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论文
动物医学也可以翻译成兽医学,但比兽医学应用更广泛。请看我带来的动物医学论文!
建立渔业兽医执业资格考试制度,是深化我国水生动物新发疾病防控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渔业医学专业化发展和产业化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加强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1]。2013年4月,为推行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适应国家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努力,我国第一个水生动物医学本科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在上海海洋大学设立,国内其他水产高等院校也开始尝试该专业的建设。作为新建本科专业,水产动物医学教学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科学设计教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使水产动物医学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教学,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无疑是摆在水产院校面前的一大难题。鉴于此,在分析水产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技能培养、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了水产动物医学专业教学的创新措施,以促进我国水产动物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水产动物医学教学的特点
传统的水产专业教学观念认为,水产专业的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2]。因此,在这种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水产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在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注重规范化实际操作技术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基础验证性实验,特别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具备扎实的水产动物医学相关技术。水产动物医学实践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它依赖于环境,受季节、气候、地域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场所包括实验室、学校实习基地、水产企事业单位、水产科研院所等。,并与理论教学体系、生产实践体系、科研实践体系、社会实践体系有着广泛、直接、密切的联系。目前,水产动物医学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更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3)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4)实验教学具有规范性、过程性和环境依赖性。
2.水产动物医学教学的创新措施
作为新增本科专业,水产动物医学在教学和人才队伍培养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长期以来,实践教学不仅没有引起水产院校的足够重视,教学内容陈旧,无法体现新的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教学体系不合理,实践教学基地分散,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投入不足;实践教学教师多为纯理论教师,缺乏实践训练。随着扩招,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学生就业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进行有效的专业教学,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是水产院校办好该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1)水产动物医学的教学必须以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为基础。
2011年,我国开始正式实施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科目(包括兽医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水生动物解剖与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和水生动物生理学)、预防科目(包括水生动物免疫学、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和水生动物卫生学)和临床科目(包括水生药理学和水生动物学),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保证了水生动物医学的教学。因此,水产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应参照渔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试科目来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本着“厚基础、重专业、高质量、强实践”的原则,根据渔业兽医从业资格考试所涉及的内容确定课程,并不断对水产动物医学专业的课程建设和合理性进行科学细致的审查,使开设的课程尽可能与国家规定的渔业从业资格考试科目相一致。此外,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客观实际要求和水产动物医学的特点,合理配置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比例,在不增加课程理论学时的前提下,将渔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纳入课程学习标准,融入课程教学。
(2)水产动物医学教学必须借鉴相关学科的先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水产动物医学专业刚刚增设,缺乏专业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借鉴水产养殖学、动物医学等相关专业的先进教学方法,积极实施案例教学与PBL教学法相结合,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利用自制讲义将相关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引入课程教学,使基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同时,要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通过多媒体再现各种案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取知识,加深记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积极思考,强调以问题为基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水产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必须加强水产动物医学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建设。
增设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旨在加强我国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培养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具有实验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自身特点。所以专业的老师一定要有很高的实践技能。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下,积极鼓励教师到基层单位(企业、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科研院所等。)为规范渔业兽医从业人员行为,提高水生动物疾病防控能力,指导和带学生参加基层生产活动,充分提高实践技能和临床经验,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此外,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制度,鼓励教师走出校门,进入基层,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学术会议,开阔视野,提高专业素质。
(4)水产动物医学的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水产动物医学是一门实验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3]。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水产动物医学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学既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又注重案例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现场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要加强校企合作,特别是与水产发达地区或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适当延长实践教学时间,避免流于形式。学生应当在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内实习基地参加至少一年的临床疾病诊断实践,并建立课后实践教学体系,成立以实验研究为主的生产实习课题组,充分利用暑假参加与渔业执业兽医行业相关的各种活动。不定期开展水生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和科技服务,定期开展科技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践能力。
(5)水产动物医学教学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作为检验教师和学生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理论考核中,按照《渔业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大纲,更新了理论考试内容,改变了考试题型,增加了临床实践考试题型和案例分析题型,内容尽量全面、重点突出,增强了学生分析临床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遵循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加大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比重,技能操作成绩至少占总成绩的40%。这种考核方式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结论
我国水产动物医学研究水平低,起步晚。另外,水产养殖业有多年的文化积淀,存在养殖模式、生产方式、经济水平等障碍,无形中制约了我国水产动物医学教学的发展。但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专业的成功经验,不断跟踪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践技能训练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水产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将逐步建立和成熟。我们相信,我国水产动物医学专业培训体系将逐步为国家培养一批专业的渔业执业兽医,有效提高我国水产养殖疾病临床防控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