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是为了炫耀国力,而哥伦布下西洋则创造了欧洲殖民世界的历史。为什么?

1的身份不同:郑和是官员,奉皇帝圣旨,代表国家,远航由国家出资。

家庭承诺。另一方面,哥伦布是一个私人航海家。他的航行部分由他自己出资,其余部分由西班牙政府支付或向富商收钱。他的航行是个人、社会和国家活动的结合。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第4期《航海家郑和与哥伦布》叶勋藻】

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当时中国传统的封闭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封建社会政治。

治理经济已经达到顶峰,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处在萌芽的前夜。西欧处于封建制度解体之初,资本原始积累初期。西欧国家的封建王朝把开辟新航路与开疆拓土、扩大疆域结合起来。金钱和黄金是欧洲人漂洋过海的动力。【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第4期《航海家郑和与哥伦布》叶勋藻】

两者的航海目标不同:郑和下西洋本质上是为了加强和巩固明初的中央集权统治,将其送出。

国家的目的是“通过在外国炫耀武力来显示中国的繁荣和强大”,恢复和发展与所访问国家的政治附庸关系,与其他国家交流,使人民远离。哥伦布下西洋基本上是西方需求与东方直接接触的产物,意在征服和扩张,为的是找到一个新的地区或通往某地的路线。[彭顺生,《郑和与哥伦布比较研究》作者,广东社会科学第6期,1995]

两者的社会经济结构不同:中国还处于明朝,农业主要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缓慢,没有大规模海外贸易的迫切需要。

当时明朝统治者有“重本抑末”的传统,禁止“私出海”、“私下海”,限制私人对外贸易,压制发展海外贸易的社会需求。当时西欧商品货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并迅速发展,西欧各个阶级和阶层由于眼花缭乱的商品购买和货币地租交换而对黄金充满了渴求。[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5438期+0994期第65438期+0作者陶松云郑家宏]

[杨坤摘录]

摘要2

规模不同:郑和从1405到1433七下西洋,历时28年,历经三个朝代,途经33个国家,船队遍布印度洋,总航程65438+万公里。这比哥伦布四次下西洋所乘坐的30艘船的总数还要多好几倍。郑和下西洋虽然比哥伦布下西洋早了近一个世纪,但无论是航次数量、时间长短、航程远近、活动范围、规模、参与人数、质量之高、组织之严密,都远远落后于哥伦布。

背景不同: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是以中国传统的封闭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已经达到顶峰,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处于萌芽的前夜。哥伦布西航发生在西欧封建主义解体之初,资本原始积累初期。西欧国家的封建王朝把开辟新航路和开疆拓土结合起来;货币和黄金是欧洲人漂洋过海的动力。西欧开放的、经济上充满活力的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为哥伦布下西洋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它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内容完全不同。前者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这使得他们的航行性质和影响是不同的。

经济后果不一样:郑和下西洋耗资巨大,消耗了大量国家储备,增加了人民负担,难以长期维持。完全是弊大于利。明政府只考虑了下西洋的政治影响,不考虑经济效益。哥伦布到达美洲,带来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对亚非拉的掠夺和欺骗性贸易,使大量金银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向西欧,转化为资本,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从而引起欧洲的“价格革命”,新兴资产阶级从中获取巨额利润,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历史功绩:郑和下西洋发展起来的“朝贡贸易”,本质上还是为了达到宣传国威、展示中国富强的政治目的。哥伦布的西航将西半球与东半球、旧大陆与新大陆连接起来,世界开始真正成为一个整体,中世纪狭隘的世界观被彻底打破,从而为新哲学和新科学的出现开辟了道路;同时,它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曾经是贸易要道的东地中海,如今已经移至大西洋彼岸,使西班牙成为16世纪西欧最繁荣的国家,商业、航运、作坊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

航海史:郑和第一次横渡印度洋,开启了洲际航海史的新篇章,对达·伽马绕过非洲南端,开辟欧洲到印度的新航线,对麦哲伦环球航行起到了引领作用,并深深影响了他们的航行。不难看出,郑和实际上是15和16实际世界范围航海活动的发起者。哥伦布下西洋对世界航海史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其最大的贡献是:开辟了一条从欧洲到美洲的新的大西洋航线,促使葡萄牙人加快了开辟一条从欧洲到亚洲和印度的新航线的步伐,从而把西方的航海和探险活动推向了一个高峰。

总之,哥伦布下西洋为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意义远远超过郑和下西洋。

参考书目:郑和与哥伦布的比较研究彭顺生广东社会科学1995,6

郑和与哥伦布叶勋藻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哥伦布与郑和的比较陶松云郑家鸿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

