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计划,以教师为本;教师的计划是以师德为基础的。”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提出的基本道德概括,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表现。师德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教师风格是教师行业的时尚。廉洁从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都是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建设师德师风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教师教学,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而理论指导是坚定政治方向不可或缺的条件。用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武装自己,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用人类最先进的思想和优秀的文化教育学生,培养“四有”新人。通过学习法律,按照教师职业道德来修正自己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净化心灵。同时,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其内在一致性。同时,要强化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发挥党员在教师队伍中的核心作用,为师德师风建设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客观载体。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政治上的敏锐和坚定,不得违反党纪国法,不得散布有损师德和学校声誉的言论。第二,在智力上充实自己。思想教育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上。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知识阐释深刻的哲理,启迪人心;用知识点燃人们心中的火花,给人以鼓励和力量。教学的过程,就是打开知识之门,敲开心灵之窗的过程。苟子说:“他所追求的就是他所得到的,他所做的就是他所成为的,他所积累的就是他所得到的,他所做的就是他所得到的。”。故圣人也,人之积也。“教师要想成为圣人,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现在老师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杯水是不够的。应该有一罐水,一条河和淡水。教师不仅要“深谙”所教的专业,还要“广识”其他学科的知识。信息时代,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在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泛的文化素养,不断吸收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来充实自己,更好地培养人才,繁荣学术;同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做一名研究型、学者型教师。3.规范教师在行为上的良知和义务,促使教师自觉地以师德作为自己行为特别是自身修养的指南。师德通过舆论和教师内心的信念,确立教师内心的荣辱观、善恶观,从而达到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修养的目的。作为为人师表的典范,教师必须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作风。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语言规范健康;着装整洁得体,不穿影响教师形象的服装,不在校园内浓妆艳抹;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开教室;教学活动中不接电话;教室里或与学生交谈时不允许吸烟;不得向学生出售报刊杂志等营利性活动;爱护集体,尊重同事,不做有损集体荣誉,不利于同志团结的事,不搬弄是非。4.从制度上约束师德建设。用“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外在尺度和内在顺序来规范教师的言行,引导教师正确处理各种矛盾,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制度。每学年开学时签订师德师风责任状,建立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学年结束时,考核结果将记入教师专业档案,作为职务评聘、晋升、奖惩的重要依据。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任期考核和各类奖励实施前的考核,要以教师职业道德表现为重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5.师德建设的关键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互动和双向交流的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是人与心的微妙接触”。可以说,老师的爱能让学生健康成长。爱不仅仅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还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娴熟的艺术,爱是奉献和理解。爱可以通过满足来传达,也可以通过不满足来表露;作为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心灵变化,用爱心缩短师生距离,让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在“德”。教师要努力修身,以德教书育人,加强师德修养,践行师德规范;锤炼高尚的品格,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人格心理和健康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