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哥大姐,老师让我写一篇景观设计的论文,但是我毫无头绪。不到10天到期怎么办?救命SOS!!!

园林设计与空间的结合

简介: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优美的环境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最早的造园造诣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众神纪念地,帝王贵族狩猎娱乐场所,居民改良。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优美的环境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最早的造园造诣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祭祀神灵的场所,帝王贵族的狩猎场所,居民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绿化种植。早期的园林主要是植物和建筑的结合,造型简单,建筑是主体,园林只是作为建筑的附属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逐渐摆脱建筑的束缚,园林的范围也不局限于花园、庄园、别墅等单一的相对独立的空间,而是扩展到城市环境、风景名胜、保护区、大地景观等领域,涉及人类的各种生存空间。但总的来说,建园的目的是通过整地、理水、植物种植、建筑布局等,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在一定区域内创造出一个可供人们观赏和休闲的优美环境。一些超凡脱俗的艺术,如插花、盆景等,由于创作材料和经营方法相同,都可以归于园林艺术的范畴。今天的园林形式丰富多彩,园林技术日臻完善。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园林,应该与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与科技水平、文化艺术特色、历史地理密切相关,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技术发展和审美价值取向。

总的来说,园林永远是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的综合体。因此,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施工成为造园的四大重要内容。这四项任务都需要通过物质和工程技术来实现,所以是社会物质产品。地形、水体、植物、建筑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搭配,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从这个意义上说,花园是一种艺术创造。园林艺术不同于音乐、绘画、雕塑和其他艺术。园林有实用价值,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园林艺术就是建立在这种实用技术的基础上,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宝贵组成部分。园林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它不仅是一种物质产品,也是一种艺术创造。

创造空间是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每一个空间都有其特定的形状、大小、构成材料、色彩、肌理等元素,综合表达了空间的品质和功能。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空间本身的这些品质和特点,还要注意空间在整体环境中的关系。

一.空间及其要素

空间的本质在于它的可用性,也就是空间的功能。一个开放的空间,没有参考尺度,就不会成为空间。但是,一旦空间物体被加入形成一个空间,容纳就是空间的基本属性。“地”、“屋顶”、“墙”是空间的三要素,地是空间的起点和基础。墙因地而立,或分割空间,或围合空间;屋顶是为遮蔽而设计的。与建筑的室内空间相比,屋顶在外部空间中的作用较小,墙体和地面的作用较大,因为墙体是垂直的,往往是视线容易到达的地方。空间的存在和特征来源于空间的形式和组成部分,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具有组成部分的某些特征。屋顶与墙壁之间的透气程度,有无决定了构成,地面、屋顶、墙壁等元素的线条、造型、色彩、质感、气味、声音等特征综合决定了空间的品质。所以首先要抛开地面、屋顶、墙壁这些要素的特性,只从它们的空间方面考虑,再考虑要素的特性。而这些特征能够准确地表达所期望的空间的特征。

第二,空间形式

园林空间包括体量空间、立体空间以及二者的混合空间。体量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围合,空间是静态的、向心的、内聚的,空间中墙和地的特征更加突出。三维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填充,具有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流动散漫感。容纳是空间的根本标志,但是在设计空间的时候,不要局限于此,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草坪里的一片铺面,因为独特而有分离感。这种空间空间感很弱,只有土地这个元素隐含着一种领地空间。再比如一块石碑坐落在有几级台阶的基座上,因其庄严肃穆而在环境中产生向心力。可见,分离和向心力形成了某种意义和程度的空间。实体包围的物理空间是可以创造的,当人们亲身体验时,不难得到不同的感受。

第三,空间的接近

空间的围合质量与紧密度有关,主要体现在垂直元素的高度、紧凑性和连续性。身高分为相对身高和绝对身高。相对高度是指墙壁的实际高度与视距的比值,通常用视角或高宽比D/H来表示,绝对高度是指墙壁的实际高度。当墙在视线之下时,空间更开阔,当墙在视线之上时,空间更封闭。空间的封闭程度是由这两个侧面和三个高度共同决定的。另一个影响空间紧密度的因素是墙壁的连续性和紧密性。在相同高度下,墙体越空,围合效果越差,内外渗透越强。不同位置的墙面有不同的空间封闭感,角落的墙面围合能力更强。

第四,空间处理

空间处理要从两个方面考虑:单个空间本身和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单一空间的处理要注意空间的大小和尺度、紧密程度、构成方式、构成元素的特征(形状、色彩、肌理等。),以及空间所表达的意义或个性。多重空间的处理,要以空间对比、渗透、层次、顺序的关系为基础。空间的大小应取决于空间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大尺度空间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往往让人肃然起敬,尤其是在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和纪念性空间。小尺度空间友好宜人,适合大部分活动。为了获得丰富的园林空间,应注意空间的渗透和层次变化。主要通过处理空间分离与联系的关系来达到目的。分开的空间本来是静态的,但一旦连接起来,随着相互的渗透,似乎各自都延伸到了另一边,于是打破了原来的静态,产生了流动感,同时也呈现出空间的层次变化。空间对比是丰富空间关系、形成空间变化的重要手段。当两个差异显著的空间被安排在一起时,由于外观、大小、明暗、动静、虚实的对比,这些特征更加突出。空间序列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在组织一系列空间时,应考虑空间的整体序列关系,安排游览路线,连接不同空间,通过空间对比、渗透、引导,创造个性化的空间序列。在组织空间和安排顺序时,要注意从开头到结尾的过渡,使空间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构思,产生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他们最关心的是如何做好设计。很多人认为只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并不是。对于设计来说,掌握设计方法和规律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当我们真正面对一个设计问题时,在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后,就可以按照一定的设计方法将设计工作推向深入。景观设计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如果你想设计一个好的花园,你也必须对花园有透彻的了解。