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主题;钱明德的世界史;1994,3

[蔡千千]

摘要3

15世纪是世界历史上海洋航行和探险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

但它几乎同时从欧亚大陆两端——远东和远西——进军大洋,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远航”要早得多。然而,这一独特的历史机遇导致欧亚大陆两端的历史发展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我国杰出的历史学家梁启超曾说:“顾之成于葛,魏之能开天下新纪元,而郑钧之未能亡……”原因是为了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下西洋。

如果仅从导航技术和开辟新航线的角度来看,两者大致相似。但是如果你深入观察,

你会发现郑和的航海风格和哥伦布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哥伦布下西洋是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对商品和市场的需求,尤其是

对东方香料和金银的需求是由内部经济力量刺激的。然而,郑和是在另一个历史背景下航行的。郑和在位30年间六下西洋、七下西洋,足以说明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但关键是这些活动的动力是政治而非经济。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南海道的畅通,重新建立海外追封制度,恢复洪武初年朝贡诸侯的盛况,奖励封建帝王“治天下”、“治万方”的虚荣心。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虽然规模空前,但依然显示了秦汉时期封建王权巅峰的威力。

其次,郑和下西洋的组织形式与哥伦布完全不同。后者是海外私人资助的。

冒险活动。船舶设备是自备的,更多的是求助和商人,是一种利益的契约组合。郑和下西洋的组织形式截然不同。它是中央王权组织的官方海外使团,其船是一支庞大的皇家舰队。郑和下西洋构成了一系列持续的海上远征,这种远征只有在高度集权、财力雄厚的历史时期才能发生。

第三,两种完全不同的远洋航行组织方式,是由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

。在欧洲的海上探险和海洋贸易中,已经出现了将王权的专属所有权和特权转移给私人或商业公司的趋势,而中国还在传统的体制结构中发展。哥伦布航海的主要任务是开辟新航线,目的是发展东西方贸易。从表面上看,郑和下西洋似乎是明朝积极经营海外政策的重要标志。其实这只是历史的表象。首先,郑和下西洋虽然具有发展海外贸易的性质,但仍然是在传统朝贡贸易体制下进行的。其次,朝贡贸易是一种特殊的贸易制度,其贸易政策是“厚此薄彼”。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下西洋对各自国家航海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完全不同的社会效应。后者

掀起了全国范围的航海热,从而开启了欧洲殖民征服海外已知和未知世界的伟大进军。但前者失败了,无法激起人们去西部的热情。而是禁止人民下海,所以中国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附-

导航目的地、身份、导航资金、导航结果、导航团队

中国以使节身份建立海外追封制度,国家对官员的俸禄导致了后来的“禁官”

度,朝贡贸易海”

西方黄金剥削者自发筹集资金,发展了西方资本的自发组织。

人道主义

来源:

历史研究,1-3,1992

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方向的比较与思考(罗荣渠)

[陈摘]

摘要4

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出现了一个奇迹,在16世纪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大转折。其中最伟大的是郑和七下西洋和哥伦布四下美洲。但是,这两位世界著名航海家的背景、目的和性质、规模和影响是不同的。以下是一些比较:

一.不同的身份

郑和作为一名官员,被圣旨代表国家派往南亚和东非沿海地区。下西洋所需的一切,包括“宝船”,都是由政府提供的,参与者也是由政府指定的。所以郑和下西洋完全表现在封建国家的行动上。哥伦布是一名私人航海家,他的航行一部分由他自己出资,其余部分由西班牙政府支付或向富商收钱。人员范围很广。因此,他的航海活动是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结合。

2.时代背景不同

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是,以中国传统的封闭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已经达到顶峰,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处于萌芽阶段。哥伦布西航西欧,封建制度开始瓦解,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开始,说明两者有* * *相似性,即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但其航行的目的、性质和影响是不同的。

三。不同的目的

郑和下西洋完全是为了巩固明朝,显示国威。哥伦布航海是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时原始积累的结果。

4.不同尺寸

郑和下西洋使用的船只比哥伦布四次航行使用的船只多几倍。

动词 (verb的缩写)不同的后果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征服海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里程碑。哥伦布到达美洲标志着西欧早期殖民侵略和征服的开始。

