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有哪些?

如何设计物理教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以下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关于高中物理教案的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条件;

2.能够根据简单问题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止的存在、大小和方向;知道有最大限度的沉默;

3、掌握动摩擦系数,计算具体问题中的滑移,掌握判断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系数的因素;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演示实验,总结条件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概括能力。通过比较静与滑的区别,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渗透物理方法教育。分析对象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概括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和技能: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滑动运动,会阻碍其接触面上的相对运动,称为滑动;

2.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就出现在它们的接触面上。

3.两个物体之间的滑动与这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的压力成正比。

4.动摩擦系数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最大静态存在-最大静态。

二、重点和难点分析:

1,这节课的内容分为滑动和静止两部分。重点是生产的条件、特点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2.难点在于,在理解滑动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的运动物体时,学生往往不分析具体情况,直接把重力当成压力。

教学建议

一、解释相关概念的教学方法建议

本文从基本事实出发,介绍了滑动时间和静止时间的存在,并利用两个力的平衡的知识,使学生接受这种存在。因为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所以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它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和学生讨论来理解。

1,让学生找到生活和生产中用到的例子;

2、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

1,一定是阻力;

2、静态对象必须是静态的;

3.移动的对象不能是静态的;

主要强调接触力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起到驱动力的作用,比如传送带的例子。

二、解释的大小和哪些因素与教学建议有关。

1,滑动的大小,与物体的材质及其表面的光滑度相联系;与物体间的正压有关;但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注意正压的解释。

2.滑动的大小可以用公式表示:动摩擦系数与两个物体表面的关系并不是表面越光滑动摩擦系数越小。事实上,当两个物体表面粗糙时,由于接触面上的交错齿,动摩擦系数会很大;对于非常光滑的表面,尤其是非常干净的表面,分子力起主要作用,所以动摩擦系数较大,表面越光滑,动摩擦系数越大。但在力学中,常称为“物体表面光滑”,是一种忽略物体的表述,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与上述描述无关。

3.动摩擦系数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它可以直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

4.静电的大小随着外力的增加而增加,与外力的大小相等。但是,静态不可能无限增加,而是有一个最大值。当外力超过这个最大值时,最大静力称为最大静力。实验表明,最大静力由公式确定,称为静摩擦系数,即物体所受的正压力。大小与外力的关系如图:滑动的大小。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2

学习目标

1.深刻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准确判断弹力的方向,熟记虎克定律,提高分析弹力问题的能力。

2.自学,合作探索,学会用假设法判断是否有弹性。

3.***投入,认识到物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重点和难点

重点:弹力的条件和方向的判断,虎克定律;

难点:判断有无弹性,判断弹性的方向。

说明

1.先通读教材P54-P56,略述本节基本概念,明确弹力和胡克定律的条件和方向。

2.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补习计划,巩固训练预习时不做要求。

3.认真写,找出问题和疑点,为课堂讨论和提问做准备。

问题指导

1.什么是变形,什么是弹性变形?

2.什么是弹性?

3.写出你对虎克定律和刚度系数的理解。

合作调查

探索点1:弹性变形和弹力

问题1。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橡皮泥可以被捏成各种模型。这两种变形有什么区别?

问题2。下图中,球和球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四种情况下两个球之间是否存在弹力。

根据以上情况,总结出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判断是否有弹力的方法。

用于培训

1.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A.硬物不得变形。

B.用力按桌子。虽然肉眼看不到,但是桌面肯定是变形的。

C.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一定会产生一个相互作用的弹力。

D.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物体不一定变形。

2.在下列情况下,弹性变形是

A.撑杆跳高运动员起跳时杆的变形。

B.当你坐在椅子上时,椅面会轻微变形。

C.铝桶被砸扁了。

D.弹簧被强行拉直。

探索第二点,几种弹性及其方向

问题3。如图,一块积木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画出积木与桌面所受弹力示意图,分析积木对桌面产生弹力的原因。

问题4。如图,一个小球用细绳吊在天花板上。1分析球的受力情况,画出各力的示意图。

绳子对球的拉力也是有弹性的。它的方向规律是什么?

用于培训

3.一小块木头放在桌子上。下面的陈述是正确的。

A.在接触点,只有桌子受弹力作用,木块不受弹力作用。

B.桌面和小木块在接触点都受到弹力。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变形后,为恢复原状而施加在桌面上的力。

D.桌子上木块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

请画出图中杆或球所受的弹力。

A.这根柱子靠在墙上

b .将杆放入半球形凹槽中。

C.球用细线挂在垂直的墙上。

d点1是球的重心,点2是球的中心,点1和点2在同一垂直线上。

探索第三点,胡克定律

【实验】:挂钩代码贴在一根弹簧上,弹簧后面有长度刻度。当钩代码的数量增加时,弹簧中的弹性增加,弹簧的伸长增加。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问题5。简述胡克定律的内容,写出公式。

问题6。我们将其定义为弹簧的刚度系数。请写下它的符号和单位。

对于培训:

5.一个轻弹簧的自然长度是15cm,下面挂一个0.5kg的重物后长度就变成了18cm。求弹簧的刚度系数。

巩固训练

1.关于弹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b支撑力的方向始终垂直于支撑面,指向被支撑的物体。

c .物体上绳子拉力的方向可能不是沿着绳子的方向。

d绳子拉物体的方向总是指向绳子沿绳子收缩的方向。

2.书放在桌子上,会受到桌子弹性的影响。这种弹性的直接原因是

A.书的变形b .桌面的变形c .书上的重力d .桌面上的重力

3.一辆汽车停在水平面上。下面的陈述是正确的。

A.由于地面弹性变形,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汽车没有弹性变形,所以汽车没有弹性。

