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的英译汉
第1条
英汉翻译中的翻译障碍
摘要: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有一种对翻译病的批评。首先,文章介绍了翻译病。然后,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理解、表达和修改三个阶段翻译障碍的一些表现。总结翻译病的根源,最后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英汉翻译;翻译障碍
一、什么是翻译障碍?
英汉翻译是把英语表达的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目的。翻译的基本标准一般是“忠实、通顺”。所谓忠实,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在忠实的基础上,译文还应修辞正确,逻辑合理,语言简练,文理通顺,即通顺。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写作的结构与遣词造句的习惯相去甚远,语际转换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这种矛盾不断妥协的过程。著名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形象地总结为“比如英语翻译成汉语,不允许西风压倒东风,变成外国口音的汉语,也不允许东风压倒西风,变成油嘴滑舌的汉语”。但在英汉翻译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对英语的先入为主,矛盾对抗的结果往往是不经意间压倒东风,译文“不中不西,不驴不马,却似异而别扭”;让人看起来“不好看,不好听,说起来别扭。”你金?奈达在翻译理论和实践中提到了这一现象,并专门造出了一个词——翻译ese。翻译无序不仅严重影响译文的质量,而且影响汉语的纯洁性,不利于汉语的健康发展。
二,探究翻译障碍的原因
英汉翻译是一项极其复杂的任务。翻译有三个阶段:理解、表达和修改。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好,都可能出现翻译障碍。
理解的阶段
理解的过程就是对原文进行语言学分析,如词汇、语法结构、语境分析、语篇文体结构等。,力求吃透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时还需要有一些生活常识。
伽利略最大的光荣是他第一个把新发明的望远镜用于证明宇宙的存在。网络绕着地球转。
伽利略最大的荣耀在于,他在1609年第一个将新发现的望远镜对准天空,证明行星是围绕太阳转的,而不是围绕地球转的。
分析:翻译只理解原文的表面意思,机械地把荣耀理解为“最大的荣耀”,导致最后的翻译令人费解。翻译时,如果只考虑原文的表面意思,简单地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从例1的上下文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伽利略第一次借助科学手段证明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实验。伽利略最辉煌的成就是他在1609年第一个将新发明的望远镜对准天空,证明行星是围绕太阳转的,而不是围绕地球转的。
例2:对我来说没关系,只要我的肋骨和脊梁之间有东西。
没关系,只要有东西放在我的肋骨和脊椎之间。
没关系,吃点东西填饱肚子就好。
分析:胃位于人的肋骨和脊椎之间,在FFS肋骨和我的脊椎骨之间找点东西就相当于找点东西吃。这是一个非常幽默的说法。英美人喜欢幽默,翻译时要学会理解他们的幽默感。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如果直接从源语言去理解,往往语义不通,逻辑不通,难以理解,会葬送读者的阅读兴趣。
两个表达阶段
表达是翻译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正确理解原文的前提外,还取决于目的语的素养水平和对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
示例1:调用集群中的学生和liftheirhandswentheirnames。
学生们站在一起,当叫到他们的名字时举起了手。
分析:翻译不够通顺。英语属于形合语言,需要虚词来连接句子中的词或从句,而汉语属于意合语言,往往不需要词或从句来连接。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往往需要省略原文中的连词、代词、介词等功能词。在英汉翻译中,如果忽略这种差异,看到when就翻译成“when”,每个修饰语都用“的”来处理,就会导致翻译僵化,翻译问题严重。
例2:许多人认为大脑的运作决不能与过程相提并论,它们必须通过某种特殊训练才能获得。
很多人的想象是,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不能和科学的思维过程相比,这种思维过程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
