,是建立在低能耗、低污染基础上的经济。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推动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还意味着它正在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惯性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加污染的陋习,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者生活中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掉以高能耗为代价的便捷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和消费者生活中的普遍价值观。很多便捷的消费方式都在不经意间浪费着巨大的能量。比如我们经常使用的一次性用品,经常饮用的纯净水,无节制的使用塑料袋,不仅制造了太多的垃圾,还产生了白色污染,消耗了太多宝贵的石油能源。据测算,我国减少购物袋10%,可节约能耗1.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万吨。
转向低成本经济,实行低碳生活,也要戒掉以消耗大量能源、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和“奢侈消费”的嗜好。比如,在全世界包括发达国家都提倡使用小排量汽车节能的同时,2008年一季度中国车市增长最快的是豪华车,其中高挡位大排量宝马进口车同比增长82%。倡导低碳生活并不反对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私家车的有节制使用。比如日本的私家车普及率高达80%,但日本人出行并不完全依赖私家车。在东京,私家车一般一年行驶3000-5000公里,而在上海,私家车一般一年行驶18000公里。中国人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并倾向于炫耀他们的消费。由于人们片面地将现代生活方式理解为享受电气化和自动化提供的便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依赖高耗能的电力系统,往往在数百米之外,他们必须依靠机动车和电梯才能上几层楼。此外,人们的饮食正在以更多的能源消耗和更多的温室气体为代价,消耗越来越多的高热量食物,如牲畜肉和油,肥胖的发病率正在增加。但很多人减肥,习惯在空调健身房等耗电的人工环境中使用电动跑步机,代价是消耗更多的能源,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这些都与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的目标相违背,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倡导节能减排,也要从细节做起,从身边做起。这个细节不仅是制造和建筑中很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是日常生活习惯中节能的细节。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的能源和碳排放量看似很小,但乘以6543.8+03亿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额。要遵循古训“勿因小善而为,勿因小恶而为”,注意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个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都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向公众宣传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意义,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决定转化为全民的实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