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奖励!网络小说的传播学分析

一.定义

网络小说是指利用BBS、Web界面等网络连续发表的小说。相比普通小说,网络小说的语法会更接近口语,充满网络流行语。除了文字内容之外,利用符号图案排版进行改动也是它的特点。网络小说是网络小说的主要形式。

第二,发展

在中国网络发展最快的那几年,很少有好的小说出现,因为当时作为最大的网络小说网站,并不注重小说的原创性。然后随着几个原创小说联盟的逐渐繁荣,网络小说才真正抬起头来。网络小说的形成是由于网络时代阅读和娱乐需求和追求的变化,商业公司的推动使得网络小说如鱼得水般蓬勃发展。目前,中国网络小说数量正逐渐取代其他小说类别,成为中国第一小说群体。小说中可以追溯到西路的具体时间记忆已经模糊。最早的网络小说实际上是论坛形式的YY小说。当初最早兴起的团体有天影小说(封闭)魔剑书盟等。因为同一个出身,最初关系比较好。后来因为起点的出现,起点脱颖而出。很难追溯第一本书。如果是更早的记载,应该是谭。

1,理想时代

中国网络小说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底,1991年初。1990 165438+10月28日,中国在SRI-NIC(斯坦福研究院网络信息中心)正式注册了中国顶级域名CN,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迈出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步。

1991年,汪小菲在海外创办了中国诗歌网。中国留美网络作家邵云于4月在网上发表了《奋斗与平等》,1991,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中文网络小说。1997 165438+10月2日凌晨,老容在四通李芳(新浪前身)论坛发表了一篇名为《大连金州无泪+00.31》的文章,短短48小时几乎传遍全网。这是网络小说在传统媒体中第一次登上舞台。

从65438到0998,中国第一部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出现在BBS上,作者是蔡智恒。1998第6期天涯发表匿名网络小说《像一个人一样活着》。因为这部网络小说在电子公告牌上被反复贴出,据说原作者是邢宇森。此外,黄易的《唐龙传》、莫仁的《星球大战英雄传》风靡一时,黄金书店、各种个人网上书店等小说门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1999开始,建立了更多的小说网站,比如板书,付费小说网站博库。自20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阅读和写作。小说网站在经历了发展、整合、合并等艰难曲折之后,在新的建站模式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走向成熟,网络小说本身也出现了分化,如2000年安妮宝贝的《永别了维安》、2001的《悟空的故事》、2002年慕容的《成都,今夜请忘了我》、林长之的《沙》。随后几年,个人博客的成熟和不断壮大,掀起了一场全民写作运动。

2.商业时报

在网络还处于主要门户的时期,读者发现新小说网站大多是通过雅虎等门户进入,或者通过站间友好链接进入。友好链接几乎是很多网站发展新会员的必经之路,新网站很难进入。在这种环境下,金色书店凭借先行者的优势,牢牢占据了网上书店第一的位置。正所谓“网上读书不知黄金书屋,叫网虫也没用”。2001,11,保剑锋等喜欢玄幻写作的作家在西麓创办了玄幻小说协会。2002年5月,建立了一个以小说为主的个人网站,并更名为原创小说协会——起点,简称起点。2002年5月15日,起点成立当天,江南武士闯入起点庆祝成立聊天群,批评当时起点的栈室制度,让起点一群人哑口无言。最终赢得了命运之战,篡夺了启动网站建设的权力,将宝剑藏于江南,并从此取名“藏剑江南”。命运之轮开始转动...后世的历史学家对此深有感触:“一个偶然的机会。。。几个人的会议。。。改变了小说网站的命运。”ReadWriteWeb是第一家对在线阅读收费的奇幻书店(当时还没有VIP这种东西),一建就收费。2002年2月,读写网试运行,9月正式投入运营。同时,网站发布声明称“为促进原创小说的发展,本网站拟向作者支付在网络上发表的稿酬,欢迎原创作品加盟”。因为建立读写网的时机比较好,当时正是短信联盟最火的时候,通过对短信收费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当时网站的规模还没有发展起来,是因为网站的建设者过于急功近利,目光短浅。2002年底,钟扬、苏明普等一批网络作家离开铁血,成立了“杨明全球中文图书网”。首次提出了VIP的概念。通过《中华复兴》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吸引了大量成员。到2004年4月1,随着新VIP阅读器的上线,起点VIP作品总量增加了100,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其他网站。起点的公告中称“经过近半年的不断努力和发展,最高稿酬达到了1000字40元的纪录(即2000人订阅单章,与国内出版费相同),几十部作品的稿酬收入在1000字到20-40元之间。起点累计稿酬已近10万元,仅3月VIP作者稿酬冠军月收入已超过4000元。”

