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建设者信息100字。

在内蒙古乌梁素海地区,一场开发建设边疆的大战役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数百英里外的方圆乌梁素海像一弯新月一样位于黄河后桃平原的东部。虽然从清朝开始人们就开始在这里开沟引水灌溉,但直到解放前从未真正开发过。解放后,国家在这里投资建设,但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仍然没有完全改变十里无人的荒凉面貌。1968年冬,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了“知青下乡,接受贫中农再教育”的伟大号召。1969年春,一批久经考验的解放军干部,在北京、上海、天津的青年知识分子带领下,来到这里开发祖国的边疆。不一会儿,军垦战士们都围在乌梁素海周围,开始向大自然进军。两年多来,这个生产建设单位全面发展农、工、林、牧、副、渔:开垦土地近万亩,兴办工厂若干座,植树数万株,捕捞鲜鱼380多万斤,收获蒲苇7600多万斤。在乌梁素海建设新一代,一边改造客观世界,一边刻苦改造主观世界,欣欣向荣。两年来,本单位有28人加入了* * *生产党,392人加入了* * *青年团,26人晋升为连队级干部。1970年,1549名五德军人入选。经过劳动锻炼,广大军垦战士热情高涨,干劲十足,立志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他们无比自豪地说:他们发誓要把北国变成绿洲,他们一定会让荒原焕然一新;汗水和汗水洒在荆棘上,新的边疆用双手建设!乌梁素海的士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在这里生产粮食。他们清楚地知道,这是关系到他们能否在边疆立足、生根、开花、结果的大事。在乌梁素海周围,由于黄河的长期渗透,土地已经严重碱化。军垦战士刚到这里,这里是一大片碱滩,没有草,也没有长树。有时“黄毛风”一吹,天就黑了,分不清南北。恶劣的环境和恶劣的气候让人思考:我们能在这里种田吗?如何在思想上扎根?半夜,部队党委成员摊开一张地图,对这一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乌梁素海的那吾家河、昌吉运河、傅敏运河的尾水,周围几十万亩土地都是淤塞的土层,只要控制住碱害,粮食肯定能长出来;水面相当于北京密云水库的一倍半,水产丰富,可以发展副业。关键是用毛泽东思想教育知青,树立长期吃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