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8+一篇关于2009年底20世纪初美、德、法、英经济发展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的论文。

主题背景:

纵观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的结构,特别是2004年和2005年的高考,2004年和2005年的1234套世界近现代史综合试卷的平均分分别为36.5分和34分,文科综合考试以基础、主干、综合、现实、有价值的学科知识为主。美国历史是世界近代史上有影响的国家,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典型代表。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史,特别是民主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外交政策,对整个世界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演变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既是高中教学的基础骨干知识,也是现实性强、涉及中美关系、能够与政治地理融为一体的知识。2006年,准备高考需要复习这个题目。

知识整理:

现代美国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期的美国:美国独立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关键知识:

(1)政治上发动美国独立战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战争的起因

①经过100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北美大西洋沿岸的十三个殖民地开始形成统一的市场和美洲民族。随着启蒙运动的传播,民族民主意识增强,要求推翻英国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根源)②随着北美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人民并没有对英国的压迫和束缚不满,要求摆脱英国的经济压制,发展资本主义。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北美人民公开反抗英国的开始。(导火索)41774年第一次大陆会议讨论了对付英军的办法,做好了武装斗争的准备。

2.战争的主要进程

(1) 1775列克星敦枪声是北美民兵与英军的第一次正式交火,标志着战争的开始。

②第二次大陆会议:改组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③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纪念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④1777萨拉托加的胜利带来了战局的转折。并开始得到法国和荷兰的援助。

⑤1781年,北美英军在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了。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战争的性质和意义

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两重性。

首先,作为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独立,建立了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第二,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独立战争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战争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4、建立* * *和政权。

1787年制定美国宪法,确立政治制度。65438年至0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组建了第一届联邦政府。

(2)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

美国独立后,通过赎买、武装颠覆或发动战争等手段大力扩张领土,夺取了路易斯安那(法属)、佛罗里达(西班牙)和得克萨斯等大片地区。到公元19世纪中叶,其领土已经从大西洋海岸扩展到太平洋海岸。在1776之后的100年里,美国的领土几乎扩张了10倍。与此同时,许多人移居西部,形成了“西进运动”。“西进运动”开发了广阔的西部地区,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西进运动”给当地的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这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3)经济上进行工业革命: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美国独立后,正赶上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并在工业革命中迅速发展。19世纪中叶,美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国家的独立性和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保障;美国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受战争影响较小;大量外国移民涌入,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善于创新,采用和推广机器零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极大地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机器的普及。

(4)、外国殖民活动

1.加强对拉美的控制和侵略:美国利用其靠近拉美的优势,在独立后加紧对拉美国家的殖民渗透。1823年提出了“门罗宣言”,不允许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试图排斥英国,企图统治整个拉丁美洲。

2.追随英国侵华:这一阶段由于国力所限,在外交政策上主要追随英国。这在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迫使中国政府在1844年签订《王霞条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以“调停”的名义与俄国合谋暗中支持英法并从中渔利。

关键分析:

1.对《独立宣言》的理解:《独立宣言》倡导“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的资产阶级思想,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制,否定英国殖民统治的合法性,极大地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战斗精神,成为北美人民赢得独立战争的一面旗帜和纲领性文件。同时,《独立宣言》也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人权宣言》的蓝本,马克思称之为第一部《人权宣言》。

2.1787美国宪法评价要点:

(1)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伟大成果,使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基础上,带来了长治久安,有利于发展;

②是欧洲启蒙思想的成功实践,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具有示范作用。美国率先建立联邦制,和谐分权。“联邦制”赋予政府强大的权利,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民主和谐制”将主权在民的理论付诸实践,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三权分立”有利于防止专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3)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其本质,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保守性。比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拥有和白人一样的权利。

2.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美国:南北统一与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关键知识:

(1)政治美国内战(1861-1865)

1.内战爆发的原因: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美国独立后,出现了两种经济形态,即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种植园经济。虽然两种经济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大和西部疆域的开发,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显现和加剧。最后,矛盾的焦点在奴隶制问题上。(2) 1860,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 * *和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这成了内战的导火索。

2.战后

①内战开始:1861年,南军开战。

②战争一开始北方就被打败了(原因:南方准备充分;北方还幻想和平统一,战备松懈。)

(3)战争逆转:1862年《宅地法》和《黑奴解放宣言》颁布后,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黑奴积极支援北方,战场形式迅速逆转;1863葛底斯堡战役后,北方开始在战争中占据主动。

④北方胜利: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南北统一。

3.战争的性质和意义: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进一步消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种族歧视尚未完全消除)

