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白酒现状如何?

1/状态:

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制约,白酒行业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高速发展后,总产量开始下滑。白酒企业规模大、规模小的情况依然存在,导致创新不足、营销混乱等问题。各地对本土企业的保护是白酒行业秩序混乱、市场分割、未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重要原因。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规范和加强执法力度,是净化营商环境、实现公平有序竞争的重要保障。目前由于消费需求趋稳,行业总目标基本限制到位,因此行业发展将保持基本稳定。

问题研究

白酒行业现状不乐观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生产问题、营销问题和地方保护问题。

生产问题。产品创新不足白酒生产中的问题主要在消费税调整后暴露出来。在此次个税调整中,国家取消了用进口酒勾兑生产葡萄酒的企业可以抵扣其购进葡萄酒缴纳的消费税的抵扣政策,这让一些白酒企业叫苦不迭。它勾兑的原因是什么,作为白酒生产过程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液体白酒通过液体发酵勾兑出串香,具有降低成本、节约粮食的优势,已经得到专家的肯定。但由于纯粮酿造酒仍是当前消费的主流,很多企业采用勾兑的方式生产白酒。可以说,勾兑暴露出的本质问题是中国白酒企业在产品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缺乏投入。中国白酒历史悠久,香型丰富,包括酱香、浓香、清香、米香、凤香、黑豆香、芝麻香和混合香。但由于追求产量,很多企业盲目采用工业化手段,使得各种酒的生产工艺越来越雷同。一些企业盲目跟风,模仿而不是严格的产品开发程序。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大型骨干白酒企业,都存在这个问题。只要一个产品卖得好,马上就会被抄袭,无论是产品、包装甚至是名字,都几乎一模一样。结果20多年过去了,白酒的香味越来越少,现在几乎成了浓香型白酒。但是市场经济,尤其是现代市场经济,需要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企业在营销上不能只动脑子。事实上,任何产品或品牌的打造都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在营销上下功夫是不可能创造出本质上的产品差异的。

营销混乱。白酒行业的困惑主要来源于终端的营销困惑。为了制造差异,实现销售,广告战、促销战、价格战成为白酒企业常用的手段,导致白酒终端环节门槛越来越高。目前,通过给服务员“开瓶费”抢占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普遍存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负担。特别是一些企业为了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或采取不断让利给经销商的做法,或采取广告“狂轰滥炸”,一度成为央视的靶子。而它们带来的影响力,让白酒企业不断陷入新的促销大战,就像穿上了“红舞鞋”,不断旋转。目前很多白酒企业为了促进销售,采取了违背诚信的做法。“造祖”现象就是一个典型。今天一个“地窖”,明天一个“水池”,让人很难知道真相。而这种陈年老酒遍地开花的情况,其实是在误导消费者。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潘指出,白酒存放时间越长越好。五年后,普通香型白酒的口感会越来越淡,香气也会减弱。酱香型陈年白酒是好酒,但贮存多年的浓香型白酒是否是好酒,专家们还存在争议。专业生产企业在这方面比较无知,但是企业为了制造卖点,利用消费者的一些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白酒的声誉,使企业之间的竞争陷入了一个怪圈。

局部过度保护。地方保护是白酒行业无序,无法真正实现优胜劣汰的重要原因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白酒企业就是一些地方的财政支柱,有的地方甚至流传着“要当好县长,先办酒厂”的说法。在“小投入、快见效”的利益驱动下,一些地方不断新建、扩建白酒项目,导致酒厂数量多但规模小,产品供大于求。有些地方为了保证本地酒的销售,甚至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或者对外来品种收费;有些地方为了提高本地酒的竞争力,采取消费税返还的方式。所有这些做法都严重阻碍了全国市场的形成,造成了商业环境的严重不公平。

投资策略

知名公司可以关注。目前两市* *的白酒上市公司有13家,业绩一直是历年来最好的。但2006年5438+0,白酒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仅为0.2847元,同比下降39.68%,首次出现亏损——长兴实业每股收益-0.207元,宁城老窖每股收益-0。

