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写忠孝的小论文最多。
古人曾把道德修养作为人生的终极追求。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幸福和自由比道德更重要。现在的孩子有许多其他的事情要做。
四书五经
曾几何时,作为一个15岁之前的读书人,他要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几乎都是“崇经”。他们对经典的理解足以让今天的古代文学博士生绝望。1912 65438+10月19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下令“小学应废除读经”时,是解放思想的壮举;结果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没有多少人能回答四书五经是什么。孩子感兴趣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和《左传》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的支柱性思想体系,正处于迷茫之中。现在,亦舒在北京建立了一所现代私塾,专门教授四书五经。
论传统文化的缺失
我认为今天中国人素质低或者说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至少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也许大多数人会提到,中国经济条件落后,国民教育投入明显远远不够,这大大拉大了中国公民与其他文明国家公民的差距。这种差距不是自然决定的,而是我们跟着西方文明走。我们在很多方面赶上他们,适应他们的文明规则,自然就表现出了差距。
第二,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毫无疑问,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财富,包括传统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精华。但为什么这种传统精神的影子随着现代中国人的一代代变得越来越模糊?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文明的国家,尤其是唐宋以前。真正的固步自封,是在朱成理学被统治者疯狂推广和驯化之后才开始的。整个国家对世界的无知自然跟不上文明的步伐。此后,在上世纪初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中,抨击封建愚昧的理学和落后的伦理道德是正确的,但在这一过程中彻底否定和抛弃儒学和传统文化则是不明智的。从那时起,一直到现在,近百年过去了,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才发现,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这些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血脉,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我们会变得野蛮无知,没有对传统的理解和认识,我们会变得浅薄无知。这个时候,我们确实已经很快失去了祖先所有的好东西,这是危险的!
第三,民族缺乏信仰。其实这个问题是由第二点引起的。唐宋以前,中国是一个兼收并蓄的国家,各种宗教信仰都有。佛教和伊斯兰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演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中当然包括中国自己的宗教:道教。无论哪种宗教,事实上,都不可避免地会被政权所利用。除此之外,这些宗教无一例外都要求信徒的教导中有善。但随着明清以来时代的动荡变迁,宗教在中国政治权力中心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数百年来,中国的统治者和领导人并没有过多强调宗教的作用。应该说他们对宗教一直是比较谨慎的。今天,中华民族缺乏类似西方基督教的民族信仰,培养人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的重任落在了本已不堪重负的政府肩上,无形中给政权造成了巨大压力。宗教是对人的精神和灵魂的洗礼。宗教总是与政治权力相结合或被政治权力所利用,或者它本身就是政治权力的一部分。其实没有宗教来教育人民也是可以理解的。国家权力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改善社会,倡导新风尚,但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女孩。父亲在部队做了8年文书工作,转正后到地方做了相当于秘书的工作。我妈妈一直是初中英语老师,也就是说她已经教了25年了。父亲品味高雅,喜欢种花,下棋,钓鱼。他写得一手漂亮的隶书和楷书,文笔也相当不错。小学三年级之前,家里经济困难。父亲用稿费保证我们一家四口(包括弟弟)每天有肉吃。我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用我淳朴的心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带给我的荣耀和耻辱。大概是因为父亲那一代人受到了十年“文革”的洗礼,我渴望读书却又不能停下脚步的遗憾让我的到来投下了希望之星,父亲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记忆中,父亲因为我没有背出“99乘法表”这样的小错,就扒了我的衣服,用皮带抽打我。疼痛就像冰雪覆盖的山背后的太阳。一摸就觉得像,让我颤抖,不寒而栗。日本小鬼的大刀在中国人眼里刻下了耻辱,于是我就成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落后就要挨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各种教条追随者的工具。虽然我在文艺方面颇有天赋,但我的写作、唱歌、演讲等爱好都被父母压制了。语文名列前茅,声乐比赛拿一等奖,演讲比赛拿冠军,数学远远落后第20名,物理从没得过60分(满分70分),化学从没得过45分(满分50分),这种鲜明的对比成了家长心中的耻辱,也成了他们同事和一群自命不凡的小丑冷嘲热讽的话题。