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电影的活着的感觉
电影《活着》改编自小说《活着》。《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人公傅贵是民国时期一个地主家庭的少爷。他年轻时,因为赌博和放荡,失去了所有的钱。父亲生气后,傅贵一家成了佃农,很快被国家军队抓住,卷入内战。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革等社会变革,他的生活和家庭不断遭受磨难,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只剩下老人和一头老牛。小说里的很多情节在电影里没有出现,所以看完电影,我又把小说看了一遍。电影和小说带给我不同的感受。
作为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活着》可以说是他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影片从65438到0994,获得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电影虽然悲伤,但远没有小说震撼。小说带给读者的震撼是傅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那种死亡带来的悲恸感非常紧凑,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不过影片有点马虎,在这一点上不够专注。反正我想死也动不了人,死了也死不完全。比如《有情之死》,本来小说里写的是青青给县令的妻子献血,自己却死了。不像电影里的死那么无足轻重,但荒诞不像小说里写的那么痛苦。如果这件事和后来夏风难产死亡有关,两个孩子都死在同一家医院,那就更悲剧了。然而,政治因素已被添加到电影中,这就是为什么有必要
电影。它们被禁的原因之一。
整部电影给我一种灰色的悲伤。例如,儿子被倒塌的墙压死,夏风出生时又聋又哑,然后死于分娩时失血过多。在小说的结尾,只剩下傅贵和一头老牛,他们住在一起。亲人一个接一个死去。
张导演在影片中加入了一些讽刺的成分。例如,救了夏风的教授饿得被馒头噎住了,以至于不能去做手术。他看着夏风被红军流血致死,还加上了傅贵靠皮影戏为生的情节。影片中还有一个情节,就是通过赌博获得傅贵祖籍的龙儿,在建国时因抗法和破坏国家财产被判死刑,傅贵感叹他的“运气”。虽然龙二是因为犯法抗法而死,但被枪毙也是死有余辜。如果傅贵保住了他的祖屋,他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冷酷、自私、吝啬的地主。而且这样的剧情描述,说明在这个乱世,世事无常。这部电影很长。电影的整个过程给我一种很好的活着的感觉。活着真好,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和朋友,一种安慰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