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散文。
第一,韩愈
唐代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韩愈,一生致力于弘扬儒家思想,拒绝佛家旧思想,提倡文道并重的散文。他的散文气势恢宏,语言精炼,笔法雄浑,条理清晰。如为说明师法尊师原则而撰写的《师说》,反复论述师法的必要性,提出“道之有,师之有”“道之知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独到见解。其结构严谨,脉络连贯,句式平行随性,笔法错综多变,是论述的典范。此外,《原灭》也是韩愈著名的说明文,旨在探究恶习的根源。本文将古代君子的修养与现代君子的修养进行了比较,从而揭示了现代君子的“懒”与“讳”是“毁”的根源。整篇文章层层剖析,推理透彻,逻辑丰富。所用文字虽浅,却颇古。
《送别董绍南序》是一篇为送别友人而写的“赠序”。但韩愈的本意是不鼓励朋友远行。因为不方便直接说,他在文章中隐晦委婉地影射,或拿“古代”“现代”来比较,或从“和”转到“不合”。正文虽然不长,却很有道理,一波三折,显示了韩愈高旗的文采和风格。
《张忠诚传跋》是对韩力《张勋传》的解释和补充。韩愈用侧面描写的方式,通过轶事表达了张勋、徐苑、南霁云的爱国形象和坚强品格。全篇在叙述中论述,论述有理有据,叙述生动逼真。它充分把握了人物的精神,让原本琐碎的素材杂而不乱,一气呵成。是韩愈传记的代表作。
韩愈除了擅长议论文,写悼亡诗的抒情文章也同样感人。比如《十二郎颂》就是韩愈为其兄弟侄儿韩老城的突然去世而写的悼念作品。本文中,年少时孤独依赖的场景,少聚多离的情怀,生死无常的悲怆,都属于真情流露的语言,自然是发自内心的。整篇文章造词真诚,雕琢不假,却带着无限悲凉。再比如《刘子厚墓志铭》,是为他的好友柳宗元写的。本文从柳宗元的人生经历、生活方式、成就以及两者之间的深厚感情入手,表达了对柳宗元坎坷命运的无限惋惜和同情,以及对当时世情人情的激昂情怀。整篇文章立意深刻,情真意切,文笔凝练,也说明韩愈是一种犀利豪放的风格。
第二,柳宗元
柳宗元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在文坛上常被称为“刘汉”。他们都是杰出的散文作家。柳宗元的文笔瑰丽、典雅、工整、精彩,勇于创新,尤其擅长写山水游记、寓言、传记、议论文。在柳宗元手里,“古文”的写作技巧得到了提高,表现艺术也更加成熟。
首先,在游记方面,贬谪永州期间写的《永州八记》最为著名。这八篇游记既独立又连续,就像一幅美丽的山水画的长轴,描绘了秀美的山川奇水和地形学之神毕晓。因为柳宗元此时正处于人才匮乏的萧条时期,在他寻找静访取胜的时候,可以获得一种利益感。比如八篇中的第一篇《西山初宴游记》,就是柳宗元在游赏西山的过程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顿悟,长期贬谪所造成的抑郁情绪也一扫而空。作者将自己的心境与西山美景相结合,在情景交融的描写中,流露出自己“凝神放松,与万物相融”的旷达心境。整篇文章遣词造句精炼,文风鲜明,感情深刻,读来尤其回味无穷。第三篇《钴湖西山的故事》,描写了钴湖西山的奇异风光及其被遗弃的经历,从而寄托了作者天赋不足的感觉。小秋的弃子,就像作者自己在仕途上的失意,他的情况也差不多。但在买山赏山的过程中,我也获得了豁然开朗的喜悦。这两本山水游记,在优美的叙事笔触中,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场景之间隐含着千万种回味。“和灵在一起很久,但不长;就像和造物主一起游泳,却不知道自己有多穷,给人无限感慨。”躺在枕头上,用眼睛会觉得冷,用耳朵会觉得声音冷,用心灵会觉得无忧无虑空虚,用心灵会觉得幽深宁静”,表现出一种忧郁的情绪。丰富的感情和精彩的山水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意境,这也是为什么柳宗元的山水游记能千古独树一帜!