我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今天我就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用我的笔来审视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奶和酒渣。第一,关于饮食,“民以食为天。”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诞生的,但是它很能概括中国人的饮食心理。“民以食为天”,吃是最根本的。“人是铁,饭是钢,不吃一顿就饿。”“丢什么都丢不了肚子。”吃饱了才能谈别的。所以中国文化是靠吃吃饭的。中国人讲究饮食,于是产生了一堆美食来满足食欲,于是演绎了一堆关于民间小吃的“感人传说”,于是产生了一堆与吃有关的词汇。吃饱了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就够了。中国的读书人要搞很多“吃”字成语,形成一种“杂食主义”,蔚为壮观:思考是咀嚼,体验是品尝,嫉妒是嫉妒,快乐是陶醉,平常是平常,说起来容易,浮躁的学风是浅尝辄止。改变现状更痛苦。还有什么会吃亏,吃不好,在外面吃,吃活的,吃好吃的,吃老东西,吃小灶,打官司,吃回扣,吃哑巴亏关门,不管吃不吃?中国的政治,说白了就是吃饭。无论是原始人还是中央领导人,无论是“那蛮”还是“贵族”汉人,无论是经过几道工序检验安全无害的鹿肉还是瘦猪肉,无论是奶酒还是“统一”的鲜橙,中国所有的政治问题都在饭桌上讨论,“政治就是吃饭”已经成为中国人遵守的准则。我想大概是我们的祖先好不容易找到了吃的东西,才让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才导致父母问“你最近吃得怎么样?”这样孜孜不倦的提问,造就了“要想拴住老公的心,就要先拴住他的胃”的厨柜。二、关于“家族化”我们的祖先过于孤独,于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宗族、部落,并由此形成了“内外有别”、“老少贵人”、“异国官民”的民族心理。所以,在泛滥的古装剧、历史剧里,往往是因为“以下犯上”、“卑微犯上受尊重”、“内接外接”所以,当我反驳长辈的观点,反抗父母的无理鞭笞时,就会被激怒。所以我爸妈打我最合理的理由就是“你敢跟我顶嘴,跟你翻脸!”中国文化崇尚家庭本位,内外有别,导致部落战争、民族纷争,“下面犯罪”的群众斗争由来已久。三、关于婚姻“婚姻是人一生中的大事,尤其是对女性来说。”祖先的婚姻很好说,无非是“亲骨肉”。发展到奴隶社会,婚姻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婚姻变成了一种手段。在封建社会,婚姻不仅是由于爱情发展的成熟。皇帝的老儿喜欢结婚,女人也喜欢用身体换取权力和地位。结婚也可以让汉匈和解,让中国与国际接轨。婚姻的作用不可低估。婚姻不是双方的事,而是家庭、责任、民族大义、国家未来的事。于是,婚姻陷入了“无爱的婚姻,无性的爱情”的怪圈。到了现代,“婚姻是否是爱情的坟墓”成为辩论赛中的常青树,无数辩手乐此不疲。我真的不明白我爸妈是怎么在一起的。吵架十几年,不得不形影不离,水火不容,孩子成了维系婚姻的纽带。不离婚最明目张胆的理由就是他们的孩子。久别之后,他们经常保持联系。看来他们又想到对方的好了。都是年纪大的人了,不知道什么是爱。父母婚姻失败最大的影响就是我不轻易把心交给男人。这恐怕也是很多人一辈子单身,“宁愿没有爱情,也不愿在爱情里受到伤害”的原因。然而奇怪的是,随着单身的力量越来越大,医院妇科中心的年轻女孩想要堕胎的越来越多,中国的婚姻文化似乎陷入了“性是不必要的”的境地。四、关于信仰“你有信仰吗?”“信仰?信仰是什么?”“我信耶稣,你呢?你信什么?”“我什么都不信。”“你怎么能不相信什么?怎么会没有信仰呢?没有信仰怎么活?”“你为什么有信仰?你看,没有信仰我活得不好?”
“难以置信,难以置信……”
这是一个西方人和一个中国人之间的对话。我想说的是,中国人真的没有信仰吗?不要!中国人民有信仰!中国文化有信仰!问题是中国人的信仰太多,太乱,太容易改变。所以,其实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中国文化还是没有信仰!中国人相信天地鬼神,但没有宗教虔诚;相信诚信,但尽量满足双方的需求;信奉礼仪,却缺乏社会公德;相信节俭,但过分奢侈;信奉团结互助,但“窝里打”就好;我相信“各人扫自己的雪,别管别人瓦上霜”,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是好的;信奉“爱党爱国爱人民”却竭尽全力盘剥腐败资产;信奉“老人老了,老人老了,年轻人年轻了,年轻人年轻了”的思想,使每个城市都散落着无家可归、无家可归、无家可归的孩子;信奉“男女平等”却公然开出“女性45岁以下”的招聘条件;我相信“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但少管所的数量与日俱增;信:温柔敦厚,但实行“不战而屈人之兵”;“孔融让梨”这封信是在叫嚣“我得不到的,别人也拿不到!" ;信奉“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让无数学子心甘情愿地崇拜“人海战术”;坚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迫使数百名教师联名上书,索要一年的工资;信奉“和谐社会”却爱勾心斗角;信奉“淡泊名利”,看过无数文人的笔刺,抒发人生的失意;我相信尊重自然,但我看到餐馆里的游戏很受欢迎,动物园里的珍稀动物队伍日益壮大...中国的文化信仰太多,谈不完。即使信奉“坚持真理”,在权威面前还是要“英明”,这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中国人有信仰吗?是的。等于没有。中国文化有信仰吗?是的。等于没有。最好不要!这是另一个关于女性的敏感话题。在今天的中国,如果有谁站在大街上大喊:“女人他妈的不是衣服吗?"?!"保证他会被骂死。说实话,我个人对“红颜祸水”很有怨言。男人无德,为什么要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女人身上,尤其是美女!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有了外遇就被指责道德败坏。男人不可耻吗?不是女人成不了大事,而是男人不喜欢也不允许更害怕女人的成就。但是,我发言的重点是“但是”。因为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就一定要“三男四男”吗?女人愿意讨好男人,坚守厨房,是因为男人不喜欢也不允许更害怕女人的大成就吗?
