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耕地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盐碱地面积和水域面积。
根据大庆市生态环境特点、自然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格局,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将大庆市划分为四个生态经济区。以主导产业为重点,逐步形成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特色的生态经济格局。
(一)西部荒漠化防治、草原保护和草、牧、渔业生态经济区
1.位置和面积
这一地区位于大庆市西部,西临嫩江,包括杜蒙县大部分乡镇,大同区3个乡镇,肇源县7个乡镇。总面积79万公顷,占大庆总面积的37.2%,是最大的建筑面积。其中,草地26.4万公顷,耕地7.2万公顷,水域21.7万公顷,林地1.26万公顷,分别占面积的33.4%、9.1%、27.5%和1.5%。
2.生态经济特征
该区沙地面积较大,属于松嫩沙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表现为降水少,西北风强,土壤疏松,沙土多风,占土壤类型总面积的27%。土地容易沙化,面积大。是危害大庆地区的主要风沙区和风口,也是国家治沙工程的重点施工区。近年来,由于对草原的不合理开垦和长期过度放牧,80%的耕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风蚀,草原“三化”现象更加严重,形成了300多个大小不一的风蚀坑。治理这一地区的沙源,就是要在大庆市西部构筑一道绿色生态屏障,保障沙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保护大庆市不受沙尘暴侵袭。
该地区草地资源丰富,水域面积较大,种植业沿嫩江东岸发展,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农牧渔业综合发展的综合经济类型。它既是黑龙江省畜牧业的重点区域,也是水产养殖业的重点区域,构成了农牧渔同发展的格局。
3.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
建立防风固沙生态功能保护区。结合“三北”防护林体系,因地制宜建立生态经济型植被保护与恢复体系,治理沙化土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建立重要的渔业生态功能保护区。综合整治湖泊水库,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渔业。
在嫩江中下游建立湿地蓄洪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发展生态草业、生态畜牧业及其深加工产业。建立科学的草原利用和管理制度,保护和恢复草原植被及其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
积极推广旱作节水灌溉技术。抗旱防沙治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
(二)中部草原植被恢复和石油、石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经济区。
1.位置和范围
本区位于大庆市中部,包括让胡路区、萨尔图区、龙凤区、红岗区和大同区五个乡镇(即大同镇、高台子镇、八井子乡、老山头乡、太阳升镇)。总面积38.3万公顷,占大庆总面积的18%。其中耕地7.4万公顷,林地21.00公顷,草地1.42万公顷,水域6.4万公顷,分别占本区总面积的19.3%、5.5%、37.0%和16.7%。
2.主要生态经济特征
草原是大庆市的第二大资源,萨尔图著名草原,以优质饲草——羊草闻名,水草丰富。土壤多为黑钙土和草甸土,肥沃,适宜牧草生长。然而,随着油田开发、人口增加、不合理的草地开垦、长期过度放牧等原因,大面积的草地被占用和破坏,导致草地面积不断减少,“三化”现象严重,产草量减少2-3倍,土壤板结,裸露碱斑增多,草地连续体分离,景观异质性增加。
该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工业基地,著名的大庆油田就位于此。同时,它也是黑龙江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畜牧业及其产品生产基地。
3.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
建立草甸草原自然保护区。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和科研计划,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
加强草原“三化”管理。采取退耕还草、围栏禁牧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实施草原石油污染防治工程。控制油田生产中产生的落地油、油田废水等污染物对草原植被的污染和破坏,维护草原植被连续体的完整性。
加强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建设。制定科学的草地利用制度,大力发展草业、畜牧业及其深加工产业。
调整产业结构。合理配置生产力和生产要素布局,在保持石油石化产业优势的同时,加强其深加工和下游产品开发,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综合经济竞争力。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依托中心城市,重点发展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发挥农牧交错带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业,延伸产业链。
(3)中国北方湿地、草地保护和农业生态经济区
1.位置和面积
该区域位于大庆市北部,包括林甸县所有乡镇和杜蒙县2个乡镇(烟筒屯镇和克尔泰乡)。总面积45.9万公顷,占大庆市总面积的21.6%,其中草地面积15.75万公顷,林地面积2.3万公顷,水域面积9100公顷,耕地面积654380+04.3万公顷,分别占本区总面积的34.3%和5.0%。
2.主要生态经济特征
该地区草地和湿地面积较大,是黑龙江省湿地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地区耕地面积大,是种植业和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丰富的草地资源为草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地热是一种独特的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依托湿地可以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生态旅游。
3.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
加强湿地保护。确保湿地生态用水,保护和恢复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加强扎龙自然保护区(局部地区)的管理和建设,发挥湿地的生态功能。
积极恢复草原植被。综合治理“三化”草原,加强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发展草业和畜牧业。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搞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北药资源开发,建立种植基地。
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开展湿地游、草原游等生态旅游,发展旅游业。
地热资源的合理利用。依托地热资源优势,搞好林迪安温泉的综合开发利用。
(四)南部农田保护、草原改良和农牧业生态经济区。
1.位置和面积
本区位于大庆市南部,南临松花江,包括肇州县两个乡镇(大青山乡和朱三乡)和肇源县13乡镇。总面积48.9万公顷,占大庆总面积的23.1%。其中耕地面积20.9万公顷,林地面积2.3万公顷,草地面积12.59万公顷,水域面积7.3万公顷,分别占本区总面积的42.7%、4.7%、25.7%和14.9%。
2.主要生态经济特征
松花江沿这一带南端流过,有大面积的耕地,是大庆地区的农业主产区。
经过多年的开垦,该地区土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和盐渍化,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松花江沿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3.建设重点和发展方向
大力加强耕地保护体系建设。防止水土流失,维护农田生态平衡。
加强土壤盐碱化和荒漠化防治。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和土地生产力。
加强生态林建设。重点是在松花江、嫩江沿岸建设水土保持林、护岸林和水带,防止水土流失,维护流域生态安全。
加快草地改良。制定合理的草地利用制度,建立人工草地和饲草料基地,发展草业和畜牧业。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重点是加强绿色食品和北药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