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习报告怎么写
我们在现场看到的是大型搅拌机,很多重型车辆在等待装车。据项目总工介绍,本工程采用的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为5:95,下基层为4: 96,其中材料的级配为20-30mm 7%。
10-20毫米42%
5-10毫米27%
石屑粉24%
上基层最大干密度:2.32下基层最大干密度:2.34。
上底座承受3Mpa的压力,下底座承受4Mpa的压力。
5%的最佳含水量在搅拌时会增加1-3%的含水量,以保证县城施工时含水量在5%左右。
到达现场后,项目总工程师向我们介绍了该项目的一些指标:
本工程分为三层:路基为20cm的石质路基,上下基层为18cm的水泥稳定碎石。表面有6cm AC-20和4cm AC-13乳化沥青。底漆1-1.2Kg/m?摊铺机的速度为3m/min,两台摊铺机的间隔约为10m。上下基层铺好后,分别用胶轮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以下是今天实习内容的相关知识总结:
一、水泥稳定碎石
(1)水泥稳定碎石的作用原理:水泥稳定碎石是以级配碎石为集料,用一定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砂浆体积填充集料的空隙,按嵌挤原理摊铺压实。其密实度接近密实度,其强度主要取决于碎石之间的联锁原理,同时有足够的砂浆体积填充骨料的空隙。其初强度高,且强度随龄期增长,很快形成板状,因此具有较高的强度,较好的抗渗性和抗冻性。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用量一般为混合料的3%∽7%,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5∽0%mpa,高于其他路基材料。水泥稳定碎石存活后在雨中不泥泞,表面坚实,是高级路面的理想基层材料。
根据交通部颁布的《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水泥稳定碎石属于中粒土。因为水稳碎石中含有水泥等胶凝材料,所以要求整个施工过程都要在水泥终凝之前完成,并且要一次达到质量标准,否则很难修整。因此,要求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和计划管理,增加现场施工人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施工进度,增加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机械效率。水稳的施工方法也符合现代大型机械化的发展方向。因此,水稳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应用将很快得到推广。
(2)材料要求:水泥稳定碎石材料主要由集料和砂浆体积组成。颗粒材料为级配碎石,砂浆体积包括水和胶凝材料,由水泥和混合材料组成。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均可,但应选择终凝时间长的水泥。不应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和因潮湿而变质的水泥。应使用低标号水泥。水泥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混合材料:混合材料可分为活性和非活性两类。活性物质是指粉煤灰等能与水泥中析出的氧化钙发生反应的物质。非活性材料是指没有活性或活性很低的人造或天然矿物材料。对这类材料的质量要求是精细,无有害成分。
水:通常适合饮用的水可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搅拌和养护。如果对水质有疑问,需要进行试验,以确定水中是否存在对水泥强度发展有显著影响的物质。当水源水制成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与蒸馏水制成的水泥砂浆抗压强度之比小于90%时,这种水用于水稳施工。
(3)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砂、石屑等路用材料作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首先,通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试验,实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和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然后按此配比制作试件,在规定温度下保持试件湿润6天,在水中浸泡65438±0天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4)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方法简介:首先检查底基层,复核控制桩标高。