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画家吴道子了解多少?
吴道子,河南蔚县人,年轻时孤独贫穷。他起初学书法,后来转行画画,二十岁就出了名。吴道子创作的活跃期,恰逢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的时代。当他以民间画家的身份漫游洛阳时,唐玄宗李隆基听到了他的名字,任命他为“内教博士”。在洛阳和长安这两座唐代的重要城市,诗人和艺术家像星星一样聚集在一起。《历代名画录》说:“自盛唐以来的二百三十年间,出现了最奇妙的艺术家,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是相通的,他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吴道子、王维、张灿、李思训、曹霸、韩沃、陈洪、向荣、梁灵赞、张璇、杨惠芝等人都是当时著名的画家。众多名家和数以千计的民间画家争奇斗艳,各显神通。一时间,绘画的繁荣成为一大景观。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吴道子以其杰出的天才迅速成长起来。他不仅擅长画道教和解释人物,而且在山水、鸟兽、植物、亭台楼阁方面无所不能。
文献中对这位“画圣”的描述充满了传奇和神话色彩:唐玄宗派他到四川考察蜀山蜀水,让他画一张草图回来作画。然而,他从蜀中考察回来,却没有一张汇票。面对皇帝的责难,他不慌不忙,在大同殿就地作画,笔法如暴风骤雨。山川险滩,一日三百里,深得满清赞赏。说明他的山水画很成功。有一次,吴道子在长安兴山寺当众作画,长安市民蜂拥而至观看,目睹他“用笔一扫,如旋风”,一挥手,众人惊叹不已。由于吴道子“画与塑并举”,善于掌握“守其灵,专其一”的艺术原则,所以千余年来被上层文化精英奉为至高无上的画师,也被历代专门从事漆画、雕塑的工匠行会奉为创始人。
据历代名画记载,吴道子曾在长安、洛阳寺庙画过300多幅佛教壁画,情况各异。即使画了一个巨大的人物,也不能失去尺度,要么从手臂开始,要么从脚开始,可见他对造型和构图的控制力。用圆灯写佛像,楼柱的横梁或者弓挺尖的,不需要圆尺。吴道子的飞扬豪放,被认为与前任顾恺之的儒雅细腻不同。顾和吴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将书法的原则运用到绘画的笔法和布局中。吴道子虽是画家出身,但师从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唐玄宗年间)和何(约659-约744)学习书法,对《野草》特别感兴趣,所以草书的灵魂在吴画的气息中处处流露。比如他的笔法,形似兰叶或莼菜,飘逸灵动,“五代为风”的典故流传至今。
吴道子的画作有《明帝篆刻》、《钟馗十指》、《孔雀明王像》、《托塔王》、《大护法女神》等93件,收录在宣和画中。传世有天王送子图,是数独王的儿子释迦牟尼诞生的故事。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释迦牟尼像在日本京都东富寺,均为后人临摹。另外,道子墨宝,有50页纸的说明,1910出口国外,原本丢失,只剩下复印件。现存的所谓吴道子的画,都是后来的藏家和画家临摹的版本,在研究吴的绘画及其风格演变时,只能起到借鉴作用。在原著无法挽回损失的情况下,保留这些间接资料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天王寄子图》卷,又称《释迦牟尼诞生图》,为历代藏家所珍藏。明代清河字画脂载:《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纸质书一册,水墨画一幅。这是韩(存良)的第一幅名画,也是世界上第一幅名画。“画面根据瑞婴本七经改编,描绘了释迦牟尼出生在数独王家庭的故事。画的前部,送孩子的神和他骑的瑞士兽向前飞奔。坐着的国王透露出处理一件不寻常的喜事而产生的紧张和高兴的心情,身边侍女和侍从的反应和表情也围绕着这个情节展开。画的后半部分描绘了数独国王小心翼翼地抱着婴儿释迦牟尼,带着崇敬和感激慢慢移动。《道子·墨宝》中描绘了道教的神及其从属神。他们在天上走来走去,说明他们是在仙境里,但他们的出现却是唐人真实形象的写照。里面也有一些篇幅,以“地狱变相”的图式,描绘了地狱的阴森凄惨状态和对罪犯的惩罚。这种“天堂”和“地狱”的场景,不经意间就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绘画描绘但丁《神曲》的诗意场景相似。
在可称为“盛唐文化博物馆”的长安千福寺西楼,曾有一幅吴道子描绘的道教和佛教人物的壁画。他把菩萨画成自己的,就像韩沃后来的宗教壁画《一个妓女小处写童贞》《一个连续的大师》一样,他所描绘的神的世界,不受宗教教义的束缚,自由加工,表达一种时代精神。另一个鲜明的表现是,他不愿意以人间“供养者”的身份站在佛国一角,而愿意以一个普通画家的身份主宰佛国净土。在他著名的壁画《地狱变相图》中,他还大胆突破平民与贵族的身份差异,给过去不受惩罚的达官贵人戴上镣铐,把他们“打”进地狱。他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使人们认识到善恶平等,表达了众生平等的佛教思想。
佛画代代相传,以北朝(386-581)曹(生卒年不详,550-577年活动)开创的“曹家画风”最为推崇。这种画法体现了佛教题材绘画正由异域风格向本土化风格转变的特点。刻画更注重解剖结构,褶裥贴近人体,在中国美术史上被称为“一草出水”。但早年吴道子的笔触又细又密,到了中年就转向了男性风格。他的笔触苍劲有力,线条动感十足,粗细不一。线条圆润,像“莼菜条”,或“柳叶描”,在笔画之间,有一种“笔意未尽”的奇妙感觉。后人以张僧繇称之为“疏体”,区别于顾恺之和的“密体”,更为,也与曹的佛教绘画拉开距离,某种意义上标志着中土绘画中佛教意象的确立。此后,中国佛教造像主要有两种风格:曹和吴。在六朝、隋、初唐的佛教艺术中,“曹家式”占主导地位;自盛唐以来,完全驯化的佛教造像一般都由“吴家”来“统治”。
吴道子对绘画艺术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创造能量,堪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两人都对绘画充满热情。他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整个世界艺术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最早的绘画通史——历代名画实录
唐朝290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全面繁荣的时代,绘画也达到了顶峰,于是出现了画史、名家、名画的文献。中国最早的绘画通史,记载历代名画,出版于唐末。作者张彦远(约815-875)出生于三代宰相之家,家中收藏了丰富的隋唐名画。这本书被誉为“绘画史的鼻祖”。全书共十卷,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绘画史的论述,二是画家生平,三是历代绘画作品赏析与收藏。该书以论述绘画的起源和社会功能为开篇,以《叙历代会画人名的人》为主体,记述了“从轩辕到唐会昌(847)的372人”,并收录了《论六法》、《论画山水树石》、《论南北时代教》、《鲁谷张武笔》等论文。张彦远的这本书既是一部绘画史,也是一部绘画批评史。它引用了几十幅以前的画和理论。是对唐代及以前中国绘画和绘画理论的总结,是学习中国古典绘画的必读之作。此外,这一时期重要的绘画史和绘画理论还有朱的《唐代名画录》(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806-835年)和王维的《山水说》、《山水战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