B.由于地面弹性变形,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因为它也变形了。

C.汽车向上的弹性是由于地面的变形;地面向下的弹力是由于汽车的弹性变形。

D.汽车受到向上的弹力,施力物体是地面;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施力物体是汽车。

4.如图所示,轻型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之间的关系由图表确定:

1弹簧原长度;

2.弹簧的刚度系数;

3弹簧长度为0.20m时,弹力的大小。

高中物理教学教案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匀速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加速度的关系,计算匀速变速运动的速度;理解匀速变速运动速度图像的意义;了解匀速变速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加速度的关系,就会计算匀速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过程和方法:通过建立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体验物理理论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体验利用已知理论推导新理论的方法和思路;通过速度图像的建立,实现了图像法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物理公式、图像对同一规律的表达,体验物理规律表达形式的多样性,体会物理规律的形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公式,速度图像,位移公式。

教学困难

速度图像的意义及应用。

教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复习问题:

1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有什么特点?加速度有什么特点?

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如何计算?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2m/s2,说明物体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2.评估摘要: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均匀变化。加速度不是零,也不是常数。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是指物体每秒增加或减少的速度为2m/s。

3.提出问题:如果已知运动开始时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如何计算某一时刻的最终速度?

◆合作探究——新课学习

第一,匀速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1.问题研究:10页教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中的计算速度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的推导。

1由加速度的意义导出──一个实例研究

例1质点在时间0的速度为vom/s,直线运动从时间0开始以加速度am/s2匀加速求质点在ts结束时的速度。

解析:质点0在某一时刻的速度为vom/s;根据加速度的含义,1s中粒子增加的速度为:am/s;从时间0到ts结束的ts时间中的增加速度是ATM/s;ts结束时的速度应该是时间0时的速度和ts时间内增加的速度之和,即:。

2从加速度的定义导出:

加速度的定义是:,可以通过去掉分母,移动项得到:

3.交换评估-归纳总结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为:,如果质点从静止开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则有:。

2公式的意义:公式反映了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涉及四个与运动有关的物理量。如果已知其中三个,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求出另一个未知物理量。

3公式中各量的方向:公式中的四个物理量,除时间外,均为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由于直线运动,三个矢量的方向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因此,可以事先确定某个量的方向为正,其他方向相同的量代入公式时为“正+”,否则为“负-”;一个计算量为正,表示其方向与选择的正方向一致;负,表示其方向与所选的正方向相反。这样,利用公式,我们不仅可以计算出未知量的大小,还可以计算出它的方向。

使用速度公式时,一般选择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案例研究-汇总整合

例2教材第11页“例2”。

A.实例分析

B.注意事项:使用公式时,各量的单位应换算成国际单位;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初速度为正;匀加速时,加速度为正,匀减速时,加速度为负。当其量值代入公式时,应在其量值前加“-”号;计算的最终速度为“+”,表示方向与初速度一致,计算的最终速度为“-”,表示其方向与初速度相反。

C.关于向量的符号:如上所述,向量的符号只表示向量的方向,不表示向量的大小。比较两个向量的大小时,取其绝对值进行比较。

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

1.合作探索

1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准备:在数学中,除了用函数关系来表示一个因变量与另一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外,还可以用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直线或曲线来表示纵坐标轴表示的量与横坐标表示的量之间的关系,比如初中学过的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2方法微移:公式反映了匀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就像一道数学题,这种关系也可以用坐标平面上的图像来表示。如果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每个时间的瞬时速度。根据质点运动中的每一个时间和对应的瞬时速度,可以在坐标平面上描绘出一系列的点,这些点用光滑的直线或曲线连接起来,这就是质点的速度-时间图像,简称“v-t”图像,形象地表示了质点的速度变化。

3学会构建“v-t”像:指导学生用教材第11页表格中反映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的速度构建“v-t”像。

A.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TOV”坐标系,确定坐标刻度;b .追踪点;c .联系

2.交换评估

1图像特点:直线。匀加速的情况下,是斜向上的直线;在匀速减速的情况下,是斜向下的直线。如果初速度为零,则是通过原点的直线;如果初速度不为零,则是一条直线,但原点。

2形象的含义:

A.是指匀速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可以直接从图像中读出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B.表达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从图像中随机选取两点,计算加速度:。根据解析几何的知识,比值就是像的直线的斜率,即像与T轴夹角的正切。图像越倾斜,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因此,v-t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

◆案例研究-汇总整合

例3是三个粒子运动时的v-t图像。它们代表了什么样的运动?

分析:图像都是直线,说明三个粒子都在匀速直线运动。像A的斜率不等于零和正,像A代表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图像斜率为零,图像平行于T轴,表示加速度为零,B图像表示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C像的斜率不等于零和负,C像代表的运动是匀速减速直线运动。

三、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合作探索

1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设匀变速直线运动质点在时间t内的初速度和终速度分别为vo和vt,则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注:该公式仅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由平均速度的定义结合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推导得出。

2位移公式的推导:

代入、代入;得到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3对公式的讨论:公式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 *涉及五个物理量,其中四个已知,未知的可以计算;应用该公式时,初速度方向一般为正方向。所以,质点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代入加速度为正,代入加速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时为负。如果质点的初速度为零,即质点从静止开始匀速加速,则:

2.案例研究-汇总整合

例4教材第11页例3

1分析示例

强调汽车等车辆制动后的运动是匀速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降至零时,加速度将变为零,然后将了解到汽车将处于静止状态,其减速将结束。因此,在求解汽车制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移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时,首先要判断制动后的真实运动时间。

◆交流评价——总结和归纳

1.课堂练习:课本第17页“复习巩固”5,9。

2.老师总结:看黑板设计。

安排工作

1.复习课文,以书面形式完成课本第17页的“复习巩固”。

2.写一篇小论文《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3.预习这一节“自由落体”。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