其次,在寓言方面,柳宗元关心时政,因为他常常以“寓言”的方式揭露人情的恶与病态,从而起到讽刺或警示的作用。虽然篇幅大多很短,但意义很深。比如《三诫》就是公认的名著。《三戒》由《河边的麋鹿》、《贵州的驴》、《永家的老鼠》三部分组成,都以动物为故事主角。主旨是讽刺那些“不懂得推己及人,反而借势显摆,或者就事论事”的人。寓言中的三种动物是作者刻意塑造的,构思巧妙,形象生动,文笔犀利,极具警示意义。再比如《蛞蝓传》,是一个依靠传记来表达反讽的寓言。好消极,好高骛远,至死不改的行为,就像世界上有些人贪婪的本性一样。这也是一个短小而警醒,意味深长而发人深省的故事。至于《种一棵树传》,属于寓言式的传记。本文用郭拓的种树理论来说明政治应用于人民的方式。虽然是传记,但人物和情节看似真实,实则空洞,在问答中透露出种树的道理,进而引申出为官之道。文章构思奇特,立意深刻,富有理性趣味。
再者,在议论文中,柳宗元独具慧眼,创造新的话题,蕴含新的思想,所以往往能有所作为。如《捕蛇者论》通过捕蛇者之口,揭示了所采之毒多于蛇的社会现实,寄予了对当时民生困境的无限关怀和同情。捕蛇者对自身悲惨遭遇的悲伤自述是全文的重点,表现了民众的无奈控诉。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和《礼记》不同。6?4谭公《暴虐猛于虎》本意相似,但反讽意味更深刻,文章更跌宕起伏,感染力强。另外,在《送别薛存义序》中,柳宗元借送别薛存义之机,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的为官之论,并以此文呈上,是叙述前讨论的序。本文认为,官员应该是人民的公仆,应该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否则就可以受到惩罚和撤职。这些先进观点可以作为研究柳宗元政治思想的重要文献。是一篇历史悠久,味道持久的名篇。清代刘熙载将此文与韩愈《送董少南序》相比较,认为《送董少南序》可谓“最大之变”,而此文则可谓“最大之术”,指出此文的写作风格,深刻独到,语言精炼隽永。
第三,欧阳修
欧阳修在北宋文坛倡导诗文革新。他是古文运动的领袖,提出了明道经世致用的文学主张。他不仅是一位古文作家,而且在诗、词、赋的创作上也很有特色和成就。欧阳修的散文平实流畅,清新自然,风格婉约。比如他最著名的《醉翁亭记》就是在他还不知道楚州的时候写的,欧阳修把他的爱送给了山川,从而体会到了山川之乐,餐饮之乐,与民同乐之乐。文章以“乐”字为主线贯穿全篇,脉络清晰,形成往复循环的节奏,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愉悦的心境。整篇文笔优美细腻,用词精炼,韵味无穷,是山水游记的千古佳作。
至于纵囚论,则是欧阳修翻案文中的名篇,旨在对唐太宗纵囚史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既然定罪反了,文章必然破而立之。这篇论文的目的除了反驳唐太宗下狱会导致“上下皆贼”之外,也不过是想通过施善来谋取功名罢了。所以认为圣王治国应该“以人情为重,不要想高,不要违背自己的感情而做名誉”,以建立一个共同的法律。整篇文章思想性强,穿透力强,其层层论证极具说服力,如《刀斧削,速利无双》(吴楚材《古文评点》),是发挥其口才的佳作。
欧阳修不仅是一位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受委托编纂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都是具有独特文学特色的历史巨著。比如《五代史的故事》就是乱世特立独行、有益于风俗教育的人写的《一行的故事》的序言。文章感叹,五代之际,道德败坏,廉耻已逝,能洁身自好,自高自大的人,世间凤毛麟角。欧阳修的历史是为了扬善、显名而从遗址史料中搜集的,但能记录下来的只有四五个人,从中可以看出欧阳修模仿《春秋》文笔扬善抑恶、匡正人心的批判精神。整篇文章简洁明了,可以起到前言的作用。
第四,曾巩
曾巩的文章醇厚,颇为平和,与欧阳修的文章风格相近,古称“欧曾”。曾巩善于论证,注重文章的布局,所以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例如,墨池的故事通过王羲之学习墨池的书揭示了“努力学习”的主旨。这篇文章虽然名为《纪》,但实际上是一篇议论文,鼓励学者们努力学习,努力实践自己的道德观。整篇文章都是讲道理,支持事情,表达心声。在诘问的语气中,可以获得许的委婉韵味,而他的文字简洁朴素,寓意深刻典雅,读来特别耐人寻味。
动词 (verb的缩写)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写过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关于政令的启示和世情的应用。其学术渊源深厚,故文笔苍劲,思想缜密,文风险峻。例如,《宝蟾游记》就是一部以论证和推理取胜的山水游记。王安石以游宝蟾为主题,抒发了他在山中探洞的感受和经历。全文结构严谨,体现了积极进取、贯彻理想的精神,鼓励学者“慎思慎选”。这是一篇利用主题的游记散文。就像《墨池集》一样,本文以情景为基础,全篇融情、景、事、理于一体,呈现出宋代散文善于议论、组合叙事的风格特征。再比如《尚钟勇》,也是一篇记叙文和议论文结合的短文。本文通过一个神童因辍学而最终成为普通人的故事,说明光有天赋是不够的,强调了被教和学习的重要性。文章无论是叙述还是论述,都是有序而简单的,尤其是简洁而不做作的散文,却依然能饱含深意警醒世人。
