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新型城镇化战略

推进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型城镇化战略调整

对房地产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要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和培训体系。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房地产高级管理人员短缺,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引进开发理念、融资风险控制、施工管理、后期服务等方面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房地产专业有大量的大专和本科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连续几年都是“最难就业季”。解决房地产人才供需失衡,需要了解房地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推动高校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迎接房地产市场“新常态”的挑战。

一、转型期房地产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

房地产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前期融资、可行性研究、土地征用、项目规划、施工、项目营销、竣工交付和物业管理等。其业务涉及价值链长,需要广泛的专业人才。从需求来看,房地产企业招聘的人才类型可以分为财务、规划管理、工程技术、营销服务等。实际操作中,房地产企业以项目为单位,每个项目组都需要上述人才。不同的专业知识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和衔接,形成“能用”和“有用”的人才。

1.综合特征从行业特征来看,房地产行业与宏观经济和城市经济密切相关。房地产项目需要应对宏观经济波动和房地产调控的影响。项目团队需要把握宏观经济趋势和房地产市场的需求特征,合理确定项目定位,以降低后续销售风险。从开发过程来看,企业需要与众多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种专业公司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项目团队面临多项与政府部门相关的审批业务。比如,在土地征用阶段,需要掌握土地使用制度、出让制度、使用权转让等相关知识,明确土地规划条件约束;在规划审批阶段,需要掌握城市规划、项目规划、项目评估方面的知识,对综合知识和沟通能力要求较高。目前房地产企业的人才管理和培训方案基本是从培训、岗位轮换到全职岗位的过程,新员工需要充分了解房地产项目的流程和特点。房地产项目对综合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要求较高,而大学毕业生知识面较窄,难以满足房地产项目的需求。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通常不愿意承担人员培训的成本,往往选择有工作经验的人。一些房地产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有政府工作背景的员工,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综合知识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2.具有地域特色的房地产项目,受所在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影响很大。项目根植于地域,项目定位离不开地域。项目团队对城市、区域、板块的理解,决定了项目定位的高度。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区域的空间形态处于快速变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板块居住文化,影响着特定区域人们的住房消费心理。住房消费者选择一个项目,更是一个地区和生活方式。地域和板块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类型。因为房地产区域和板块的形成和演变是城市历史、城市规划、住房需求等因素影响的结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地域性是一个重要的特征,项目团队需要对城市、区域、板块有深入的了解,而这恰恰是毕业生最缺乏的。

3.金融化特征从国外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房地产企业的主营业务经历了从开发建设向资产管理和金融服务转变的过程,房地产作为金融资产的特征在发达国家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快速变革之中,项目融资、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和处置对企业的影响日益明显,房地产企业开始涉足金融、资产管理等领域。目前,金地、万科、绿地、绿城、滨江等大型房地产企业通过设立房地产信托基金、产业基金或参股银行等方式涉足金融领域,房地产企业金融化趋势明显。金融化也是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通常会将房地产专业纳入商学院下的金融、财务学科,重视学生对房地产金融、金融知识的教学。综合化、区域化、金融化是快速城市化阶段房地产经营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房地产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挑战,高校需要及时调整学科体系、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式,促进人才供需平衡。

二、高校房地产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受1998专业调整影响,并入工程管理专业,造成人才培养缺口。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兴起,房地产专业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由于高校专业设置的限制和学历背景的差异,我国房地产教育情况复杂,学历背景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学生难以适应行业对综合性、地域性、金融化的要求。

1.学科体系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高校设置相应的房地产专业,依托包括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等一级学科。房地产专业大多以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为基础设置,课程也以经济管理为主。重点课程有房地产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土地经济学、房地产估价等。工程管理以工业工程或土木工程专业为依托,与土木工程和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紧密结合,强调工程教育。主要课程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此外,部分高校依托土地资源管理开设房地产相关专业。由于学科基础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知识结构差异较大。课程体系和知识专业的不同,导致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差异很大。课程体系上的差异和不规范,对培养学生的质量影响很大,也给房地产企业的人才招聘带来困惑。因此,与成熟专业相比,房地产专业的学科体系仍然存在“散、乱、基础薄弱”的问题。

2.专业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脱节。房地产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能否与实践充分结合,直接影响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目前房地产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科书和书本上的知识不能满足房地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需要。现行课程体系与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实践严重脱节,部分教材沿袭上世纪版本,内容和知识陈旧,难以在现实中应用。然而,从国外引进的教材也与国内实践脱节。其次,房地产专业教师与实践脱节。由于我国土地和房产市场正处于体制转型、行业崛起和市场发展阶段,体制转型和市场发展的速度较快,而高校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一直跟不上行业发展的步伐,自身知识体系更新步伐缓慢,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3.培养对房地产“有用”的学生,关键点在于如何与行业、市场、企业紧密结合。从国内高校房地产专业的培养模式来看,主流的培养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学科教学为主,对课程实践和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不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方面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将房地产专业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培养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以适应市场变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第三,促进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建议

1.独立设置房地产专业,夯实高效人才培养基础体系。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房地产专业人才的需求规模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借鉴美国、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房地产专业培养模式,有必要在我国形成独立的房地产专业设置和培养体系。目前在工商管理与经营管理的理工科下独立设置房地产专业,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的教育体系是可行的。同时设置相应的专业硕士,形成学术和专业两个培养体系。从国家层面设置相关房地产专业,统一学科口径和课程体系,有助于相对规范和完善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此外,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变化,对人才的需求类型、需求结构和需求规模也在快速变化。房地产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课程体系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发展,课程设置和方向设置需要与时俱进。

2.实现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培养高素质、有用的专业人才。虽然高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科体系中设置了相应的实训环节。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教学和实践还有很大的距离。英国房地产教育体系中的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投资等应用型课程,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相应方向的房地产项目,现场参与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房地产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都要求有一定的周数出国留学,以培养全球视野。国内高校在考虑房地产专业的培养时,也要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来培养房地产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从国际上看,在有条件的发达地区,在培训项目中设置暑期国际房地产夏令营,对国外特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和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开阔国际视野;从国内来看,以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实际项目为案例,明确“房地产开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等课程为“教学+实践”课程,规范学生的实践实训环节。

3.与行业资格认证挂钩,探索教育专业化之路,英国和香港分别成立了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和香港测量师学会,这些协会及其专业认证有助于在大学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通过专业机构的认证,确保学生符合行业和企业的要求。行业资格认证提高了毕业生的竞争力,有助于明确学生培养方向。目前国内房地产专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规范化、专业化是下一阶段的发展趋势。国内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协会也逐渐兴起,如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房地产估价师协会等。充分重视国内房地产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特点,发挥专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促进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房地产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