铺设水泥稳定碎石前,应对底基层进行清理,并适当洒水保持湿润。拌和:在使用厂办设备前,应对厂办设备和各种计量系统进行调试,确保拌和的混合料的含水量、集料级配、水泥含量符合匹配要求,使机器正常运转,搅拌机的产量与所使用的摊铺生产能力相一致。摊铺碾压时,摊铺系数在3∽5之间。施工中必须贯彻“宁高不低,宁刮不补”的原则,所有施工项目都要在水泥终凝前完成。碾压后,立即进行密实度试验。如果检测结果不能达标,再滚一次。一般情况下,水泥稳定碎石要在作业完成24小时后才能进行施工。它与路缘石的间隔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混合料成型后板就硬了,增加了施工难度,敲凿也容易破坏板的整体性。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天。在此期间禁止车辆通行。洒水养护每天2∽4次,保持湿润。
二、路基路面
路基是直接支撑由填方或挖方形成的轨道的结构。也称为线子结构。路基与桥梁、隧道相连,共同构成一条线。路基根据地形条件的不同有两种基本形式:路堤和路堑,俗称填挖方。路基的作用是直接在路基表面铺设轨道结构。因此,路基是轨道的基础,不仅承受轨道结构的重量即静荷载,还承受列车运行时通过轨道传播的动荷载(见路基荷载)。这种由路基和轨道组成的线路结构是一种比较松散的连接结构,抵抗动荷载的能力较弱。路基施工的材料,无论是填筑还是开挖,都是以土石颗粒材料为主,所以路基是土工结构物。因此,路基经常受到地质、水、降雨、气候、地震等自身条件变化的攻击和破坏,其抗力较差。因此,路基应具有足够的牢固性、稳定性和耐久性。对于高速铁路,路基还应具有合理的刚度,以保证列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路面路面是指在路基顶面用道路建筑材料铺筑的一层或多层道路结构,供车辆在其表面直接行驶。路面结构根据设计要求和就地取材的原则,路面可采用不同材料分层铺筑。中低档路面一般结构层次较少,包括面层、基层和垫层。高级路面结构有很多层,一般包括面层、连接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表层是直接与大气接触的层。它承受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还受降水侵蚀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面层应具有比其他层更高的结构强度、刚度、抗渗性和温度稳定性,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粗糙度和耐磨性。表层有时采用上下两层的双层结构。设置连接层是为了加强面层与基层的连接,提高面层的抗疲劳能力,也是面层。
路面结构的一部分。常用于交通繁忙的道路,有时为了防止或减少裂缝对面层的影响,也采用连接层。
路面结构:根据设计要求和就地取材的原则,路面可采用不同材料分层铺筑。中低档路面一般结构层次较少,包括面层、基层和垫层。高级路面结构有很多层,一般包括面层、连接层、基层、底基层和垫层。
表层:是直接与大气接触的层。它承受行车荷载的垂直力、水平力和冲击力,还受降水侵蚀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面层应具有比其他层更高的结构强度、刚度、抗渗性和温度稳定性,表面还应具有良好的平整度、粗糙度和耐磨性。表层有时采用上下两层的双层结构。设置连接层是为了加强面层与基层的连接,提高面层的抗疲劳能力,也是面层路面结构的一部分。常用于交通繁忙的道路,有时为了防止或减少裂缝对面层的影响,也采用连接层。基层:是路面结构的承重部分。主要承受车辆荷载的竖向力,并将表面传下来的力分散到垫层或土基上,所以基层也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虽然自然因素对基层的影响不如面层强烈,但也要有足够的水稳定性,防止基层湿软后变形过大,导致面层损坏。底基层:是基层下面的一层,用来加强基层承受和传递荷载的作用,常用于交通繁忙的道路和高速公路上。底基层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可略低于底基层。构成基层和底基层的材料有:各种工业废渣制成的混合物,或用水泥、石灰或沥青稳定的碎砾石混合物,各种碎砾石混合物或天然砾石和片石、孤石等。垫层:它是基层(或底基层)和地基之间的一层。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保证表层和基层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冻胀能力,并从基层分散荷载,减少土基的变形,所以垫层往往铺设在土基水温较差的地区。在冻结深度大的地区能起到防冻作用的垫层称为防冻层;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铺设一层能防止水渗漏或防止地表水向下渗透的垫层,称为隔离层。常用的垫层材料有砂、砾石、矿渣、灰土、矿渣灰土等透水性或稳定性好的材料。
土基是路面的基础,承受车轮荷载和路面自重。不属于路面结构层面,但路面设计必须以土基条件为基础,路基路面综合设计。