从去年白酒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主营收入下降。由于行业秩序混乱,经营环境不佳,企业经营难度加大,13家上市公司中有7家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下降,其中皇台酒业和宁城老窖降幅均超过20%。

二是毛利率下降。2001年5月新消费税实施后,上市公司毛利率下降3.02%,古井贡、沱牌曲酒、五粮液毛利率降幅均超过10%。

三是三项费用大幅增长。白酒上市公司三项费用同比平均增长15.33%,其中皇台酒业、宁城老窖三项费用增幅超过50%。

第四,偿债能力尤其是短期偿债能力减弱。其中,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下降65,438+03.88%和65,438+03.46%,经营性现金流下降65,438+06%,其中皇台酒业、宁城老窖、长兴实业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负。

白酒上市公司的这些问题与白酒行业现状基本一致,短期内难以改变。

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很多白酒企业效益下滑。一季度,除贵州茅台外,白酒上市公司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以湘酒鬼酒、皇台酒业、山西汾酒为首。多数公司净利润降幅超过10%。兰陵陈翔已经预测,中期报告将亏损。按照这个趋势,预计中报白酒行业平均收入将比去年同期减少35%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白酒的上市公司要注意以下几点:从成长性来看,生产高档白酒的公司比生产低档白酒的公司情况要好。由于中高档白酒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相对较高,其市场竞争相对规范。同时,由于价格相对较高,中高档酒所承担的从量税占其主营收入的比例会较小,减少的利润也会较小。特别是主营业务优秀的中高档白酒公司将保持一定的增长,五粮液、贵州茅台等以品牌美誉度和客户忠诚度为基础的知名白酒生产企业仍有望保持优异的业绩。从政策影响来看,今年消费税的影响相对更明显。2001的白酒消费税调整从5月份开始,主要影响下半年的业绩,所以今年的消费税对白酒上市公司利润的减少会更明显。特别是上市公司所得税优惠的取消,会直接减少大部分白酒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但当然不会影响到贵州茅台等没有享受过所得税优惠的公司。

从发展趋势来看。警惕多元化陷阱。虽然几乎每个白酒上市公司都有跨行业的项目,但是投资的行业各不相同。比如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不仅投资滋补品和生物制品,还投资高速公路。但从2001年报来看,鲜有公司取得显著收益。即使是医药业务比较成功的全兴股份,也只占整个公司营业利润的16%左右。所以白酒上市公司多元化更多的是一种概念效应,要取得实际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重组机会来看。可能亏损的上市公司可能会率先重组。它的重组基本上可能是跨行业进行的。当然,重组不一定能让企业走出亏损的泥潭。以“大龙泉”为例。虽然变更了主营业务,更名为“长兴实业”,但2001仍每股亏损0.207元,2002年一季度继续亏损。今年中报亏损的兰陵陈翔也计划与中科软件集团进行重组,并于去年6月29日签署了股权转让意向书,但至今没有实质性进展。政策背景

行业发展受到限制。酿酒行业是一个消耗大量粮食的行业。20世纪50-70年代,国家严格限制白酒的生产和销售。20世纪80年代,随着粮食供给的增加,白酒生产逐步放开,白酒产量从1.980年的21.5万吨迅速增加到1.996年的801.0万吨。按照每斤白酒耗粮3斤计算,1996年白酒行业耗粮2400万吨,相当于中国人近三个月的耗粮。基于这个原因,再加上白酒企业的污染问题和高度酒对健康的危害,国家已经将白酒列为限制其发展的行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酒业的总体规划是“限制发展高度酒,鼓励发展发酵酒和低度酒,支持发展水果酒和非食品原酒”,指导思想是“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控制污染、增加效益”。在此政策指导下,自1996起,国务院规定各部委严禁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白酒进行宴请;1998年2月,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对白酒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决定对白酒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格控制白酒进口,不再安排任何白酒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中国酒业“十五”计划明确提出,十五期间,酒业将以调整酒类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生活对酒类产品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向优质、低度、多品种、低耗、高效、无污染方向发展。酿酒协会根据产业政策,制定了主要酒类品种的行业发展目标,白酒成为唯一以减产为目标的酒类。