参考文章:航海家郑和与哥伦布中的叶勋藻

[摘自唐·

摘要5

郑和率领的庞大船队,就其活动性质而言,既不是普通的商船队,也不是普通的外交使团,而是封建统治者组织起来的具有外交和贸易双重任务的船队。

他的使命之一就是吸引各国朝贡并与之建立关系。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郑和下西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传朱迪的圣旨。向各国宣示:明朝皇帝是奉天之命做大国之王,他是按照“天之王”的意志来统治世界的。各路诸侯,各路洋人,都要按照明朝皇帝说的去做,各国不要欺寡霸弱,就* * *享天下太平。如果叫你去捧场,你会得到优厚的回报。

第二件事是送礼。给予各国国王诏令和银印,给予国王和各级官员王冠等礼物,表示愿意与那些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第三件事是进行贸易活动。用中国的手工艺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使各国被中国精美完好的手工艺品所吸引,愿意来中国朝贡,进行贸易活动。中国出口的丝绸制品和瓷器在亚非国家久负盛名。

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国家早就想与中国发展贸易关系。只是因为朱元璋的“海上政策”,才限制了这种贸易的发展。朱迪取消“进军大海”政策,派遣郑和下西洋,标志着中国恢复了与海外国家的正常贸易。海外国家也认为向中国进贡、贸易、建立友好关系是有利可图的。

他们对郑和的不满集中在两点:一是缺乏主权意识和领土观念。他们说,如果郑和能够像哥伦布和麦哲伦那样航行,他会指定明朝政府管辖。想想现在中国的疆域有多大。另一个是太缺乏经济头脑。欧洲历史上那些航海家太贪财,甚至比海盗还海盗,当然不可取;而郑和则将金钱视为粪土。为了宣示大明强大的帝国宠爱,他只知道花光所有的钱买一个“四面八方来朝”的虚名,没有通过市场交换聚敛财富的意识。他的航海活动付出太多,收获太少。最终由于耗资巨大,国库无法承受,导致中国远洋航行夭折,留下了诸多历史遗憾。

只是当时我也是这些观点的积极倡导者。认识到郑和的所作所为不是他个人的行为,而是有着时代背景和深刻的历史根源。自秦始皇以来,他虽然也是一个热心的水手,却多次组织船队出海采集仙丹,也让徐福云里雾里地漂流到日本。但他最热衷于修建万里长城,实际上为中国埋下了封闭的种子。到了明清时期,只是这种围墙向海岸线的延伸,以海为屏障,可谓一脉相承。1996,我在美国雷鸟大学国际工商管理课结束时演讲:在中国历史上,如果不是意识和控制海洋的能力形成巨大反差,发现美洲的就不是哥伦布,而是我们中国人。提出座位的美国教授傻眼了。

与哥伦布相比,郑和七下西洋的意义关键不在于时间和规模上的超越,而在于体现了完全不同的海洋观,传播了另一种海洋文化。总之,哥伦布驾驶的是掠夺之舟,郑和指挥的是友谊之舟。郑和七下西洋,最长航程6000多海里,到过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他都表达了明政府与世界各国友好往来,传播中华文化种子的愿望。虽然他有时会使用武力,但他通常不得不以武力自卫,最后,他和解了。因此,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给那里的人们留下和平使者和文化使者的形象。很多地方都为他建了庙,香火至今不绝。

——摘自:艾健《两正》新论

/lhxw/hyys/fzzl.htm

[邵泽权摘要]

摘要6

65438+

西欧中世纪后期,社会经济发展加剧了对商品和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对东方香料和金银的需求。当时,正常的东方贸易受到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严重限制。打破这种限制,开辟新的航路,成为历史的必然。

作为一种具有创新精神的社会新生力量,航海探险家应运而生。西欧的封建君主因为封建领主的经济结构在很多方面限制了他们对财富的压榨。而且议会限制了其收税的能力,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国内外贸易和海外扩张的强烈推崇。支持和鼓励航海家号的探索活动。

郑和生活在明朝盛世,当时中国的商品经济比较繁荣。但在重本轻末的政策下,还是自给自足。郑和下西洋是由政治而非经济驱动的。

2.组织形式

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帆船舰队经费来源的主要目的是发挥作用。

以中国形式出现的帝国特遣部队的财政部挪用了一切来与海外诸侯建立官方外交

册封使团的开支、官员任命和贡品制度

组织造船,宣传国威朝贡贸易。

货物装卸任务

西式皇室特许私人股份公司,探索新的土地和岛屿征服者

民间集资供人们航海探险是主要途径,他们在海岛和新航路上探索基督教。

团队皇家或贵族赞助寻找黄金,香料,传播者。

或者直接参与掠夺殖民者。

商人

海盗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不同。欧洲和中国之间的海上探险和海洋贸易已经从王权转向私人。

个人或商业公司转让专有所有权和特权的倾向。这是西方所有制结构改变的重要开端,而中国还在传统的体制结构中发展。

3.结果

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让所有人欣喜若狂的黄金,让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带来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在重商主义下,大开放和海外殖民成为发展主流。

郑和下西洋遵循的是传统的朝贡贸易体系,“厚此薄彼”并没有带来什么热潮。在球场方面

面对海外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又严格禁止国内商人下海。中国走出南洋,没有走向世界!