解析:例2生搬硬套了“its imaginated”的被动结构,译文“It was imagined by many”读起来有些别扭。译者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汉语比英语更习惯主动语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采取一些灵活的手段,变被动为主动,而是刻意保持对原文表面形式的忠实,那么译文就不地道。
例3:我有灵魂之爱,首先,因为它能带来狂喜——1可以用几个小时的这种欢乐来结束我的余生,
我追求过爱情,首先是因为它能带来狂喜――我宁愿牺牲我的余生来换取这幸福的一刻。
我追求过爱情,首先是因为爱情能带来狂喜——我宁愿用一生去换取这一刻的幸福。由于语言结构体系的不同,英语语言相当清晰,分析性强,逻辑性强,而汉语则擅长模糊性、跳跃性、和谐性。如果忽略了这个特点,认为中文不够准确,不够科学,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只是用一些词语来规范。考虑到英语,翻译往往不伦不类,适得其反。仔细分析,“余生都”比“我的一生”准确不了多少,而中文中的余生往往指的是老人的晚年,或者灾难后侥幸挽救的生命,与原意相差甚远。
例4它和板球比赛一样重要,
这件事和板球一样重要。
分析:很多人觉得这个翻译“容易翻译”,其实不然。你是否有翻译障碍取决于翻译的目的和接受者是谁。如果收信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者对板球了解不多,那么这种表达方式当然是很难理解的。但在英国,板球是最受欢迎的运动,板球是男女老少都关心的事情,所以有时候这样的异化翻译更能传达异国风情。
第三审查阶段
修改是对原文进行初步翻译后,进一步全面验证的后期阶段。仔细阅读译文草稿,不仅可以识别、验证、修改和决定内容的忠实性、问题的实用性和目的语的可读性,还可以进一步解决理解和表达无定论的问题。纽马克认为,译者应该根据文本的难易程度,花50-70%的翻译时间来修改自己的译文。
通过以上对翻译病在翻译各个阶段的一些表现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翻译病的成因从根本上说是以上三个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解阶段对原文理解不透彻,表达上片面强调忠实,形式上照搬原文而忽略了汉语的遣词造句特点,修改工作不认真。
第三,如何减少和避免翻译疾病
在文章中找一句话,在句子中找一个词。
1,吃透原文。理解原文,离了句子就看不到字,只有树看不到林,需要结合它的文本语境、情景语境、社会语境。此外,英汉两种语言在体制、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异。译者必须加强责任感,摒弃一开始就得过且过的风格。
2.用中国人的思维和表达再现原文。在彻底准确表达原文的基础上,摆脱英语的字面束缚,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重构译文。
第二,要掌握合理的翻译技巧。
科学合理的翻译技巧可以在短时间内减少翻译疾病的发生。
首先要把握一个合理的翻译标准。翻译综合症的发生是翻译标准走向极端。忠实和流畅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一定要统筹兼顾,兼顾大小。
其次,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及物性、变形、添加、省略等,以达到在变中求信、求同的目的。
第三,养成良好的校对习惯
修改是翻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译者必须小心谨慎,做好这项工作。建议译者花些时间重新审视自己的翻译,如果不行,可以向别人求助。
四。结论
翻译不仅是一门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科学,也是一种限制性的艺术创作。要从根本上避免翻译综合症的发生,就必须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言素质。我们应该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我们不仅要从中国名著中获取营养,还要用比较的方法去读一些英美文学名著。同时,翻译也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教学或实践学习获得。因此,理论学习和不断实践是减少翻译疾病的必要手段。
第二条
浅谈英汉翻译技巧
摘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各有各的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你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人英语读、说得很好,但不会写,翻译出来的字不尽人意,不合逻辑,语法混乱,外国口音。对翻译方法缺乏必要的了解。了解常见的英汉翻译方法,通过翻译实践发现两种语言的差异,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英语。