国家的上述政策可以通过税收来实施。国家税务总局1993年底发文,规定自1994元旦起对白酒征收消费税。关于对白酒征收消费税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解释说:“对白酒征收消费税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多喝白酒对人的身体不好,而且消耗大量粮食。对白酒征收消费税,体现了引导消费需求、宏观调控白酒行业产业结构和保护资源的调控功能。”在此基础上,从1994开始,白酒消费税有所不同,粮食白酒为25%,土豆白酒为15%。而葡萄酒是10%,黄酒和啤酒更低。

此外,1998年3月,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粮食白酒广告不税前扣除问题的通知》,规定从1999起,电视台黄金时段白酒广告不得超过4条。2001年初,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实施办法》的文件,规定白酒企业广告不得超过销售额的2%,超过部分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

2001年,国家进一步规定对每斤白酒征收0.5元从量税,取消了目前企业用进口白酒勾兑生产白酒可以抵扣其购进白酒所缴纳的消费税的抵扣政策,对白酒行业冲击很大,导致整个行业利润减少。比如2001,全国白酒利润总额40.39亿元,比上年下降6.6%。

在增加白酒税负的同时,税收征管工作日益严格。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于2002年6月17日至7月19日对白酒行业进行专项税务检查。检查的重点是打击白酒行业涉税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确保白酒行业各项税收政策的落实,确保依法征收各项税收。

行业地位

生产萎缩,利润减少。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度酒不再像过去那样受欢迎。这体现在消费结构上就是啤酒和葡萄酒的比重在增加,而白酒的比重在减少。产量方面,白酒产量从1996年8010000吨的峰值下降到2001年420万吨,今年1-2月白酒产量同比下降8.52%,再创新低。从产量结构来看,1995年白酒占白酒行业总产量的比重为30.5%,而2001年仅为15%左右。但2001,整个白酒行业的销售收入并没有因为产量的减少而减少,而是同比增长0.4%,达到499亿元。由于税负增加,行业利税总额6543.8+02.9亿元,比2000年增长2.654.38+0%。但行业全年利润总额只有40多亿元,同比下降6.6%,全行业亏损面也超过40%,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当然,总体来看,白酒行业总利润的62.5%还是来自白酒。

行业集中度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白酒企业3.7万多家,其中产量超过2万吨(2001)的企业有33家,总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30%;利税超亿元的有20家,占行业利税的61.8%。该数据表明,该行业目前以分散生产为主。

两极分化正在加剧。在现有市场中,传统名酒的地位日益巩固,名酒不断推出中低档酒抢占市场。比如五粮液系列从400元到10元应有尽有,剑南春有剑南大曲和绵竹大曲,挤压了中小酒厂的市场份额,加剧了行业两极分化。2002年6月上旬在12大中城市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淡季,全国白酒价格略有上涨,高档白酒价格上涨5%左右。

税收流失比较严重。按照1994的全国白酒消费税征收办法,相关专家测算出1996年全国白酒产量应纳税约400亿元,但实际只收到97亿元。这说明大约75%的税收流失了。以2001为例,420万吨的产量,加了从量税后应该增加42亿元,但实际上2001的税收只增加了不到654380亿元。税收流失严重,不仅让国家财政蒙受损失,也说明白酒企业的实际税收差异很大,企业的生存环境其实严重不公。

对策分析

多管齐下,净化环境,加强政府监管。鉴于地方保护不会自动消失,偷税漏税需要整治,欺骗消费者属于不正当竞争,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净化白酒商业环境还是很重要的。

一要加强企业数量调控。1998年国家要求白酒企业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了规范行业,2002年国家重申,按照国家经贸委第一批《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1999年9月1之后注册的白酒企业,不受理生产许可证申请。如果能严格执行这一规定,将对目前白酒行业零散混乱的行业秩序起到较好的作用。

二是加强全过程监管。除了生产许可证,今年2月,国家经贸委等六部委还讨论建立行业准入“三证”制度和“产销经营凭证制度”。该意见现以经贸委文件形式上报国务院,待国务院批准后实施,将对白酒流通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

