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软件论文题目

文/外貌狼(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财经狼烟日报)

本周《人物》杂志专访《外卖骑手,困在体制内》的一篇文章被刷屏,国外关于卖骑手的舆论从未像这次这么一边倒。在这场舆论的轩然大波中,矛头直指“算法”。但是这个锅,算法不是背出来的。

根据《外卖骑手,困在体制内》一文中揭示的逻辑,可以直接得出“骑手困境”的逻辑如下:

该算法根据历史数据决定缩短交货时间。为了避免订单超时,骑手不得不急冲、逆行、闯红灯。当骑手完成送餐后,会产生更多的短期数据,算法根据这些短期数据决定缩短配送时间。这种恶性循环让骑手的配送时间越来越短,算法让骑手越来越困。

然而,算法的逻辑并不那么简单。

查阅阿里本地生活智慧物流团队发表的论文《按需送餐的订单履行周期时间估算》,可以看到算法的目标是如何让算法更准确地拟合历史数据,而不是尽可能缩短配送时间。在设计算法的时候,算法工程师还考虑了天气情况,在餐厅用餐的时间,乘客等电梯的时间等等。

注:由于论文描述复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文末原文查看论文完整版。

那么是谁困住了外卖骑手呢?

一个外卖订单,涉及三方:平台、外卖骑手、外卖用户。三方自然都是逐利的。

平台想要更多的订单,更多的利润,所以需要更高效的送餐。因此,平台可能会人为缩短骑手的预期交付时间,利用算法的特性来玩这个无限循环恶化的游戏。

外卖骑手想要更高的收入,所以单位时间需要送更多的单。当正常驾驶摩托车无法进一步提高效率时,部分甚至大部分外卖骑手选择倒车、闯红灯甚至在车流中行走。

订外卖的用户希望更快收到外卖。当然,不洒就完美了。

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三年来外卖订单平均配送时间缩短了10分钟。也就是说,3公里内,外卖20分钟送到。

至于算法,它只在骑手选择更快地交付车票后采样新数据,即使他不害怕天气,即使他闯红灯或逆行。

当然,算法不背的锅,消费者绝对不会背。

看似善意,其实是强行绑架消费者。随后,白在新闻1+1中表示:“这是平台和监管的问题,不能直接把锅倒在消费者身上。这样做不仅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反而只会让更温暖、更宽容的人更痛苦,这是不合适的。”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确实如此。但是,要想彻底解决外卖骑手的困境,仅仅整顿平台是不够的。

简单推断一下,如果平台延长骑手送餐时间,骑手是会选择等红灯,靠右慢慢开,还是会选择“既然时间充裕,我再接两单?”。

外卖骑手对交通规则的漠视,几乎让路上的每一个司机都“咬牙切齿”“赞不绝口”。

2019有媒体对广州的实地拍摄做了统计。结果显示,同一路段,在短短10分钟内,外卖电动车有9次违规。

一方面,平台当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根据对一位外卖骑手的采访,这些事故的部分原因在我们身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少接单来规避安全风险。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为了安全,我们平时戴着耳机尽量减少看手机,但是平台会提醒你,如果你几秒钟内不看这个推送订单,就会自动拒绝。拒绝多单,平台不会给你送票,大部分骑手会选择看。

另外,为什么外卖骑手完全不担心交通违法的后果?曾经有一个佛山外卖小哥,在短短10天内,交通违法65次,多年累计未处理的违章记录,写满了29页A4纸。

假设一个开车的人发现不闯红灯就迟到,失去500元考勤奖。如果他闯红灯,他将被扣6分,罚款200元。一般来说,即使有300元的价差,他也会选择不闯红灯。一方面是为了生命安全考虑,另一方面扣6分的处罚也是一个太高的代价。

换句话说,外卖骑手根本不在乎交通违章,宁愿用交通违章换取更多收入,因为违章成本太低。

非机动车闯红灯处罚50元;在机动车道通行的处罚30元;车速超过15km的,罚款50元;酒驾:罚款50元。与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相比,这样的处罚可能太轻了。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良在电视上所说,外卖行业创造了就业岗位,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其带来的交通违章、职业安全、白色垃圾等“负外部性”都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当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干预,纠正偏差,让市场回归优胜劣汰的良性秩序。

没有政府监管守住底线,行业发展就会变成遵循弱肉强食的混沌之战,劣币驱逐良币,最终导致企业缺乏改善外卖骑手工作条件的动力和能力。

交通安全隐患只是外卖行业的“隐藏角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