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记生平事迹

从南洋学院到波恩大学

190110 10 12,上海外滩码头的远洋轮船上,汽笛长鸣。年仅20岁的李福记和他的同学曾宗鉴、胡振平、赵兴昌踌躇满志,迎着海风,踏上了留学英国的征程。李福记四人是南阳公学中院第一届毕业生。李福记的叔叔李伟格去为他送行。他在日记中深情地记下了这个特殊的日子。有一大件行李——一辆自行车——是和李福记一起漂洋过海的。这在当时是时尚和罕见的,也是李伟格给他侄子的特别礼物。这辆自行车在李福记留学期间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仅帮助李福记多次去英国和欧洲大陆很多地方旅游,还通过转租他人补贴自己的零花钱。

南洋公学,位于徐家汇,由近代著名实业家盛宣怀创建于1896。是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然而,在开始时,旧学校仍然统治着整个国家,很少有学生接受过新的教育。所以不能保证学生直接设置本科系。因此,应从中小学(中院和外院)开始设置公学,并设立师范学院培养教师。假设中学毕业生毕业后可以设立本科部(上院)。1898年春季,南阳公学中级人民法院第一届开始招生。当时符合招生条件的学生很少,他们中间经常有亏损。到第二年春天,只剩下6个学生,从长沙转学来的李福记,此时在第一个班补上了学业。

在交大2013的档案中,至今还保存着100多年前李福记在学校读书时的一些记载。根据档案记载,李福记在校学习刻苦,成绩很好。第一学期结束时,盛宣怀和公学校长何思坤亲自视察各班学生的成绩。李福记被赞“天生厚无瑕”,获得五毛钱奖励。1900-65438+2月,公院主管吴光剑(1867—1945)主持中院一班英语考试,分为听写(满分50)和作文(满分100)。李福记分别以49分和73分排名第三,获得2元大奖。课后,李福记参加了语文老师吴志辉组织的集体智慧会,当众复习功课。1901年7月,李福记、曾宗鉴、胡振平、赵兴昌等6名中学生作为南洋公学第一届毕业生毕业。

根据南洋公学的章程,中院的毕业生要“升上学堂”,学完四年,学校在最好的基础上送他们出国学习。但当年7月,公学校长劳乃宣上书盛宣怀,认为经费众多,生源不足,请求上院延期。对于中院6名毕业生的出路,劳乃铉称他们“一时优秀公学”,“野心勃勃,坐立不安,每次都后悔不能出国旅游”,并建议将学习成绩优秀者送到英国留学,解决中院学生延迟上学后的求学问题。

那时候,送学生出国是很昂贵的。通常每人每年花费2000多两银子。如果用四年时间,培养一个人就要两银子。南洋公学的年收入只有65438+两百万银子。但盛宣怀认为,学生必须出国旅行,专门学习,才能窥见西学精髓,用其所长,补我所短。于是他很快采纳了派遣中院学生出国留学的建议,派出李福记、胡振平、曾宗建、赵行长等四名中院毕业生赴英留学,并指定四名学生为专业:李福记专修机械,胡振平、曾宗建专修政治,赵行长专修商科。留学的具体事务由公派转来的吴光剑负责。吴早年留学英国,在海军中学习,他很熟悉门路。他聘请了一位英国人兰伯特作为留学监督人,负责联系学校,管理留学资金,监督学生的学术行为。兰是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的物理学教授。严复、吴光剑等。都在他手下工作过。

伦敦在秋天和冬天已经很冷了。李福记等人在泰晤士码头上岸,手里拿着吴光剑的亲笔信,找到前来迎接的兰伯特夫妇。兰伯特夫妇很好客。他们先带他们在伦敦逛了逛,下午到达格林威治,租了两个房间暂时安顿下来。一个月后,兰安排他们到伦敦国王学院学习汉语。不久后,李进入芬斯伯里学院(FinsburyCollege),主修机械工程,然后在伦敦机械工程师学会实习65,438+0年,接着在伦敦大学学习机械工程,65,438+0,904年毕业后,到德国迪塞尔多佛的汉尼尔公司实习。留学德国的想法受到了他叔叔李伟格的影响。这一年,李伟格被盛宣怀派往欧美考察新炼铁法,两人在英国相遇。李伟格建议李福记在英国学习工程学后去德国学习自然科学。因为他认为工科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只有掌握自然科学才能在应用工程上有所作为,而自然科学在德国是最深厚的。

