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培养优秀教师的目标。我们应该正视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服务。摘要:本文分析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本科;初等教育专业;课程

基础教育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安排直接关系到优秀教育人才的培养。为紧跟教育领域创新改革的需求,进一步培养优秀教育人才,促进教育课程优化,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问题的存在会制约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基础领域教育改革的发展。解决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课程势在必行。以下是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分析。

一,本科小学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实施形式、课程内容结构、教学模式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如下图。

(一)课程结构

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存在典型的结构性失衡。在本科课程体系中,大部分高校必修课比重较高(超过2/3),选修课比重较低,不受重视。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专业教学技能的教学人才。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师范专业,更注重学生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必须紧扣小学教育的特点、教师的专业技能需求、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兴趣爱好等。,科学合理地设置选修课和必修课,满足小学教育专业在学生兴趣爱好、专业能力、专业技能、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要求。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在理论课程和技能实践课程的安排上,普遍存在理论课程比重超过实践技能课程比重的现象。同时,对音乐、美术、绘画、舞蹈、书法等艺术技能课程关注较少,课程设置直接影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从国内本科院校的情况来看,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比例仅为10% ~ 25%,与教育专业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强的特点背道而驰。学生虽然理论基础扎实,但实践技能难免薄弱,形成了典型的高学历低教学能力现象。课程结构的失衡直接导致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现状不符,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尽人意,能力与学历不符。同时也制约了未来教育工作者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应用,不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小学教育人才。

(二)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

通识教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人文教育的典型组成部分。在国内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中,通识教育课程只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在人文素养的培养、视野的拓展、创新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等方面尚有欠缺。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通识教育课程和相关艺术课程的缺失直接制约了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一些资源和条件匮乏的本科院校,在生源的培养上自然落后。目前,我国东部高校和重点高校相关课程比例高,资源丰富,而西部地区和地方高校相对缺乏。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普遍单一且缺乏新意,课程内部结构不合理。例如,作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性教育必修课,学科类课程主要集中在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理论、中外教育史等方面,小学教育中有关儿童身心发展与研究的课程很少,既没有选修课也没有必修课涉及。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未来主要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这方面内容的缺失将直接影响其专业技能和素质。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相关课程,但资源不丰富,也没有分类,实质性效果并不好。

课程内部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教育专业的个性和实践课程上。比如国内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中,不同培养方向的专业教师,比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教师等。,也因偏向不同而不同。有些分类更细,比如小学英语、美术、体育等。通过细致的分类,培养各学科的优秀教师;还有的侧重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教师,结构以综合教育为主。此外,在教师教育课程中,如中国文化。绘画基础和舞蹈艺术的缺失也使得课程结构不科学。本科学历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缺乏和实践范围的狭窄意味着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而实践课程的低学分和低比例也使得学生对此类课程不太重视。一些实践课程流于形式,缺乏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教师也不致力于课程安排。这些问题的存在意味着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必须在课程设置上取得进步和改进,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进步和发展。

(三)课程理念问题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理念中片面追求理论知识的问题由来已久。我国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坚持学科本位。虽然学生可以获得系统、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教育,但教育功能的开发和挖掘却相当有限。这无疑与现代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违背,同时也忽视了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过分强调理论会制约教育专业的进步和发展,不利于学术研究的进步,也不利于教育实践的创新发展。从整体上看,小学教育专业的教育价值和专业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第二,完善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

(一)完善课程结构

本科学历的小学教育专业应积极完善课程结构,处理好必修课与选修课、通识课与学科专业课、教育专业课的关系,以及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关系。在选修课和必修课方面,要摆脱简单的主次之分,以功能、特色、目标来设置。必修课解决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普遍性问题,选修课解决特殊性问题,体现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选修课要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度,贯穿四年本科教育,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教育的机会和选择。要明确认知教育类课程、学术类课程和通识教育类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价值,按照优先顺序、权重和内在逻辑关系安排课程,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需要进一步优化。为突出教育专业的实践性,应注重教育专业课程,并增加其比重。应注重培养和训练小学教育人才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配合上,要注意解决结构性矛盾,真正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通过交叉设置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以致用。

(二)注重儿童发展课程

未来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将主要面向儿童教育。要坚持“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开设儿童身心发展的相关课程,让学生掌握儿童健康成长的相关知识,为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儿童发展的课程设置要紧扣小学教育的需求,围绕专业本身的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顺利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真正为未来的儿童教育服务。为使“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学生心中,应将其重申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基本理念,确保教育理念在具有本科学历的小学教育专业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并将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相关的课程作为教学重点,促进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同步发展。小学教育专业要把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身心需求作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道德和标准。在开设课程时,要重点完善这方面的内容,不断调整课程内容和结构,根据教学情况和就业需要,调整课程内容、课时安排和课程结构,引入儿童医学、儿童社会学、儿童文化等课程,丰富教学内容,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和发展提供支持。

(3)培养优秀人才

高校要积极完善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培养科研型、反思型小学教师为目标,加强对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及时反思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培养优秀人才方面,要积极引进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运用新的手段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构建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教育技术先进的优质初等教育,成为高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要围绕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设定目标,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通过优化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全面提升。要适应初等教育需要,更新完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形成特色鲜明的核心课程群;深化教学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培养卓越人才的目标。

第三,结论

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结构失衡、内容设置不合理等,直接影响了优秀教育人才的培养。高校应正视本科小学教育领域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积极采取有效对策,完善课程结构,引入儿童发展课程,培养优秀人才,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促进本科小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资料:

王立芳。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与理念[J].新教育(海南),2014(3):26-26。

[2]蒋蓉,李进国。六年制本科小学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与原则[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138-142。

[3]赵·。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阶段数学课程设置探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4):29-32。

[4]任德华。中国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现状、问题与思考[J].学习理论,2015(17):136-137。

[5]陈朝晖,欧阳杰。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小学教育课程的反思——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J]。论现代教育,2014(1):88-91。

[6]丁·。民族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应用型课程设置探索——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9):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