目前网上江湖基本是以魔剑、书盟为代表的CCBA(中国小说联盟)和起点的对抗,起点优势明显。

第三,特点是自己总结的。…………………………………………

第四,网络小说的传播思维

与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相比,网络是大众传播中速度最快的,它具备大众传播的所有特征。然而,互联网的出现也给传统的大众传播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印刷技术和广播技术之间的明确界限正在逐渐消失;我们正在从媒体匮乏向媒体过剩转变;正在从向大众灌输传播内容,转变为根据群体或个人的需求,设计传播内容的窄播;它正在从单向媒体向互动媒体转变。互联网改变了一些基本的传播方式,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了大众传播的概念。特别是网络的大众传播是建立在人际传播基础上的。同时,网络也有社区类型的小众传播,如“讨论社区”,反映了人类传播更原始的状态。换句话说,尽管网络传播仍然是一种典型的大众传播,但它已经明显地具有了人际传播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人际传播特征的出现,并不是大众传播的倒退,而只是反映了人类传播的进步。小说作为传播人类信息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也受到媒体变化的影响,所以互联网的出现也改变了小说。人们之所以更重视网络小说的阅读和写作,是因为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对情感交流、沟通和交流的需求,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金钱,因为网络小说是一种“无纸化”的写作和阅读。

受众即读者,用在小说中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读者。在网络小说时代,这个群体的身份和地位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网络小说强大的媒介传播优势,加上人际传播和高科技传播手段的一些特点,自然使其对以往小说的传播功能具有补救和优化的作用,网络小说在小说家族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小说也让“沉默的大多数”(即读者)不再沉默。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写作力量过于集中的格局,满足了人们表达观点、表达情感的需求,从根本上解放了受众。人民小说出版社出版的仿BBS的情感小说《风中玫瑰》,就是受众参与写作的典型。人民小说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是收集《风中玫瑰》的帖子和网友的帖子形成的。是作者和网友共同创作的小说,是最典型的阅读和写作互动的小说。网络上出现的极其常见的“接龙小说”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比如Sina.com和《中华工商时报》合作的《网上跑的斑点狗》,也是在公共空间读写的一次著名尝试。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短期成为艺术家”不再是神话。网络解放人,网络小说解放读者。在大的语境下,这种解放实际上反映了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消解,给精英和大众精神带来了平等的局面,这是有意义的。这是工业革命以来个人难得的解放。人们终于可以挣脱商品的束缚,从技术理性的控制中找到精神自由的空间。虽然这个空间的存在形式是非物质的、虚拟的,但在精神上,人是自由的。

这种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是传播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工具的“人性化”特征。当小说与新媒体互联网相结合,从而以一种新的文本传播方式创作和阅读时,从本质上讲,它并没有改变小说的基本特征。网络小说的写作仍然遵循着老式的小说创作方法:从情节的立意到故事素材的来源,从基本的遣词造句到复杂的表现手法,从思维想象的能力到创作灵感的激发,从基本的形象塑造到社会生活的描写,从个体情感的表达到审美理想和对社会生活的评论等等。网络小说与以往小说的唯一区别在于,它借助互联网展现了网络技术与印刷技术的区别。它可以将文字、声音、视频、图像以超文本的形式链接起来,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空间和想象空间,带来更多的娱乐趣味和享受,将个体的欲望满足延伸到无限的程度。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带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小说失去了意识形态属性。网络小说的意识形态其实只是表现在意识形态的去中心化。每个人都以自己的个人意识形态话语构成整个社会意识形态话语,而且这是更现实的社会意识形态话语。因此,我们认为,虽然网络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们从创作和欣赏的局限中解放出来,改变了小说原有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但除了网络媒体的技术因素外,网络小说本身仍然遵循着小说本身的创作和发展规律。当然,“媒介即信息”,媒介的变化必然会改变小说概念的原有定义或外延;此外,网络小说的存在也确实对维护整部小说的生态问题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深刻的。如果说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出的小说批评四要素,是从作者、世界、读者、作品等方面对小说内在生产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较为完整的阐述,从而极大地拓展和激发了小说研究的理论视野,引发了小说研究的革命性进展,那么网络小说的出现,则要求我们从更广阔的空间领域,尤其是小说以外的领域来研究小说。借用布迪厄的一个提法,这是一个“田野”研究的问题。从分析的角度来看,一个场可以被定义为一个网络或各种位置之间的客观关系的配置。在网络时代,如何处理小说场与其他场的关系,如何处理小说场各系统之间的占有关系及其变化,应该引起小说理论界的足够重视,这是我们今天不应回避的理论问题。用场的概念去思考,就是从各种关系去思考。网络与小说的联姻,只是为小说提供了一个新的场域空间,为小说研究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只是改变了小说的一些表达方式,并没有改变小说本身。