园林设计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完善的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景观设计师接到任务后,首先要充分了解设计委托人的具体要求,然后善于进行基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综合分析整个基地和环境条件,提出合理的方案思路和构想,最后完成设计。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具体设计、施工图设计。这三部分在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方案设计作为景观设计的第一阶段,在整个景观设计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确立设计思路,进行功能分区,结合基地条件、空间、视觉构成确定各使用区域的平面位置,包括交通布局、广场及停车场布置、建筑及入口确定等。

具体设计阶段是对整个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包括确定准确的形状、尺寸、色彩、材质,完成具体的立面剖面图、详图、景观的透视图、整体设计的鸟瞰图等。

施工图阶段是设计和施工的纽带。根据设计的方案和各工种的要求,制作各种图纸,具体准确地指导施工,能清楚地表示出各设计内容的尺寸、位置、形状、材质、种类、数量、颜色、结构、构造,完成施工平面图、地形设计平面图、种植平面图、园林建筑施工平面图等。

景观设计的特点和要求

景观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作为一个全新的内容,完全不同于绘画技巧的练习。园林方案设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特点,即创造性、综合性、二重性、过程性和社会性。

1.创造力

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要求创作主体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园林设计师在面对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时,必须能够灵活解决具体的矛盾和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才能设计出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园林作品。对于初学者来说,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应该是他们专业学习和实践的目标。

2.全面的

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建筑工程、生物、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作为一名景观设计师,你必须熟悉和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此外,园林绿地本身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道路、湖泊、广场、居住区绿地、公园、景区等等。所以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二元性

作为一门设计课程,其思维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思维方法双重性的特点。景观设计的过程可以概括为分析研究、构思设计、分析选择、再构思设计的循环发展过程。在每个“分析”阶段,设计师主要运用逻辑思维,而在“构思阶段”,则主要运用形象思维。所以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一定要兼顾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4.过程

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要科学全面地分析调查,深入思考想象,不厌其烦地听取使用者意见,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敲、修改、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5.社会性

园林绿地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要求园林工作者的创作活动必须综合平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个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只有找到可行的结合点,才能创作出尊重环境、关爱人性的优秀作品。

方案设计方法

功能和形式是设计师要时刻关注的两个方面。方案设计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功能先于形式”和“形式先于功能”两大类。他们最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方案构思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

“功能第一”是以平面设计为基础,以功能需求为主,再注重空间形象组织。从功能平面出发,这种方法更容易掌握,有利于尽快建立方案,更适合初学者。但空间意象的设计容易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林意象的创意发挥。

“形式先行”就是从园林的地形、环境入手,设计方案,重点是空间组织和造型,然后填充功能。这种方法更容易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创新的空间意象。但是后期功能调整比较困难,一般不适合新手。

以上两种方法并不是截然对立的。对于设计师来说,需要同时交替进行,既满足平面功能,又注重空间形态的表达。

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学与美学

形态构成的审美规律是人的审美意识的反映,而形态构成的结构规律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与审美意识相比,构形的规律要稳定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配置的方法和规律是基础,审美意识的提高靠的是自身的修养。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对形式的视觉感知

1.简单原则

形态要素的变化越来越小(如长度、方位、角度的变化,基本单位开头的变化等。),就越容易熟悉和掌握。这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更喜欢简单的几何。对于复杂的形状,人们也倾向于分解成简单的形状和结构来理解。容易识别简单形状,尽可能熟悉形状和结构简单的物体的方法称为简化原则。

2.分组规则

分组规律反映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因为外貌、大小、颜色、方向等的相似或对比。,所有部分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3.图形-底部关系

当人们观察某个范围时,一些元素被突出显示为图形,而其余的则被视为背景的视觉感知模式。“图”是指我们看到的“形”,“底”是“图”的背景。

4.图形层次结构

在立体构成中,从观察的角度来看,形式与形式之间存在着清晰而真实的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层次。在平面构成中,人们也倾向于在这样的关系中熟悉平面图形中的形状。根据不同的平面图形关系,可以确定每个形状的层次关系。

形式的心理感受

1.数量感

是对体积中形式的心理把握。

2.力量感和运动感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对力和运动的体验,我们看到一些类似的形态会有一种力和运动的感觉。

3.空间和场感

场感是形状对人们心理感受到的周围环境的影响范围。空间感只能由体形产生,完全的空不是我们构图意义上的空间。

4.质地和纹理

质感是人们对形状质感的心理感受。通过处理形状的表面纹理,可以产生不同的纹理,创造出极其多样的视觉感受。同样材质的造型,也会因为纹理处理的不同而产生极其不同的视觉效果。

5.错觉和幻觉

错觉是人们对形状的错误判断,错觉是形状引起的一种想象。两者之间有微妙的区别。

6.方向感

有运动感和力感的身体可以表现出方向感,但不一定。有方向感的身体不一定表现出运动感和力感。方向感与身体的轮廓直接相关:当各个方向的比例接近时,身体的方向感就弱,反之亦然。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的日益关注,风景园林已成为社会的热门专业。作为多学科的综合,要求设计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阔的知识拓展能力。今后我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努力提高景观设计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