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论文

纵观李鸿章的一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事情,但在皇权体制下,他的野心并没有实现,这是民族和个人的悲哀。

李鸿章在列强眼中享有很高的声誉。1896年李鸿章访美期间,一位美国记者这样描述:他有一张慈祥的脸,明亮的眼睛,闪烁着智慧和幽默。他从不要求什么,但他总能得到。他很容易与人交谈,不会让人紧张...他对女人很有礼貌,也很爱孩子。

但是,李鸿章不会放弃任何为美国华人移民争取权利的机会。他访美后刻意避开美国西部,选择加拿大作为回国路线,引起了美国记者的关注,并就此事采访了他。李鸿章趁机请求美国媒体帮助中国移民:“希望美国新闻界能够帮助中国移民。你们以你们的民主自由为荣,但是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是免费的吗?.....我相信美国新闻界可以帮助中国移民取消排华法案。”

李鸿章也为废除强加于中国的鸦片贸易做了很多努力。为此,在8月27日,1894,他会见了世界禁烟联盟的执行秘书约瑟·亚历山大,一个英国人。之后,英国议会的一项法案禁止了鸦片贸易。

李鸿章也得到了同时代杰出人物的认可,比如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就出面与大臣们商议对策。北京不保证。如果皇太后和皇帝在战争中被杀,中央政府将面临崩溃,国家将陷入彻底的混乱。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部长们合议,然后* * *推选李鸿章为中国“总统”主持大局。

李鸿章非常重视西方科学,派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赴美学习近代科学技术。詹天佑就是这些被耶鲁等名校录取的留学生代表。此外,中国的电报业也是由这些学生发展起来的。李鸿章积极研究新事物,有一次问一个留学生什么是“抛物线”。年轻人解释了很长时间,但李仍然不明白。小伙子急了:“尿尿是抛物线!””李突然意识到。

就连大半辈子极力否认中国存在“帝国主义”的美国哈佛汉学家费正清先生,也终于在晚年良心发现,说了一句公道话:“列强之所以未能“分裂中国”,部分原因是中国善于利用一国牵制另一国。”而避免八国联军肢解中国的人,就是李鸿章。

李鸿章应该对甲午战争的失败负责,因为工业化的日本和农业化的中国之间的战斗是战前决定的。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后半生致力于中国的外交事业,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他尽了外交家的本分。

李鸿章出生在大清王朝最黑暗、最动荡的时代。每次他“现身”,国家危难之时,大清国就要求他承担一切“最让人情难堪”的事情。所以,中国人民在咒骂、声讨他的时候,真的“不能自我批判”,真的不能“放弃人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