五、网络小说的问题及其处理。

自古以来,小说就作为一种高雅的贵族艺术形式受到尊重和崇拜,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大体都是如此。比如孔子的“不学诗无话可说”和“赏景怨”,充分表达了诗歌的价值和作用;曹丕的“经国大业,不朽大事”进一步把文章的地位、价值和作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西方,尽管柏拉图为了“正义”和“美德”,试图把诗人赶出“理想国”,但他还是承认“自己从小就爱上了诗歌”;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歌是按照可能性或必然性的规律来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从而将诗歌视为比历史更真实的论述,为西方国家推广诗歌和小说开了历史先河。小说的“Ka Tasis”(净化)功能,陶冶性情,陶冶人心,陶冶道德,开阔眼界,滋润无数孤独痛苦的灵魂,为无数生命点亮希望之光。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小说在社会运动、政治变革和思想启蒙中的直接作用;面对现实的邪恶和残酷,人们总会在小说和艺术中寻求快乐和安慰;小说的审美维度,因其与现实社会的不兼容,总会被理论家用作反抗一个麻木病态社会的利器。无论现实如何变化,小说艺术永远执着于美与真,引领着人类幸福进步的方向,保存着人类最后的希望。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切似乎都变了。在传统小说中,创作者较少关注读者,而更多关注作品本身的问题,如主体情感的灌注、主题的挖掘、主题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修饰等。因此,朗吉努斯关于“崇高的身体”的论述和恩格斯关于戏剧“三位一体”的审美观就应运而生了。良性循环的结果是,在这种小说观念的支配下,前互联网时代的作品思想深刻,关注社会生活的深层问题,具有宏大叙事的特点。作家受到社会的特别关注,经济政治地位普遍较高。然而,时至今日,传统意义上的网络小说的小说性质几乎消失殆尽,“重感性”、“求刺激”、“不道德”的作品大行其道。网络时代,只有消费的逻辑,没有真诚的信仰。写作需要知识储备,需要基本的生活经验,需要写作素养。但是,在小说网络化的时代,这些已经不重要了。网络小说和博客写作把小说推向了“泛小说”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文字发布给大众,通过网络广泛传播。小说一直推崇的崇高、深刻、贤惠、正义、人性的价值观被推到了最不起眼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讲述低级趣味的故事的低劣文字。第一个靠网络写作成名的人蔡智恒曾坦言:“我的小说功底不太好,所以写作是凭热情而不是实力。”单凭热情和缺乏力量造就了痞子蔡,却毁了小说。毋庸讳言,网络小说正处于起步阶段,与博大精深的传统小说相比,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其泛滥的自由必然导致小说的衰落。上网者匿名与他人交流或表达自己的感受,很多都是一时的表演,是一个不可信的真相。但在人格价值的实现上,过度的极端和过分往往使小说成为相互叫骂的工具,亵渎了小说的神圣性。基于此,有人从网络小说多媒体技术带来的隐患角度,认为网络写作扁平化了小说的意义集中度,抑制了读者阅读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网络小说的审美缺陷表现为:一是创作主体缺乏动力,二是媚俗的审美心态。欧阳友泉认为网络小说的缺陷和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艺术性不高,让人看到的是“网络”而不是“小说”,或者有“小说”而没有“小说”;二是网络写作的技术依赖。网络只是一种技术,而小说来源于人类的精神。科技只是小说的工具。它应该被小说的艺术目的所控制,给创作者以遵循艺术规律的翅膀,创作者不应该用技术优势代替艺术规律。第三,网络小说的另一个重要缺陷是缺乏作者的担当意识。网络小说确实存在太多问题,但不能否认网络小说的繁荣。有人对传统小说和网络小说做了一个形象的类比:如果说传统小说是千百年来慢火慢炖的一锅老汤,那么网络小说就是一道时令小菜,新鲜时尚。虽然不如汤实用,但符合现代人的口味,有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土壤。其实真的没必要对网络小说现有的缺点和局限大惊小怪。正如法国小说评论家Thibaudet所说,小说不能归功于干部的杰作。“如果成千上万很快变得默默无闻的作家不维持小说的生命,就根本不会有小说。换句话说,根本就不会有伟大的作家。”今天,我们也可以说,如果没有网络小说的作家和庞大的网络小说阅读群体,今天的小说将会陷入尴尬的境地,举步维艰,一时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小说终结论”问题可能真的会成为既成事实。本文认为,网络小说作为现时代的小说,是这个时代的表达和情感的真实记录。崇高和美好终将以其深厚的情感魅力和生活逻辑重新赢得读者的尊重和喜爱,而作为消费者的读者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欣赏一些表面的、感性的文字,“写出好作品”仍将是大多数作家终其一生的最高追求。网络小说必然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评论家的职业就是为小说的这个未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