另外,《读孟尝君传》是王安石读《史记》?6?4.写在《孟尝君传》之后的一篇文章。从孟尝君来说,文章过于强调啄木盗木,以至于有志之士不敢来。因此,它得不到真正的人才的理论,驳斥了孟尝君可以从任贤那里得到一个秀才的传统说法。全文篇幅极短,却苍劲有力,振振有词,说明王安石能够独立阅读,勇于提出独到的见解。
就政论论文而言,《答司马建议》是一封回答谏官司马光关于新法的信。司马光在文中指出了“侵官”、“作乱”、“苛利”、“拒谏”四件事,重申了改革的决心。文章有理有据,却在委婉浅显的语言中充满了活力、韧性和犀利。其贯彻新法的坚定决心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充分显示了王安石的个性和风格,也证明了文章的风格与作家的个性之间的密切关系。
除了表现气节的文章,如《公文进贡欧阳文忠》是一篇温情脉脉的纪念散文。王安石与欧阳修政治理念的差异并不影响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在文章中,我对欧公的文章、操守、成就、品德表示高度赞赏,并声明我对詹姆的好感。语发自内心,三声叹息,极度悲伤压抑。
第六,苏洵
苏洵的写作是因为战国政策和史记,所以他的文笔简直精妙绝伦,这在先秦时期是相当古老的。因为他擅长讨论历史和战略的文章,所以他的论点清晰透彻。比如他的著名历史论著《六国论》,就利用战国时期六国因贿赂秦而自毁的例子,讽刺了北宋与契丹、西夏媾和的屈辱政策。他的主旨的言外之意是借鉴过去,讽刺现在。苏洵认为六国败亡的主要原因是“贿秦”,“不贿者必失其命”,于是整篇论文以此为中心论点,每段紧扣这一论点,前后贯通,条理清晰,语言犀利干脆,精炼精准,气势恢宏。无论是从布局和结构来说,还是从修辞来说,这篇文章都可谓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七、苏轼
苏轼的仕途虽然坎坷,但他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却是千古皆知的。欧阳修之后,完成了北宋的诗歌革新,成为文坛领袖。他不同于他的父亲和兄弟,也被称为“三母猪”。苏轼思想瑰丽,才华横溢,诗、文、词、赋、书画样样精通。他的文章汪洋恣意,清新自然。“如泉涌万千,乱而出之,但总往其所应而进,常止于其所不能止”(《文说》),尤擅说理,论辩建言皆有佳作。比如《候论》就是苏轼著名的史学理论。“忍”字贯穿全篇,评价张亮一生,列举史实,摆脱世俗成见,挖掘新意,指出张亮成就的关键在于他的“忍”。文章围绕“忍”这个词,从不同层面进行了论证。写作情境曲折,思想精辟,论据集中,颇为引人入胜,展现了苏轼写作波澜壮阔的一面。如果从“纵囚”论来看,和翻案文是一样的,那么欧苏两位大文豪,帮助古事求证辩理,敢于推陈出新,都使论文充满了理性趣味,尤其是文章通顺易收,更能显示出他们在古今的渊博才华。再比如《教战守策》,这是苏轼议论的名篇,充分显示了苏轼议论时事的崇高洞察力和忠诚。他在文章中主张国家也要有和平时期的忧患意识,让国民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战争的攻防技巧。苏轼在权衡了北宋的国策和国情之后,提出了这样的建议,真是大有可为。尤其是整篇文章,旗帜鲜明,观点鲜明,分析透彻,弊深。文章中有比喻、有佐证,在生动果断的层层剖析中,语言精准、机敏,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方传》是一部独特的苏轼传记。这是他为一位隐居的朋友陈念写的一篇小传,以此来表彰陈念淡泊自守的高尚品格,也是为了表达他对自己“倒霉”的愤怒。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言简意赅,有叙述,有讨论,从选材、文笔、人物刻画都可以看出来。文末“余与黄之间素不相识者多,常自傲龌龊,故不得见;方紫山怎么看?”作为一个心结,我把心交给叹息,更是令人神往。
八、苏辙
苏哲的性格安静,老实。在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下,他的文章立意稳重,生活在汪洋之中,语言质朴典雅,就像他一样。文学成就高在散文,尤其是策略。在旅游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黄州快哉亭》。苏辙写下这封遗书,解释了哥哥苏轼为亭子取名“快哉”的深意,并通过安慰张梦表达了自己豁达的心境。全文分七处指出“快”字,并以“快在”为中心,结合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他的文笔洒脱,幽默隽永,表现出苏辙的《王杨留园记》文笔流畅,让人思考事外。
宋代诗人李途曾说:“韩如海,刘如泉,欧如兰,苏如超。据说韩、刘、欧、苏四位大师的文章风格各有侧重。但是,总结起来,韩的文笔豪放,柳宗元的文笔豪放飘逸,欧阳修的文笔委婉含蓄,的文笔敦厚平和,王安石的文笔刚柔并济,苏洵的文笔干脆古风,苏轼的文笔奔放,苏辙的文笔无穷。八派在散文创作上的成就极高,异彩纷呈,独具特色,体现出华丽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