路面按其力学特性可分为:
刚性路面:在交通荷载作用下能产生板作用,抗弯强度高,如水泥混凝土路面。
柔性路面的弯拉强度较小,主要依靠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来抵抗行车荷载的作用,在反复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残余变形,如沥青路面和碎石路面。
有些路面材料在施工初期具有柔性路面的特性,后期几乎具有刚性路面的特性。这种路面有时称为半刚性路面,如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石灰渣等材料制成的路面。
第三,沥青路面
沥青结合料沥青结合料将矿料粘结成整体,增加强度,增强路面抵抗交通破坏的能力,使路面防水。适合路面建设的沥青材料主要是石油沥青和煤沥青,此外还有天然沥青。沥青的性质和标号要求因沥青路面类型、地区气候和路段交通状况而异。用热法热拌或浇注,在炎热地区和交通繁忙的道路应选用厚沥青;冷拌或冷洒,以及寒冷地区和轻交通道路,应选择较稀的沥青。
沥青路面集料是沥青路面材料中矿物集料的总称,在路面材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有时需要将几种粗细颗粒材料混合在一起,形成所需的颗粒尺寸级配。在集料中,粒径为19~26.5 mm的称为粗集料,粒径为13.2~19 mm的称为中集料,粒径为4.75~13.2 mm的称为细集料,粒径为4.75 mm及以下的称为砂集料。根据来源不同,骨料可分为天然骨料和人工骨料。天然骨料包括砾石、沙砾、沙子、石屑等。人工骨料包括煅烧铝矾土、稳定固体冶金渣等。用于沥青路面的骨料应该是干净的和无泥的。粗骨料的颗粒应接近立方体,棱角多,扁带少。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60 MPa,重型车道路面不应小于80 MPa,并能耐磨。集料和沥青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不易因水的侵蚀而剥落。如果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差,应加入有效的抗剥落剂来改善。选择骨料时,粒径相近的各档粒径相同的骨料应分层摊铺;在混合混合料时,通常需要根据规格要求,使用不同大小和尺寸的级配骨料。这种集料也可以与不同等级的相同尺寸的集料按比例混合。矿粉粒径小于0.074 mm,多用于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路面,其作用是填补空隙,防止热沥青流淌,增强沥青材料的粘结力和热稳定性。矿粉还应与沥青有良好的亲和力(即粘附性),并能抵抗水的侵蚀。最常用的矿粉是石灰石粉。
沥青路面的沥青结构层属于柔性路面的范畴,但其基层除柔性材料外,也可以采用刚性水泥混凝土或半刚性水工材料。沥青路面的分类方法很多,分为沥青砂、沥青土、沥青碎石混合料等。根据骨料类型的不同;根据沥青材料种类的不同,可分为石油沥青路面、煤沥青路面、天然沥青路面和渣油路面。但常见的分类方法根据其施工方法、技术质量和应用特点分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厂拌沥青碎石路面、沥青渗透路面、路拌沥青碎石混合料路面和沥青表面处理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由不同粒径的集料、矿粉和沥青按适当比例混合,加热到一定温度,混合、摊铺、压实而成的路面面层。
①滚动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多采用热拌热铺法制备,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因此对制备工艺和原材料要求较高,且多采用集中厂拌法。现在广泛使用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是碾压式的,即混合料要经过重型机械压实才能成型,所以有些国家称之为碾压式沥青。成型后路面平整、密实、少尘、不粗糙,因此具有更好的驾驶舒适性和外观。并且具有良好的耐老化性、耐磨性、温度稳定性和耐行驶损伤性。一般使用寿命长。石油沥青作结合料时,大修寿命往往大于15年。
②冷铺式。沥青混凝土的热拌冷铺,在某些国家也称为冷沥青,常用于小修或需要长距离运输混合料的工程。使用的沥青比热拌热铺机使用的沥青稀,用量少,以在常温下有适当的松散度和粘度,但使用寿命不如热拌热铺机。
③铺装类型。热拌热铺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无需重型机械压实即可成型,通常称为道路沥青。为使铺路沥青混合料具有适当的流动性,并能轻夯整平压实,要求混合料中有较多的沥青和矿粉的混合料,即沥青胶结料,其强度主要取决于沥青胶结料的粘结力。由于集料的颗粒表面已被较厚的水泥隔开,其锁紧力和内摩擦阻力降低,所以在车行道中很少使用铺路沥青,但一些欧美国家也在车行道中使用。此时对沥青材料的性能要求非常严格,避免夏季软化,需要再铺一层防滑层或加防滑骨料,防止表面打滑。
