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薛稷的国学经典

关于《学记》的几个问题

一,《学记》的主要思想

《学记》是《礼记》第三十六卷中一篇系统完整的教育论文。别录属于通论。郑玄说:“学之以记者,以其记人之意教之。”朱子说:“这篇文章讲的是古代学校教人传道授业的顺序,其得失原因,大学和小学都有涉及。”程子说:“除了中庸和大学之外,《礼记》是最近的。”

《薛稷》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教育专著。它总结了先秦儒家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系统阐述了一些重要的教育理论问题,如作用、目的、教育制度、教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等。

二、《学记》的作者

关于为什么薛稷的一篇文章是由某人写的,一直有不同的意见。历史上主要有两种理论。一说是孔子弟子做的;另一种认为是汉儒写的。

先行者如唐代的孔等。他在《礼记正义序》中说:“《礼记》是孔子写的,但没有办法复原。.....孔子死后,七十二弟子* * *撰述,听闻,以录之。”北宋程颢虽认为《礼记》源于汉儒,但仍称其中《乐记》、《学记》、《大学》等部分源于孔子弟子“无人可议”(引自朱彝尊《义经》卷一三九)。持后学论者,如清代的卢魁训,认为《学记》成书于之后,为汉儒所记。原因是什么?他说《学记》记述“家教、党政、艺序、国学,与相近者,如、党正、总督、乡医,乃“古师”,名为汉记”(引自《续礼集》卷六十七)。后来,于又说和薛基是“汉人所作”(《归思存稿》卷二)。

冯友兰认为薛稷是荀学。1930写《大学是荀子之学》,指出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儒学大师,后来儒学更为盛行。“荀子的《劝学》直接抄自《戴笠书》,《戴孝书》中的薛稷也是从荀子的角度学来的。”郭沫若认为应该是孟子。他说,学记主张教育和学习的自发性,说:“道(指导)导致成功,力量导致失败,开放导致成功。”这与孟子的“君子以道而治学,欲而自得,自得则安,安则有深资,有深资则取左右而迎其源”是完全契合的。他还说,《学记》说“大学之道”“大学”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大学》是孟子和乐正家族儒学的经典。因此,他认为《学记》是“乐正家族所写”。

《学记》的作者是学派的柯。这是因为,第一,是孟子的得意门生,深受孟子思想的影响。第二,乐正时也曾师从曾参。杜认为《学记》的作者是东汉儒者董仲舒。他在对《学记》的考证中指出,《学记》中的文字与董仲舒《春秋》和《贤者良策》中的文体和句子颇为相似。例如,薛基经常引用古书,得出“这意味着是”和“这意味着什么都没有”,同样的句子也经常用在《春秋范路》中。他还认为董仲舒的思想和理念往往与《学记》中所包含的思想和理念相互发明。

第三,薛琦的学术思想

(一)他们学到了什么

“玉不琢,不成器;人家不学,不知道。”玉不雕不使用,人不学就会无知。这种说法以玉人为例,提出了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认识明道的命题,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指出人只有通过主观努力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获取知识,认识事物,掌握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学而后知不足”,学了之后会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只有不断参加更加深入的学习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才能发现无边的学海,无穷的真理,浩瀚的知识,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自身的渺小,从而加倍努力,勇于探索。

(2)循序渐进

“一年靠分经,三年靠尊乐群,五年靠拜师,七年靠学理得友,这叫小有成就。九年知而通达,强而不返,谓之大成。”《学记》将学生的学习分为“小有成就”和“大有成就”两个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阶段。“小有成就”阶段,第一年要学习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技巧;第三年要能专心学习,团结同学;第五年,要能广泛学习,亲近老师;第七年,你应该可以讨论你的学习和交朋友了。在“大成”阶段,也就是第九年,要求学生知识渊博,举一反三,学习信念坚定,勤奋不懈。学习中的这些要求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学习态度、内容和技能的要求,择友和择师的规范,师生之间的交流,情感、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它们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具有由粗糙到精细,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逐年提高的特点。它们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心理发展顺序。

(3)一次放松一次

“故君子有志于学、隐、修、息、行”,“隐”,入学就业,“修”,改行;“休息”,退休私活,“游泳”,在学习中游泳。所谓“藏与趣相辅相成。”要求学习放松,劳逸结合。学习作为一项艰苦的精神实践,需要采取放松的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发展特长,舒展个性,培养兴趣,提高身心健康。

“教书时要有正当职业,退休时要住校。”这就需要“经商”和“住校”相结合,即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外活动是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有益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为“正经事”的理论学习奠定感性认识和经验基础,发展学生的各种素质。这是今天基础教育领域值得反思的。

(四)抓住机遇

“时间后学,会很辛苦,很难达到。”一定要抓住学习中的关键期,否则虽然很努力,但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颜之推也说:“青年学者如旭日之光;老而学之,如烛光夜行。”不同年龄的人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学习关键期。所谓关键期,是指最适合个体身心发展的时期。当它可以被调用时。因此,学习者在学习时,要严格遵循自身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顺序,抓住最佳的学习时机。早期,缺乏接纳,没有心理需求;晚了,学习条件已经丧失。这样一来,必然是“辛苦又辛苦”。

(5)持之以恒。

“记住:‘飞蛾在它们的时间里是熟练的’,这没有任何意义。”学习者要遵循蚂蚁勤奋执着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学习。儒家一直提倡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子曰:“开平地,方进步,而我去。”孟子曰:“有为者掘之井,不如泉,不如弃之井。”荀子:“持之以恒,朽木不可雕也;持之以恒,石头是可以砸碎的。”“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知识的获取需要坚持不懈地一点一滴积累,需要有‘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精神。

(6)互助与合作

“独学无友,是无知”。学习者不与人讨论交流,就会无知,知识面狭窄。“我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我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其实在学习上,光靠自己的精力和天赋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很多学习者都勤于互相学习,就能形成一个互助、携手、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生动局面。孔子非常重视师友之议,提出了“以友养仁”、“德不孤,必有邻”、“择善而从之”等思想,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则体现了学习上互助合作的真谛。“相视而好,叫搓”。这主张学习者应该互相观察,积极交流,交换所需物品,取长补短。

学记提倡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既拓展了知识面,又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从而得出“教与学相互借鉴”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式教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重视因材施教。主张要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程度和天赋的善恶,以此作为启发和诱导的依据。它倡导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提出了积极的教育原则,即在学生的不良行为发生之前,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还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取长补短。《学记》赋予了教师崇高的地位,提出了严师重道的思想。

《薛稷》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珍贵资料。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和方法、尊师重道的思想,对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我国乃至世界宝贵的教育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