选自书籍:历史研究,1992 (1-3)

文章:《15世纪中西航海发展趋势的比较与思考》,作者罗荣渠。

【彭觉尼摘】

摘要7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相似契机中造成中西发展的反差,而在极其相似的历史表象下,往往掩盖着截然不同的历史本质,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下西洋的对比也是如此。

首先,哥伦布下西洋是受到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经济发展的刺激,特别是对东方香料和金银的需求,是由一种内在的经济力量推动的。西欧航海家在海洋中的探索活动不同于封建阶级新兴社会力量的创新活动。那些支持和鼓励哥伦布下西洋的西欧封建君主奉行重商主义,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本国商人出海,以增加王室国库收入,增强国力。

郑和是在另一个历史背景下航行的。其成立30年来的六次北伐和七次下西洋,说明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富裕,但关键在于这些活动的动力是政治而不是经济。与西欧不同,中国的封建王朝对海外商品和市场没有需求。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南海道的畅通,重新确立海外追封的封建程度,恢复洪武初年诸侯朝贡的盛况,奖励封建帝王“治天下”、“治万方”的虚荣心。郑和下西洋规模空前,但仍以秦煌、吴晗的风格展现了封建王权巅峰的力量。

其次,郑和下西洋的组织形式与哥伦布下西洋完全不同。后者是私人资助的海外探险。为了筹集探险资金,他请求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法院帮助获得特许。船和设备都是自己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契约形式的利益结合。哥伦布航行的船只和人员都很少,符合商业资本主义海洋探险的性质。郑和下西洋的组织形式截然不同。是中央政府组织的官方海外活动,其舰队是庞大的皇家远航。

两种完全不同的远洋航行组织形式,是由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在欧洲的远航探险和海洋贸易中,出现了主权让渡给私人或商业公司的趋势,这是西方所有制资本制度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开端,而中国仍在传统的制度结构中发展。

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下西洋对各自国家航海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影响。后者激起了全国范围的航海热,从而开启了欧洲殖民征服海外已知和未知世界的伟大进军。但前者失败了,无法激起人们去西部的热情。

数据来自罗荣渠历史研究1992。

[曾摘]

摘要8

15世纪出现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在16世纪引起了人类历史的大转折。其中最伟大的是郑和七下西洋和哥伦布四下美洲。但这两位举世闻名的航海家所处的时代背景、目的、性质和影响是不同的。

1,帆船运动的社会背景不同。

郑和作为一名官员,奉圣旨,代表国家出使南亚和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航行所需的一切,包括宝船,都由政府提供,参与航行的人员也由政府各部门抽调。因此,郑和下西洋完全是封建国家的活动。

哥伦布是一名私人航海家。他的航行部分由自己出资,其余部分由西班牙政府支付或向富商收取。有些人是被政府招募、任命和从监狱中提取出来的,所以他的航海活动是个人、社会和国家相结合的产物。

2.目的和历史意义不一样。

郑和下西洋是和平与友谊的使者。他访问了亚洲30多个国家,为建立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做出了杰出贡献。但他开创的事业未能进行下去,是因为:一方面,官方垄断朝贡贸易主要是出于“宣扬道德”、“弘扬国威”、“软化远民”、“炫富”等政治目的,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是明朝一贯奉行的海禁政策。②

哥伦布起航寻找黄金和财富。哥伦布地理大发现的伟大作用在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汇,新旧大陆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世界性崛起和封建主义的世界性衰落,给世界带来了伟大的现代文明,同时也使古老文明的东方世界变成了落后而悲惨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给印第安人及其灿烂的文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浩劫。地理大发现形成了东西方差异和南北差距的基本格局。③

参考资料:

①摘自《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994期第01期《郑和是和平友好的使者——驳王敏彤潘慧丽、阮文生的侵略论》。

②摘自《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994号。01刘仆《郑和为什么没有坚持自己的事业》。

(3)摘自科学研究1995 03《科学的历史沉思于此——郑和航海与现代世界》作者宋郑还。

[由黄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