(2)、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经济上向帝国主义过渡。

内战后,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经济强国。从65438年到0894年,其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19年末,20世纪初,成为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国。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美国逐渐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典型的“托管”帝国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①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②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3)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更丰富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4)大量欧亚移民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和经验;⑤内战后美国政治的相对稳定吸引了大量欧洲资本涌入。

(3)外交政策和活动

1和19年底,提出“泛美主义”口号,多次出兵干涉拉美国家内政。泛美联盟的组织为称霸西半球创造了条件。同时实行“大棒”和“金元”的帝国主义政策,大量资本输入拉美。通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波多黎各和菲律宾,使古巴成为其保护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挫败了美国的干涉,推翻了国家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美国侵略的嚣张气焰。

2、1899,向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开始走上独立侵略中国的道路。

3.它在当时欧洲列强的激烈竞争中保持“中立”,却在1917年以反对德国无限制潜艇战为由向德国宣战。

重点分析:“泛美主义”、“大棒”、“金元”政策、“金元外交”政策,都是美国在19年末、20世纪初的对外侵略政策。

“泛美主义”是1889年在华盛顿召开的美洲会议上提出的政策原则。美国在会上提出了“美国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的欺骗性口号,鼓吹成立泛美组织。在美国的倡议下,成立了所谓的“美利坚合众国联盟”,并于1910更名。这是美国夺取西半球霸权的重要一步;

“大棒”与“金元”相结合的政策,是20世纪19年末美国在拉丁美洲推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大棒”和“金元”政策是指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交替使用,两者都采用。大棒政策的实质是以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手段干涉拉美国家事务,以达到称霸拉美国家侵略的目的。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1901-1909),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得到了“说话轻声细语,但手里拿着大棒”的美名。

“金元外交”是20世纪初以来美国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广泛实施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质是美国政府公开与美国垄断资本相结合,通过带有奴隶制条件的贷款和投资输出资本,控制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美国金元外交的重点是拉美,其次是东亚,最后是欧洲。这一政策是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在1912年的国情咨文中宣布的,他的外交政策以“用金元代替子弹”命名。

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美国(20世纪20年代初-40年代中期):调整发展时期。

关键知识

(1)经济繁荣与危机此起彼伏,探索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途径。一战后美国发了横财,战后柯立芝繁荣。但产销矛盾,尤其是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导致了1929-1933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政治上,国家资本主义发展了。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对政治影响很大,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制度。发达的国家资本主义。

(3)在外交上,金元的外交政策,“中立政策”和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金元时期的外交政策对一战后欧洲的复苏,尤其是德国的复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危机之后,美国也采取了“中立政策”,对你法西斯战争的威胁纵容侵略30年。二战爆发后,美国逐步介入反法西斯斗争,实行“先欧后亚”政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分析:

1,罗斯福新政的本质和作用:新政的本质是国家干预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曾说,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所谓“新”,就是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被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政策所取代。新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损害,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创造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被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借鉴。

2.如何看待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些资本家的反对,指责他向富人勒索钱财,烤百万富翁。有人说《社会保障法》是抄袭《生产者党宣言》的。本质上,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而不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他试图避免国有化,维护私有制度,这与《生产者宣言》中的目标有着本质的不同。

3.美国“中立政策”的演变与实质: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中立法案,禁止向所有交战方出口武器。193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永久立法,规定武器禁运适用于所有交战国,美国与交战国之间的非武器贸易以现金进行。立法适用于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和德国和意大利干预西班牙2。1939年欧战爆发前后,罗斯福总统多次向国会提议修改中国立法。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国会于6月3日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国立法,1939,165438,取消武器禁运,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实行“现买后运”的原则。新法案在武器和物资上支持英法;在东方,这对日本有利,对中国不利,因为中国无法运输自己。1941 3月11国会通过罗斯福提出的借贷法案。立法迄今已名存实亡。65438年2月,美国对德、意、日宣战后,中国立法正式废止。

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时,英法等大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的中立政策使弱小国家无法获得武器进行自卫,使被侵略国家处于孤立无助的状态,实际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因此,中立政策实质上是一种绥靖政策。

四、二战至今(40年代中期至20世纪初):美国的霸权时代。

关键知识:

(一)、经济形势:世界经济霸权加强和动摇。

战后,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美国,在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背景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副其实的霸主。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其在其他货币和金融中的主导地位,从而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进一步强化了其经济霸权。战后经济经历了稳定、滞胀、复苏和复苏后的繁荣三个阶段。

(1)20世纪40年代中期-70年代初:美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原因

A.加强国际经济联系

b、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创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c、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权力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组织与国家权力相结合的资本主义。不能理解为国家垄断的资本主义,而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权力在经济领域的联合或融合。)