厂拌沥青碎石路面:也称黑色碎石路面或开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其加工工艺和摊铺工艺与沥青混凝土路面接近,但孔隙率较大(两者界限不严格,我国以孔隙率10%为界限)。沥青碎石混合料可以热拌热铺,也可以热拌冷铺;热铺质量好,用途广。集料颗粒可分为同颗粒和级配颗粒,目前多采用级配颗粒。与沥青混凝土相比,沥青碎石中细集料和矿粉含量较少,粗集料比例较大,沥青用量相应较少。沥青碎石混合料的热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集料颗粒间的锁定力,因此沥青用量、稠度、配合比、集料级配的变化范围可以比沥青混凝土宽,其热稳定性仍能保持。但由于其多孔性,路面容易渗水老化,所以沥青碎石常被用于面层的下层、连接层、找平层和基层。如果用于路面上层,必须用沥青封层或嵌填细粒沥青混合料。但也铺在密实的沥青面层上,作为透水防滑层。沥青碎石路面的使用寿命一般比沥青混凝土路面短,但其工程造价往往更便宜。
沥青渗透路面:是一种浇注成型的沥青路面。在铺好的主集料上浇沥青,然后分层铺嵌缝石屑和沥青,分层压实,形成密实的沥青结构层。浇注施工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材料运输方便;其缺点是施工受气候影响较大,最终成型需要一定时间。成型后的路面不如厂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平整美观,成型期间漂浮的石灰砂较多,可能会被淹。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可以浇筑最后一层沥青和石屑,而不铺预拌细粒沥青混合料,这样可以加快成型,减少浮尘,便于表面排水。透层路面的热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粗集料之间的锁合力,因此不像沥青混凝土路面那样对沥青用量和沥青稠度敏感,其路用性能和适用层位接近沥青碎石路面。沥青渗透路面可采用热法或冷法施工。热施工时,将加热后的粘稠沥青浇在冷骨料上,路面成型快,适用于城市道路和交通繁忙的道路。冷施工时,采用乳化沥青进行冷浇,但要等到乳化沥青油水分离、水分蒸发后才能成型,适用于小保养、加热设备设置困难的长距离道路。用于透层的集料颗粒应接近同一粒径,使沥青能充分渗入主层,使封层厚度均匀;主层中骨料的最大粒径应接近或为面层厚度的0.7 ~ 0.8倍;骨料应清洁无灰,表面应干燥。
路拌沥青碎(砾)石混合料路面:路拌法是将材料堆放在路床上,洒上适量的沥青,然后用机械或人工拌和,整平压实。因为路基上的集料不能加热,所以需要使用稠度较稀的沥青乳液或液体沥青作为结合料。乳化沥青搅拌时不经常加热,可以加热闪点较高的液体沥青。气候潮湿时,需要在沥青中加入抗剥落剂或阳离子沥青乳液,或在混合料中掺入水泥和石灰,以增加湿集料与沥青的粘附力。路拌沥青混合料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如厂拌沥青混合料,但可以节省现场砂石往返运输费和能耗,常用于二级公路或农村公路。
沥青表面处理路面:表面处理的施工工艺和路用性能接近渗透式,但由于其层厚较薄(一般为1 ~ 3cm),直接将沥青浇在干净干燥的下层而不是主层集料上,然后将集料和沥青依次浇筑,最后压实成型。表面处理根据浇洒沥青和撒布集料的时间不同,分为单层、双层和三层。表面处理路面的使用寿命不如透层路面长,设计时一般不考虑其承载强度。其作用主要是保护和防止非沥青承载层的磨损,同时也是旧沥青路面日常养护的常用措施。施工中第一次分布的骨料颗粒一般较大,之后粒径逐步减小;但也有相反的过程,即先用细骨料逐层构筑薄的表面处理层,堆积到一定厚度后,用粗骨料压入,形成热稳定性好的厚表面处理层;或者用细骨料处理形成不透水的密封,然后用粗骨料处理使表面粗糙。
第四,渗透层
透层在路面结构设计中是非常不显眼的。甚至有人认为它不是路面结构的一部分,但它的作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因为底漆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和明显的。但如果底漆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谈它的作用就是空谈。以下是对底漆质量控制的一些看法:
1透层和稀浆封层的作用
透水层主要有以下三个作用:一是防水抗渗,质量好的透水层可以基本不透水,使表层渗出的水沿透水层表面排出,从而保证基层不泵泥,路床不积水;二是粘结作用,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可以加强基层与面层之间的粘结,使基层与面层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三是保护基层,这是一种水泥稳定材料。在车辆的反复作用下,容易起尘、松散、透层,能有效保护基层的水分流失,提高基层的强度,避免基层在施工过程中的损坏。
2.底漆的质量控制
2.1主要技术指标
2.1.1混合比