关键词:英语翻译教学技巧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和决定性作用。如果没有正确理解原文,翻译的再漂亮也是徒劳的。首先要了解翻译的过程,包括1、理解全文、中文表达、检查打磨三个部分。
一、理解全文
理解包括理解原文的语法结构和理解原文的意思。语法结构混乱和无法准确把握词义是英汉翻译的两大“敌人”。相比汉语,英语语法结构更严谨,虚词也远比汉语多。英语句子是通过语法手段将单词连接起来构成的。翻译时,尤其是翻译复合句时,需要分析句子的语法成分和结构,掌握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这样在翻译具体的语言项目时,就会有一个清晰的框架,便于安排。另一方面,一词多义现象在英语中非常普遍,翻译应该根据各种信息和语境来确定单词在文本中的具体确切含义。
第二,中文表达
中文表达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中文传达原文所表达的信息。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站得更远,摆脱原文形式的束缚,灵活地用中文解释原文内容。
第三,检查修图
如果对原文理解不深,在翻译过程中就容易出错。由于受原文用词和结构的影响,汉语表达中容易出现英语式的汉语,译文读起来带有外国口音。因此,在翻译完成后,我们必须仔细检查和润色文本,使译文忠实流畅地表达原文内容。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无非就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单词和句子。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英汉单词和句子的翻译。首先,翻译表达的第一步是如何将英文单词翻译成合适的中文单词。一般的几种方法:词义的确定,词性的转换,加法,重复,减法。
确定一个词的意思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词汇差异很大。很难在两种语言中找到完全一对一意义的单词。翻译时,首先要确定单词在上下文中的确切含义。
他是一个勤奋的学生,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他。他是一个勤奋的学生,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他。
他是学物理的,出版了很多学术书籍。他是物理学专家,出版了许多学术著作。
在英语中,student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学生”,一个是“学者专家”,而且这两个词都是名词,所以翻译时需要从上下文来确定具体的意思。
2、根据语法知识,确定意思:他昨天买了三本英语书。
他昨天买了三本关于英语的书。
汤姆上周订了两张票。汤姆上周订了两张票。
在英语中,book既可以用作名词,也可以用作动词,但它们的意思完全不同。第一句明显是名词,应该翻译成“书”;第二句是动词,应该翻译为“保留”。
两种词性的转换
在英汉翻译中,名词不能简单地翻译成名词,动词往往要翻译成动词,这往往需要词性转换。
1.英语名词翻译成汉语动词:英语词汇中有名词对,但汉语中有很多动词。在英汉翻译中,尤其是翻译动词派生的名词时,名词转动词的现象非常普遍。
这个小孩模仿他妈妈说话。这孩子模仿他母亲的讲话。
2.英语介词翻译成汉语动词:在英语中,介词使用非常频繁。它们用来表达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是构成语法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虚词”。汉语中很多介词是被动词语法化的,很多介词带有动词的词性,所以翻译时要正确处理这两类词。
房子正在维修中。房子正在维修中。
3.英语形容词被翻译成汉语动词:以下计划可能在未来十年内实现。以下计划可能在10年实现。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词类的转换是灵活的,除上述情况外,还存在其他词类之间相互转换的问题。翻译要灵活。
三加法形态学
在英汉翻译中,由于意思表达的需要或汉语语法的要求,往往需要添加一定的词汇,使译文表达的意思完整、准确、通顺。
1.英语中很多抽象名词都来源于动词或形容词,其汉语对应词与对应的动词和形容词几乎相同。翻译成名词的时候,有时候需要加词,也就是说抽象的名词更具体。
她的傲慢导致了她的第一次婚姻的失败。
他傲慢的态度导致了他第一次婚姻的失败。
2.在英语中,时态是通过改变动词或添加助动词来表达的。在汉语中,时态多由助动词或时间副词来表示,所以在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加词。
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没有成功。
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仍然不成功。
3.在英语中,“数”的范畴是通过名词数的语法形式来体现的,而在汉语中,这一范畴基本上是通过词汇手段来体现的,所以翻译时往往需要加词。
尽管有这些原因,他还是逃脱不了批评。
虽然他有各种理由,但还是逃不过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