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史
1.手动操作(无操作系统):1946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了——50年代中期,还没有操作系统,计算机工作靠手动操作。
手动操作模式的两个特点:
(1)用户垄断整机。不会因为资源已经被其他用户占用而出现等待现象,但是资源利用率低。
(2)CPU等待手动操作。CPU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2.批处理系统:装在电脑上的系统软件。在它的控制下,计算机可以自动地、成批地处理一个或多个用户的作业(包括程序、数据和命令)。
在线批处理系统:最早出现的是在线批处理系统,即作业的输入/输出由CPU处理。
离线批处理系统:为了克服和缓解高速主机和慢速外设之间的矛盾,提高CPU的利用率,引入了离线批处理系统,即输入/输出与主机控制分离。
3.多道程序系统
多频道编程技术
所谓多道程序技术,是指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入内存运行。即同时将多个程序放入内存,让它们在CPU中交替运行,从而可以享用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当一个程序由于I/O请求而挂起时,CPU会立即切换到另一个程序。
多程序批处理系统
60年代中期,在前述的批处理系统中,引入了多通道编程技术,形成了多通道批处理系统(简称批处理系统)。
4.分时系统
由于CPU速度的不断提高和分时技术的采用,一台计算机可以同时连接多个用户终端,每个用户都可以在自己的终端上在线使用计算机,就像一台独占机一样(多用户分时系统是当今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最常用的操作系统)。
5.实时系统:实时系统通常被用作特定应用中的控制设备。
6.通用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有三种基本类型:多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7.操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微处理器的出现和发展,掀起了计算机发展和普及的浪潮。一方面迎来了个人电脑时代,同时向计算机网络、分布式处理、超级计算机、智能化方向发展。于是,操作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