1904年底,四年留学期将至,李福记上书盛宣怀,要求延长两年德国留学。南洋公学监事盛宣怀同意延期至6月1907,每年出资180。在机器厂实习期满后,李福记于5月1906日入学波恩大学艺术系自然科学系,注册名“LiFoKi”,是一个罗马字母。入校后,李福师从著名物理学家、大气中氦的发现者(H . Kayser;1853-1940)从事光谱学研究。1907顺利毕业,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李福记在欧洲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交活动,有一个故事记录了他刚到英国参加一个舞会的情况。一个周末,几个同学带李福记去参加学校的舞会,希望让他见见世面。我才知道他是从“礼仪之邦”过来的,恪守着男女不亲的老话。看到男女搂抱在一起,他顿时脸红了,不知所措。一个女同学上来约他跳舞,他腿软了,躲在一张桌子下面,把大家都逗笑了。然而,这个年轻人很快适应了异国的生活,开始广泛结交朋友,并热衷于公共活动。他是伦敦中国协会的成员和伦敦中国友好协会的主席。在欧洲大陆逗留期间,他是巴黎佛教俱乐部的名誉主席,也是DucTschTsih在中国和欧洲传教的志愿者。李福记博士论文完成于1907 65438+10月,题目为《分光镜对勒纳碱金属光谱理论的实验研究》(Spektro Skopischeuntersuchungenueberp。lenardstherioriedersperren deralkarmetalle,李本人翻译成中文),主要内容是通过拍摄钠的火焰光谱来验证P. Lerner。

勒纳因对阴极射线的实验研究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当时德国物理学的大权威,后来成为20世纪科学领域主要科学家的爱因斯坦也在1903申请成为他的助手。这样一个大师级的物理学家建立的理论,被中国一个年仅25岁的年轻人推翻,说明中国第一个物理学博士付出了非凡的努力,达到了当时的科研水平。

根据波恩大学提供给上海交大的材料,李福记的学位论文被评为“idoneum”,答辩被评为“rite”,顺利通过。1907年3月5日,李福记被波恩大学授予高等物理学博士学位。不幸的是,李福记的毕业证不幸被二战的战火毁掉了,他的学位论文和试卷一直留在学校的档案室里,时间是2013。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12卷),认为这篇论文很可能是我国最早的物理学论文。李福记是一个对家庭非常负责的人。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我是大哥,有四个弟弟,五个妹妹。早在他在欧洲期间,他就带着他的第十个妹妹李英去英国学习。回国后,李福记肩负起赡养父母和弟妹家庭生活和教育费用的重担,直到十姐出嫁才考虑结婚的事。此时,他已经是一名年近40的超龄青年。

李福曾经有过幸福的家庭生活。1920年,在留英同学、前中国银行行长许恩源的推荐下,李福记与27岁的邢善文结婚。邢女士是浙江湖州南浔一个富商的女儿。她长得很帅,很会理财。李福记和新婚妻子在日本度蜜月,第二年生下一个女儿,但不久就夭折了。在萍乡任职期间,李福记待遇优厚,月薪500元,人们羡慕地称之为“500元”。1922年,生下长女李伟(后收养南浔张家,改名张伟,现居上海)。作为一名新爸爸,李福记兴奋不已,在与交大朋友的交流中称之为“玩瓦片的快乐”。后来又生了三个女孩和三个男孩,依次取名仙、贺、蒲、贝、戴、桓。

由于办公室频繁变动,李福记在老家苏州买了一套房产。地址在苏州平门外火车站北。是一栋两层小楼,旁边有花园和竹林,三面环水,环境非常优美。李福记的书房很大,有很多中外书籍、资料和照片。可惜抗战期间,李福记在苏州的所有产业都被日军轰炸摧毁。

在儿子李(即李普)的童年记忆中,父亲并不经常在家。偶然在家的时候,他带着孩子去苏州玩,在妙轩馆吃梨糊糖和粽子糖,爬虎丘,留在花园看罗汉堂,坐船去木渎,教他们在河里游泳。

然而,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被日本的侵略战争彻底打乱了。李福记带着儿子李留在了四川大后方。家人断绝,生死未卜,一个人生活,郁郁寡欢。后来,他和一个当地的女人住在一起,并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巩俐。李福记的孩子大多被隔离在上海这个孤岛上。老婆一个人呆在苏州的家里。当日军向苏州推进时,她逃到四川找到了她的丈夫。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家庭生活开始不和。

晚年,李福记经济困难。一个人的工资要承担很多孩子的教育和生活费用。为了延迟退休,他不得不隐瞒自己5岁的年龄继续工作。去世前夕,他还在私立旭川中学担任英语老师。据其子女回忆,他晚年精神状态不佳,工作后沉默寡言,与以前完全不同。1 947年9月16日,66岁的李福记在四川自贡因病去世。他死后,没有钱安葬。在同事的帮助下,他买了一口棺材,按照当地习俗被抬上山。在一个国弱民穷的时代,中国第一位物理学博士的最后经历令人唏嘘。李夫人邢善文自四川返沪,卒于1952。