三是加强税收征管。国家制定的税收政策应该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但现在严格纳税的企业通常是大中型国有骨干企业,一些中小企业有偷税漏税的倾向。如果不加强对税收征收的监督管理,为促进优胜劣汰、加快白酒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而制定的新消费税政策就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在加强执法的同时,也要加快制定各子行业标准,引导企业行为,促进白酒生产标准化,提高全行业产品质量;同时也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维护消费者权益提供了依据。比如陈酿的标准只有黄酒,没有白酒。现在市场上很多企业都在销售陈年白酒,但是对于一瓶酒里面含有多少比例的陈年酒却没有明确的标准。

在细分市场上做文章。目前,白酒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对于企业和行业来说,找到市场缺口,开发新市场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市场细分的方法,可以为企业打开新的窗口,避免盲目竞争的雷区。以婚宴为例,从传统婚礼习俗、消费构成、消费心理来看,婚礼上喝婚宴酒的习俗可以说是经久不衰。据权威机构估计,全国每年婚礼消费总额达数千亿元。如果婚礼消费仅占全国年婚礼消费总额的5%,也能分享婚礼市场数百亿元的市场份额。一度濒临倒闭的江苏高沟酒厂,在1996年开发了“金世元酒”,并利用“缘分”二字大做文章,策划了一系列大型婚庆活动,仅用一年时间就在江苏收复失地,随后在武汉、北京等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建设板材市场。婚宴市场本身也可以细分,比如城市市场、农村市场、沿海等区域消费习惯、消费心理等因素都会有所不同。比如四川的谷峰集团,根据农村婚庆消费需求,进行对口开发,专门生产了“谷峰双喜酒”,打开了农村婚庆酒市场。体育也是白酒行业的商机。比如五粮液集团旗下的金六福,就抓住了中国足球队打进世界杯32强的主题,推出了世界杯藏酒,被抢购一空。事实上,善于细分市场往往能为企业和行业带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塑造品牌竞争力。目前白酒的竞争主要停留在促销、广告、价格战的层面,但从名酒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的事实可以看出,“品牌”是白酒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最有力武器。“品牌”之所以如此强大,是因为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企业在其技术、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市场营销、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方面构筑的独特竞争优势,一个企业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竞争态势下保持竞争优势。当企业把竞争力建立在品牌的基础上,就能走出白酒促销战此起彼伏的恶性循环,获得市场优势。如“奇香贵州醇”,在中国传统白酒工艺的基础上,融入国外酿酒工艺,实施产品创新,在白酒风味上有所突破,创造了中国白酒的国际味道。中国白酒行业核心竞争力最突出的是五粮液和贵州茅台。

当然,品牌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打造品牌不仅仅是营销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企业在打造品牌时,不仅要整合现有的所有企业资本、产品结构、组织结构等资源,还要通过吸收外部技术、资本或品牌输出,包括建立合资企业、技术转让和受让、扩大投资区位区域、拓宽融资渠道等方式,延伸产品品种和产业领域的拓展,实现外部资源的整合,最终大幅提高经营能力,增强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当白酒行业的竞争以品牌为基础,行业就会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格局,给整个行业带来生机和活力。

前景:优胜劣汰是主旋律,消费需求趋稳。近年来,人们对啤酒和葡萄酒的消费量不断增加,过量饮用白酒有害健康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白酒的消费量逐年减少。然而,2001年末,相关机构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30个城市的城区和郊区居民进行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白酒仍是我国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替代的消费品。白酒在30个城市居民中的整体渗透率达到31.4%,高于葡萄酒,且近三年白酒渗透率趋于稳定,尤其是北方城市。2001全国大中型商场消费调查也得出白酒消费趋于稳定的结论。

经过5年的持续减产,白酒占全行业的比重约为15%,接近发达国家蒸馏酒的水平,也达到了酒业协会2005年制定的产量目标。考虑到我国的传统和广大的农村人口,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白酒的产销将保持基本稳定。