中国的女性从历史中走出来,走到今天的“男女平等”。可悲的是,肉已经出来了,精神还在徘徊。大多数女人靠依附男人生活。女人需要独立,因为女人也是人!女人可以独立,因为女人也是人!为什么无数遭受家暴的女性对男性恨之入骨却依然“断交”?因为“有个男人,至少我有吃有穿有个男人,心里踏实。”无知!女人不是衣服,不是贡品,不是工具。女人是一个完整的人。不要自怨自艾,不要指望爱情能给你一切,中国的女人们,该醒醒了!6.中国的教育很成问题。最著名的科举制度的弊端我就不说了。我更关心当今中国的教育。〈1〉众所周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在大多数省市都是一句空话,学校打着素质教育的招牌搞应试教育是公开的秘密。作为一个在中国应试教育著名地区黄冈的邪恶魔爪下走出来的大学生,我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初中高中毕业能卖的试卷就不用说了,一米多高,更不用说能收集起来一起开书店的学习资料了!其实“海战”并不是应试教育的劣势。应试教育的弊端在于,学生以模块化、机械化的方式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在固定的“标准答案”的制约下,思维趋于僵化,使学生逐渐失去提问的冲动和思考的能力。为什么今天的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而对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科技文学艺术成就却很少?为什么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连中国人自己都鄙视?中国人应该想一想原因吗?再说说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我个人认为,当今中国的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中,初中教育是最失败的一个。小学阶段,虽然在“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辅”的方针指导下,家长和老师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但毕竟一不小心让孩子德、智、体、美、工均衡发展了;到了高中,老师们深深明白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对一个孩子的人生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会尽一切努力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努力帮助每个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在大学里,虽然很多大学生被充分的自由所迷失,但毕竟还是年纪大了。大学生总是有自己的判断,大部分还是能把握自己的命运的。初中阶段,孩子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期,最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关爱。而大部分老师急功近利,追求重点高中升学率,对大部分学生不重视,或者干脆对他们漠不关心。更有甚者,他们歧视非尖子生,导致两个班级学生严重两极分化,学生之间“年级矛盾”尖锐。这些伤害在学习中也能看到,反映在孩子的心里,就像太阳挡不住乌云的遮挡,严重的负面影响在孩子心里慢慢生长。不经意间,曾经听话的孩子仿佛中了邪,突然变成了完全不同的人,沉迷于网络游戏,赌博,打架,杀人,到色情场所寻找刺激。祖国的花朵自虐自残自毁!当我们的老师不停的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时候,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错误吗?!〈2〉关于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觉得这句话在国内大部分家长看来都是扯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业优秀,“学业优秀”这个词很重。不幸的是,很少有父母意识到自己在命令孩子做该做的事或责骂孩子不该做的事时,已经多次犯下这样的错误。难怪中国的孩子普遍内心有压抑的逆反心理,也难怪孩子被骂被打的流行理由是“你敢跟我顶嘴,跟你翻脸!”< 3 >事实上,单独列出社会教育的这一方面是不够的。当今中国社会问题很多,教育存在缺陷当然不足为奇。在我看来,社会对人的影响往往是微观的,但却渗透到每个个体的方方面面,所以上述问题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也可想而知。让我难过的是,有很多人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但那些有能力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人,即使削弱了,也很少会有大动作。其实这也不完全是他们的错。不就是所谓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吗?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谁能逃脱环境的影响?
央视的公益广告创意满满,但我还是不知道效果如何。我只是希望我们的社会给那些需要爱却不知道爱的花朵更多的理解、尊重和关爱,不要让那些含苞待放的花朵失去拥有春天的机会。毕竟他们只是孩子。我洋洋洒洒写了13页,大多是批判时代的弊端,但这并不代表我是一个“愤青”。只是因为中国人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听得太多了,才担心我们的民族自取灭亡,才会不厌其烦地把这些陈词滥调拿出来。不满导致不满,悲伤导致悲伤。我们的民族需要的不仅仅是反思,更重要的是反思后的行动。作为一名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要做的就是传播中华文明。为此,我一直在默默努力。希望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世界证明:中国人能行!中国文化,了不起!我要用我微弱的声音,唤醒每一个中国人真实、真挚、真挚的爱国之心,为祖国的崛起、世界的和谐、人类的进步而奋斗!如果人人都强,中国为什么要担心不富不强?如果人人都强大,人类文明为什么要停滞不前?自强不息,生生不息,别忘了,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选两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