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四大剧经典人物研究论文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戏曲逐渐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学者专家也逐渐将其提上日程。
关键词:
元曲四大家、戏曲经典人物及研究述评
文本:
关汉卿的《窦娥元》惊天动地,让听者伤心,听者落泪。白朴的《吴彤雨》讲述了一个皇帝和他的妃子之间真挚的感情。马致远的《汉宫秋》描述了一代明朝皇帝对国家繁荣失去热爱的悲伤。王实甫的《西厢记》表达了他“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走近他们,我感觉这些人物仿佛在我们眼前变成了生动的形象,引发我们的探索和思考。
第一,窦娥委屈的感觉翻天覆地
关汉卿,本名翟佐,是他的字。前半生在夹缝中挣扎求存,后半生积极创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剧作,如喜剧《救风》、《窦娥元》等,体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和对黑暗腐朽社会的不满。但相比较而言,我更欣赏窦娥。以下是对她的形象的研究和分析。
简单地说,窦娥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小时候,父亲为了去北京赶考,把她卖给婆婆蔡做童养媳。当她成年后,她经历了失去父亲的痛苦,但这一切对于从小就“沉浸”在苦日子里的窦娥来说都不算什么。但从那以后,就是她悲惨命运的开始,也是她生命的终结。在是否再婚的问题上,和蔡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理解蔡又老又孤独,但她最不该做的事就是不顾的意愿强迫她再婚。仅此而已。蔡毕竟是她的长辈,“尊老爱幼”的孝道不允许她违抗婆婆。当然,在现代,我绝对支持拒嫁的做法,但在当时是不明智的,且不说她并没有完全不尊重蔡婆婆,至少她的死是帮蔡婆婆背黑锅。窦娥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称道,但她的死往往让人惋惜她生不逢时。
窦娥死前许下了三个誓言,即血溅四方、六月飘雪、三年不旱。我个人觉得这三个誓言除了六月雪落,“巧合不成书”都有可能,恰恰证明了窦娥的不公,所以可以说她是一个固执的人,有自己的为人处事原则。
第二,当秋雨降临的夜晚,
白朴,本名仁夫,是顾岚人。他自幼颠沛流离,作品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沧桑感。他流传至今的《吴彤雨》和《马上就是墙》都是爱情题材的剧,而我这里要说的是历史剧《吴彤雨》,是爱情和政治的结合。标题出自白居易《长恨歌》诗中“梧桐落于秋雨夜雨时”的句子。这句话给人一种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结局的暗示,所以我很喜欢。这是一种悲伤的美。
李与杨的爱情故事在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显得有些俗套,但由于男女主人公的崇高地位和当时的政治动荡,这种爱情又带上了别样的色彩。“自古帝王薄情”,那么李对杨的好感就成了杨“红颜祸水”的佐证,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作为一个皇帝,“为国多要美人”有时候是一个高不可攀的梦想,现实却是“为国弃美人”。“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的悲剧命运实际上是与她的时代分不开的。
三、破梦,孤雁,韩宫秋
马致远,号东丽,因《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始祖”,他本人也被称为“头号作曲家”。同时,马致远还写了一系列的杂剧,最有代表性的是《汉宫秋》。
《汉宫秋》是围绕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而创作的。人们一直在谈论非云的这一历史事件,而我欣赏的“事实”是几年前拍摄的由李彩华主演的电视剧《昭君出塞》。毛延寿对昭君一见钟情,于是隐藏了昭君的真实肖像。昭君与呼韩邪结婚前偶然相遇,两情相悦与汉元帝成了。这个版本减少了昭君在边塞生活的艰辛,把谢晗和昭君之间的欲望从美色上升到了爱情。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昭君从为国牺牲变成了为爱奉献,削弱了她的形象对后世的感召力。但说到底,她只是个小女人。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很佩服她嫁到国外的勇气。毕竟就现代观念来说,保持一段异地恋都很难,更别说为了爱人嫁给一个陌生人了。也许你曾经很勇敢,做出了选择,但是当激情褪去,你还能用什么来支撑你的婚姻?所以,我觉得“有情人终成眷属”并不难,难的是事后该怎么做。
所以昭君是果断的,也是幸福的,因为她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四、天长地久的西厢
王实甫,本名德信,代表作《西厢记》。简而言之,它讲述了总理的女儿崔莺莺与一名考生张君瑞一见钟情,并结婚终身的故事。
《西厢记》不同于一般的“才子佳人”小说。它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同意崔莺莺的做法。作为一个大家闺秀,私下见男人,当面许下承诺,是绝对不明智的。否则现代不会出现“先上车后补票”的事件。事实上,它可以追溯到古代。记得有人说过,年轻人要爱惜自己的羽毛,但我想说,女孩子要懂得保护自己。嫁给一个爱自己却不爱自己的人并不可怕。更糟糕的是,当一切尘埃落定,“不忠”已经成为夺走你幸福的凶手。
结论:
“爱”这个词其实是世界上最难的问题。当友情、亲情、爱情发生冲突时,该如何选择?我记得当赵君决定叫谢晗离开时,她问她为什么选择。赵君说:“离开父母我会心碎,离开你我也会心碎,所以以后宁愿心碎也不要心碎。”这句话曾经感动过我,至今记忆犹新。誓言往往是美好的,但当它与现实发生碰撞时,选择就成了最难的事。有些事情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所以不能偏颇。只有看着现实,才能做出最恰当的选择。
参考
1,“传统伦理与忠孝的尊崇与彰显”——关汉卿论
2.论文人笔下杨玉环形象的嬗变,邓光权,《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01,2006。
3.驳“元曲四大家”说,周德清,杜,,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06。
4.“元曲四大家”说的由来——元人对元曲的评价杜,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01。
5、《lt;《韩公秋〈王昭君解读〉从历史卷到阶段》,丁国祥,《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同样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差异是一样的——与〈韩红秋〉比较》,刘爱林,《百名艺术家》,2007年03期。
7.莺莺之美——崔莺莺形象再解读,岳,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论李阳爱情的张力特征》,《张勇》,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元曲四大家中郑归属问题研究综述,吴青岩,四川戏剧,2007年05期。
10,深入探究白仁福杂剧的人物塑造,田,茫中,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