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设计参考(茶文化与茶具设计内涵详解)

众所周知,茶起源于中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许多文明。也出现了很多奇迹般的故事。饮食的发展影响着中国每个人的感受,这一领域的新突破就是茶的出现。在茶叶发展的后期,逐渐走向世界,甚至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千百年来,人们试图从茶文化中寻找更深层次的内涵。当然,茶文化的内涵和茶具的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茶具,顾名思义,就是喝茶时使用的器皿。茶具和其他种类的餐具一样,都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从出现到发展,再到不断精致而发展的。喝茶的过程不仅仅是对茶本身的享受,更是对茶所蕴含的精神的享受。

使用器皿和饮酒都是一个人在不断吸收茶文化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对茶文化的理解越来越深入,茶具的发展会得到增强。当茶具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良的时候,人们会特别注重茶叶的口感。并且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茶文化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品格也被挖掘出来,这其实是一个持续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可以看出,中国的茶文化和茶具设计有很多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了良好的互动状态。

据记载,中国保存下来的关于茶文化的史书和记载相当多。尤其是在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历史地位非常高,人们对茶抱着高度推崇的态度,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深藏在人们记忆中的文化。茶的历史发源地在中国,仅中国就有数百种茶学书籍和经典。当然,也有很多古籍描述了茶具的诞生和发展。比如陆羽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记载了饮茶的原理、泡茶的过程,甚至茶具的“四器”。这些都说明茶文化和茶具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历代茶文化与茶具的相关性发展01。唐茶和越窑瓷茶具

唐代社会发展迅速,社会安定繁荣,处处呈现出一派祥和安定的景象。对于茶文化来说,唐代的宏观环境决定了茶文化最终从萌芽走向成熟。陆羽的《茶经》也是唐代写的,详细总结了当时社会上人们的饮酒习惯。汤涛提倡的烹茶方式叫做“煎茶”,即把茶叶放入一种叫做“壶”的器皿中,用火煮沸,然后倒入碗中饮用。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最流行、最受欢迎的。

当然,到了唐代,还有茶炉、风炉、饮茶器具和茶壶,甚至还有可以用来存放茶叶的茶盒。可以说唐代已经有了茶具的雏形,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越窑青瓷,是青色瓷器的一种。茶叶煮沸后,会呈现红色。当茶叶倒入青瓷中,茶的颜色会变成绿色。在唐代的茶文化中,绿茶也是备受推崇的,所以当时人们普遍使用越窑青瓷的茶具。

02.宋茶与黑窑灯

到了宋代,用火煮茶的方式不再流行,开始出现一种叫“点茶”的制茶方法。于是,唐代的茶具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宋代人们使用的茶具称为茶瓶,这种器具的使用与宋代流行的“斗茶”文化密不可分。斗茶起源于晚唐,逐渐发展到宋代。当时很多作品都是描写斗茶文化的。宋代诗人范仲淹曾写过一首《斗茶歌》:“北苑将献天子;《林下熊浩》争美第一。”可见斗茶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活动。

斗茶时,对茶汤的色泽和均匀性有很大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观察这些微妙的变化,一种名为姚健黑盏的瓷器成功吸引了各界茶友的注意。黑窑茶灯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很高的艺术价值。除了方便观看茶叶的细度,它的形状也很奇特,口大底小,便于倒茶;测量也中规中矩,胎体比较厚,也能起到很好的保温作用;窑变黑灯的另一大特点是釉色非常漂亮,虽然颜色单一,只有黑白两色。但在烧制过程中,釉面上的线条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审美价值很高。

03.茶和茶壶

明代消费的茶叶开始青睐芽茶,芽茶冲泡过程中产生的茶汤呈黄白色,到了宋代已不再是白色。所以在茶具的使用上,不再倾向于建造窑黑灯,而是提出了用茶壶泡茶的方法。

紫砂壶的出现与明代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明代人大多推崇简单的饮茶方式,尤其是明代中后期,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茶汤本身的魅力,品茶时主要注重茶的滋味和香气。紫砂壶实用价值高,符合当时人们对茶具的要求,所以逐渐流行起来。明代冯克斌的《茶记》也描述了紫砂壶流行的原因:“壶小则香不留香,味不延绵。”

当然,紫砂壶泡茶有很多优点:一是紫砂壶以砂为主,含铁量高,多为开口式设计,透气性极佳,能更好地储存茶叶的香气;其次,它还具有很强的适应冷热转化的能力,耐热性好;最后,紫砂壶的外在形象古朴典雅,能更好地与茶文化中蕴含的柔美恬静的思想相融合,展现出一种高雅的品味。

04.绿茶和独特的地方茶具

到了清代,茶文化的主要内涵基本继承了明代,但各地开始形成不同的饮茶风格,人们对茶具的要求也逐渐苛刻。

在浙江、江苏等地,用茶壶泡茶的方式依然流行。在喝茶的过程中,不仅要观察茶汤的色泽,还要考虑茶叶冲泡后的香味和形状,从多方面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这些地区喝茶用的杯子比较小。

在长江以北的地区,人们更喜欢用带盖的茶具冲泡茶汤。一般用的茶主要是红茶和花茶。为了有效保持茶的香气,他们有时会选择用大瓷壶泡茶。带盖碗的茶具的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有效保持茶叶的温度。比如像北方这样寒冷的冬季地区,最适合用盖碗泡茶。

在广东和福建,有喝功夫茶的爱好,操作技巧很复杂,讲究很多。制作功夫茶时,选择的茶叶一般是乌龙茶,色香味俱佳。

第二,茶具和茶文化具有同样的艺术价值01。功能和美感相互协调。

在中国古代,喝茶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所以特别注重器皿的风格和形式。作为茶具,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而且在外观上也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要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还要体现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融合。

在茶具的造型设计中,要有优美的韵来表现形式,要把茶文化的深刻内涵用器物的形式表现出来,做到情、美、形、味的结合。此外,茶具还可以通过线条的松驰、曲折的柔和、色彩的浓淡来表现不同种类的文化,可以个性张扬,也可以清新委婉。

再加上一些花卉、字画、虫鸟兽的装饰,以及不同材质的搭配设计,茶具在使用过程中就能展现出茶文化所蕴含的审美情趣。

02.它们都体现了道德精神和价值观。

茶具本身是作为一个载体概念出现的,可以起到一定的承载感情、表达心声的作用。中国古代很多文人用各种程式化的语言描绘出自己对茶文化的独特看法,这也是茶具不是单一商品,而是有不同造型的原因之一。因为不同的形式代表了不同的审美趣味。

比如到了宋代,各种铜茶具、陶瓷茶具开始出现,逐渐取代了金银茶具。这主要是因为铜质茶具制作更方便,价格更低,普通人都可以使用。陶瓷茶具也要能有效保存茶叶的香气。但唐宋时期人们煮茶的方式相对复杂,这种复杂的程序直到明清时期才被彻底打破,茶壶开始出现。在用茶壶泡茶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茶本身的魅力。用简单朴素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崇高的道德精神。

03.饮酒环境的协调。

在品茶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茶具的使用和饮茶环境的氛围衬托出茶文化本身高贵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起到了真正的“情景交融”。所以冲泡不同种类的茶时,环境和茶具也要相应调整,并不是所有的茶文化都体现在同一个环境中。

在这种环境下,茶具也随之调整,家用茶具、茶馆茶具、旅行茶具等多种茶具开始出现,所以协调饮用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简单来说,茶具的使用过程就是喝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获得美的感受,还可以领略茶文化的精神。两者相互融合,激发出独特的魅力。

参考资料:

茶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