D.国内社会局势相对稳定;世界局势相对缓和,没有大规模战争。

重视科学和教育,提高国家民主化程度。

f、凭借强大的经济优势,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2)70年代初-80年代初:经济危机导致经济滞胀,世界经济霸权动摇。

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原因:

(1)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世界经济和政治多极化正在开始出现。

(西欧、日本、美国在贸易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同时都想改变与美国的隶属关系,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努力在政治上摆脱美国的控制。在竞争中,力量对比的变化有利于西欧和日本。)

(2)由于经济危机,越南战争的消耗,美苏争霸,美国经济衰落,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影响: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巨大冲击;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3)80年代初至20世纪初的恢复、繁荣和发展。

改革;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

(2)外交和政治形势:

1,奉行霸权政策和“冷战政策”

原因

(1)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只有美国紧随其后。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2)美国拥有经济和军事优势:是战后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美国军力世界第一。③美国的政治优势和企图:战后初期控制联合国,企图向全世界传播资本主义制度。在美国看来,向全球扩张是维持其经济进而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需要。打开世界市场也是避免从战时经济到和平经济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的需要。

战后苏联政治和军事声望的提高,各国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被美国视为其全球统治的最大障碍,必须加以压制。其霸权计划加剧了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战时联盟破裂。

美国和苏联都不想重燃战火。苏联是战后的大国,仅次于美国,美国不敢贸然跨越美苏在战争时期划定的界限。苏联在战时损失惨重。战后,苏联希望治愈战争创伤,恢复和振兴经济。

霸权政策的具体表现有:①。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②扶植和控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比如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分裂德国,控制西德。③力争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即亚非拉国家。比如中国的“扶蒋反* * *”;发动了侵略朝鲜战争(1950-1953)和侵略越南战争(60年代初-1973)。(4)控制联合国,作为主宰世界的工具。

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1)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反苏反* *言论,这是“冷战”的公开信号。意图是支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建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联盟,对抗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②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以应对希腊、土耳其危机为由问世,标志着全面“冷战”的开始。(其实质是公然干涉各国内政,向全球扩张)

③1947年6月,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或“马歇尔计划”。这是杜鲁门主义在欧洲的应用,意在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④1949年4月,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这是一个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是战后初期美国“遏制”苏联、推行“冷战”政策、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它的建立是美国冷战政策的军事体现。

2.美苏霸权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特点:放松与紧张并存。战略优势在美国。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严重对立。

②60年代末-70年代末

特点: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80年代。

特点:美国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苏联由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中苏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一波三折,时好时坏。

美国霸权在世界上摇摆不定的原因:①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及其与美国的竞争,美国霸权出现摇摆,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也极大地冲击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随着第三世界的发展,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3.世界格局多极化(20世纪90年代初-265438+20世纪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苏联解体被美国视为建立美国霸权的绝佳机会。美国企图利用其作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推行霸权强权政治,在国际事务中采取更多的干涉主义政策,并加强其霸权主义。然而,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遭到了包括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目前,由于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是,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在不久的将来,美国仍将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但是,从长远来看,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关键分析:

1,如何看“冷战政策”的本质?

①冷战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二战后,* * *资本主义运动在欧洲盛行,西方觉得这威胁到了资本主义制度,幻想东欧重建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2)冷战不是简单的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苏联希望西方邻国与它友好合作,西方也绝不会因为东方是彼得大帝的俄罗斯而不是社会主义的苏联而放弃与它的竞争。这样东欧就成了双方争夺的地区,也就是说东西方的对抗不可避免。

总之,战后初期的冷战既包括社会制度的对立,也包括东西方的斗争。但主要是社会制度的矛盾。

2.如何看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含义: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的结合。它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内容包括:国有企业的发展;国家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将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控;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控,即加强计划。

功能:突破私人垄断的局限,使生产的技术改造和劳动再生产的过程社会化,从而更大程度地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及其与现代巨额投资的矛盾。

缺点:国家财政支出过大,造成财政赤字;1973-1975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出现了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局面,解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政策相互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减弱;国有化企业效益低下,政策性亏损严重。20世纪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再次出现私有制浪潮。造成上述弊端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美国与20世纪世界格局变化的关系和认识。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大变化都与美国有关:

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是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胜利的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重新划分世界,调整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原因是二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被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空前扩张,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竞争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平衡的基础上,根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格局的“雅尔塔体系”。

第三次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原因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世界经济力量格局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向“一超多权”的多极化趋势发展。

理解:国际政治格局其实是大国斗争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斗争的持久性和妥协的临时性,任何格局都会发生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的经济实力对比;没有一种国际政治格局能够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很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