底油有稀释沥青和乳化沥青两种。石市高速公路采用煤油稀释沥青作为基础油,道路石油沥青作为基质沥青。煤油和沥青的混合比是透层的一个重要参数。配比是否合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另外两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即粘度和针入度是否符合要求。加入煤油的目的是降低沥青的粘度,以利于底油的渗透。煤油含量过高会造成三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沥青含量过低会影响透层的粘结和防水;二是没有随雨水散落的挥发性煤油,污染当地环境;三是煤油价格高,增加了生产成本。煤油含量过低会导致沥青含量过高,底油粘度高,渗透性差。
煤油的掺配比例不是固定的,与基质沥青的标号和基层的密实度有关。达到相同的针入深度,沥青标号越高,煤油含量越低;基础油越浓,煤油含量越高。表1显示了一般致密条件下的几种混合比例范围。
表1煤油在渗透油中的混合比例范围
基质沥青级煤油的比例范围/%
70 55~65
110 40~50
140 30~40
2.1.2粘度C25.3(S)
粘度是渗透油施工工艺的控制指标。根据试验结果,当粘度为8 ~ 12s时,底油的粘结效果、防水效果和渗透深度均较好。由于煤油的调合量很难测量,而粘度测试非常容易,因此可以通过粘度指数来控制煤油的调合比例。粘度值大于12s时,说明底油粘度高,沥青含量高,煤油含量低。粘度值小于8s时,说明底油粘度低,沥青含量低,煤油含量高。
2.1.3穿透深度
渗透深度是透水层施工后的效果指标,面层与基层的连接取决于透水层的渗透效果。渗透油的渗透深度一般为1 ~ 2 cm,影响渗透效果的因素有:一是粘度,粘度是影响渗透效果的主要因素;二是基层表面是否干净,如果基层表面留有泥土和灰层,会影响渗透效果;第三,喷涂温度一般应控制在80 ~ 90℃。如果喷涂温度过低,也会影响底油的渗透效果。
2.1.4配送数量
涂布量也是底漆施工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开放式结构基层,规定用量为1.0 ~ 1.5 kg/㎡,对于封闭式结构基层,规定用量为0.6 ~ 0.9 kg/㎡。在底漆施工期间,应确保均匀喷涂。喷涂量不足时,会出现泛黄、变灰现象,使渗透深度无法得到保证。布量过多,底漆中的油就会流动,在表面形成油蜡,影响粘合效果,甚至造成滑动区域。
2.2几种常见的质量问题
以下是底漆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缺陷。
2.2.1底涂层油铺展后为黑色油膜。
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煤油含量低,沥青含量高,或摊铺温度不够,底子油不能完全渗入基层;
⑵布量过多,多余的底子油无法渗入基层,煤油挥发后剩余的沥青残留在表面;
(3)、基层顶面不干净,泥土和灰尘使渗透性油无法渗出。
2.2.2底油中出现黑色和黄色。
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
(1)、分配不均,造成局部油过多和过少;
(2)由于洒布车没有配备沥青循环搅拌装置,煤油和沥青混合不均匀,摊铺时形成块状煤油和块状沥青。
2.2.3底油呈黄色。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煤油太多,沥青太少;第二,通过该层扩散的油量太少。
2.3保证透层施工质量的关键措施
(1)施工前做好试验,根据基本结构决定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比例,然后通过试验路确定各工序衔接的要求,现场人机结合,行车速度等等。
⑵确保基层表面清洁干燥。在浇透底子油前,用空压机或森林灭火器将基层表面的浮尘吹净(基层污染严重时,先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待干燥后再将表面浮尘吹净),使基层表面的骨料尽可能暴露出来,同时, 基层表面应干燥,基层含水量不超过3%,有利于底子油的渗透和与基层的粘结。
(3)选择合适的摊铺设备。机器的选择很重要。目前国内老式的经销商很多,施工质量很难保证。适用的原油分配器应具有独立的油泵、喷嘴、转速表、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气泡水平仪和读取油罐中物料温度的软管,并配有沥青循环搅拌装置,所有这些应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控制布量。施工时,洒布车应匀速行驶,以保证洒布量均匀稳定。一定要用铁板检测布量。当布料量不符合要求时,通过改变行驶速度及时调整布料量。
⑸保护工作应在透层完成后进行。因为渗透油需要一定的铺展温度和浸润时间。一般摊铺温度为80 ~ 90℃,摊铺时间处于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段,表面温度在55 ~ 65℃之间,沥青处于软化状态。渗透油的渗透时间一般为5 ~ 6小时。在此期间,应严格做好交通管制,避免粘卡或打滑,影响透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