入世影响不大。从进口来看,由于白酒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与世界白酒关联度不大,中国特色的白酒市场在入世后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目前白酒的关税是65%,2005年关税将下调至10%,这将大大增加国外白酒的价格竞争力,可能会占领部分国内白酒市场份额。国际上流行的白酒大多在40度左右,饮用方式比较灵活,可以加冰和碳酸水。而且卫生质量比较高,对国内年轻一代,对看重品牌的消费者有吸引力,对中高档白酒会有一定冲击。

从出口出去。白酒是中国白酒行业的传统出口品种,但近年来出口量出现波动。入世后,如果不重视白酒产品的质量标准和风味,更优惠的贸易条件也不一定会带来出口增长。

行业外新生力量的冲击。就在白酒企业苦苦叹息的时候,非行业资本不断涌入这个行业。宝光药业和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希望集团正在为“喝”郎酒而战。此前,主营房地产和建材的长沙海达公司买断了五粮液集团的“金六福”酒,并在两三年内将其塑造成风靡全国的名酒,令众多企业跃跃欲试。随后,著名的七匹狼、大红鹰、重庆力帆集团、红豆制衣也相继进入白酒行业。

行业外的新军涌入白酒行业有两个原因:一是虽然利润率在下降,但相对于其他行业,白酒仍然是高利润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所以一些企业不断进入白酒行业。第二,目前白酒行业有些混乱,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但是真正有能力做民族市场的企业并不多,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品牌更是少之又少。甚至五粮液的市场份额也只有10%,集中度很低,增加了新进入者成功的几率。这些非行业资金的涌入,不仅会冲击现有的白酒企业,还会带来新的活力,加快白酒行业资本和资源整合的步伐,使白酒行业在调整中逐步走向规范和有序。

低度和多味成为亮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低度白酒越来越明显。按照酒精含量,白酒分为高度白酒、低度白酒和低度白酒。高度酒的酒精含量在50度以上,低度酒的酒精含量在40-50度,低度酒的酒精含量在40度以下。据统计,八五期间,我国白酒的酒精度平均下降10%,低度白酒和降级白酒的比例提高到80%以上,高度白酒的比例不足20%。目前,低酸、低酯、低甲醇、低杂醇油的清洁清爽型白酒和以苹果、山楂等水果为原料开发的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的水果发酵蒸馏酒新风格、新口味已成为白酒行业的增长点。这些新品种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符合世界白酒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前景。

浓度逐渐升高。白酒行业至今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市场竞争接近完全竞争,但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如1998,前20家企业总产量占白酒总产量的19.9%,前20家企业利税总额占白酒利税总额的45%;2001年,前20家企业总产量约占白酒总产量的23%,前20家企业利税总额占白酒利税总额的61.8%。行业利润集中度的显著提升,有助于优秀企业保持发展潜力,加速行业优胜劣汰。如果严格执行白酒生产许可政策和税收政策,未来15年白酒行业的利润和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型企业。

2/方向:

早在1987,国家“三部委”就为中国白酒提出了高品质、低酒精度、多品种和“四个转变”的发展方向,即由高酒精度向低酒精度转变,由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由粮食酒向果酒转变,由普通白酒向优质白酒转变。应该说这个发展方向实际上是提出了现代白酒的基本概念。20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基本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和深入贯彻。现代白酒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然而,旧的惯性,行业发展秩序的混乱,特别是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兴起,使得中国白酒行业处于调整和适应期。白酒产量逐年下降,从1996的800万吨下降到现在的400万吨左右。市场秩序堪忧,假酒屡禁不止,管理僵化,效率差,税收重。最严重的是,很多消费者对白酒行业整体评价不高,缺乏信心。同时,红酒、啤酒、洋酒等。迅速占领海滩,内忧外患层出不穷。在这个混乱的季节里,正确把握形势,认清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中国白酒作为国家五千年文化的浓缩和积淀,作为人际交往的媒介,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文化不会消亡,中国白酒也不会消亡。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在与时俱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不断调整,诉求日益多元化,尤其是对休闲、健康、个性的追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迫切。这些新的市场需求迫切要求中国白酒的复兴和传统产业的现代化。所以喝酒的人变了,酒本身也要跟着变。基本思路是:在丰富和发展传统白酒内涵的基础上,将中国白酒的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积极走出一条中国白酒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